八珍一箸千金价,往往精疱贱惠文。
莫道形模大刚拙,剖珠也解献殷勤。
八珍一箸千金价,往往精疱贱惠文。
莫道形模大刚拙,剖珠也解献殷勤。
刘吉

刘吉

宋江南人。仕南唐李煜为传诏承旨。归宋,为供奉官。以熟知河渠事务任八作务,太宗太平兴国中治河决有绩,人目为刘跋河。后为崇仪使。工诗。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历历¹兴亡败局棋,登临²疑梦复疑非。
译文: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本已像摆开的败局残棋,登临时却仍然疑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
注释:¹历历:清晰分明。²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风景名胜。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断霞落日天无尽¹,老树遗台²秋更悲。
译文:眼前,残霞凌乱,落日苍凉,只有那长天无尽,乔木已老,遗台犹在,逢秋日更觉伤悲。
注释:¹“断霞”句:日出日落,天天如此,没有尽头。²遗台:旧时留下的土台。这里是指燕京故城的黄金台。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译文:沧茫的大海上,忽然惊骇于龙穴的暴露,冷凄的广寒殿,仍然想望着凤笙的回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从教(jiào)¹尽刬(chǎn)²琼华³了⁴,留在西山⁵尽泪垂。
译文:索性让人们,整个地削平琼华孤岛,光留着西山,已尽够让我伤心泪垂。
注释:¹从教:任随,索性。²刬:同“铲”,削平。³琼华:琼华岛,上有广寒殿七间,位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内。⁴了:全部,完结。⁵西山:在北京西郊,为著名游览胜地。
寿宁宫有琼华岛,绝顶广寒殿,近为黄冠者所撤。(作者自注)
寿宁宫有琼华岛¹,绝顶广寒殿,近为黄冠²者所撤。(作者自注)
注释:¹“寿宁宫”句:该句是诗人自注。寿宁宫,《金史·地理志》:“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德宁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²黄冠,道士之冠,这里指道士丘处机。陈时可《长春真人(丘处机)本行碑》: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师以道德升闻,征赴京师,官建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咨访。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春,住燕京天长观,行省请也。自尔,使者赴行宫,皇帝(成吉思汗)必问神仙安否,还即有宣谕语,尝曰:“联所有地,其欲居者居之。”继而行省又施琼华岛为观。兵革而来,天长已残废,岛尤甚。师聋之,工物不假化缘,皆远迩自献者,三年一新。诗实指琼华岛被蒙军毁坏,不是丘处机建庵所撤,而再次重逢。此时,金已灭亡十年之久,不能明示。

  首联,叙写诗人登临心境。“历历兴亡败局棋”,以“历历”状“兴亡”,足见其清晰分明;以“败局棋”喻“兴亡”写出了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起句,写出了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就像摆开的败局残棋,金国的灭亡,已不容置疑,但次句,诗人却说“登临疑梦复疑非”,登临时却仍怀疑这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以“梦”“非”来写兴亡,写出了诗人对国丧都破现实的否定心态。他宁愿其是“梦”,宁愿其是“非”。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两个“疑”字的复沓,把诗人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到了极致,把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忠贞也表现到了极致。这种写法,比照直说,更觉情深一往,爱意弥坚。

  颔联,承首联写“登临”所见。诗人登高远眺,只见:残霞凌乱,落日凄凉,老复苍苍,遗台孤立。这些景物,萧杀凄凉,无不染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天无尽”,可以说是诗人胸中怀念故国的无穷无尽的思绪的外化;而“秋更悲”则道出了诗人满腔悲苦,逢秋更增的情愫。该联,景中寓情,情景相谐,诗人的亡国之痛,身世之悲尽现。

  颈联,由现实转入神话,写“登临”所思。“沧海忽惊龙穴露”,沧茫的大海忽然干涸,连神龙之穴也暴露了出来。“沧海”“龙穴露”,正是金王朝覆灭的象征。“忽惊”二字,写出了金王朝亡国之速,之出人意料。表现了诗人的沧桑亡国之悲。诗人明知,沧海干涸,龙穴暴露,都城荒弃,国君早死,但是,仍期望着,在广寒宫中,吹着凤笙的神仙们簇拥着天子归来。“犹想”二字,极具情韵。从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金哀宗自杀,金王朝灭亡,至诗人写此诗时已近十年,诗人“犹想”“凤笙归”,一个亡国遗臣对国君的怀念之至情,期盼复国之执著,表现得深沉、婉转。该联,诗人情动于衷,感情激荡,以无所羁縻,卷舒风云的浮想联翩,借助“沧海”“龙穴”“广寒”“凤笙”等神奇鲜明的艺术形象,深邃含蕴地表现了诗人悲故国,怀亡君的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尾联是诗人由“登临”所引发的悲痛情感的总爆发。该联诗人借对山川景物的决绝,表达了无以复加的悲痛。其实,宫有何碍,山又何咎,但在泪眼迷离,愁情塞胸的亡国遗臣看来,曾经是金王朝宫室的琼华,只能徒增悲伤;风景秀丽的西山也只会惹人垂泪,唤起人此身何寄之感。于是诗人恨不“从教尽刬”“了”。“从教”与“尽刬”两虚词呼应甚妙,从看似反常的心态中折射出了诗人悲痛的深重。

  该诗写景极妙。断霞、落日、老复、遗台,在诗人精组合下构成了一幅秋日暮景,国破家亡的悲痛,尽在其中。寓情于景,比径直抒情,其情更深。琼华富丽,西山秀美,美景当前,正好赏玩。但诗人却“尽泪垂”,愿“从教尽刬”“了”。情景相异,更见出诗人因国破家亡,伤心之深。该诗情感激烈,苍凉悲慨,亡国遗民老泪纵横的形象,历历如见。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235页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¹。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xiù)飘。
译文:心中思念情郎,于是登上高楼远望。楼前的芳草,一年一绿,如今又是春天来到。这青翠的绿色仿佛情郎离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分别时,他不忍离去,回首凝望,衣袖随风飘动。
注释:¹楼前芳草年年绿: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jìng)中春¹。不如花草新。
译文:一别数年,他崭新的衣袍恐怕已经变旧了吧。新绿的颜色也已经暗淡无光了吧。其实韶华易逝,就连镜中的容颜也一年一年地逐渐减色,不像芳草那样岁岁依旧。
注释:¹镜中春:指镜中女子的容颜如春光般姣好。

  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从这句词的出处来说,它取意于淮南小山《招隐士》与王维《山中送别》句意,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意味。

  三、四两句“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离别之际的这一细节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是时时都会重现眼前的一幅令人黯然魂销的画面;此时,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这幅画面又分明似在眼前了。此时此事,此情此景,真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此时“忆郎”时的惆怅。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不同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吻以嘱咐行者。两者俱谓见绿草而不忘着绿之人,其运思之同异正未易区别。

  换头“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此时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张先特别擅长于攫取具有特色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此词则始终围绕颜色运思,并用以穿针引线,贯穿全篇。词之上片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此日所见与昔日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片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此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上片因“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上下钩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袍”字相应,句中的“回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去时”两字相承,针线绵密,过渡无痕。下片虽另起新意,却与上片藕断丝连。因三、四两句回忆起去时之袍,过片两句就进一步想象此时之袍;过片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颜色非长久”。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镜中春”也不长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绿”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77-379
2、 陈敦贵.成功的绿色描写——介绍张先的《菩萨蛮》[J].语文学刊,1988,10.

mán ·lángháishàngcénglóu

zhāngxiān sòngdài 

lángháishàngcénglóu lóuqiánfāngcǎoniánnián绿 绿shípáo huítóufēngxiùpiāo 
lángpáoyīngjiù yánfēichángjiǔ kǒngjìngzhōngchūn huācǎoxīn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¹时。水堂²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³
译文:记得那年夜深人静的时候,和情人第一次在花丛下相见。水堂西侧的帘子低垂着,他们手牵手偷偷定下再相聚的日期。
注释:¹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唐·韩翃《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诗:“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²水堂:临水的厅堂。唐王建《送吴谏议上饶州》诗:“净扫水堂无侍女,下街唯共鹤殷勤。”³相期:期待,相约。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chóu)(chàng)晓莺残月¹,相别,从此隔音尘²。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³
译文: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让人惆怅。从那次离别后,她便杳无音信。现如今诗人也漂泊他乡,再也没有相见的可能了。
注释:¹晓莺残月:指拂晓。²音尘:音信,消息。³无因:无所凭借,没有机缘。

  开头三句写当年初识伊人的情景。“花下”“深夜”“谢娘”——地点、时间、人物,这不是一首叙事诗,但是开头十三个字,就把地点、时间、人物都写进来了,给人一种特别真切、分明的印象。落笔以“记得”一词领起,口吻也很真切。这写景抒情的真切和分明,正是韦庄词的特点。“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接着写“那一夜”的情景。前一句写景依旧分明,约会是在垂着画帘的近水的厅堂的西面;后一句具体写“那一夜”的情事:彼此手拉着手订下了密约。开头已经点明了时间、地点,在“初识谢娘时”之后,接着照理就应该写到了人,应该写具体的情事,可是接着一个七言的句子仍然写的是约会的背景,然后才引出了上片结拍一个简短的句子:“携手暗相期”。作者写当年幽会的情事,真是惜墨如金,点到即止,刚开了头,就没有了下文。那“初识”之夜的幽会,作者写得更多的是“布景”,而人物的活动却退隐在幕后,只展露出一点片段而已。那夜色中水边的厅堂、低垂的画帘,还有花,给词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是爱情的光辉,照见了黑暗中平凡的事物,而只有纯情之爱才会焕发出这样奇异的光辉。韦庄词写男女之情,往往笔墨省净,别有一种清纯的意趣。

  下片开头笔锋一转,就写到了离别,真使人有世事无常转头成空之感。“惆怅晓莺残月”,是清晨离别时凄凉的情景,“相别”一句,辞短意促,加上“月”“别”是入声的韵脚,读来似乎有点仓促的意思,让人想见别意的仓皇;“相别”之后,紧接着“从此隔音尘”,就写到了别后的隔绝。这短短的十三个字,写得一气流转,从当时的离别写到日后的隔绝,读来教人嘘唏。最后两句更进一步写相见无由的悲哀,而在这种悲哀之中也包含了漂泊者的忧伤。

参考资料:
1、 王朝华.韦庄《荷叶杯》词二首[N]. 闽南日报.2017-04-18(05)

bēi··niánhuāxià--wéizhuāng

niánhuāxiàshēnchūshíxièniángshíshuǐtáng西miànhuàliánchuíxiéshǒuànxiāng

chóuchàngxiǎoyīngcányuèxiāngbiécóngyīnchénjīnshìxiāngrénxiāngjiàngèngyīn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清有蔓(màn)¹,零²露漙(tuán)³兮。有美一人,清扬兮。邂(xiè)(hòu)相遇,适我愿兮。
译文: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满足我的心愿。
注释:¹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蔓延。一说茂盛。²零:降落。³漙:形容露水多。⁴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⁵婉:美好。⁶邂逅:不期而遇。⁷适:满足,般配。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清有蔓草,零露瀼(ráng)¹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cáng)²
译文: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注释:¹瀼:形容露水浓,多。²偕臧:一同藏匿,指消失这草木丛中。臧,同“藏”;一说善,好。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82-184

yǒumàncǎo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yǒumàncǎo língtuán yǒuměirén qīngyángwǎn xièhòuxiāng shìyuàn 
yǒumàncǎo língrángráng yǒuměirén wǎnqīngyáng xièhòuxiāng xiécáng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浮萍¹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译文:浮萍依附在清水上,随着风儿四处漂流。
注释:¹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比喻无依无靠,随波漂流的女子。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结发¹辞严亲,来为君子仇²
译文:成年束发辞别父母,成为了夫君的伴侣。
注释:¹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²仇:伴侣。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kè)¹发朝夕,无端²获罪尤。
译文:从早到晚恭敬勤恳,遭受罪怨毫无缘故。
注释:¹恪勤:恭敬勤劳。²无端:一作“中年”。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发昔蒙恩惠,和乐如瑟(sè)¹
译文:从前蒙受您的恩惠,如奏琴瑟欢乐和穆。
注释:¹瑟琴:出自《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何意今摧颓(tuí)¹,旷若商与参。
译文:为何现在岁月蹉跎,远隔如商与参两宿。
注释:¹摧颓:蹉跎。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zhū)(yú)¹自有芳,不若桂²与兰。
译文:茱萸自有它的香气,却不如肉桂和兰芷。
注释:¹茱萸: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²桂:应为樟科肉桂,非桂花。兰为何种植物,今尚有争议。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新人虽可爱¹,无若故所欢。
译文:新人即使令人怜爱,不如过去所爱的人。
注释:¹可爱:一作“成列”。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tǎng)¹中还。
译文:流云有返回之时,您的爱也许回转中途。
注释:¹傥:或者。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qiè)¹仰天叹,愁心将何愬(sù)²
译文:悲伤地仰天叹息,忧心将到哪里去倾诉?
注释:¹慊慊: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²愬:同“诉”。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日月不¹恒处,人²生忽若寓³
译文:日月不会永在天上,人生短暂如同寄宿。
注释:¹不:一作“无”。²人:一作“所”。³寓:一作“遇”。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悲风来入怀¹,泪下如垂露。
译文:悲伤的风吹入帷帐,泪水跌落像滴露珠。
注释:¹怀:一作“帷”。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¹(qiè)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译文:打开箱子制作衣裳,裁剪缝纫洁白绢布。
注释:¹发:打开。一作“散”。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