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日无亏彰睿圣,前星有庆耀东朝。皇明烛远群羌服,火德乘时众慝消。
杲日无亏彰睿圣,前星有庆耀东朝。皇明烛远群羌服,火德乘时众慝消。
丹扆焦荣犹损膳,华颠尸素合归樵。夔牙共奏康哉□,雅咏和声彻九霄。
丹扆焦荣犹损膳,华颠尸素合归樵。夔牙共奏康哉□,雅咏和声彻九霄。

shūcàijiànmèngxiàdànyòushūshì--wényàn

gǎokuīzhāngruìshèngqiánxīngyǒuqìng耀yàodōngcháohuángmíngzhúyuǎnqúnqiānghuǒchéngshízhòngxiāo

dānjiāoróngyóusǔnshànhuádiānshīguīqiáokuígòngzòukāngzāiyǒngshēngchèjiǔxiāo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译文: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¹。 
译文: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注释:¹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jué

wángtíngyún jīncháo 

zhúyǐngshīshòu méihuāmèngxiāng 
liánjīnyuè kěnxià西xiāng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¹,六街²灯火已阑珊³,人立蓟(jì)楼间。
译文:春睡起之时,已是积雪堆满燕山。万里长城之上撒满雪花,好像一条横陈的玉带,街上是灯火阑珊。而人,却倾立在横楼之间。何等的惆怅,何等的凄凉。
注释: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词为双调五十四字。¹横玉带:连绵的山峰上积压着白雪,远看就象一条玉带。²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条大街。³阑珊:将残,将尽之意。⁴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阳关。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pèi)压马头金错落¹?鞍(ān)笼驼背锦斓(lán)²,肠断唱阳关³
译文:自己空空懊恼,他人或许更是如此,这身单影只的客人此时要归去。这一身行头绝尘而去。伤心的情意断人肠,屹立在阳关依旧吟唱。
注释:¹错落:交错缤纷。班固西部赋汐:“隋侯明月,错落其间。”²斓班:亦作“烂斑”,颜色纷陈灿烂。³阳关:一作“门关”。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上片写作者一清早起来看到燕山积满了雪,万里长城像横着的白色丝带似的,灯火将尽,感到自己好像住在白玉装饰的楼中一样。全词从“春睡起”写到“六街灯火”,作者整天所见都是“积雪”、“玉带”、“玉楼”,写得寒意袭人,冷落凄清,“玉带”一词表面上形容积雪覆盖下的万里长城,实际上含有痛悼沦亡了的祖国山河的意思,正映衬出作为一个南宋宫人内心的凄凉情景,曲折地表达出对江南故国的眷恋。

  下片写在雪景中相送。面对满天积雪,作者发出空空的懊恼之叹,她哀叹此时此刻仅有汪水云一人回到南方。汪水云骑在马上和来送行的人告别,那驾驭马匹的缰绳虽然错落有致,马鞍和笼头都系着五色斑斓的锦带,但当众人唱起令人断肠的《阳关》曲时,立刻使全场气氛陷入悲怆凄厉之中,使人想见女主人公伫立在满天积雪之中,流着辛酸的泪水目送汪水云远去的情景。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悲凉的,景物是凄清的;全词又有声有色,声色交织,歌声是令人断肠的,色彩则叫人感到寒气逼人。总之,整首词的意境是苍凉凄冷的。

参考资料:
1、 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漓江出版社,1996年06月:第216-217页

wàngjiāngnán··chūnshuì--jīnshū

chūnshuìxuěmǎnyànshānwànzhǎngchénghéngdàiliùjiēdēnghuǒlánshānrénlóujiān

kōngàonǎoshíháipèitóujīncuòluòānlóngtuóbèijǐnlánbānchángduànchàngyángguān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扫地焚香¹闭阁眠,簟(diàn)²纹如水帐如烟。
译文: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
注释:¹焚香:一作“烧香”。²簟:竹席。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译文: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nántángshǒu ·

shì sòngdài 

sǎofénxiāngmián diànwénshuǐzhàngyān 
láimèngjuézhīchù guà西chuānglàngjiētiān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¹瓜洲²一水³间,钟山只隔数重(chóng)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注释:¹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²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³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注释:¹绿:吹绿。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稷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37-38页

chuánguāzhōu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īngkǒuguāzhōushuǐjiàn zhōngshánzhǐshùchóngshān 
chūnfēngyòu绿jiāngnánàn míngyuèshízhàohuán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¹原从一寺分。
译文:一个一门变作两个一门,两个一寺原是一寺所分。
注释:韬(tāo)光:杭州灵隐寺僧人。¹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东涧(jiàn)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译文: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一云叠起了北一的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¹钟声下界²闻。
译文: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天上的钟声人间也能听见。
注释:¹上界:天上。²下界:人间。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遥想吾师¹行道²处,天香³桂子落纷纷。
译文:遥想我的宗师宣扬教义之处,香烟和着桂花洒落纷纷。
注释:¹师:对佛教徒的尊称。²行道:指宣扬佛教教义。³天香:指拜佛的香烟。⁴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

  颔联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

  颈联仍写两寺关系,而“前台”“后台”“钟声”,已带出第七句“行道处”。前已写尽南北东西,接着又写前后上下,圆转玲珑,无所不到,读来应接不暇。句式与首联固是不同,与颔联也是同中有异,并不犯复,而写花则从后视前,写声则从上到下,丝毫不乱。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尤其是颔联与颈联,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

  尾联归结到禅师身上,佛经中本有天女散花的典故,“天香桂子”,正合身份。尾联要收束全篇,不宜再用对句,而末尾“纷纷”又用叠字,则眼前仍是一片缤纷景象,诗虽至此而尽,余韵却悠然不绝。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全诗之创格在于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编著.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01:第322页
2、 袁湘生著.白居易诗词新释: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07:第84页

tāoguāngchánshī--bái

shānménzuòliǎngshānménliǎngyuáncóngfēndōngjiànshuǐliú西jiànshuǐ

nánshānyúnběishānyúnqiántáihuāhòutáijiànshàngjièzhōngshēngxiàjièwén

yáoxiǎngshīxíngdàochùtiānxiāngguìziluòfēnf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