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光辅仰耆年,谢政归来作散仙。筑室尚依双凤阙,放怀何必五湖船。
三朝光辅仰耆年,谢政归来作散仙。筑室尚依双凤阙,放怀何必五湖船。
清谈倾座簪缨盛,綵服趋庭子舍贤。公伴赤松应念我,早教西去老伊川。
清谈倾座簪缨盛,綵服趋庭子舍贤。公伴赤松应念我,早教西去老伊川。

zhìzhèngtàishìláng--wényàn

sāncháoguāngyǎngniánxièzhèngguīláizuòsànxiānzhùshìshàngshuāngfèngquēfàng怀huáichuán

qīngtánqīngzuòzānyīngshèngcǎitíngzishěxiángōngbànchìsōngyīngniànzǎojiào西lǎochuān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水色帘¹前流玉霜²,赵家飞燕³侍昭(zhāo)
译文:晶莹如水的珠帘里月光皎洁,晃动着美女的身姿,赵家飞燕在昭阳宫侍奉君王。
注释:¹水色帘:珠帘,因晶莹如水,故称。²流玉霜:谓月光皎洁如霜,流泻于地。玉霜:白色的霜。一说指女子美好的容貌。³赵家飞燕:即赵飞燕,为汉成帝妃子名,住在昭阳殿。⁴昭阳:汉宫殿名,成帝时赵飞燕居之。唐人宫怨诗中常用汉宫以指代唐代宫殿。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掌中舞¹罢箫声绝²,三十六宫³秋夜长
译文:欢乐歌舞后箫声中止,三十六宫清冷下来,宫女们感到秋夜的漫长。
注释:¹掌中舞:在人掌上跳舞。相传赵飞燕可作掌上舞蹈。²箫声绝:洞箫发出的旋律停了下来。³三十六宫:许多的宫殿。三十六,不是确数。⁴秋夜长:秋天夜晚时间长,也指人在寂寞之时,感到时间长。

  该诗以“飞燕”作意象,成功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首句写景题咏意象明丽、境界高远,极言帘之洁白非凡,见飞燕得宠之盛。末句言一人专宠,三十六宫尽皆失欢。“秋夜长”双关,既与首句“流玉霜”相应,又言从此无春意也。

  这首诗通过赵飞燕的前后生活对比,概括了宫女的一生,年轻时凭借姿色容貌得以受宠,但最后红颜凋落便过着凄冷的生活,老死宫中,任凭秋夜漫长独自煎熬。通过这种景色与时光的描写烘托宫女的凄凉冷落的生活,在孤独绝望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以汉代唐,这是唐朝诗歌常用的借代手法,作者不露锋芒,在平淡的话语间以诗借古讽今,有着婉而多讽的艺术魅力。徐诗语言通俗晓畅,但却并不代表其诗作缺少艺术加工,流于平淡,事实上他的诗歌能够在平易的语言中见得波澜,诗篇里可以见到工于余韵的高超技巧。虽用语浅近,却造意新颖,饱含诗味。

  诗歌以曾以歌舞技艺赢得皇上宠爱的赵飞燕最后也因年老色衰而被打入冷宫, 度过其凄凉、寂寞难耐的漫长余生。更不用说那些众多而普通的宫女,不仅难以得到皇上的青睐征幸而且连平时见一面都难得,等待其的只能是最后老死宫中的凄惨遭遇。“三十六宫秋夜长”一句隐隐地道出了宫女们的怨恨之情以及诗人对其的同情之心,显得颇为含蓄蕴藉。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景物描绘既富有情致,又流畅明丽,成千古传颂的写景名句,至今为人所称道。此诗写的是宫中怨情,但却无一字议论和抒情,作者只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人承宠,各院凄凉”的景象,便把宫女们深长的幽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颇为婉转含蓄。以夺人之爱的飞燕比衬,才更见婕妤之哀。其他宫殿与得宠者所居之昭阳殿形成比照,隐喻失宠与得宠,加深了诗歌的形象化。

  该诗立意新警,显然是以汉代唐,采用曲笔手法。

参考资料:
1、 王育红.唐代宫怨诗歌及其情感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10,03
2、 苏伟伦编著.新编唐人绝句(图文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41页
3、 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137页
4、 王文坤.徐凝及其诗歌研究[D].辽宁大学,2014

hàngōng--níng

shuǐliánqiánliúshuāngzhàojiāfēiyànshìzhāoyáng

zhǎngzhōngxiāoshēngjuésānshíliùgōngqiūzhǎng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¹;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²。可知积善以遗子家,其谋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³。可知积财以遗子家,其害无穷也。
译文:常常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德泽;多行不义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必然多是祸患。由此可知多积德行善,为子孙留些后福,这才是为子孙着想最长远的打算。贤能又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容易使他不求上进而耽于享乐;愚笨却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只有让他增加更多的过失。由此可知,遗留许多财产给子孙,会有很多祸害。
注释:¹余庆: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²余殃:留下祸害;后患。³过:过失。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池阳今日似渔阳¹,大变凶年²作小康³
译文: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注释: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¹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²凶年:荒年。³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¹戎装²
译文: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作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¹
译文: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¹有逋(bū)²归未得,远闻仁政³还乡。
译文: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¹纵:即使。²逋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³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⁴旋:不久,即刻。
昔者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须臾有贼,人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掠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世人闻之,不无嗤笑。
昔者夫妇,有三番¹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²:若有语³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须臾(yú)有贼,人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掠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duō),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世人闻之,不无嗤(chī)笑。
译文:以前有一对夫妇,有一天买了三块饼。夫妇俩各吃一块之后,还剩一块,俩人就互相约定:从现在开始,谁先开口讲话,谁就不能吃那块饼。约定之后,为了这块饼,都不敢再开口说话。没过多久,刚好来了一个贼,进他们屋里偷东西,拿走他们的财物;所有的东西,都被贼拿光了。可是夫妇二人因为原先有了约定的原故,虽然看见了,也没开口说什么。贼看见他们都不敢说话,就当着丈夫的面前,侮辱妇人。丈夫眼睁睁的看着,却还是不发一语。妻子急了,便大喊:“有贼!”又对她丈夫说:“你这是什么样的蠢人啊!竟然为了一块饼,连看见贼也不喊出声!”她丈夫拍着手大笑说:“哈哈!你这小女子,这饼该归我了,我才不给你吃!”世间人听了这事无不嗤笑。
注释:¹番:通“翻”,烙饼时要翻面才熟,所以一张饼也称一翻(番)。三番,即三张。²共作要言:互相订约道。要,约定。³语:讲话。⁴尽毕贼手:都被贼拿光了。毕,动词,被拿光。⁵以先要故:因为原先有了约定的原故。⁶侵掠:侵犯,这里指侮辱其妇。⁷咄:呼叱声,讲话前先唤起对方注意的喝声。⁸婢:对妇女的贱称或呢称。⁹定:定要。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仰头月在天,照行影在地。
译文:抬头仰望明月,它正高悬天宇,却将行的身影映照在平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行行影亦行,行止影亦止。
译文:行一行走,它便随着行移动,行若停步,它也跟着静止。
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不知行与影,为一定¹为二。
译文:弄不清行和行这影子,究竟是一人还是两人。
注释:¹定:问词,意为究竟是、还是。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月能写¹行影,自写却何似²
译文:那月亮既能画出行的身影,让它自画却又会怎样。
注释:¹写:描摹,摹画。²何似:像什么,怎么样。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译文:无意间慢步走到溪边,月亮又悄悄藏在了水底。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上下两轮月,若个¹是真底²
译文:天上水中两轮明月,也不知哪轮才是真的。
注释:¹若个:哪个。²真底:真的。
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为复¹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译文:莫非这水便是天空,或者那天原本也是一泓清水。
注释:¹为复:抑或、还是。

  诗名为赏月,却紧扣题中“玩”字,描绘了夏夜如水的月色与诗人玩月的率直天真情怀,表现了诗人与月为友和热爱宁静恬淡田园生活的情趣。全诗语言通俗,意象活泼,气韵灵动,诙谐有致。

  该诗起始到“我止影亦止”四句为第一部分,语意浅近而转折自然。诗人独步于溶溶月色下,舒心惬意,自然地抬头仰望在天之月。仰望之余,循着朦胧的月辉,月光酒在诗人身上,在地上投了诗人的身影。这时诗人的目光也由天及地,由我及影,不免在万簌俱寂的月夜下徘徊漫步,观察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的自然现象。夏日原本极热极闷;可是太阳西垂,皓月东升,清辉驱暑,月色生凉。诗人此时此刻也因宁谧的氛围与皎然的月辉而产生遐想幽思,自然地将天上的明月、伫立的诗人和地面的只影联系起寻思一番。

  “不知我与影”到“自写却何似”四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投目在天,顾影于地,望月生情,由情及理,不免对自身、影、月提出了诗人与影是同一事物还是两码事的疑问:月能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留下影子,也能为诗人投下影,月能否也为月亮自己投下一个影,如果能的话,月亮自身将是什么样子,又在什么地方去寻求。诗人提出的问题不仅是古代自然科学家注意而研究的现象,也是哲学家和诗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因诗人爱月、玩月,所以问月也就顺其自然了。

  “偶然步溪旁”以下六句是该诗的最后一部份。“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诗人活动的空间随着“我行”而挪动变换,由庭院转向田野,从田野而步入溪畔。临近溪边,中天皓月竟在溪水之中。看见了水中的月亮,诗人担心天上的月亮不知是否还存在,必然要把目光再转向青空,“上下两轮月”,一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中;一在明净透底的溪水深处——这是何等绚丽而迷人的情景。一盘皎月已令人陶醉不已,而上下二月将更给人以兴味与遐想。诗人也自然进一步地追问,这上下二月,到底哪个是真的,那个是幻影。究竟水是天,还是天是水。因为天上湛蓝浩浩,溪水碧绿见底;天上挂的是一轮月,水中现的是月一轮,难于分辨。不知是天上的月落在水中,还是水中的月映在天空……诗人向得那么认真、执着而又有几分痴情了。

  该诗在连续的询问里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对水天月色作出任何回答,其实也毋须回答。而该诗的情趣与玩月的兴味全在这不答之中。该诗虽分三个部分,却都以月为中心而展开,而以“玩月”“问月”为线索而渐次深入。“玩月 ”玩得是否有情致、有哲理、有意趣全在诗人的奇想。杨万里无论玩月的方式、观月的角度、问月的内容、因月而产生的联想都与前人迥异。该诗“玩月”循着由月照人,因人投影,我行影随而展开第一个层次,用四句口语般的诗把诗人天真淳厚的情致凸现出来,不仅体现了七十八岁高龄的诗人对美好事物和田园景色的浓厚兴趣与不倦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当然诗人若只把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推衍下去而不赋予其哲理意义,这样的“玩月”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也不会有任何艺术魅力。因而诗人笔锋一转, 展开了对自我、影、月三者关系的深思与探究,提出了在当时颇难说清的“月自写影”的疑问,使诗歌的内涵大为丰富。诗人的兴致并不停留于此,又将思维的空间扩大到从月到人、到影,并推向溪水,再掀起“天月、水月”之辨,使全诗波澜起伏,矢矫腾挪,层次丰富,显示了杨万里诗歌翻空出奇,善于活透的基本特征。

  杨万里的诗歌素以新奇幽默,活脱诙谐著称,强调自出新意,反对因袭。主张“作家各自一风流”,该诗颇能体现此点。杨万里该诗,决不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反之倒是“面目全新”。如诗中“仰头月在天”,“为一定为二”,“ 为复水是天”等口语般的句子在其他人的诗中是难于见到的,而这一切浅近如人意之语细加玩味又无不出人意外。此外,该诗粗略分析可分三个层次,但若细分则每两句又各为一小层次。两句一层,一层一转,一转一境,境境各异,看似断续,实则峰断云连。把各层串联起来的就是该篇的灵魂“玩月”,一切都随玩月而展开、生发,体现了该诗看似散缓,实则珠联的特点。而这联珠之线就是诗人热爱生活的浓厚情致,亦就是“玩月”的思想根源。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02:第240-24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