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著嘉兴太守贤,野梅官柳亦欢然。贫民不识重租苦,老吏难将一事瞒。
说著嘉兴太守贤,野梅官柳亦欢然。贫民不识重租苦,老吏难将一事瞒。
但有诗书堆几上,更无歌舞到樽前。凡为郡者皆如此,天下何由不治安。
但有诗书堆几上,更无歌舞到樽前。凡为郡者皆如此,天下何由不治安。

shàngzhàojiātàishǒu--fěi

shuōzhejiāxìngtàishǒuxiánméiguānliǔhuānránpínmínshízhònglǎonánjiāngshìmán

dànyǒushīshūduīshànggèngdàozūnqiánfánwèijùnzhějiētiānxiàyóuzhìān

许棐

许棐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 1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韩公堆上望秦川,渺渺关山西接连。
韩公堆上望秦川,渺(miǎo)¹关山西接连。
译文:登上韩公堆远望我的家乡,却被连绵的高山所阻隔。
注释:¹渺渺:形容悠远的样子。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译文:孤身一人在千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我的家乡。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与可¹以墨为竹,视之良²竹也。
译文: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有竹之神韵。
注释:¹与可:即文同,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与苏轼、苏辙为从表兄弟。操韵高洁,以学名世,尤擅墨竹。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苏轼作《筼筜谷偃竹记》以示悼念。²良:精良,指所画墨竹能得竹之神韵。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刑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 命于天¹,赋刑于地²。涵濡(rú)雨露³,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kē)布叶,逮(dǎi)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chán)¹⁰以闲媚¹¹。涉¹²寒暑之徂(cú)¹³,傲冰雪之凌厉¹⁴。均一气于草木¹⁵,嗟(jiē)壤同而性异¹⁶。信¹⁷物生¹⁸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¹⁹。今子²⁰研青松之煤²¹,运²²脱兔之毫²³。睥(pì)(nì)²⁴墙堵²⁵,振洒²⁶(zēng)(xiāo)²⁷。须臾(yú)而成,郁乎萧骚²⁸。曲直横斜,秾(nóng)纤庳(bì)²⁹,窃造物之潜思³⁰,赋生意于崇朝(zhāo)³¹。子岂诚有道者³²邪?”
译文: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注释:¹ 命于天:从上天获得生命。²赋刑于地:由大地赋予形体。刑,通“形”。³涵濡雨露: 雨露的滋润。涵濡,滋润,沉浸。⁴振动风气: 节气的激荡。⁵解驰:分开枝条,迅速生长。⁶散柯布华:展开枝条和绿叶。华,这里指竹叶,《历代赋汇》即作“叶”。⁷逮:等到。⁸遂:完成,这里指嫩竹成长为劲竹。⁹疏直:疏阔挺直。¹⁰婵娟:姿态秀美。¹¹闲媚:娴雅妩媚。¹²涉:经历。¹³徂变:寒来暑往的变化。徂,逝去。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后先相继,自夏徂秋。”¹⁴凌厉:气势迅猛。¹⁵均一气于草木:先天之气平均布施于万物。一气,混沌之气,古人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¹⁶性异:秉性相异。¹⁷信:诚然,确实。¹⁸物生:物性。生,通性,资质,禀赋。¹⁹虽造化其能使:纵然是上天创造化育,岂能使竹变成这样。其,犹“岂”。使,指限定和改变。²⁰子:对文同的尊称。²¹研青松之煤:以松烟所集的煤灰研磨成墨汁。沈括《梦溪笔谈·杂志》:“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²²运:挥动。²³脱兔之毫:兔毫制成的毛笔。²⁴睥睨:斜视,指聚精会神,胸有成竹。²⁵墙堵:这里指作画的粉壁。²⁶振洒:挥洒自如。²⁷缯绡:缯帛丝绢。²⁸郁乎萧骚:郁郁葱葱,潇洒摇动。萧骚,风吹竹叶的声音。²⁹秾纤庳高:粗细高矮。庳,低矮。³⁰窃造物之潜思:从造物主那里窃取潜心的构思。³¹赋生意于崇朝:即刻赋予生机意趣。生意,指生命力。崇朝,也作“终朝”,指从天亮至早饭时刻,即早晨,比喻时间短暂。³²有道者:懂得万物之本原和万物运行规律的人。《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然也。”苏轼《跋文与可墨竹》:“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子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淡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藂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以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与可听然¹而笑曰:“夫子²之所好者,道也,放³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shì)乎竹间,偃(yǎn)¹⁰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jì)¹¹,山空¹²日出。猗(yī)¹³其长,森¹⁴乎满谷。叶如翠羽,筠(yún)¹⁵如苍玉。淡乎自持¹⁶,凄¹⁷¹⁸欲滴。蝉鸣鸟噪,人响¹⁹寂历²⁰。忽依风²¹而长啸,眇(miǎo)²²掩冉²³以终日²⁴。笋含²⁵(tuò)²⁶而将坠²⁷,根得土而横逸²⁸。绝²⁹涧谷而蔓延,散³⁰子孙乎千亿。至若藂(cóng)薄之余³¹,斤斧所施³²。山石荦(luò)(què)³³,荆棘生之³⁴。蹇(jiǎn)³⁵将抽³⁶而莫达³⁷,纷³⁸既折而犹持³⁹。气⁴⁰虽伤而益壮,身⁴¹⁴²⁴³而增奇⁴⁴。凄风号怒乎隙穴⁴⁵,飞雪凝冱(hù)⁴⁶乎陂(bēi)⁴⁷。悲众木之无赖⁴⁸,虽百围而莫支⁴⁹。犹复⁵⁰苍然⁵¹于既寒之后,凛乎⁵²无可怜之姿。追⁵³松柏以自偶⁵⁴,窃⁵⁵仁人⁵⁶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⁵⁷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⁵⁸而兴,而修竹森然⁵⁹。虽天造之无朕⁶⁰,亦何以异于兹⁶¹焉?”
译文: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如今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
注释:¹听然:张口笑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无是公听然而笑。”郭璞曰:“听,笑貌。”(裴驷《史记集解》引)²夫子:敬称,您。³放:扩展,推广。⁴崇山之阳:高山之南。《尔雅·释诂》:“山南水北谓之阳。”⁵庐:用作动词,搭建茅庐。⁶视听漠然:对外界的声响和景象无所知觉。⁷无概乎予心:心无杂念,无所系挂。概,概怀,关切,系念。⁸游:游伴。⁹饮食:均用作动词,饮水吃饭。¹⁰偃息:睡卧止息。¹¹雨霁:雨停天晴。¹²山空:山间雾散,空旷幽静。¹³猗猗:美盛的样子。¹⁴森:高耸繁茂的样子。¹⁵筠:竹皮。¹⁶淡乎自持:淡泊自守。¹⁷凄:沾湿的样子,这里指露水。¹⁸兮:一作“苟”。¹⁹人响:人声。²⁰寂历:寂静。²¹依风:随风摇曳。²²眇:注视,傲视。²³掩冉:同“掩苒”,小草随风倾倒的样子。²⁴终日:日暮。²⁵含:包含,包裹。²⁶箨:笋壳。²⁷坠:脱落。²⁸横逸:纵横延伸。²⁹绝:横穿,穿越。³⁰散:散播,繁衍。³¹藂薄之余:指杂生在草丛中的散竹。藂薄,丛生的杂草。藂,同“丛”。³²斤斧所施:被砍伐。施,施加。³³山石荦埆:散竹生长在石缝中。荦埆,怪石嶙峋的样子。³⁴荆棘生之:散竹与荆棘并生在一起。³⁵蹇:艰难不顺。³⁶抽:发芽抽茎。³⁷莫达:不能破土而出。达,幼苗出土的样子。³⁸纷:杂乱。³⁹持:相持,抗衡。⁴⁰气:元气。⁴¹身:竹干。⁴²以:因为。⁴³病:伤害。⁴⁴奇:奇挺,奇异挺拔。⁴⁵隙穴:山谷与洞穴。⁴⁶凝冱:结冰,冻结。⁴⁷陂池:池沼,池塘。⁴⁸无赖:无所凭依,无可奈何。⁴⁹支:支撑。⁵⁰犹复:仍然能够。⁵¹苍然:青绿挺拔的样子。⁵²凛乎:凛然,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⁵³追:追随,仿效。⁵⁴自偶:自比,作为榜样。⁵⁵窃:谦词,窃比,私下效法。⁵⁶仁人: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⁵⁷忽乎:恍若,好像。⁵⁸勃然:勃发,兴起。⁵⁹森然:茂盛耸立的样子。⁶⁰天造之无朕:谓上天造化万物自然天成。无朕,没有迹象或先兆。⁶¹兹:指墨竹。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客曰:“盖¹予闻之:庖(páo)丁,解牛者也²,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zhuó)轮者也³,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译文: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是吗?”
注释:¹盖:发语词。²庖丁,解牛者也:见《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十九年,杀牛数千刀刃不钝。以其长期实践向文惠君阐明:事物纷繁复杂,只有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养生者取之:指文惠君从中领悟了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³轮扁,斫轮者也:见《庄子·天道》。轮扁,春秋齐国著名造车工,制做车轮七十余年。以其长期实践向齐桓公阐明:砍木做轮如同读书,需经长期实践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其心得甘苦唯自知不可言传;读圣贤书而缺乏独立思考,则所读者只是古人所遗留的糟粕。斫,砍削。⁴读书者与之:指齐桓公赞同轮扁所讲述的道理。与,赞许。⁵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天地万物内在的法则是同样的,只是人们遵循规律的外在方式有差异。从,遵循。为之,指具体的方式方法。⁶况夫:何况。⁷托:寄托,寄寓。⁸则非耶:难道不是。
与可曰:“唯唯!”
与可曰:“唯唯¹!”
译文: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注释:¹唯唯:应答之辞,顺应对方而不置可否的样子。

  这篇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再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全赋分三层。第一、第二段为第一层,此层以真衬画,极写文同画艺的熟练高超。此赋起笔扣题,先总写文同所画墨竹的精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这里的“良”字,不仅是“好”的意思,也包含着“真”、“美”的意思,是说文同的墨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所以“客见而惊焉”。然后此赋借客人之口,首先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成长过程、它的禀性恣态、与众不同的品格神韵,接着笔触一转,如此物生自然、造化难使的竹子,文同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绘写出来,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惊奇,所以客人禁不住要问:“子岂诚有道邪?”这一段作者用了“水涨船高”的写法,先极力铺写竹子的生长、恣态和神韵,目的是为突出文同画艺的高妙服务。第三段为第二层,此层借文同之口,述说文同画艺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的原因。首先借文同之口说:“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为下文确立纲领,接着叙写文同痴迷于竹,生活在竹子中间,心无旁鹜,观其形,体其神,察其变,会其德,从而由熟悉竹到喜爱竹,最终达到与竹化而为一。因此,当文同画竹时,便“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达到巧夺天工、与自然争奇的地步。最后两段为第三层,此层总结全文,说明文同之画竹,合于大道。作者首先用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相通,轮扁斫轮与读书之道相通两个事例说明“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接着用设问的方式,说明文同之画竹,同样也合于大道,从而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的这个社会生活根本的原则上。

  在艺术上,此赋除继承了传统的赋体创作手法如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此赋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前后联系密切,结构合理谨严。此赋第一层写文同画艺的高超,第二层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第三层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以“道”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而“道”的含义又随着文章的展开而逐渐丰富和深化。其二,写竹与写人,论画艺与论人品有机结合,人、景、情、理浑融一体,使全赋意蕴丰厚,耐人品味。其三,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其四,句式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王琳,邢培顺 编选.苏洵 苏辙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230-234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¹谁把献君王,结愁²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yú)白骨黄苇³
译文:天下的事,试问苍天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八陵图》是谁献给君王的,这种已经凝结的愁绪还没有在我心中停止。少年的豪气总会化为尘埃,只留下白骨和黄色的芦苇。
注释:西河:词牌名。三段一百四字,第一段六句四仄韵,第二段七句四仄韵,第三段五句五仄韵。¹陵图:皇陵舆图。北宋皇陵均在河南,这里用以代指中原失地。²结愁:难解的愁怀。³黄苇:枯黄的芦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¹上一回登,一回揾(wèn)²。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译文:怀恨千古,可是我已经年老了。东游时我曾经凭吊淮水。绣春台每登一次就擦一次眼泪。喝醉后归来,借着西风抚视自己的宝剑,江水涛水似乎也在鼓舞我的意志。
注释:¹绣春台: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城内。²揾泪:揩拭眼泪。揾:擦,揩。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¹、犹二千里。纵有英心²谁寄³!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qiān)归来未?
译文:而如今我只能在野外的景色中徜徉,望着遥远的淮水,距离这里还有两千里。即使我有英雄壮志,又有谁可寄托呢!新近又听说胡人那边起了战争。抗击匈奴的张骞已经归来了吗?
注释:¹长淮:即淮河。²英心:雄心。³谁寄:向谁倾吐。⁴胡尘:这里是指蒙古侵略军。⁵绝域:极远的地方。⁶张骞:西汉名将,汉中城固(今属陕西省)人,因功封博望侯。

  第一段一开始,词人便满怀忧愤向天发问:老天爷怎么忍心将天下事折腾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问天”当然不止是问天,而是问代行天意的当权者。“天下事”指当时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集团为了苟且偷安,对金称臣割地,已经到了“国脉微如缕”的悲惨境地。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连年兵扰南宋,宋室面临覆亡的危险。献陵图事在当时堪称是一件盛举,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见《宋史·礼志》二十六)王埜即事生情,渴望能有力挽狂澜的志士贤才,能够一举收复中原(以献陵图事代指故土的恢复)。可是当时国事日渐式微,中原地区早已失守,蒙古大军正不断南犯,威胁着宋朝的安全,而当权者却苟且偷安,排斥抗战派,沉溺于犬马声色之中,不思振作,这使他抱恨结愁不能自已。更令人痛心的是,现实中有抱负的志士仁人,却往往因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一堆堆荒草野茔,作者隐约感觉到自己也将会遭到他们一样的厄运,不觉发出了深切的哀叹。

  第二段开头两句,作者感叹自己怀抱憾恨,垂垂老矣,接着追忆起自己当年巡视江防前线时的情景。那时他曾到六朝古都金陵凭吊过秦淮水。词中“淮水”指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北,横贯南京城,流入长江。王埜生在国运衰微之世,东吊秦淮,感念六朝兴亡更迭的历史教训,吊古伤今,悲恨之情油然而生。词人借酒浇愁,含恨在风中抚剑醉归,心潮激浪恰与大江波涛撞击、交汇,滔滔东逝之水好像特地为他这位壮志未酬的志士砥砺斗志。

  第三段写作者当时身处闲职,远离淮河前线千里之遥,但仍怀着一颗为国分忧的壮志雄心。“纵有英心谁寄”,这颗英心在现实中无法托付,只好空自嗟叹,一吐内心的郁闷与悲愤。南宋统治集团腐败无能,蒙古灭金后连年攻宋,局势日趋艰险,南宋政权危在旦夕。因此词人发出焦灼的呼唤:“绝域张骞归来未?”他急切盼望现实中能出现象西汉张骞那样的名将,出使西域,联合各方力量抗击匈奴。

  这首词自始至终激荡着爱国志士一腔热血无处诉的悲愤心情。全词以三叠词调这一形式,将昔往与今来、抚时与感事、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际巧妙地交织起来,一咏三叹,将词人内心的激愤愁恨,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萦回不尽。为了加强抒情感人的艺术效果,作者多次运用反诘句式,因此词文揭响有力,频频扣击读者心弦。特别是起首与结尾两处的诘问句,一起一结责问苍天,呼唤英雄,既振聋发聩,又使词的主旨表达得含蕴深曲,耐人寻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70-1871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玉华¹寒,冰壶(hú)²冻。云间玉兔³,水面苍龙。酒一樽(zūn),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lán)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qián)坤表里,江汉西东。
译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苍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注释:中吕:宫调名。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¹玉华:指月亮的光华。²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³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⁴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⁵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起笔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玉华寒,冰壶冻”,垂虹桥上的月色皎洁明净,清寒得如同盛满冰水的壶。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轮明月在云间游走;低头远望大地,看到垂虹桥如长龙一般盘踞在吴江上。相传,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处用“玉兔”代指明月,将明月在云间出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则将垂虹桥盘踞水上,似要腾空而起的雄伟气势写尽。

  时隐时现的明月和有腾空之势的垂虹桥共同构成了一幅迷离梦幻的图画。接着,诗人将视线由景物转到人身上。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游人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嗅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说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然而至。此处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天风”二字除了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宜人之外,也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神秘缥缈。“仙人”和“天风”给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蕴。

  面对辽阔的江天,诗人神清气爽,思绪纷飞。站在垂虹桥上,任微风轻轻吹拂着身体,凭栏远望,目之所及,只见“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远处近处灯光摇曳,尽是楼台殿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天地分外辽阔,浩瀚的江水从面前奔涌而过。末尾三句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一幅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是感情却深邃沉挚,天地无涯人却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限制。结尾似戛然而止,语虽尽而意未绝,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84-385页

tiān··chuíhóngyuè--zài

huáhánbīngdòngyúnjiānshuǐmiàncānglóngjiǔzūnqínsānnònghuànlíngxiānrénmènglángànmǎnmiàntiānfēnglóutáiyuǎnjìngānkūnbiǎojiānghàn西dōng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¹初成竹旋栽。
译文: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院前刚刚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小径,边上栽了许多篁竹。
注释:¹狭径:小路。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zhuàn)¹烟来。
译文:当轩静坐,细细的竹梢影洒落到茶碗中,竹叶响声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注释:¹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碗雪压摧。
译文: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坐此地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枝。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译文: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zhúxuānshīxìng

zhāng sòngdài 

cháiménfēngjuǎnquèchuīkāi xiájìngchūchéngzhúxuánzāi 
shāoyǐngcóngcháwǎn shēngqīngzhúzhuànyānlái 
shǔtiānjuànxīngchuān穿tòu dōngzhòuxiányínxuěcuī 
xiǎngshíyīnggènghǎo qiángxiàzhūm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