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泪与君啼,梦里相逢路竟迷。
二十三年崇胜寺,对床今夜是江西。
老人无泪与君啼,梦里相逢路竟迷。
二十三年崇胜寺,对床今夜是江西。
赵文

赵文

赵文(1239-1315),宋末元初文人。初名凤之,字惟恭,又字仪可,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赵文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赵文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¹。匆匆便倒离尊²,怅遇合、云销³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译文: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盐官去。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送人分别在即,倒上两杯离别酒对饮,并祝友人旅途平安,惆怅地叹息:人生真是离合无常,我们俩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两依依。离别依依难舍,听到树上寒蝉凄切的鸣声,就好像听到了它在唱着劝人及时行乐的《金缕曲》。
注释:惜秋华:词牌名。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盐官:地名,在浙江绍兴。《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临安府县九:盐官上,绍兴中升畿。”¹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²尊:饮酒器。³销:一本作“消”。⁴金缕:指古曲《金缕衣》。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¹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²,已近紫霄尺五。扁(piān)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ní)(cháng)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译文:现在我们还暂时相聚在岸边,很快你就要乘舟而归盐官。你走之后,旧居南墙外的竹林中,槐树荫里那些我们经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会冷冷清清。你回到盐官之后,从那里到临安就非常近。你今晚的行舟将会在吴江上留宿,夜晚观赏吴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吴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无数个飘动着佩带,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样。你到家后,亲人定会兴高采烈,并且询问你,在分别后可在想念我吗?
注释:¹南墙:借指南楼。《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为太尉时,在武昌南楼,值秋夜风清景佳,率左右十余人,与使吏股浩、王胡之等吟咏欢聚。后世以“南楼”借指好友欢聚之处。²杜曲:地名,在长安城南。《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言近帝居也。”此处借指友人所去的盐官之地,盐官在浙江绍兴中升畿,距临安近。³水佩霓裳:指水中荷花荷叶。⁴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用“张敞画眉”典,典出《汉书·张敞传》。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催促友人归去与亲人团聚,同时表示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设想离别后自己孤寂的情境,以及友人回家的场景。全词在章法上曲折跌宕,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词上阙“数日西风”从送人之前写起:秋风习习,秋林似火。并设想友人所归之盐官处,此时瓜果正熟,催人归返。此是前路入手。“瓜果夜深”二韵,写临行饯别。夜深时分,银河灿烂,群星闪烁,饮酒送别。“怅遇合云消萍聚”写二人虽是萍水相聚,现在又匆匆作别,颇令人惆怅。“匆匆便倒离尊”形象地勾出离别在即,及饮酒伤别之状。“留连”一韵,写词人的流连之情。“残蝉韵晩”一句,以景托情,言秋蝉在夜晚声声残鸣,似表达对友人的流连之情,“时歌金缕”写送别时有歌妓侑酒,唱着金缕曲,歌中满蕴流连的情感。词人借蝉鸣与歌曲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是侧笔法。

  下阙“绿水暂如许”,写送别地点在水边,友人从水路出发。“奈南墙冷落”一韵,化用典故言与友人相聚之处已经冷落,令人无可奈何。“竹烟槐雨”四字,以竹林槐树烟雨朦胧之景,进一步渲染“南楼”的冷落,借以表达伤别之情。“此去杜曲”一韵,化用典故言友人所去之处距离京城临安很近。“已近紫霄尺五”极写盐官距京城之近。“紫霄指皇宫。“扁舟夜宿吴江”二韵,为后路写法,设想友人出发后,夜晚乘一叶扁舟,行驶在吴江上。此时河面上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田田无际的荷叶,真是美丽极了。“水佩霓裳无数”一句,化用姜夔《念奴娇》“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词句,“三十六陂”言河塘之众多。“眉妩”以女子媚妩之姿形容荷花之美。最后“问别来、解相思否?”依然是后路写法,以关切的问询,从对方入手,表达思念之情,此结语词活灵而情更深切。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90-592

qiūhuá··qiánsòngrénguīyánguān--wényīng

shù西fēngqiūlínzǎoshúháicuīrénguāguǒshēnxiékànxīngcōngcōng便biàndàozūnchàngyúnxiāopíngliúliányǒucánchányùnwǎnshíjīn

绿shuǐzànnàinánqiánglěngluòzhúyānhuáijìnxiāochǐbiǎnzhōu宿jiāngzhèngshuǐpèishangshùméiwènbiéláijiěxiāngfǒu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激石¹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译文:水浪拍打着石滩,声音犹如战鼓般响亮,铺天盖地而来的海浪就像一座银色的拔地而起的山。
注释:鹭鸶:一种水鸟,羽毛洁白,又叫白鹭。¹激石:水浪拍打石头。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¹亭亭²意愈闲。
译文:天空中还刮着风下着雨,但鹭鸶却依然悠闲的独自站立着。
注释:¹独立:单独站立。²亭亭:高标独立、姿态美好的样子。

  《鹭鸶》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这首诗将鹭鸶拟人化,借咏这一在喧闹环境中仍保持高洁的鸟,抒发作者虽遭贬谪但仍希望保持内心清高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此诗刻意营造出一个江滩之上风吹浪打的喧闹环境,鲜明地勾画出鹭鸶独立不倚、气定神闲的形象,堪称宋代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诗句首联将水浪拍打石头的声音比喻为战鼓雷鸣,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声音的响亮和水浪的巨大。“激”字体现出水浪拍打石头的激扬动态。颔联将翻滚的海浪比喻为银色的山,突出鹭鸶栖息环境的美丽,从侧面衬托出鹭鸶的高洁。这两联构成对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鹭鸶所生存的环境。颈联仍是对环境的描写,体现出海浪和风雨的汹涌。在尾联中鹭鸶的形象终于出现:高标独立、姿态美好。“亭亭”这一叠词生动表现出鹭鸶伫立时的高雅轻盈的体态。

  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一引《庚溪诗话》说:“众禽中惟鹤标志高逸,其次鹭亦闲野不俗。”又引佚名《振鹭赋》赞扬鹭鸶的高洁不俗:“翛然其容,立以不倚,皓乎其羽,涅而不缁。”欧阳修的这首咏鹭鸶之作,便是将此鸟拟人化,来具体描写其高洁娴雅品格的。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 编选.欧阳修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65-66
2、 刘扬忠 选注.欧阳修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98-99

ōuyángxiū sòngdài 

shítānshēngzhàn fāntiānlàngyínshān 
tānjīnglàngfēngjiān tíngtíngxián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晴烟漠漠柳毵(sān)¹,不那²离情酒半酣(hān)
译文: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注释:¹毵毵:柳叶枝条下垂貌。²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译文: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小札》第264页.《断肠春色在江南》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犹未 一作:不见)
(cí)(gū)¹叶烂别西湾²,莲子花开³犹未还(huán)
译文: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
注释:¹茨菰: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可以吃。茨:一作“茈”。²西湾: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附近。一说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³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莲子花,即荷花。开:一作“新”。⁴还:回来。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¹梦不离江上水,人传²郎在凤凰山³
译文: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注释:¹妾:旧时女子自称。²人传:人们传说。³凤凰山:山名,有多处。此处难以确指。

  《全唐诗》中收张潮诗五首,其中《长干行》还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张潮的几首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莲子花开”的时间当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当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让读者去体会。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8-669
2、 杨辇宗.爱情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330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yú)¹动地鼙(pí)²。截江组练³驱山去,鏖(áo)未收貔(pí)。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pèi)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译文:望向天边,潮水好似覆盖半个天空的白色鸥鹭一样铺天盖地而来。片刻之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地动山摇的波涛声,之间横截江面的波峰如千军万马驱赶着白色的山峰而来。江潮汹涌翻滚,如勇士激战不休。吴地青年朝朝暮暮与水为戏,对此简直就像是平常一样,吴儿又怎么会害怕着蛟龙一样翻滚的波涛。弄潮儿在波涛中如履平地,看那红旗翻飞,他们如同锦鳞出水,鱼跃水面,踏着浪花起舞。
注释:¹须臾:片刻。²鼙鼓:古代的一种战鼓。³组练:“组甲被练”的简称,分别指军士所服的两种衣甲。⁴鏖战:激烈的战斗。⁵貔虎:传说中一种凶猛的野兽,这里喻指勇猛的军队。⁶诮惯得:犹言“习以为常”。诮:简直,完全。⁷吴儿:泛指钱塘江畔的青年渔民。⁸红旆:红旗。旆,旗帜。⁹蹙:通“蹴”,踩,踏。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¹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zhǔ)(lòu)怨愤终千古²。功名自误。谩教得³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译文:任凭何人,面对怒潮汹涌如巨鲸吐水一般的潮水,吴越王用箭矢射向潮水不过是人间的一场儿戏。连天的怒潮最终也力倦难治,缓缓东归。常言道,伍子胥用属镂自刎化为潮神遗恨千古自是因为功名误了千古英雄。这警示白白便宜了范蠡与西施漫游五湖,一叶小舟悠然自得地欣赏云蒸霞蔚的湖上景色。
注释:¹白马素车:是说白浪滔天的样子。素车:不加修饰的马车。²“属镂”句:意谓伍子胥忠而遭祸,千古为之怨愤。³谩教得:空使得,有“白白便宜了”的意思。⁴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⁵五湖:或指太湖,或指太湖附近的湖泊。⁶西子:即春秋时期美女西施。范蠡曾以其献吴。成功后,传说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⁷舸:大船。⁸弄烟雨:指在烟雨蒙蒙的五湖上泛舟自适。

  上片着力描绘钱塘江秋潮雄伟壮观的景象,从侧面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首四句写潮来时惊天动地的气势,先写天空飞鸟,继写江面波涛。开头四句大意说,他正看着半空翱翔的鸥鹭,刹那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轰鸣的波涛声,只见那汹涌的潮水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如激战中奔驰的貔虎似的大队勇士势不可挡。这四句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潮水上涨,如此骇人,似乎无人可以驾驭。然而,对江上的渔民来说,却又因为司空见惯,不把它当回事儿。“朝又暮”以下便写这些“弄潮儿”嬉戏于潮水中的动人情景。这种场面旁观者惊心动魄,这些勇士们却自由自在,在潮水中踏着浪花欢腾舞蹈,红旗飞扬,人像鱼儿在波涛中跳跃出没,极为精彩壮观。上片写闻名遐迩的钱塘江上潮的情景,曲尽其妙,充分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和“力”,同时又讴歌了与大自然搏斗的人,表现了对勇敢的蔑视狂风巨浪的“人”的赞赏,既赋物以言情。

  上片词的意境已经够开阔了,但稼轩不仅是伟大的词人,而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因此,此词的艺术境界也远不止此,面对“万里长鲸吞吐”般浩大的潮水,词人思绪万千,他想起后梁钱武肃王命令数百名弓弩手用箭射潮头,企图阻止潮水前进,情同玩笑,所以说“人间儿戏千弩”,其结果便是“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这两句说,那滔滔的潮水尽力流泻并不懂得什么事,它依旧像白马驾着素车向东方奔去。“堪恨处”以下叙述传说中白马素车在潮头之上的伍子胥的遭遇。“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吴王不但不采纳伍子胥的意见,而且赐他“属镂”剑自杀,当然是遗恨千古。辛弃疾在这里实际上是以伍子胥自喻,他想到自己光复中原的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而且由此引来了恶意的攻击,受到贬谪,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下句说“功名自误”。

  “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说的是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建议亡国以后的事。陶朱公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便携带西施乘小舟隐遁于“五湖”之中。辛弃疾忆起历史上吴、越之争,联想到眼前国家前途命运不堪设想,所以结尾意境极沉郁,与此词开头的雄大气魄对应来看,就可以看他无时无地不在惦念国事,观潮,看“吴儿”戏水,本来兴高采烈,但触景伤情,他仍然无法摆脱惆怅、郁闷。

  此词或写景,或用典,无不生动自然。由观潮想到令人痛心的历史往事,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国家的命运,词人时时刻刻想着国家,他的爱国思想也就常常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表达出来。

ér··guāncháoshàngchéngxiāng--xīn

wàngfēiláibànkōngōudòngjiéjiāngliànshānáozhànwèishōucháoyòuqiàoguànérjiāolóngfēngpíngkànhóngpèijīngfēitiàozhíshànglànghuā

píngshuíwènwànzhǎngjīngtūnrénjiānérqiāntāotiānjuànzhīshìbáichēdōngkānhènchùréndàoshìshǔlòuyuànfènzhōngqiāngōngmíngmánjiàotáozhū西zinòng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