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提鱼妇,朝朝入市闉。
宁船留稚子,换酒醉良人。
不著凌波袜,长垂溅水裙。
浑家同泛客,笑杀别离津。
江上提鱼妇,朝朝入市闉。
宁船留稚子,换酒醉良人。
不著凌波袜,长垂溅水裙。
浑家同泛客,笑杀别离津。
舒岳祥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 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帝乡¹岁云暮,衡门²昼长闭。
译文:皇家京城已经是岁暮,我的柴门白日常关闭。
注释:¹帝乡:汴京。²衡门:用横木做门,暗示住宅简陋。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五日免常参¹,三馆²无公事。
译文:因雪免去五日的朝参,三馆关门停止办公事。
注释:¹五日免常参: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²三馆:昭文、国史、集贤三馆。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¹
译文:我因读书日里睡得迟,以致多成白日酣然睡。
注释:¹日高睡:睡至日上三竿始起。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睡起毛骨寒,窗牖(yǒu)¹琼花坠。
译文:睡起犹觉冷气透皮骨,窗外仍见雪花纷纷坠。
注释:¹窗牖:牖 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译文:披起外衣走出门外看,大雪飘飘扬扬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¹
译文:我哪敢为贫居而忧虑,聊且舒开笑脸庆丰岁。
注释:¹岁:年成,一年的收成。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译文:我月薪虽然毫无多余,晨炊还能日日相接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薪刍(chú)¹未阙(quē)²供,酒肴亦能备。
译文:柴草生活用品未缺供,美酒佳肴尚能来置备。
注释:¹薪刍:刍薪柴和粮草。²阙:阙欠,应给而没给。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数杯奉亲老¹,一酌均²兄弟。
译文:几杯美酒孝敬给亲老,一杯不忘均分给兄弟。
注释:¹亲老:指父母。²均:全,都。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¹
译文:妻子儿女不会受饥寒,欢聚一起共同颂祥瑞。
注释:¹时瑞:当时的祥瑞,指这场冬雪。
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
因思河朔¹民,输挽供边鄙。
译文:因此想起河北的人民,推拉货车供应给边鄙。
注释:¹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北方。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车重数十斛(hú)¹,路遥几百里。
译文:车子载着重货几十斛,艰难路程遥遥几百里。
注释:¹斛: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léi)¹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²
译文:疲弱牲口冻得走不动,车陷冻土再也拉不起。
注释:¹羸:羸瘦弱。²曳:牵引,曳引,拖。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夜来何处宿,阒(qù)¹寂荒陂里。
译文:日来天寒又在哪里宿,只能露宿荒坡野地里。
注释:¹阒:阒寂静 。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又思边塞兵,荷戈¹御胡骑。
译文:再想那遥远的戍边卒,日日肩着戈戟防胡骑。
注释:¹荷戈:荷:背,负;戈:古代兵器。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¹
译文:城上军旗高高随风扬.城楼日日警觉望烽燧。
注释:¹烽燧: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译文:弓硬挽弓还需添力气,盔甲冰寒冷入骨与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今日何处行,牢落¹穷沙际。
译文:今日边兵更在何处行。想必走在荒僻边陲地。
注释:¹牢落:稀疏,荒芜。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译文:自我揣念又是何等人?苟且偷安竟然能如此!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深为苍生蠹(dù)¹,仍尸谏官位。
译文:深感自是损民小蠹虫,至今仍空占着谏官位。
注释:¹蠹:蠹蛀虫。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jiǎn)(è)¹无一言,岂得为直士²
译文:虽然刚直可又无一言,岂能称为正直之朝士?
注释:謇谔:謇谔亦作“ 謇鄂 ”,“ 謇愕 ”,正直敢言。²直士:正直、耿直之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¹
译文:赞誉贬斥默默两无言,岂能称为公正的良史?
注释:¹良史: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译文:我没有耕耘过一亩田,手中更未握持一枝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译文:深愧心无富国裕民术,也缺平定边疆之谋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空作对雪吟,勤勤¹谢知己。
译文:只能空赋对雪之诗篇,殷勤酬谢深情的知己。
注释:¹勤勤:殷勤,诚挚。

  全诗可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二句写为官的作者本人深居简出,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官署亦不办公,这些都间接表明岁暮天寒的影响。“睡起毛骨寒,窗牅琼花坠”则是通过描写漫天飞扬的大雪直接表达天气的寒冷;二是描述一己的闲逸。既无案牍劳形之苦,复多深日读书之趣,因而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一日睡起,忽觉寒气入骨,有玉屑一样的白花飞入窗内,于是“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十个字对雪没有作细致的描绘,却全是一种潇散愉悦的情味。这里写天寒,写闲逸,无不是为后文写边地兵民劳役之苦作铺垫或伏笔。

  第二段从“岂敢患贫居”到“相聚歌时瑞”,承接上段,写家人团聚,赏白雪而庆丰年。值得玩味的是从篇首“衡门句到这一段,诗人一再称穷。“贫居”固然是穷,“月俸无余”、“数杯”、“一酌”亦无不意味着穷。其实这倒不是他真的要发什么官微不救贫一类的牢骚,而是别有用意。他虽说“穷”,却不愁薪米、能备酒肴,惠及父母兄弟妻子。在这大雪纷飞的岁暮,他们能共享天伦之乐,共贺“瑞雪丰年”。这里句句流露出一种“知足”之乐,言“贫”倒仿佛成了谦词。所以,诗人实际上是要告诉读者:贫亦有等,从而为后文写真正贫而且困的人们再作地步。晚唐罗隐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从“相聚歌时瑞”的人们联想到长安贫者,替他们说了一点话。王禹偁这里的写法大致相同,但他想得更远,语意更切。

  第三段即以“因思”二字领起,至“阒寂荒陂里”句,转而以想象之笔写“河朔”人民服劳役的苦况。关于北宋时抽民丁运输军粮的情况,李复《兵餽行》写得最详细,可以参看:“人负五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运粮恐俱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此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第四段则以“又思”二字领起,至“牢落穷沙际”句,进而写兵役的苦况。

  这两段所写河朔兵民之苦,与一二段所写身在帝乡的“我”的处境,适成对照。一方是闲逸,而一方是不堪劳碌:服劳役者“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赢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服兵役者“城上卓握旗,楼自望烽隧,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一方无冻馁之苦,而一方有葬身沟壑沙场之忧:或日宿“荒陂里”,或转辗于“穷沙际”。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对河朔军民之深厚同情,从而引出一种为官者为强烈责任感,和对自己无力解除民瘼的深切内疚。

  从“自念亦何人”到篇终为第五段,作自责之词而寓讽谕之意。看出诗人内疚很深,故出语沉痛。他觉得贪图一己的安逸是可耻的“偷安”,感到自己身为“拾遗”而未能尽到谏官的责任,身“直史馆”而未能尽到史官的责任,不足为“直士”、不足为“良史”。“不耕一亩田”,又无“富人术”,有愧于河朔之民;“不持一只矢”,又乏“安边议”,有负于边塞之兵;更对不住道义之交的热忱期望。所以骂自己为人民的蛀虫--“深为苍生蠹”。而事实上,王禹偁本人为官“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已任”,是不当任其咎的。他在此诗以及其他诗中的自责之词,一方面表示他不愿尸位素餐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无功食禄之辈的讽刺。

  全诗层次极清楚,主要运用了对比结构,但这不是两个极端的对比,而是通过“良心发现”式的反省语气写出,对比虽不那么惊心动魄,却有一种恳挚感人的力量。全诗语意周详,多用排比句式,乃至段落之间作排比,却毫无拖沓之嫌。其所以“篇无空文”,实在于“语必尽规”。因此,此诗不仅在思想上继承杜甫、白居易系心民瘼的传统,在艺术风格上也深得白诗真传,以平易浅切见长。从诗歌语言的角度看,乃是以单行素笔直抒胸臆,初步表现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格待征。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19-21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¹(yuān)(yāng)²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译文:溪水和山峰都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微风吹拂下,溪水荡起层层绿波,倒映在水中的楼台也仿佛在晃动,惊起了水面上的鸳鸯。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一枝娇艳的杏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¹ 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绿波,而楼台的影子也如同晃动一般。²鸳鸯:一种情鸟,雌雄相依,形影不离,如同良侣。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绿杨堤(dī)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¹飞,离人²犹未归。
译文:在杨柳掩映的溪边小路上,有人天天在那里徘徊观望。年年看柳絮飘飞,至今已经看了三次,离人为什么还不还乡?
注释:¹柳绵:成熟了的柳叶种子,因其上有白色茸毛、随风飘舞如棉似絮而得名,又叫柳絮。在古代水边杨柳往往是送别的场所。²离人: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mán··shānyǎnyìngxiéyáng--wèirén

shānyǎnyìngxiéyánglóutáiyǐngdòngyuānyāngànliǎngsānjiāchūqiánghóngxìnghuā

绿yángxiàzǎowǎnbiānsānjiànliǔmiánfēirényóuwèiguī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尝¹行,见古碑(bēi),晋索靖(jìng)²所书³。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书,下马伫立,及疲,乃布(qiú)¹⁰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注释:¹尝:曾经。²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³书:写(字)。⁴去:离开。⁵书:又,再。⁶反:同“返”返回。⁷伫立:站立。⁸及:等到。⁹布:铺开。¹⁰裘:皮袍。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凉州¹近胡²,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³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¹⁰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chǎi)¹¹而可掇(duō)。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niǎo)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¹²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¹³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译文:凉州地区,邻近吐蕃,因此守将们增高城墙和亭台,为的是警示蕃族部落。幕府的董将军十分勇敢,直捣蕃人阵营,从阳关往西而进军,十分安全、顺利。适逢军营里没啥事,大家举宴欢会,也是比较适宜的。题诗所用的纸放在一边,清爽的秋天,人多意兴,何况水里有舟有浆,上有亭有台,现在大家泛舟以排遣烦恼,一会儿又登山以寄托放达的胸臆,琴声响起,林木间更感凉爽,大家喝着葡萄酒,互相间十分欢娱,身边还有兰草可以采摘。胡地的天空放眼望去,云层之下万物苍茫,雨萧萧而下淹没了牧马的嘯声;轻风吹拂,边境的歌声从儿处响起。欢会中,见胡地悲凉之景,又不由悲从中起。李员外说:“今天初七是什么日子?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时啊。”那贤大夫为何对日期如此搁心?让我写一首南亭诗,写在这序的后头。
注释:灵云:池名,在武威郡治所姑藏县,今甘肃武威县。¹凉州:即武威郡。²胡:指吐蕃。³蕃落:蕃族部落。⁴董帅:可能是指董延光。⁵阳关:在今甘肃敦煌丙南。⁶枕席:好像从枕席上走过,意指安全、轻易。⁷白简:借指题诗所用的纸张。⁸临泛:泛舟池上。⁹写烦:倾泻愁烦之情。¹⁰丝桐:指琴。¹¹兰茝:两种香草。¹²员外:官名。¹³牛女之夕:神话传说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人幽宜眺(tiào)听,目极喜亭台。
译文:人在清闲时最适宜远望聆听,喜欢在高台小亭中极目远望。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译文:眼前的风景让人心中感到愁闷,依稀记得在梦中曾几次飞回那万里之外的关山。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dī)¹言殊语默,何意忝²游陪。
译文:只言片语间,诸人或说话,或沉默,各有不同,我只是陪着游览而已。
注释:¹秪:仅仅,只。²忝:辱,引申为愧,为谦词。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连唱波澜动,冥搜¹物象开
译文:连续的歌唱声中,只见波澜荡动;寻幽揽胜中景物的气象渐渐开朗。
注释:¹冥搜:寻访于幽远之处。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译文:远树空濛,让人感到初秋来临,断续的雨声里,偶尔响起轻微的雷鸣。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檐外长天尽,尊¹前独鸟来。
译文:望着屋檐外旷远的天空的尽头,只见那孤独的鸟儿在我们举杯时飞来。
注释:¹尊:通“樽’,酒杯。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常吟塞(sài)下曲,多谢¹幕中才。
译文:我常吟诵“塞下曲”,面对幕府中诸多才俊之士,甚感惭愧。
注释:¹谢:惭愧。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河汉徒相望,嘉期¹安在哉。
译文:牛郎织女徙然在天河两边相望,相会之期哪里有呢?
注释:¹嘉期:指七月初七。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古婵娟¹,苍鬟(huán)素靥(yè)²,盈盈³(kàn)流水。断魂十里。叹绀(gàn)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láng)(gān)聊自倚。谩(mán)记我、绿蓑(suō)冲雪,孤舟寒浪里。
译文:苔梅苍古却如美人,苍苔细长如发,梅花白似女子的面颊,身姿雅淡高洁,生长在水边,临水照影,顾盼生姿。幽香浓郁,十里之外,都让人断魂。可叹它身上长的绀绿的苔须瓢飘荡荡,难以系住我对离去的友人的思念我的悲伤。在家乡的山中,还能给谁寄去一枝梅花。 独自倚着如玉的青竹,徒然地想起往昔在大雪之夜,我披着蓑衣,乘着一叶孤舟于风雪中赏雪。
注释:花犯:周邦彦自度曲。又名《绣鸾凤花犯》。“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苔梅:枝干上长有苔藓之梅。¹婵娟:形态美好。²苍鬟素靥: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素”字,极写梅花的冰姿雪容。靥者,及指妇女面容,以此喻梅花。³盈盈:风姿仪态之美。⁴瞰流水:流水倒映梅姿,梅姿风态万千。梅奇水清,相映成趣。⁵绀缕: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⁶故山:指故乡家山。⁷岁晚:指暮年。⁸谁堪寄:则谓无人可以寄语。⁹琅:指青竹。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三花两蕊(ruǐ)¹破蒙茸²,依依³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¹⁰归去,余香空翠被。
译文:梅花如今也是三两朵的残蕊罢了,稀稀落落的点缀在草木萦茸之间,梅花点点如珠飘落,似有摇落之恨。梅花隐于深山,洁雅闲静,苔丝如衣,却因庇护寒夜开放的梅花而憔悴。可惜梅花只在梦中,残月挂在空中,天色将明,梅花在寒风里盛开,我乍然惊醒,想要唤取梦中的梅花,只是梅魂归去,梦醒后仅留下梅花的余香。
注释:¹三花两蕊:即梅干上破苔丝而出的小梅,言明数量稀少。²蒙茸:谓梅花貌蓬松。³依依:隐约之意。⁴云卧:言其高洁,不沾尘俗污垢。⁵蓝衣:即“蓝缕”之衣,此以指梅树苔衣。古指隐逸之士。⁶罗浮梦: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出迎, 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 师雄醉寝,醒来以后,起视,乃在梅花树下。后则以罗浮梦喻梅花, 亦作“罗浮魂”。⁷半蟾:犹半月,以蟾为月之代称。⁸挂晓:月悬晓空,天将明。⁹幺凤:鸟名。羽毛五色,形状如传说中凤凰而体形较小,故称幺凤。因其常于桐花开时来集桐树上,又名桐花凤。¹⁰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 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被缢后,洁美如生。此指梅花。

  “古婵娟,花鬟素靥,盈盈瞰流水”,以“古”字起笔描绘苔梅的苍古清奇之美。“古”字,以树龄之老,暗寓历尽沧桑、阅世甚深之意。“断魂十里”承结前意,然后又一笔撇去,以“叹”字领起,写出“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打入离思羁情“叹”字着力极深,道出悲怀之苦、离思之深。再叹一声,则“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乡之情,对于每一个羁旅之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精神大菜。况人在暮年,孤寂无聊,心境自然极度忧伤家国丧乱之痛更使词人心绪纷乱,思前想后,往事历历如昨。想当年身披绿蓑,驾起孤舟,在寒浪里冲雪横渡,寻梅探胜。其情其景,悠哉乎。可往事不再,又有:“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谩记”是笔下着力之处,极言其不堪回首、想也无益的悲怆心情,感情色彩异常强烈、愁惨。

  “三花两蕊破蒙茸”再点梅景。“破”字生动地写出小梅钻破苔丝而吐出花蕾的动态。“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小梅吐蕾较迟,似有别样情怀。“恨”字含意,着落在“明珠轻委”四字。

  小梅之恨在于游者任意攀折。如若联系到古谣:“西湖明珠自天降,龙凤飞舞到钱塘。”则德祐之难对于词人的词意不言自明。张惠言说:“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以此验证,“明珠轻委”的寓意自可明了。以明珠轻委为山河易手之恨,与篇首“古”字最为切合。虬于古梅所俯瞰的除了流水之外,还有人间兴亡。明珠遭弃,国已不国,“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却是古梅常态。“云卧”,言其高洁,不沾尘俗污垢。“稳”字,意谓深固不移。这三句写临安失守,而马麟夏禹王像古梅根深难徙,依然独守其处。它虽绀缕飘零,然而梅干苔丝依旧护守着残留的春光和憔悴的梅花。这自然是词人的自白:仕元,但感情上始终留恋南宋。词人不久即辞官归隐。元僧掘毁宋帝六陵,词人也曾作过控诉。他与张炎、周密等结社唱和,抒写亡国之痛。所以在“护春憔悴”的悲吟中也有几分“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的痛楚。然而在当时的情势下,词人只能空作兴亡之叹而已。分析至此,作者之心境只能如此。

  “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几句面对着憔悴的梅花,词人日夜愁思。罗浮梦,事见《龙城录》乃讲隋人赵师雄在梅花树下的艳遇。后遂称梅花梦为罗浮梦,因而以结末二句一意贯串再加点化,写下了“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云:“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咏梅而涉及玉奴,盖指梅花香气乃旧时贵妃灵魂归来所化。唤“玉奴归去”,又是写呼梅同去。

  这一切是那样地清冷、空寂。以上四句所写的梦醒、人去的心理活动,都着眼于空虚二字,委婉深曲地表达了词人心中怅然若失的凄怆心境。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909页

huāfàn··táiméi--wángsūn

chánjuāncānghuányíngyíngkànliúshuǐduànhúnshítàngànpiāolíngnánshānsuìwǎnshuíkānlánggānliáomán绿suōchōngxuězhōuhánlàng

sānhuāliǎngruǐméngrōngshìyǒuhènmíngzhūqīngwěiyúnwěnlánzhèngchūnqiáocuìluómèngbànchánguàxiǎoyāofènglěngshānzhōngrénzhàyòuhuànguīxiāngkōngcuìb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