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迟海国十年居,万事浮云任卷舒。若问乡关何处是,宵宵合眼到西湖。
栖迟海国十年居,万事浮云任卷舒。若问乡关何处是,宵宵合眼到西湖。

yǎnbìngzhōngqiǎnmènèrshíshǒushí--

chíhǎiguóshíniánwànshìyúnrènjuǎnshūruòwènxiāngguānchùshìxiāoxiāoyǎndào西

李祁

李祁

李祁(约公元1114年前后在世)字萧远(一作肃远),生卒年不祥,约宋徽宗 政和中前后在世。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有诗名。宣和间,责监汉阳酒税。与王俊义首建正论。官至尚书郎。《乐府雅词》卷下载其词十四首。李祁的词作语言清俊婉朴,意境超逸。《南歌子》写一片寂寥秋色里词人在岳阳楼上听哀筝,眼前只见江月凄凉,败叶萧萧,更有秋风袅袅,雾雨迷蒙,真是一派悲气弥漫,袭人心扉。 ▶ 1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
(yīn)勤红叶¹诗,冷淡黄花²市。清江天水笺(jiān)³,白雁云烟字。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jiē)(zī),风流两鬓(bìn)丝。
译文:辽阔的清江天水可以作笺,茫茫的云中白雁可以为字,远方的游子啊,你如今到了哪里?我无法寄给你我的相思之词。在酒醒灯昏的夜晚,在窗寒梦觉的时候,那十年谈笑欢乐事,令人好寻思。真可叹,风流逝去时,两鬓已如丝。
注释:¹红叶:指枫叶。²黄花:菊花。³清江天水笺:用清江的天和水来作为信笺。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一名青江。⁴白雁云烟字:以茫茫云烟中飞行的白雁来作为文字。⁵十年事:似指作者放浪于酒色的生活。⁶嗟咨:嗟叹。

yànérluòguòshènglìng··bié--qiáo

yīnqínhóngshīlěngdànhuánghuāshìqīngjiāngtiānshuǐjiānbáiyànyúnyānyóuzizhīchùxīnjiǔxǐngdēnghūnchuānghánmèngjuéshíxúntánxiàoshíniánshìjiēfēngliúliǎngbìn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天高云淡,望断¹南飞雁。不到长城²非好汉,屈指³行程二万。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盘山上下约60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¹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²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³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¹漫卷²西风。今日长缨(yīng)³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注释:¹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²漫卷:任意吹卷。³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这里指革命武装。⁴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⁵缚住:擒住。苍龙: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⁶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接上阕末句的抒怀咏志,将落笔之处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放眼处,座座高峰,远近错落,尽收眼底。然而,这还不是画面的关键,关键是山峰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这旗帜高耸在山之峰巅,应和着狂野的西风,舒展飘扬。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在这段最为痛苦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走出重围。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表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健,依旧潇洒自如,依旧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它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所以下阕首句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它所表现的情感已较上阕首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静和休憩、个人胸怀及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强劲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

  下阕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末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参考资料:
1、 徐四海著. 毛泽东诗词鉴赏[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12.第96-97页

qīngpíngyuè ·liùpánsh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tiāngāoyúndàn wàngduànnánfēiyàn dàochángchéngfēihǎohàn zhǐxíngchéngèrwàn 
liùpánshānshànggāofēng hóngmànjuǎn西fēng jīnchángyīngzàishǒu shízhùcānglóng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蒿。
落木¹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péng)(hāo)²
译文:淮南树叶飘落孤雁高飞,残阳斜照着野草丛生的孤城。
注释:¹落木:就是树叶飘落。²蓬蒿:蓬在这里是杂而多的意思,蒿则是蒿莱的名称,指野草,蓬蒿连用就指丛生的野草。
天边故旧愁闻笛,市上儿童笑带刀。
天边故旧愁闻笛¹,市上儿童笑带刀²
译文:听到阵阵笛声想起远方的朋友心中愁闷,在街市上看到天真的儿蓬都带着刀。
注释:¹天边故旧愁闻笛:是用西晋向秀《思旧赋》序里所说的典故,这里借用来怀念抗清牺牲的老朋友,说听到吹笛声想起这些老朋友都叫人生愁。天边,指远处。²市上儿童笑带刀:韩信早年在家乡淮阴,有个少年对他说:你虽长得高大,好带刀剑,其实很胆小,你不怕死就来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不计较,真的爬了过去。但这里当另有所指,指当时经过战乱,市上带刀的人多。
世事真成反招隐,吾徒何处续离骚。
世事真成反招隐¹,吾徒何处续离骚²
译文:世事如此真应该反《招隐》,我们这伙到何处续《离骚》。
注释:¹反招隐:淮南王刘安养了许多宾客,《招隐士》这篇辞赋就是宾客中称小山者写的,主旨是要把山里隐居的人招回来。吴伟业在这里说“反招隐”则是表白他隐居家乡不愿出仕的本来志愿。²续离骚:《离骚》相传是战国时屈原的代表作,在其中表达了对世事的悲观失望。吴伟业这时对世事也已悲观失望,所以在这里说“续离骚”的话。
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
昔人一饭犹思报¹,廿载恩深²感二毛³
译文:以前的人受人一饭还想着酬报,何况二十年的深恩叫我怎不感慨鬓生二毛。
注释:¹一饭犹思报:韩信早年贫穷,有个漂母(漂絮的妇女)可怜他,给他饭吃,韩信表示将来要重重报答,后来他封为楚王,赐千金给这位漂母,这就是“一饭犹思报”。²廿载恩深:吴伟业明崇祯四年(1631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殿试名义上是皇帝在主考,所以吴伟业要深感明思宗的恩德。从崇祯四年到这时清顺治十年(1653年),已有二十二年,所以吴伟业取其成数说“廿载恩深”。³二毛:人到中年后,头发有时花白,成为黑白二色相间,古人称之为“二毛”。

  这首诗的“闻笛”用向秀山阳闻笛,怀念嵇康、吕安典。淮阴亦名山阳,但向秀闻笛的山阳在河南修武(今并入焦作市)。这里只是感慨故旧零落。

  过淮阴自必想到韩信,他在年轻落魄时,常受当地少年侮辱,曾对他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又说:“信能死(不怕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韩信只得俯身出裤下,众人皆笑信儒怯。作者用这典故,暗喻自己的应征将被人笑其懦怯,自己的心中也未始没有悔恨苟全之意。

  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曾作《招隐士》,哀伤屈原的身世,晋人王康琚有《反招隐诗》,开头两句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诗的原意无贬义,意为朝市中同样可以隐居,后来也有以“大隐在朝”讽喻士人的热中而假清高。吴诗用的是贬义,讽刺别人,也包括自已,因为作者本志只想隐居乡里,现在却与本志完全相反,也不必再续《离骚》,哀屈原的心恋故国了。

  末两句由韩信欲报漂母一饭之恩,而深惭自己枉负明朝的深恩。明思宗对伟业很赏识,还曾特赐他归里娶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 元明清名诗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76-577.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木棉¹花映丛祠(cí)²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qí)³赛多。
注释:¹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²丛祠:荒祠野庙。³祈:求。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客帆风正急,茜¹袖偎(wēi)²立。极浦³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注释:¹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²墙:一本作“樯”,桅杆。³极浦:远水。
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mán··miánhuāyìngcóngxiǎo--sūnguāngxiàn

miánhuāyìngcóngxiǎoyuèqínshēngchūnguāngxiǎotóngmánnánrénsàiduō

fānfēngzhèngqiànxiùwēiqiánghuítóuyānxiànchóu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译文:秋色萧条,大雁远来,长天无云,日光悠悠。久客在外,心绪难平,动荡如东海波涛,难以平息。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译文:突然想起老范,他正隐居在城北的田园养身修性,烦他去。想去就去,不要犹豫,趁着兴头,走。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译文:走到城壕边就迷了路,在这荒山野地,连老马都不认识老路了。管他什么珍贵的翠云裘衣,让这些苍耳乱粘衣服。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译文:一进门老范就满地找牙,笑哈哈,挽住我的手臂问:你是谁?如此狼狈?用什么下酒?秋天的蔬菜和水果,来一盘霜梨开开胃!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译文:别处宴席没口味,此地的酒菜开心霏。村北酸枣累累,篱东寒瓜漫地。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译文:一连四五杯,酒酣高歌一首《猛虎词》。连续十天的大醉,过了千年也会记得,何时再来一回?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译文:风流倜傥之士命中注定要颠簸一生,一定要有幽默自嘲的性格才相得益彰。大醉以后就像晋朝的山公倒骑马——回家!主人以后再谢。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与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同时,可互相参照。当时李白与杜甫继陈留聚会后重聚东鲁。
参考资料:
1、 裴斐主编:《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40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