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筠劲质异纤柔,欲假携持助胜游。不为凌霜高节在,对公灵寿合包羞。
孤筠劲质异纤柔,欲假携持助胜游。不为凌霜高节在,对公灵寿合包羞。

qióngzhúzhàng--wényàn

yúnjìnzhìxiānróujiǎxiéchízhùshèngyóuwèilíngshuānggāojiézàiduìgōnglíng寿shòubāoxiū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插脚红尘¹已是颠²。更(gèng)求平地上青天。新来³有个生涯,买断烟波不用钱。
译文:一个人生长在人世间已是够癫痴了,再去孜孜追求功名富贵、企图飞黄腾达,那就更加癫痴。最近生活道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山阴家乡,自己有一条船,可以在湖面自由往来,不用花钱。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¹红尘:人世、社会。²颠:通“癫”。³新来:近来。⁴生涯:生活。⁵别:区分,异样。⁶买断:全部买下。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gū)¹市,采菱(líng)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²真堪笑,见事³迟来四十年。
译文:市中买酒,江上采菱,画船听雨,醉后披蓑衣而睡。自己真是可笑,长期糊里糊涂地生活,觉悟时已经迟了四十多年。
注释:¹沽酒:买酒、打酒。²三山老子:作者陆游自称。三山:山名,在山阴西南九里,镜湖之滨。³见事:明白事理。

  开头两句,用自责的口吻,抒发愤激不平的感慨。陆游从三十四岁出任宁德主簿开始走上仕途,到四十二岁被免官,八年期间调动频繁,却一直未被重用,自然会有满腹的牢骚。他自已抱怨说,“插脚红尘”步入官场,这本身就是一个痴呆的人所作出的错误选择,可还想高升,还想被重用,这就像“平地上青天”一样的不切实际。接下来的两句,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渡不用钱。”如今被免官,这倒好了,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归乡闲居。三山、镜湖自有山水之胜,闲居于此,正如李白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又如苏轼所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前赤壁赋》)。昔贤之言深获陆游之心,于是发出了类似的赞叹:“买断烟波不用钱”。由感慨到赞叹,这表现了作者初识隐居之乐的一种新鲜的感受。

  词的下片又用具体的生活内容对隐居的乐趣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描写。如果没有“沽酒市,采菱船”几句,那么,前面所说的“别个生涯”和“买断烟波”就架空。最后两句是自嘲的话,是照应开头的自责而说的,说自己不仅痴呆而且还“真堪笑”,见事太迟,一直迟了四十午,还不知道生活的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看来,过去的四十年算是白活了。虽然此词开头的自责给人一些沉重之感,但写到最后的自嘲,作者的笔调和心情就轻松得多了。

  刘师培对放翁词的总体风格评价是:“屏除纤艳,清真绝俗,逋峭沉都,而出以平淡之词,例以古诗,亦元亮、右丞之匹,此道家之词也。”(《论文杂记》)这首词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该特色。

参考资料:
1、 蒋凡,白振奎编选.陆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69-170
2、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5-26
病多欢意浅,空篝素被,伴人凄惋。巷曲谁家,彻夜锦堂高宴。一片氍毹月冷,料灯影、衣香烘软。嫌漏短,漏长却在,者边庭院!
病多欢意浅,空篝(gōu)素被¹,伴人凄惋。巷曲谁家,彻夜锦堂²高宴³。一片氍(qú)(shū)月冷,料灯影、衣香烘软。嫌漏短,漏长却在,者边庭院!
译文:我经常生病,于是快乐的意绪很少,空空的香篝和筒陋的被子放在一边,伴随着我心情的凄惋。巷子深处不知哪户人家,在华堂上整夜欢宴。一惋寒冷的月光照在华堂的地毯上,灯影之下主人和客人毫无寒意,衣裳也被氤氲的香气烘软。寻欢作乐的人嫌夜里的时间过得太快,嫌时间过得太慢的人却近在咫尺,就在这边的庭院。
注释:¹空篝素被:指身边无人照料。宋王沂孙《天香·龙涎香》:“漫惜余薰,空篝素被。”空篝,指香笼空着,暗示无人照料。篝,香笼。古人在香篝内焚香,将被子放笼上薰。²锦堂:装饰华丽的客堂。³高宴:盛大的宴会。⁴氍毹:毛织地毯。
沈郎瘦已经年,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总是无眠,听到笛慷箫倦。咫尺银屏笑语,早檐角、惊鸟啼乱。残梦远,声声晓钟敲断。
沈郎瘦已经年¹,更懒拂冰丝²,赋情³难遣。总是无眠,听到笛慷箫倦。咫尺银屏笑语,早檐角、惊鸟啼乱。残梦远,声声晓钟敲断。
译文:我因病消瘦已经多年,浑身慵懒更不想弹琴,心中的感情实在难以排遣。我反正总是睡不着了,就倾听那箫管之声直到吹奏者感到疲倦。华堂上银屏前的笑语声阵阵传来,不知不觉早已是栖鸦惊醒呱呱乱啼的时间。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可是梦又被晓钟打断。
注释:¹“沈郎”句:典出《梁书·沈约传》:“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谓腰围渐减,日见消瘦。²冰丝:指琴弦。《杨太真外传》:“开元中,中官白秀贞自蜀回,得琵琶以献,弦乃拘弥国所贡,绿冰蚕丝也。”³赋情:指天赋性情。

  项廷纪生性多情,郁愁成疾,在《忆云词甲稿》自序云: “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多愁善感的词人对生活的体味,对事物的观察是深刻细密的,而其缱绻情怀、忧思苦惧之欲念又多于常人,往往自缚难脱,自陷不拔。这首《玉漏迟》正是伤心人怀抱的自我写照。

  上惋起句“病多欢意浅,空篝素被,伴人凄惋”,“空篝素被”语,用王沂孙《天香·龙涎香词》的“漫惜余薰,空篝素被”句意,“篝”,即香笼,古人往往在笼内焚香,将被子等物放在香笼上薰。这里暗示身旁无有亲人照拂,在冬夜寒冷的床上孤独而卧,再加上多愁多病,更添一番凄惋和悲凉。“巷曲谁家?彻夜锦堂高宴”,“巷曲谁家”是一倒装语,点题“南邻”;“彻夜”拍合 “达曙”; “锦堂高宴”,言其富贵而热闹的场面。“一惋氍毹月冷,料灯影、衣香烘软”,具体描写宴会的奢华。“氍毹” ,《风俗通》:“织毛缛谓之氍毹。”古乐府《陇西行》有“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语,这里指铺设在宴堂上的地毯,结合“月冷”一词,很可能将地毯沿阶铺设。“料灯影、衣香烘软”句,意思是说灯光火影,香烟缭绕,把人的衣服都烤得温暖了。一个“料”字点明“氍毹”、“灯影”皆出于词人的拟想。词人不仅揣想其场景的奢华,而且揣想其兴致颇高,“嫌漏短,漏长却在,者边庭院!”巷曲南邻的主客们彻夜的欢宴,嫌时间过得太快,而词人孤身冷卧,却嫌时间过得太慢,不能早些天亮。“者边”即这边。上面采用的全是对比的手法,以环境、氛围、景物、心情、冷暖、欢愁、漏长漏短等强烈的对比反差,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下惋重写所闻,扣紧题意。“沈郎瘦已经年,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沈郎即是沈约,《梁书·沈约传》记载,沈约曾为隐侯,他写信给徐勉说自己年老多病,有“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等语,形容自己日见消瘦,衣服腰带遂觉得宽大。这里词人以沈郎瘦喻自己患病多年,与前“病多”呼应。“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冰丝”一本作“冰弦”,即琴弦; “赋情”一词,这里指填词,作者在《忆云词》丙稿自序云: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想见作者把写诗填词当作排遣人生苦闷、消度时光的方法。但这里用了 “更懒” 、“难遣”等语,说明心绪极恶劣,毫无雅兴,与上文“欢意浅”语又相呼应。“总是无眠,听到笛慵箫倦”,“无眠”一句上承“病多”,因多愁多病故而神衰力疲,入睡艰难;“无眠”又垫起“听到笛慵箫倦”,本来就患失眠,偏偏今宵又被隔壁的笛箫吵得更睡不着,无奈何地听到笛箫演奏完了。“听”字紧扣题意“闻” 字,“慵”、“倦”二词用拟人化手法,反映听者的百般烦恼、心情懊丧。隔壁的笛声箫声虽渐渐消歇,但是一阵阵说笑声又聒噪不停,“咫尺银屏笑语,早檐角、惊乌啼乱”,“咫尺”形容相距很近,就象在身旁一样,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隔壁宴会的说笑声非常之大,连早晨檐角树上的栖鸦都被惊醒了。乌鸦哇哇乱叫,更添吵闹,使人无法入睡。这里写到“早”,题意“笙歌达曙”至此写完。词人通宵未能阖眼,天明时分,才朦胧睡着,“残梦远,声声晓钟敲断”,没想一阵晨钟把他又惊醒了,词人所做的“残梦”再也难续了。结句充满了无奈和懊丧的情绪。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很有特点,全篇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虚实结合。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难言之情浸淫在字里行间,字面上不见愁字而又无处不愁,情调感伤,气氛凄凉,可谓词人抑郁沉邈,深婉情致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羊续¹高高挂起,冯(féng)²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jī)?记得荆公³旧日题:何处无鱼羹(gēng)吃?
译文:羊续做官,把送来的生鱼在庭前高悬;冯依人,为吃不上鱼而弹铗悲叹。大海旁边,长江里面,有多少渔人垂钓的矶岸。我记起王安石当年曾言,江湖隐居,哪里会吃不到鱼羹饭!
注释:¹羊续:东汉人。汉灵帝时任庐江、南阳二郡太守,为官廉正。同僚曾送他一条鱼,他推受不了,就挂在庭前。后来人们再要送鱼,他指着悬挂未动的鱼,示意无心收受。²冯: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的门客。³荆公: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⁴鱼羹饭:以鱼羹做成的饭,借指江湖隐士的饭食。

  本曲共有四首,除末二句语句不变外,其余三首的起首分别是:“流水桃花鳜美,秋风莼菜鲈肥。”“鲲化鹏飞未必,鲤从龙去安知。”“藏剑心肠利己,吞舟度量容谁。”可见诗人的“有所感”,是从“鱼”上生发的。当然用意不在于谈饮食文化,其“所感”的内容还是社会的人事。

  本篇起首使用羊续、冯两则与鱼相关的典故,“高高挂起”与“苦苦伤悲”相映成趣。两人的态度虽截然不同,但一为官吏,一为门客,都是仕途上的人物,在失去自由身这一点上又有共同之处,所以这两句都是铺垫,用来与接下的三句形成对照。在第三、四、五句中,未出现具体的人物,因为“多少渔矶”,隐于江湖的渔翁人数太多了。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暗示“大海”、“长江”无处不可隐居,从而引出了末尾两句的感想。言下之意,羊续高高挂起是为官清廉,冯苦苦伤悲是怀才不遇,他们都比不上那些散隐各地的无名渔翁。利用“鱼”的内在联系,引出用世、出世的优劣比较,这种构思是颇为新奇的。

  “荆公”即王安石。张光祖《言行龟鉴》:“介甫(王安石)在政事堂,云吃鱼羹饭。一日因事乞去,云世间何处无鱼羹饭。”但这是元人编的书,从他本人的《临川集》以及相关的宋代笔记中,找不到他“题”过这样的话。只见清人顾栋高《王荆国文公遗事》引《上蔡语录》,谓王安石“作宰相只吃鱼羹饭,得受用底不受用,缘省便去就自在”。《上蔡语录》为宋儒谢良佐的语录,同书还有王安石因荐人未遂,拂袖便辞去宰相职务的记述,可见都是出于传闻。徐再思小令《朝天子·常山江行》中,也有“得闲,且闲,何处无鱼羹饭”的曲句,看来已成为元代流传的习语,归于荆公名下,大概就同“杜甫游春”、“孟浩然寻梅”等一样,属于约定俗成。“鱼羹饭”在古人诗文中倒是出处颇早。五代李珣《渔歌子》:“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南宋戴复古《思归》:“肉糜岂胜鱼羹饭,纨绔何如犊鼻裨。”刘克庄《郑丞相生日口号》:“江湖不欠鱼羹饭,直为君恩未拂衣。”从这些例句中显而易见,“鱼羹饭”代表着“江湖”的“常餐”。推其本原,这三字实同西晋张翰那则思鲈鱼莼羹而决然辞官的著名典故(参看前选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注③)有关系,对于在官者来说,“何处无鱼羹饭吃”,也就是随时随地都不妨急流勇退、挂冠回乡的意思。

  小令语言严谨,寓味深长,堪称当行。《录鬼簿续编》载时人对周德清有“天下之独步”的高度评价,想来就是对这样的作品而言。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有所感

chénzuìdōngfēng··yǒusuǒgǎn--zhōuqīng

yánggāogāoguàféngshāngbēihǎibiānzhǎngjiāngnèiduōshǎojīnggōngjiùchùgēngfànchī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所好轩者,袁子¹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²矣,而胡³以书名?盖与群好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¹⁰,好色¹¹,好葺(qì)¹²屋,好游¹³,好友¹⁴,好花竹泉石¹⁵,好珪(guī)(zhāng)(yí)¹⁶、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¹⁷于群好也,而又何¹⁸以书独名¹⁹?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²⁰,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²¹,欲少²²味矣。书之²³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²⁴又无尽,故胜也。
译文:所好轩是我藏书的地方。我的喜好有很多,而为什么以此(“所好”)作为书斋的名字呢?大概是许多爱好和书相比,我更喜爱书。我众多的爱好都是什么呢?说起来有:喜爱美味,喜爱美色,喜爱建造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朋友,喜爱花卉、竹木、清泉、奇石,喜爱收藏名贵的古董和名人字画,又喜欢书。对书的爱好和对其他各种爱好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偏偏用书来命名呢?回答说:美色适宜于少年,美味适宜于饥饿的人,交朋友应该交志向相同的,游览应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房屋、花石、古玩适合于刚刚购买,所有这些都是过了时间就没有了新鲜劲儿。只有书这种东西,不论少年壮年、老弱病残、饥寒交迫、刮风下雨,没有不适宜的。而读书又是没有穷尽的,所以,对书的爱好胜过其他爱好。
注释:¹袁子:即作者自谓。²众:多。³胡:为什么。⁴以书名:以此(“所好”)作为书斋的名字。⁵盖:发语词,此处表原因。⁶群好:许多爱好。⁷敌:匹敌、相当。⁸其:指书。⁹奈何:如何,怎么样。¹⁰味:美味佳肴,好吃的东西。¹¹色:指漂亮的女子。¹²葺:修葺,修补。¹³游:旅游。他在六十三岁之后,一年中有半年时间还出游在外,姚鼐说东南一带的山水佳处都有他的足迹。¹⁴友:交朋友。¹⁵花竹泉石:花卉、竹木、清泉、奇石。¹⁶圭璋彝尊:泛指玉器、青铜器等古玩珍品。¹⁷无以异:没有什么两样。¹⁸何:为什么。¹⁹以书独名:只给书斋取名。名:作动词用。²⁰同志:指志同道合者。²¹是:这个时候。²²少:减退、减少。²³之: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不作解释,只起语法上的作用。²⁴其事:指书中所记述的事情。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¹²,谢³众好而昵(nì),此如辞(xiá)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xī)¹⁰(shì)羊枣¹¹,非不嗜脍(kuài)¹²(zhì)¹³也,然谓之嗜(shì)脍炙,曾皙所不受¹⁴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¹⁵,则以所好归书也¹⁶固宜。
译文:虽然对书的爱好胜过其他爱好,但谢绝其他各种爱好而惟独溺爱书,这就好像辞去过于亲热而又很随便的朋友,却去跟随一个很严厉的老师,这样的爱好是虚假的。和其他各种爱好分别而跟从书籍,就像是宾客都散去了,而惟独老朋友还在,这样的爱好是偏好。过去,曾皙喜欢吃羊枣,并不是他不喜欢吃美味佳肴。然而,如果说他嗜好美味佳肴,曾皙肯定不会接受。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把他的嗜好和别人等同了。我的其他爱好和别人相同,而爱好书却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如此说来,把我的爱好归结到书上,本来就是适宜的。
注释:¹虽:即使。²然:这样。³谢:辞谢,意思是推开(各种爱好)。⁴昵:亲近。⁵焉:指代书籍。⁶辞:遣去。⁷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⁸毕:网罗无遗之意,引申为“尽”、“全”。⁹焉:指代书籍。¹⁰曾皙:名“点”。曾参之父,孔子的弟子。¹¹羊枣:果实名,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称为羊矢枣。¹²脍:细切的肉。¹³炙:烤肉。¹⁴不受:不认可。受:接受,表示同意。¹⁵从独:只属于我自己的。¹⁶也:起到句中表示停顿的作用。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¹²书,凡清秘³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译文:我自小喜爱书,想得到它却苦于没有能力。如今老了,用俸禄来买书,凡是珍贵的秘本,我大约已购得十分之六七。少年爱好书,恐怕得不到,如今有书了,又恐怕失去。假如害怕这些书失去,那么用“所好”来命名书斋,就更合适了。
注释:¹俸:俸禄,薪水。²易:交易,此指买书。³清秘:此指藏书的珍贵(版本)。⁴苟:如果。⁵名:命名。⁶宜:适当。

  在这篇文章中,袁枚表达了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类似的思想: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在表述这种思想的同时,袁枚又显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

  人都有欲望,但在教人做假人、说假话的传统社会中,人欲被看作是一种罪恶,所以几乎无人敢披露自己真实的心灵欲求。袁枚的真诚和坦率在于,他老实地说出了自己种种生理和心理的追求:袁子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宫室花石、古玩等等。他还敢于说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人生体验:当血气旺盛的时候,美丽的女色格外迷人;当腹中饥饿的时候,吃东西格外香;交朋友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出游宜在风和日暖的时节,“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否则很难充分领略个中滋味。

  除上述欲望之外,袁枚又明确表示自己好读书,并认为这是更高层次的爱好和追求。如果说声色、饮食、交游等等爱好都受到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种种限制的话,对书的爱好则是在人生旅程的任何时候都是适宜的。书海无涯,求知欲永难满足,因此袁枚认为自己对书的爱好实在超胜于其他的欲求。然而,袁枚又强调,对于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并不排斥其他的各种欲望,并明确指出,那种标榜自己只追求精神价值而没有物质欲望的人是虚伪的。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可以统一起来,可以在人生的旅程中并行而不悖。物质的欲望有尽,而精神的欲望无涯,到最后血气既衰、交游散尽,也就只剩下爱书这一种爱好了。所以袁枚说:“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他担忧这一最后的爱好也将随生命的消亡而失去,所以格外珍视,以“所好轩”来作为他藏书楼的名字。

  袁枚的散文最大特点是不拘一格。从标题上说,这篇文章应当是记其轩,但袁枚不记其轩而在轩名“所好”上发挥。全文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作者先谈自己喜欢书,次谈书与别的玩好器物的不同之处,说明书值得爱;也表明了自己怎么样爱书;最后才点名为什么只把书轩取名为“所好”。从这篇散文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真率无邪的活生生的人对生命的自我表白,感受到的是在封建禁欲主义统治下古老社会中吹过的一阵清新的风。

参考资料:
1、 曹道衡,李炳海主编;徐潜,卫绍生等译评.新编古文观止·明清精致小品.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月:第241—243页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七度¹逢寒食²,何曾扫墓田³
译文: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
注释:¹七度:作家离家已七年,未曾归乡扫墓。²寒食:清明前一天,扫墓祭祖的节日。³墓田:指坟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他乡¹长儿女,故国²隔山川。
译文:儿女们都已经在外乡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注释:¹他乡:外乡。时作者居北京。²故国:指故乡。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明月飞乌鹊¹,空山鸣杜鹃²
译文: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长,空山里只有杜鹃在声声鸣叫着。
注释:¹“明月”句:借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²“空山”句:借用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之句。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高堂¹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译文: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注释:¹高堂:这里指家中的父母。李白《将进酒》诗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之句。

  这首诗写寒食节的风俗,以及自己对家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先从离乡七年写起,作者写自己离乡期间未曾扫墓可谓不孝。由此过渡到思亲,再从他乡思绪飞越山川回到故园。颈联虚写寒食节的景象,实则写自己未归故乡和故乡归未得的心境。同时也写出孝思之绵远,景象之深邃,长夜难眠,悲不自已,这是以景衬情。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长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处“明月飞乌长”也有“何枝可依”的思绪愁肠。杜鹃鸟叫,民间以为“归不得也么哥哥”以至悲泣啼血,也是恨不能归乡之意。末联诗人叙说自己不尽的孝思,既有伤感,又有自责,既是安慰,又是怀念。余怀缕缕,溢于言表,直抒胸臆,点明主题。 [4]

  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愧疚自责的心情,这包括对死者祖辈不敬,对生者父亲不孝。作者本身就是以孝敬、孝顺、孝心为最高敬老标准的学者。他被迫寄居京城,却又无法施展才华,心中的悔恨无法言说。这种笔法令人产生邈远无际的联想。 [3]

  这首诗主要是白描写法,明白如话,而又蕴藉情深。这在古代诗人看来,也是不易的,是值得现在写今诗和新诗的作者揣摩研究的。

参考资料:
1、 郭雪峰,葛成飞主编.旅游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78页
2、 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清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68页
3、 丁慨然著.蓟门诗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08:第21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