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会异龙山,暮节登高作等闲,
马鞍山会异龙山,暮节登高作等闲,
不逐沲人存静观,唯依达士叩玄关。
不逐沲人存静观,唯依达士叩玄关。
箭穿化鹤君何在,书寄宾鸿使未还。
箭穿化鹤君何在,书寄宾鸿使未还。
引领庭闱方寸乱,倚松对菊涕潸潸。
引领庭闱方寸乱,倚松对菊涕潸潸。

zhòngjiǔ--hónghào

ānshānhuìlóngshānjiédēnggāozuòděngxián

zhútuóréncúnjìngguānwéishìkòuxuánguān

jiàn穿chuānhuàjūnzàishūbīn鸿hóng使shǐwèihái

yǐnlǐngtíngwéifāngcùnluànsōngduìshānshān

洪皓

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1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译文: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秦王¹不可见,旦夕²成内热³
译文: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注释:¹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²旦夕:日日夜夜。³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lǒng)¹(sù)
译文: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注释:¹陇头:田间地头。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译文: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夜峰何离离¹,明月²落石底。
译文: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注释:¹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²明月:比喻唐宪宗。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pái)(huái)¹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译文: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注释:¹徘徊:彷徨不进貌。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不得与之¹游,歌成鬓(bìn)先改²
译文: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注释:¹之:代词,代指唐宪宗。²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是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诗人又不禁为之唏嘘感叹。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郊《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有一唱三叹之妙。诗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长。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诗人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苍白,忧伤催人老。“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唐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李贺的诗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4-1025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成化间,二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¹舵咸具。二人对酌(zhuó)²于中,壶觞(shāng)³(dòu)(dìng)满案,二人挽篷索,二人握橹,二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qī)侧。二舟必需白金二两,好事者竞趋焉。
译文: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舟上两个人相对饮酒,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注释:¹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²对酌:相对饮酒。³壶觞:酒器。⁴饾饤:供陈设的食品。⁵篷索:系船帆的绳子。⁶欹:斜。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¹暖草如积²,山晴花更繁(fán)
译文:野径温暖铺着柔厚的碧草,山气晴净杂花更显得茂繁。
注释: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¹径:小路。²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盛。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译文:一川清水曲曲折折无声流淌,数户村居高高低低依山而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静憩(qì)¹²鸣午,荒寻³犬吠昏
译文:午间静憩传来几声横鸣,访寻幽境又遇犬吠暮烟。
注释:¹憩:休息。²横:一作“鸠”。³荒寻:犹言寻幽。⁴昏:黄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¹
译文:出游归来向人谈起此事,以为所经本是武陵桃源。
注释:¹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中有“横犬相闻”之语。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这首诗描写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春末或夏初时分,脚下的小路似乎也感到了节候的温暖,路上绿草如茵,满山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徐徐展开,像是电影中由近到远地拉开了镜头,有一种身临其景,历历在目的印象。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而“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对应,可见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了数字的概念,遂令画面更加清晰可辨。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炼句的技巧。《复斋漫录》卷上说,‘静憩横鸣午”是吸取唐人诗句“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横”的意思而来,其实未必可信,但指出了二者都是描绘午时横鸣的情景却是对的。横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这两句造语极为洗炼,通过特殊的语言结构,将丰富的内容,熔铸在这极简净的十个字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卢纶《山中绝句》云:‘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成相伴眠。’介甫只用五字,道尽此两句。如云‘眠分黄犊草’,岂不妙乎!”胡仔在此赞叹王安石的,正是他这种能“以少许胜多许”的语言表现能力,“荒寻犬吠昏”也是一例

  这首诗前六句所描绘的景物,直是一幅形象的桃源图。《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写,正与“草如积”、“花更繁”的景色相似;“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横犬相闻”,又与此诗中间二联的意境一致。从这里可似看出诗人的匠心,虽然诗名《即事》,但决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他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有成竹在胸,虽以平易语言写来,却可见到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这种千锤百炼而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韩愈称赞贾岛的诗说:“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苏东坡提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都是指的这种特点。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说,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寄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际上也道出了他自己作诗的甘苦。这首《即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世外桃源。其中虽不言景,而景自在其中。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王安石另有《桃源行》一首,直接表达了他对陶洲明笔下的桃花源的赞美,与此诗所表现的感情正可相发明。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注重全诗气势连贯,张弛有道,平缓有度,进退有法,作者似乎在不经意地吟咏,细处看却是淡静有味,从构图谋篇到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景物。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37-238
2、 顾易生.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8

shì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ìngnuǎncǎo shānqínghuāgèngfán 
zònghéngchuānshuǐ gāoxiàshǔjiācūn 
jìngmíng huāngxúnquǎnfèihūn 
guīláixiàngrénshuō shìlíngyuán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寻阳¹五溪水,沿洄(huí)²直入巫山里。
译文:寻阳五溪的溪水,逆流而上一直流入巫江。
注释:¹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²沿洄: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译文: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sà)¹芦花复益愁。
译文: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注释:¹飒飒:拟声词。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译文: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zhēn)酒敛芳颜¹。不是渭(wèi)城西去斟,休唱阳关²
译文: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注释:¹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²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醉袖抚危¹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²
译文: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注释:¹危:高。²长安:此指汴京。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84-586 .

màihuāshēng ·yuèyánglóu

zhāngshùnmín sòngdài 

xiàjūnshān kōngshuǐmànmàn shífēnzhēnjiǔliǎnfāngyán shìwèichéng西 xiūchàngyángguān 
zuìxiùwēilán tiāndànyúnxián rénshēnghuán huíshǒuyánghóngjìnchù yīngshìchá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