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河一道界相思。好秋都上眉。鸾笺象管写心啼。搦愁题做诗。
添别恨,卜欢期。灯花红几时。看看月上小窗儿。夜香今夜迟。
斜河一道界相思。好秋都上眉。鸾笺象管写心啼。搦愁题做诗。
添别恨,卜欢期。灯花红几时。看看月上小窗儿。夜香今夜迟。
詹玉

詹玉

詹玉(生卒年不详)字可大,号天游,古郢(今湖北)人。至元间历除翰林应奉、集贤学士,为桑哥党羽。桑歌败,为崔劾罢(见《元史。崔传》)。著有《天游词》一卷。主要作品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汉宫春》《桂枝香》《多丽》《三姝媚》《渡江云》等。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秋浦(pǔ)¹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译文: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注释:¹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译文: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向东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正西愁长安,下见江水流。
译文:站在山顶西望长安,直见长江之水滚滚东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译文: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译文: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译文: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译文: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咽之声。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译文: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译文: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译文: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译文: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两鬓(bìn)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译文: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译文: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译文: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译文: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译文: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译文: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醉上山公¹马,寒歌宁戚²牛。
译文: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注释:¹山公:指山简。²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空吟白石烂¹,泪满黑貂(diāo)(qiú)²
译文: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注释: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²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¹最奇。
译文: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注释: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¹枝。
译文: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注释:¹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江祖一片石¹,青天扫画屏。
译文: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注释:¹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译文: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译文: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译文: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译文: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逻人¹横鸟道,江祖出鱼梁²
译文: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注释:¹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²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急客舟¹疾,山花拂面香。
译文: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注释:¹舟:一作“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¹
译文: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注释:¹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译文: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译文: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译文: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译文: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nǎn)¹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注释:¹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¹长。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注释:¹个:如此,这般。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¹
译文: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¹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译文: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妻子张白鹇(xián)¹,结罝(jū)²映深竹。
译文: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注释:¹白鹇:大型鸟类,也叫“白雉”。²罝: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桃波¹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译文: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
注释:¹波:一作“陂”。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译文: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秋——萧条——愁,顺理成章,并且十分和谐,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聚着深沉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分量。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

  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如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扫画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第十首诗,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风光:嘉木成林,满山葱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但末二句笔锋陡转,劝诫人们不可去观赏这里的山光水色,因为那凄厉的猿声使人愁肠寸断。

  第十一首诗,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十分壮观的画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爱慕之情。

  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第十三首诗,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近情逸,令人神远。

  第十四首诗,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第十七首诗,也是最后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68-270 .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189-213 .

qiūshíshǒu

bái tángdài 

qiūchángqiū xiāotiáoshǐ使rénchóu 
chóu xíngshàngdōnglóu 
zhèng西wàngchángān xiàjiànjiāngshuǐliú 
yánxiàngjiāngshuǐ nóng 
yáochuánlèi wèiyángzhōu 

qiūyuánchóu huángshānkānbáitóu 
qīngfēilǒngshuǐ fānzuòduànchángliú 
 báoyóuchéngjiǔyóu 
niánshìguī lèixiàzhōu 

qiūjǐntuóniǎo rénjiāntiānshàng 
shānxiūshuǐ gǎnzhàomáo 

liǎngbìnqiū zhāoshuāi 
yuánshēngcuībái chángduǎnjìnchéng 

qiūduōbáiyuán chāoténgruòfēixuě 
qiānyǐntiáoshàngér yǐnnòngshuǐzhōngyuè 

chóuzuòqiū qiǎngkànqiūhuā 
shānchuānshànxiàn fēngchángshā 

zuìshàngshāngōng hánnìngniú 
kōngyínbáishílàn lèimǎnhēidiāoqiú 

qiūqiānchónglǐng shuǐchēlǐngzuì 
tiānqīngduòshí shuǐshēngzhī 

jiāngpiànshí qīngtiānsǎohuàpíng 
shīliúwàn 绿jǐntáishēng 

qiānqiānshínánshù wànwànzhēnlín 
shānshānbáimǎn jiànjiànbáiyuányín 
jūnxiàngqiū yuánshēngsuìxīn 

luórénhéngniǎodào jiāngchūliáng 
shuǐzhōu shānhuāmiànxiāng 

shuǐliàn píngtiān 
nàichéngmíngyuè kànhuāshàngjiǔchuán 

shuǐjìngyuè yuèmíngbáifēi 
lángtīngcǎilíng dàoguī 

huǒzhàotiān hóngxīngluànyān 
nǎnlángmíngyuè dònghánchuān 

báisānqiānzhàng yuánchóucháng 
zhīmíngjìng chùqiūshuāng 

qiūtiánshèwēng cǎishuǐzhōng宿 
zhāngbáixián jiéyìngshēnzhú 

táo liǎoliǎoshēngwén 
ànshānsēngbié tóubáiyún 

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回廊¹小立²秋将半,婆娑³树影当阶乱。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译文:秋天将半时节,在曲折的走廊中小立片刻。只见枝叶扶疏的树影,零乱地撒满阶前。高树那边就是东邻,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晶莹的露水。
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闻。
碧阑干十二¹,都作回肠字²。独有倚阑人,断肠³君不闻。
译文:那曲曲折折的碧色栏杆,就像曲折的愁肠。独有倚栏愁思的人,她的痛苦是别人不知道的。
注释:¹碧阑干十二:化用唐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阑干,同“栏杆”。十二,形容数量之多。²回肠字:谓栏杆曲折如回肠的“回”字。回肠,反复翻转的愁肠。³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这是一首托意幽婉的相思词。词中写一位女子秋夜徘徊回廊,独倚栏杆,陷入对“东家"的相思之中,而她所思念的人却毫无回应。全词将典故融于其中,加以景物描写,以景带情,以情生景,情调哀婉,意境深远。

  “回廊小立秋将半”,是写相思的女子在自家庭院里徘徊,在庭院的回廊中小立。“秋将半”,应该是在白露的节气,这时天气已经转凉。这个女子注意力所在的地方是“婆娑树影当阶乱”。“婆娑”既可以形容人的舞姿,又可以形容树木枝叶纷披的样子,而在这里恰好把两者结合起来,说的是月光投在地上,树影姿态美妙,好像人在翩翩起舞。“当阶乱”三个字比较复杂。它本来也是形容树影舞姿的,但“乱”字本身有缭乱、混乱的意思。而且,“阶”字也给人一种高低不平的感觉。这些都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那回廊小立之人表面上是在宁静地欣赏月下树影的姿态,内心却正在纷乱和波动之中。原来,“高树是东家”——树影是从高树上投下来的,高树是东邻楼前的树,而她所爱的那个男子,就住在高树后的红楼里,高树的树影都这么美妙,更不用说高树和高树遮掩下的红楼了。在这个女子的眼中,那里是“月华笼露华”——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晶莹明亮的露水。连用两个表示光彩的“华”字,表明那地方在她的心目中具有不可仰视的美丽和神圣。

  “碧阑干十二”,用了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一》的“碧城十二曲阑干”。“十二”是泛指栏杆曲折之多,而栏杆的曲折又暗示了倚栏人内心的哀怨曲折。“都作回肠字”,是进一步把栏杆的曲折比作愁肠的曲折。南朝民歌《西洲曲》云:“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那望郎而不见的女子当然是愁肠曲折,但她所爱的人可能在远方某个地方也在思念着她,割断他们的只是千山万水的空间距离。而现在这个女子所思念的对象近在咫尺却不能与她相见,是“断肠君不闻”。这个在月光下独自倚栏的女子,她心目中的向往,她单方面的苦恋,她藏在内心不欲流露出来的幽怨,可以说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459-464
佛火悬青嶂,钟声下翠微。
佛火悬青嶂(zhàng)¹,钟声下翠微²
译文:寺庙中的佛灯烛火悬在如屏障的青山上,青绿的山色渐渐变淡,寺庙的钟声敲响了。
注释:¹青嶂:如屏障的青山。²翠微:青绿的山色。
萧萧风雪夜,犹有一僧归。
萧萧风雪夜,犹有一僧归。
译文:在这漫天飞雪的天气里,一阵寒风吹过这,十分凄清,仍然还有一位僧人缓缓归来。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秦川¹如画渭(wèi)²如丝,去国还家³一望时。
译文: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
注释:¹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川:平川。²渭:一作“柳”。³还家;一作“还乡”。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¹
译文: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注释:¹“公子”二句: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此为缘景遣怀诗。这类诗率多景为宾,情为主,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它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内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丽,越反衬心情的凄婉,细读自见堂奥。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然而这些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句中特着“去国还家”四字,隐隐透露了诗人是失官还乡,因而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了。下两句便将此情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王孙出游,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韩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对于遭逐沦落的诗人,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汉乐府·陇头歌》之二所写“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正可移来为韩琮写照。韩琮的诗情正是由此歌生发。他虽面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心里只觉得“岭花多是断肠枝”了。据历史记载,韩琮被石载顺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不能不倍增其断肠之慨。

  “莫来好”是与“断肠枝”相因果的。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只因作者成为断肠人,“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

  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回肠荡气,原因在诗家惯用的以乐景写哀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人眉宇;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令人读来自入彀中。试一口诵心维,景乎,情乎,乐乎,悲乎,似都浑然莫辨了。其点化契机,仍然是“莫来好”三字所导入的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以美感。在特定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更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此诗得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83-984页 .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明妃¹远嫁泣西风,玉箸²双垂出汉宫。
译文:昭君远嫁塞外,在凄凉的秋风中悲伤的哭泣,泪流成行,看起来像是白玉筷子挂在脸上。
注释:¹明妃:王昭君。²玉箸:玉制的筷子。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译文:为何被封高官厚禄的大将军不上战场保卫边疆,却让纤弱女子到塞外和亲充当和平的牺牲品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