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繁葩下落英,红波动荡逐风行。
夕阳开处犹光艳,何况今农值月明。
上有繁葩下落英,红波动荡逐风行。
夕阳开处犹光艳,何况今农值月明。
蔡襄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3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金炉¹犹暖麝(shè)²残。惜香³更把宝钗(chāi)翻。重闻处,余熏(xūn)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译文: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
注释:¹金炉:金属铸的香炉。²麝煤:即麝墨。³惜香:珍惜麝香、供香。⁴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⁵重闻:再嗅。⁶余熏:余留的香味。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背人¹偷盖²小蓬山³。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yīn)(yūn)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译文: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注释:¹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²偷盖:暗暗地盖上。³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⁴沈水:即沉水、沉香木。⁵然:“燃”的本字。⁶氤氲:弥漫的浓烈的香气。⁷嫌怕:厌弃而害怕。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上片,写灵柩前的烧香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烧香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烧香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86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qì)¹更堆墙?
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叫人触目愁肠,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
注释:落梅:即掉落的梅花。¹砌:台阶。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更骚(sāo)¹去赴湘。
译文: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失意文人。
注释:¹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译文:梅花曾经是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气却经久不灭。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东风谬(miù)¹掌花权柄²,却忌孤高³不主张
译文:春风掌管着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却错误地忌妒梅花的孤傲高洁,不加扶持,任意摧残。
注释:¹谬:不合情理的。²权柄:犹权利。³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⁴主张:主宰,作主。

  诗一起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透露出作者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哪堪那残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纷落,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这两句诗与李后主《清平乐》词中的名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同样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惜花复伤春的情感。正是眼前这凄清的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丰富联想。

  颔联承上,用工整的对仗、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枯萎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又不仅指韩、柳,而且泛指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包括屈原、李白、自居易、刘禹锡、陆游等人在内的一切仕途坎坷的有才有志之士,含蕴极为丰富。在手法上,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里,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厚功力。同时,用“迁客”、“骚人”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刻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高洁品格的赞美。取譬十分贴切。

  颈联继写落梅之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乱点莓苔”,写曾经是那么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却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之类为伍。“多莫数”,极尽梅花凋残之形容,表现出诗人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叹惋。但接下去却将笔锋一转,写梅花飘摇零落而不失其高洁,香气经久不灭。这两句与陆游《咏梅》中“零落如尘碾作泥,犹有香如故”异衄同工,赞美的显然不只是梅花,更是指那些虽身遭挫折而不改初衷、不易志节的“迁客”、“骚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

  以上三联反复烘托渲染落梅景象,尾联在此基础上抒发议论,点明正意,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诗人在描写落梅之后多抒发自己的伤感,这里却别具会心地责备东风说:“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则将暗讽的笔触巧妙而曲折地指向了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当前这个弃毁贤才的时代的不满。笔力奇横,言近旨远,讽喻之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感情,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然而运笔却又是那么委婉,写梅又似写人,其旨在有意无意之间,表明诗人十分善于将悲愁感兴巧妙地融汇在诗歌形象之中,故能将咏物与抒怀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此诗从咏梅这一常见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启人深思。从哀感缠绵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抑塞不平之气,正是广大文士愤慨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无怪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于他,而这便是此诗的旨趣所在。

参考资料:
1、 叶桂刚,王贵元 主编.中国古代十大律诗精品赏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664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fù)(bǎn)¹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zhé)持取²,卬(áng)³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sè),物积因不散,卒(zhì)(pū)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¹⁰其负¹¹。苟¹²能行,又持取如故¹³。又好(hào)¹⁴上高¹⁵,极其力不已¹⁶,至坠地死。
译文:蝜蝂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注释:¹蝜蝂:《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² 辄持取:就去抓取。辄:就,总是。³卬:同“昂”,仰,抬头。⁴困剧:非常困倦疲累。困,疲乏。剧,很,非常。⁵涩:不光滑。⁶因:因而。⁷卒:最后,最终。⁸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⁹或:有时。¹⁰去:除去,拿掉。¹¹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¹²苟:只要,如果。¹³故:原来。¹⁴好:喜爱。¹⁵上高:爬高。¹⁶已:停止。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今世之嗜(shì)取者¹,遇货²不避,以厚³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dài)而踬也,黜(chù)之,迁徙之,亦以¹⁰矣。苟能起,又不艾(yì)¹¹。日思高其位,大其禄(lù),而贪取滋¹²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¹³,不知戒¹⁴。虽其形¹⁵(kuí)¹⁶大者也,其名人¹⁷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他们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这也太可悲了!
注释:¹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嗜,贪,喜好。²货:这里泛指财物。³厚:动词,增加。⁴室:家。⁵怠:通“殆”,松懈。⁶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⁷黜弃:罢官。⁸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⁹以:通“已”,已经。¹⁰病:疲惫。¹¹不艾:不停止。艾,停止,悔改。¹²滋:更加。¹³前之死亡:以前因贪财而死的人。¹⁴戒:吸取教训。¹⁵形:形体。¹⁶魁然:壮伟的样子。¹⁷名人:被命名为人,意义为被称作是人。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此文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这一艺术形象。柳宗元的文章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 形象鲜明生动,又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这篇《蝜蝂传》就是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蝜蝂是一种由作者幻形出来的小动物。此名虽出现在《尔雅·虫部》中,而郭璞却无法对它注释只注上“未详”二字。可见,蝜蝂不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小虫。柳宗元创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讽刺吏道的黑暗和腐败。作者对这种小虫的特征作了非常细致的描绘,其身上具有了贪官典型的特征:一是好物:“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苟能行,又持取如故。”有贪得无厌的特点。二是好高:“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有攫取权力的特点。其所讽对象非常明确,作者在后面的议论部分更明确了讽刺的指向。因此章士钊在《柳文指要》 中直接指出,文中蝜蝂所讽刺的是柳宗元熟悉的唐朝宰相王涯,此人无比贪婪,其结局与蝜蝂一样,死于自己所积累的财富。其实蝜蝂形象的刻画主要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官场中的社会现象。

  此文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蝜蝂贪得无厌,最终因此丧身于这一性格,形象地写出贪官污吏的贪婪愚蠢以及最后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腐败的厌恶以及批判。联系作者的政治历程来看,这篇文章同时应包含着作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取得的教训。

  这篇文章,行文简约精妙,说理师法自然,结构细密,逻辑严谨,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更妙的地方是,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始料未及,此文给后世的阅读者、研究者提供不尽的想象空间,千载以后,仍能警戒世人。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01-203 .
2、 卢东友.贪者之鉴——读柳宗元《蝜蝂传》[J].黑河学刊,2002,09

bǎnzhuà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bǎnzhě shànxiǎochóng xíng zhéchí ángshǒuzhī bèizhòng suīkùnzhǐ bèishèn yīnsǎn zhìnéng rénhuòliánzhī wèi gǒunéngxíng yòuchí yòuhàoshànggāo  zhìzhuì 

    jīnshìzhīshìzhě huò hòushì zhīwèilèi wéikǒng dàiérzhì chùzhī qiānzhī bìng gǒunéng yòu gāowèi  értānshèn jìnwēizhuì guānqiánzhīwáng zhījiè suīxíngkuíránzhě míngrén érzhìxiǎochóng āi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少小边州¹惯放狂,骣(chǎn)²蕃马³射黄羊
译文:青午时在边城使性放狂,骣骑着蕃地马箭射黄羊。
注释:¹边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²骣骑:骑马时,马不加鞍辔。³蕃马:西域地区。⁴黄羊:一种野羊,腹部带黄色,故名,古代产于关右一带。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射(yǐ)营门¹数雁行。
译文:到如今年纪老没了筋力,还靠着军营门来数雁行。
注释:¹营门:军营之门。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家本清河¹住五城²,须凭弓箭³得功名
译文: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
注释:¹清河:郡名,汉置,辖今河北省清河、枣强及山东省清平、高唐、临清、武城等县。²五城:地名。³弓箭:这里指代箭法、武艺。⁴功名:功业和名声。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等闲飞鞚(kòng)¹秋原²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译文: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
注释:¹飞鞚:飞驰。鞚,有嚼口的马络头。²秋原:秋日的原野。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xián)¹
译文: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注释:¹咸阳:秦的都城,这里指唐代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¹,不拟²回头望故乡。
译文: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¹河湟地:指河西、陇右之地。河,湟水;河湟,指湟水流域及湟水注入黄河一带地方,这里指河西、陇右一带,这一带,当时被吐蕃侵占。²拟:打算。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zūn)¹玉柱²对清秋。
译文:庭院里霜满地,月亮已过了小楼,射着玉柱畅饮,欣赏那深秋景色。
注释:¹金樽:酒杯的美称。²玉柱:石柱的美称。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译文:当年的称意,不过是片刻的快乐,开怀畅饮不到天明,不肯罢休啊。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已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越是到这时,越是怀恋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遗里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滴尽致。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

  第二首诗中,诗人先介绍自己的籍贯。在第一句诗中,七个字就有四个字是地名,诗人又把本属于一个词组的“本”与“住”分开,使之与地名互相配搭,安排巧妙。第二句写博取功名需要箭法纯熟,武艺高强,而自己现在已经博取了功名,那当然是箭法纯熟、武艺高强了。这种写法比直说自己箭法纯熟、武艺高强更为好。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骑马飞驰、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飞鞚秋原”本来是很壮烈的,而诗人却说是“等闲”事,这说明这种生活的频繁,又点出诗人气概的豪迈。最后一句的“独”字与“试”字恰当风趣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群,气派宏大。一个“声”字说明诗人放的是响箭,又使这首小诗增添了音响色彩。诗从多方面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形象突出,语言优美,概括力强是这首诗显著的特点。

  第三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第四首诗看似与前三首无关,实际上,这一首与前三首不可分的整体,这一首诗是作者年老时饮酒回忆过往之作。第一句先点明环境:这是一个下霜的清晨,月亮已经过了小楼。这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唐代,以清晨为诗作的时间的着实不多,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写清晨是非常新颖的。然后写作者倚着柱子,观赏深秋景色,这里就照应了前面,只有深秋才下了霜。后两句述怀。过去的称意和快乐早就过去,诗人只能饮酒直到天明也不罢休了。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0-42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3-7

shàoniánxíngshǒu

língchǔ tángdài 

shàoxiǎobiānzhōuguànfàngkuáng chǎnfánshèhuángyáng 
jīnniánlǎojīn yóuyíngménshǔyànxíng 

jiāběnqīngzhùchéng pínggōngjiàngōngmíng 
děngxiánfēikòngqiūyuánshàng xiànghányúnshìshèshēng 

gōngbèixiámíngjiànzhàoshuāng qiūfēngzǒuchūxiányáng 
wèishōutiānhuáng huítóuwàngxiāng 

shuāngmǎnzhōngtíngyuèmǎnlóu jīnzūnzhùduìqīngqiū 
dāngniánchènxíng dàotiānmíngkěnxiū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楼台向晓¹。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²入破³时。
译文:拂晓时分的楼台,在淡月、低云这么美好的环境里,翠幕里微风传出婉转动听的《梁州》曲,音乐节奏由缓慢而转入快拍。
注释: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¹向晓:指拂晓时分。²梁州:唐宋时有管理音乐的官署为教坊,《梁州》为唐代教坊曲名。³破:唐宋大曲的第三部分。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翠生舞袂(mèi)。楚女¹腰肢天与²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zhuó)³人。
译文:舞袖翩翩,一阵阵暗翠随风而来,丽质天成的舞女有着楚女般纤细的腰肢,她们擦去翠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注释:¹楚女:楚国女子。后多以楚女泛指细腰女子。²天与:上天赐予,此处指丽质天成之意。³著:附黏着。

  此词主要写歌女的才情与美貌。

  上片写在淡月、低云、微风的惬意环境中的动人歌声。这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夜晚,云低月淡,轻风吹拂着楼台翠幕,一场夜宴进行到了拂晓时分,就在夜色将阑的时候,《梁州》曲的节拍由慢而繁,美丽歌女的歌声变得婉转动听。起句点明地点、时间,暗示宴会持续时间之长、与宴者之欢快。次两句点明节候之美好、环境之高贵雅致。上片结句由自然而人声,突出音乐旋律之婉转动听。

  下片重点写舞女,直接描写歌女丽质天成之美。她随着乐曲翩翩而舞,长袖生香,天生纤腰显得更加婀娜,这是舞女给人的感官享受。末两句写歌舞之后,她擦去香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她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是写舞女跳舞之投入及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就题材而言,在欧词中属于侧艳类,但艳而不俗,亦真实地展现了年轻的欧阳修洛阳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4-36页
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