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汉阳月丽,龙吟汉水波飞。行云何事驻天涯。横玉危阑四倚。问岳阳三度後,看尘世几番棋。鹤群何处未归来。冷落吴头楚尾。
凤舞汉阳月丽,龙吟汉水波飞。行云何事驻天涯。横玉危阑四倚。问岳阳三度後,看尘世几番棋。鹤群何处未归来。冷落吴头楚尾。

西jiāngyuè··fènghànyángyuè--chén

fènghànyángyuèlóngyínhànshuǐfēixíngyúnshìzhùtiānhéngwēilánwènyuèyángsānhòukànchénshìfānqúnchùwèiguīláilěngluòtóuchǔwěi

陈德武

陈德武

陈德武(生平不详)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有《白雪遗音》一卷。其《望海潮》词云:“之官路远,篙师又促旧航。”又同调云:“三分春色,十分官事。”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不详。 ▶ 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首联“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意为: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远眺,心绪愁闷,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忽”字形象、生动,由于天山高峻,往上攀爬时感到遥如登天,到达山顶时,眼前景色一下子开阔起来,有豁然开朗之感。可惜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诗人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次联“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意为:天山上云层舒展,让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浓密的树叶,那飘扬的雪花恰似长安护城河中随波荡漾的落花。此二句紧扣“想物华”三字,驰骋想象,笔墨跌宕。

  三联“行叹疑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

  四联“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意为: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着流动的细沙。如此悲壮、凄凉的绝域景象与诗人记忆中京城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之景差别巨大,难怪诗人又“叹”又“怜”,以致“衣带赊”了。

  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是诗人对从疑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

  末联“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下。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那般痛彻心扉的悲怆之情随着胡笳之音萦绕在读者心头,余韵悠远。

  诗人对怀想中的京城的描写仅是浮光掠影似的凌空一笔,而且还是由眼前冷漠、凄寒之景联想而生,其他的笔墨都重重涂抹在对绝域之地的迷茫、苍凉之景的描绘上。这凌空一笔恰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令人更加感到黑暗的恐怖,但正是这一闪给人无穷的希望和勇气,也正是这一点光亮激励着诗人继续努力向前,立功异域,荣归故里。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6-17页

wǎntiānshānyǒuhuái怀jīng

luòbīnwáng tángdài 

shàngtiānshān ránxiǎnghuá 
yúnshàngyuàn xuěgōuhuā 
xíngtànrónghuīyuǎn zuòliándàishē 
jiāojuésài ruòshuǐjìnliúshā 
piāogěng guīwèiguā 
nìngzhīxīnduànjué jiā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¹何处?空翠渺(miǎo)烟霏。尘世²难逢一笑,况有紫萸(yú)³黄菊,堪(kān)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译文: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往南飞。带着酒壶和客人们一起登山去往哪里呢?当然是找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人世间难得一笑,还好有紫萸黄菊可以摘下来插满头,尽兴而归。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可惜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注释:¹结客:和客人们一起登山。²尘世:即人生。³紫萸:即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chóu)佳节,须酩(mǐng)(dǐng)¹,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huī)。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译文:为了庆贺重阳节,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请不要再推辞不喝了。人活着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非要奔波劳碌,到最后还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无穷无尽。如果能够明白,就不会再有危机感。你去问问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的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短暂而泪沾衣襟。
注释:¹酩酊:大醉貌。

  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朱熹在词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儒家哲学思想,一改原诗的消极情绪,推陈出新地化出了积极意义。词人登上秋山后,倒影在江水中的无限秋景映入眼帘,却只落笔在“云影”二字,意境深远。此时仰头又见大雁欲飞向南方度过寒冷的冬天。紧接着,词人自问“携壶结客何处”,答得却是“空翠渺烟霏”。语间似答非答,表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那烟雾缭绕漫山碧翠中。

  交代了时令、景致、人物,词人开始借机抒发人生感慨。他说尘世多俗事,营营扰扰,难得有畅心的片刻。但是今日不同,不但可以登山,还可以把紫萸、黄菊插满头,玩得尽兴了再回去。“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壮阔抒怀,颇有几分及时行乐的意味。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好似词人当面劝酒,要同行宾客趁着这良辰美景酩酊大醉一次,无须推辞,浪费美好光阴。“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一句,词人把人生在世比作寄生,既然它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何苦对着落日余晖自伤自怜。

  之后,词人的思想穿越古今,词境顿然开阔。他想到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在词人看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恒定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循环变化的存在,自然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那更有危机”是说如果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不会再有危机感。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化用了春秋齐景公的典故。有一次,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着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流露出一种无法挽回逝去时间的伤感。朱熹反问“何必独沾衣?”人世无常,变幻难定,无人幸免,所以无须太执着。

  杜牧在诗中的旷达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令人压抑。而一经朱熹化用之后,把自然与人生结合,成为了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词人点石成金,以理性的思辨解读生活和自然,不失为大快人心。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448

shuǐdiàotóu··yǐnkuòzhīshānshī--zhū

jiāngshuǐjìnyúnyǐng鸿hóngyànnánfēixiéjiéchùkōngcuìmiǎoyānfēichénshìnánféngxiàokuàngyǒuhuángkānchāmǎntóuguīfēngjǐngjīncháoshìshēnshìrénfēi

chóujiājiémǐngdīngxiāngwéirénshēngshìxīnyuànxiéhuījǐnjīnláiwǎngduōshǎochūnhuāqiūyuègèngyǒuwēiwènniúshānzhān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壶山居士¹,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²(míng)³。青山可人,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译文:壶山居士,人还没有老心就懒散了。喜欢学道的人,家中置办了读写用的竹九、憩坐用的蒲团、煮茗用的茶碗。有青山可以观赏。筑有小茅屋三间,再开辟一条小径,俯视溪水,将高大茂密的竹子栽满屋子的四周。
注释: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等。¹壶山居士:词人自号。居士:犹处士,古代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²蒲团:信仰佛、道的人,在打坐和跪拜时,多用蒲草编成的团形垫具,称“蒲团”。³茗碗:煮茶用茶碗。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客来便请,随分¹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zhǎn),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译文:有客来请自便,随分吃一点家常饭。如果愿意小作停留,再置薄酒,喝它两三杯。吟味诗歌、自制曲子,风和月任人招呼。身外之事。我都不关心,自会有天公去管。
注释:¹随分:随便。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起笔自报家门,直陈心迹,态度散漫,老气横秋。“未老心先懒”,词人还未曾衰老,却看透世情,失却斗争与进击之心的消极精神。颓莫大于心懒。然这种状态不会是天生如此,而或是人生灾厄、磨难使然。词人从自号、自诉心志到下文铺陈居处条件与处世态度,均浸染了道家的简淡无为。“爱学道人家”以下统承“心懒”而来,极言日常需求的简便。先言用物,“办”字领起,只办读写用竹几、煮茗用茶碗、憩坐用蒲团。次言隐居的生活环境,人青山一角,结草屋三间,小径通幽,清溪如带,绿竹绕宅。这里没有侯门深宅的楼台广厦、高车驷马、酒绿灯红,没有烦闹的送往迎来,没有无聊的笙歌宴集,没有不测而至的风云变幻。这里的主人可以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或垂钓清溪。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二、三十年间,战云四合,血雨飘风,词人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

  词的下片叙述自己待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客来便请”,一个“便”字,既无热情,亦不冷面拒人于千里。抽身世外而并不与世隔阻,清高中含着通达。“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仍旧是待人以不即不离。词人老实道来,始终没有斩断与尘世关联的尾巴。“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既应开篇“懒”字,又呼出下文“不关心”云云,是说随意写点文词,吟风弄月,而决不关涉邦国民生。“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风月任招呼”的进一步渲染。但说多了,似乎反出破绽,“不关心”反而像是并未忘怀。天公,天地造化;或另有人事所指。那么末句则是一种对于“管”者有所愤愤的讥诮。联系他也曾那样地想参预与投入,那么这消极里或都含着对于“管”者、统治者的无能的愤愤之音。当然字行间的这种声响极其微弱。

  全词措语平白,疏于锻炼;顺序而写,无意谋篇。唯用意老实,接物通达,于世情世事并未完全忘怀,故不妨一读。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01:第1283-1284页

shān··shù--sòngxùn

shānshìwèilǎoxīnxiānlǎnàixuédàorénjiābànzhútuánmíngwǎnqīngshānmǎixiǎojiésānjiānkāijìngqīngxiūzhúzāijiàomǎn

lái便biànqǐngsuífēnjiāchángfànruòkěnxiǎoliúliángèngbáojiǔsānbēiliǎngzhǎnyínshīfēngyuèrènzhāoshēnwàishìguānxīnyǒutiāngōngguǎn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译文:昨夜在巫山下过夜,满山猿猴,连梦里都仿佛听到它们的哀啼。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译文: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绿水上,我竟然敢在这时候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译文:疾风将雨吹至南方,淋湿楚王的衣裳。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译文:我在高高的山岗,怀念那宋玉,为什么给楚王写出那么美丽的文章,看到这古迹,让我热泪满眶。

  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暂时搁置,思想感觉比较虚空,对周围的事物的感应,不是凭心灵的冲动,而是凭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这种情绪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将“南行拂楚王”,远离故乡有关。

  另一方面“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来了,三峡通航,这让李白的心情有些苏解,因为李白可以离开这个滞留他几个月的巫山。这首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如“桃花”,在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这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高丘怀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传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刘勰即谓“屈、宋以‘楚辞’发采”(《文心雕龙·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欣赏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雨色风吹去”、“访古一沾裳”,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李白诗论丛》詹锳,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宿shānxià

bái tángdài 

zuóshānxià yuánshēngmèngcháng 
táohuāfēi绿shuǐ sānyuèxiàtáng 
fēngchuī nánxíngchǔwáng 
gāoqiūhuái怀sòng fǎng访zhāncháng 
燕子未随春去。飞到绣帘深处。软语话多时,莫是要和侬住。延伫,延伫。含笑回他不许。
燕子未随春去。飞到绣帘¹深处。软语²话多时,莫是要和侬(nóng)³住。延伫(zhù),延伫。含笑回他不许。
译文:燕子没有随春天归去,却穿过绣花帘幕,飞到屋子里。它呢呢喃喃,语音柔和地说了多时,莫非要和我住在一起?我久久地站立,久久地站立,含笑回答它:“不许!”
注释:¹绣帘:绣花帘幕。²软语:语音柔和之意。³侬:即我。⁴延伫:久久地站立。

  吴藻是嘉庆年间浙江仁和的一位女词人。她天资聪慧,才气过人,自称“扫眉才子”,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名媛淑女交往唱酬,颇负盛誉。所作小词巧于构思,精于造语; 长调则豪放有丈夫气,尤善题画。这首《如梦令》以寻常口语入律,可与《漱玉词》媲美。

  词人抓住生活中一个细节——燕子飞入帘幕,巧妙地加以生发,用人禽对话的生动形式,抒发其春闺寂寞的心情,读来别有情趣。

  首句“燕子未随春去”,出语平淡而意蕴深曲。燕子是一种候鸟,春社来,秋社去。在百花争妍、百鸟和鸣的春天,她伴随春光一起来到江南,穿帘过户,栖梁而宿;而当雨狂风斜、众芳凋零的暮春,她仍留在梁间,给爱春惜春的人以心理上的慰藉。本词开头这句略去对繁华春景的铺写,也不说春事消歇、春意已尽,单说“燕子未随春去”,则爱春、惜春之意已明。这种手法词家称之“扫处即生法”。次句“飞到绣帘深处”承接上句而补足语意。词人独处深闺,忽见一双燕子穿入绣帘,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欣喜,又是疑惑。惊的是燕子闯进闺房,可谓不速之客;喜的是燕子未随春去,说明春意尚留驻人间,何况闺中寂寞,这自天而降的小生物正好作伴; 疑的是小燕子绕梁而飞,口中呢喃不停,它究竟在商量什么呢?词人不免定下神来注视片刻:“啊! 莫非是想搬来和我同住吧! ”(侬,吴地方言,即我)燕子没有回答,可是女主人却迟疑了——“延伫,延伫”两句重言把人物恍然大悟、惊定还疑的神色活灵活现地刻划了出来: 有燕子同住,固然可聊解寂寞,但终究排遣不了心头的怨愁,所以又含笑带趣加以回绝说:“不许!”

  一首短短的小令出现了两个富有个性的形象: 活泼多情的燕子和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前者是后者的陪衬。自从燕子入帘,女主人的心理活动一下就活跃起来:时惊时喜,似痴似顽,自猜自疑,自问自答,嬉笑打趣的背后隐藏着春闺独处的郁闷。词中用语浅近而活泼,对话生动,纯以口语入律,“莫是要和侬住”、“含笑回他: ‘不许’ ”这类句子与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辛弃疾《西江月》“却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都是词中口语化、散文化的佳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