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至论推天常,补袞扶世为儒方。
圜冠博带不知本,樗栎安可施青黄。
帝图日盛人世出,今吾永叔诚有望。
处心学士贵适用,异端莫得窥其墙。
子年五月范京兆,服天子命临鄱阳。
二贤拜疏赎其罪,势若止沸反扬汤。
敕令百执无越位,谏垣何以敢封囊。
哀来激愤抑复奋,强食不得下喉吭。
位卑无路自闻达,目视云阙高苍茫。
裁书数幅责司谏,落笔騄骥腾康庄。
刃迎缕析解统要,其间大意可得详。
书曰希文有本末,学通古今气果刚。
始自理官来祕阁,不五六岁为天章。
上心倚若左右手,日备顾问邻清光。
苟尔希文实邪佞,曷不开口论否臧。
阴观被谴始丑诋,摧枯拉腐奚为彊。
儻曰希文实贤士,因言被责庸何伤。
汉杀王章与长倩,当时岂曰诛贤良。
惟时谏官亦结舌,不曰可谏曰罪当。
遂今百世览前史,往往心愤涕洒滂。
斯言感切固已至,读者不得令激昂。
岂图反我为怨府,袖书乞怜天子傍。
谪官一邑固分耳,恨不剖腹呈琳琅。
我嗟时辈识君浅,但推藻翰高文场。
斯人满腹有儒术,使之得地能施张。
皇家太平几百载,正当鉴古修纪纲。
贤才进用忠言录,祖述圣德垂无疆。
先民至论推天常,补袞扶世为儒方。
圜冠博带不知本,樗栎安可施青黄。
帝图日盛人世出,今吾永叔诚有望。
处心学士贵适用,异端莫得窥其墙。
子年五月范京兆,服天子命临鄱阳。
二贤拜疏赎其罪,势若止沸反扬汤。
敕令百执无越位,谏垣何以敢封囊。
哀来激愤抑复奋,强食不得下喉吭。
位卑无路自闻达,目视云阙高苍茫。
裁书数幅责司谏,落笔騄骥腾康庄。
刃迎缕析解统要,其间大意可得详。
书曰希文有本末,学通古今气果刚。
始自理官来祕阁,不五六岁为天章。
上心倚若左右手,日备顾问邻清光。
苟尔希文实邪佞,曷不开口论否臧。
阴观被谴始丑诋,摧枯拉腐奚为彊。
儻曰希文实贤士,因言被责庸何伤。
汉杀王章与长倩,当时岂曰诛贤良。
惟时谏官亦结舌,不曰可谏曰罪当。
遂今百世览前史,往往心愤涕洒滂。
斯言感切固已至,读者不得令激昂。
岂图反我为怨府,袖书乞怜天子傍。
谪官一邑固分耳,恨不剖腹呈琳琅。
我嗟时辈识君浅,但推藻翰高文场。
斯人满腹有儒术,使之得地能施张。
皇家太平几百载,正当鉴古修纪纲。
贤才进用忠言录,祖述圣德垂无疆。
蔡襄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3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译文: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译文: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译文: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出国门而轸(zhěn)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译文: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chāo)荒忽其焉极。
译文: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译文: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xiàn)
译文: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像雪粒一样。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译文: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心婵(chán)(yuán)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译文: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译文: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译文: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像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心絓(guà)结而不解兮,思蹇(jiǎn)产而不释。
译文: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译文: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向右入洞庭,向左进长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译文: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译文: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译文: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译文: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译文: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miǎo)南渡之焉如。
译文: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译文:连大厦荒废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么可以再度让郢都东门荒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译文:心中久久不悦啊,忧愁还添惆怅。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惟郢(yǐng)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译文: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译文:忽然间就被放逐,不被君主信任。至今9年多了而不能回去。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jiǎn)(chà)(chì)而含慼。
译文: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译文: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译文:有人忠心耿耿愿被进用为国效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yǎo)杳而薄天。
译文: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译文:而那些谗人们却要心怀妒嫉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憎愠(yùn)(lǔn)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译文:楚王讨厌那些不善言辞的忠贤之臣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译文:小人奔走钻营而日益显进啊,贤臣却越来越被疏远。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译文:尾声:放眼四下观望啊,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译文: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诗作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诗作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诗作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āiyǐng

yuán xiānqín 

huángtiānzhīchúnmìng bǎixìngzhīzhènqiān 
mínsànérxiāngshī fāngzhòngchūnérdōngqiān 
xiāngérjiùyuǎn zūnjiāngxiàliúwáng 
chūguóménérzhěnhuái怀 jiǎzhīzhāoháng 
yǐngér chāohuāngyān 
yángróng āijiànjūnérzài 
wàngchángqiūértài yínyínruòxiàn 
guòxiàshǒuér西 lóngménérjiàn 
xīnchányuánérshānghuái怀 miǎozhīsuǒzhí 
shùnfēngcóngliú yānyángyángérwéi 
língyánghóuzhīfànlàn áoxiángzhīyān 
xīnguàjiéérjiě jiǎnchǎnérshì 
jiāngyùnzhōuérxià shàngdòngtíngérxiàjiāng 
zhōngzhīsuǒ jīnxiāoyáoérláidōng 
qiānglínghúnzhīguī érwàngfǎn 
bèixiàér西 āizhīyuǎn 
dēngfényuǎnwàng liáoshūyōuxīn 
āizhōuzhīpíng bēijiāngjièzhīfēng 
dānglíngyángzhīyānzhì miǎonánzhīyān 
céngzhīxiàzhīwéiqiū shúliǎngdōngménzhī 
xīnzhīchángjiǔ yōuchóuxiāngjiē 
wéiyǐngzhīliáoyuǎn jiāngxiàzhīshè 
ruòxìn zhìjīnjiǔniánér 
cǎnértōng jiǎnchàchìérhán 
wàichénghuānzhīchuòyuē chénrěnruòérnánchí 
zhōngzhànzhànéryuànjìn érzhàngzhī 
yáoshùnzhīkàngháng liǎoyǎoyǎoértiān 
zhòngchánrénzhī zhīwěimíng 
zēngwěnlúnzhīxiūměi hàorénzhīkāngkǎi 
zhòngqièdiéérjìn měichāoyuǎnérmài 
luànyuē mànliúguān fǎnzhīshí 
niǎofēifǎnxiāng shǒuqiū 
xìnfēizuìérzhú érwàngzhī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三十遴(lín)¹(xiāo)²,从军事北荒。
注释:¹遴:谨慎选择。骁勇:犹勇猛。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¹
注释:¹秋霜:秋日的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书角星杨柳,金山险马当¹
注释:¹马当: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相传唐王勃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南昌。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长驱空朔(shuò)¹,驰捷报明王。
注释: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本诗描写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艰苦危险的守边生活,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卫国的牺牲精神。一、二句写对戍边将士严格挑选,主人公因骁勇敏捷,在三十岁时便远离故乡来到荒凉的北疆。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写征战生活的艰辛,并说明在边境上已度过无数年头。用“流星”比喻“玉弹”,生动形象;“宝剑”上落满“秋霜”,说明宝剑的锋利,“秋霜”也蕴含着岁月悠悠、思乡念家之感。五、六句借反映边关生活的《折杨柳》曲调衬写边关荒凉,没有春意,只能从笛曲中想象出杨柳的风姿,并极力烘托边关的险峻。“书角”、“杨柳”有着浓重的军旅色彩,在此更突出诗的主题。末二句着重突出了将士的精神风貌,“长驱”、“驰捷”与首句之“骁勇”遥呼,照应了开头,又表现出守关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yuán)¹采唐²矣?沬(mèi)³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yāo)我乎上宫¹⁰,送我乎淇¹¹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注释: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¹爰:于何,在哪里。²唐:植物名。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³沬: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⁴乡:郊外。⁵云:句首语助词。⁶谁之思:思念的是谁。⁷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孟,排行老大。姜、弋、庸,皆贵族姓。⁸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一说指桑树林中。⁹要:邀约。¹⁰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¹¹淇: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yì)¹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注释:¹弋:姓。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fēng)¹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yōng)²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注释:¹葑:芜菁,即蔓菁菜。²庸:姓。

  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

  此诗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它的一个最大特色,是自言自语,反复咏唱,每章的前半段只换了两三个字,采集对象换了,地点变换了,美女的姓氏换了,而后半段一字不易。无论是等待、幽会还是送别分手的地方,都没有变换。主人公完全沉浸于自己和美女约会的美好回忆之中。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93-95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5-97

sāngzhōng

shījīng·guófēng·yōngfēng xiānqín 

yuáncǎitáng mèizhīxiāng yúnshuízhī měimèngjiāng sāngzhōng yāoshànggōng sòngzhīshàng 
yuáncǎimài mèizhīběi yúnshuízhī měimèng sāngzhōng yāoshànggōng sòngzhīshàng 
yuáncǎifēng mèizhīdōng yúnshuízhī měimèngyōng sāngzhōng yāoshànggōng sòngzhīshàng 

江南春水碧于酒,客子往来船是家。
江南春水¹碧于酒,客子²往来船是家。
译文:春日的南方江水像清酒一样碧蓝,游子来来往往,以船为家,这便是画里的萧湘胜境了。
注释:宗之:金人杨伯渊,字宗之,累官山东东路转运使。序:古代建筑中,隔开正堂东西夹室的墙,即东西厢。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¹春水:春天的河水。²客子:离家在外的人。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鞍马老风沙。
忽见画图¹疑是梦,而今鞍(ān)马老风沙。
译文:忽然间,看这幅画,我不知在画境,还是梦境,而现在我只能鞍马风沙度余生了。
注释:¹画图:图画。

  吴激是出使金朝、被留异国的南方诗人。从柳暗花明的江南,来此风雪纷扬的北庭,无疑如进入一个陌生世界那样令人震愕;何况又是远离故土,屈仕于敌国之翰林院,便更有一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凉。然而,诗人毕竟不能按抑对故国故乡的思念。“年去年来还似梦,江南江北若为情”——那身在异国的生涯,对吴激来说,实在是被纷纭如烟的故土之梦牵萦环绕着的。

  所以当他猛一见到友人家画有故国潇湘山水的图画时,又惊喜而呼,如醉如痴了。“江南春水碧如酒”,画面上大笔抹染的,是一派绿意盎然的南国之春,幽幽的湘江,浩浩荡荡地从画面深处奔来。它是碧澄的,多情的,带着春来的脉脉欣喜和摇漾不尽的波光笑影,浮横在诗人眼前。昊激自己也擅长书画,也许因此对色彩、光影更其敏感。此句正是抓住春来江水“碧”如蓝的特点,又出人意外地用浓醇的“酒”色作比,便赋予了画中的潇湘春水以格外迷人的魅力。

  画面之美还远不止于此。碧绿的清江上,远远近近,更有悠悠的船影点染其间。有的顺流而“来”,有的溯波而“往”,在这江山如画的南国行旅,完全不像在关外的春日还得踏冰披雪;那远行在潇湘之同的“客子”,正是最乐于以船为家的。“客子往来船是家”句,正这样在诗人眼际,展开了一幅画笔也描摹不出的关妙动境;它因此也可以从相对的角度,读作为凝神观画的诗人情不自禁的兴叹——当《潇湘图》上的船恍然间移动起来,诗人也同回到了往日的岁月,重又领略着春江赏景的客行之趣,而激荡起这种认船为“家刀的亲切、温馨之情。

  正如诗人在北庭所常常做过的梦境一样,他此刻置身在友人家的画幅前,竞也怀疑起眼中所见的究竟是画、还是“梦”了。那画面上的潇湘山水,明明是在万里故国的江南;那船行于青山绿水间的景像,更决非能在这风沙满天的塞外一遇。也许是因为这《潇湘图》,画得实在太过传神;也许是因为那故国的山水,睽违得实在太久。所以令诗入猛一见到这丹青绘染之境,也不免有一种梦中神游般的惊喜了。“忽见画图疑是梦”所表现的,就是诗人在见画如见故国山水中,如幻如梦、热泪涌注的动情一幕。诗人无疑希望,这馨的梦境,能再持续得长久些。

  然而它竟没再持续:随着结句“而今鞍马老风沙”的闪现,这令诗人欷歔动情的梦境,就很快惊散,破碎成再难续的翩翩碎影了。作为一位兼替书画的诗人,吴激完全了解精妙的绘画所具有的迷人魅力,也因此最易从梦寐般的画境中返回现实。于是画中的南国山水,便又与诗人葱笼的忆念分离,回复了它那由色彩和线条组成的虚影;而恍在故国南土山水间游赏的诗人,又面对了身栖关外的凄苦生涯,这便是他已经度过、并且还将继续度着约异国岁月,他恐怕只能在这样的岁月中终老天涯了。

  清美邈远的江南画境,与纷乱黯淡的关外实境的急剧变换,造成了这首题画诗所表现情感的巨大逆转。当飘缈如烟的故国山水随画面一齐隐去,就只剩下了一位北庭“风沙”中忧郁南望的苍老诗人——就这结句所展示的境界说,它便似乎不再是一首题画之作,而是借《潇湘图》作反衬的一幅黯然神伤的自画像了。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8-9
2、 刘达科,辽金元绝句诗探骊,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zōngzhījiāchūxiāoxiāng

 sòngdài 

jiāngnánchūnshuǐjiǔ wǎngláichuánshìjiā 
jiànhuàshìmèng érjīnānlǎofēngshā 
春水鸭头,春山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
春水¹鸭头,春山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²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
译文:春天到了,春水泛出了鸭头绿,身上的春衫鲜红得犹如鹦哥的红嘴。看那袅袅的烟丝被春风吹得歪歪斜斜,是那么的娇弱无力。百花盛开,正是情风幽会的好时节,但她却掩起屏风孤眠不起。
注释: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¹春水:春天的河水。²百花:各种花。
密语移灯,闲情枕臂。从教酝酿孤眠味。春鸿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
密语¹移灯,闲情²枕臂。从教³(yùn)(niàng)孤眠味。春鸿(hóng)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
译文:将灯烛移近,追忆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想着那些秘密的话语,头枕着手臂,任凭闲愁的苦味发散开来。大雁不知避讳此时的相思,偏偏从窗外飞过,却不成“风”字的阵行。
注释:¹密语:秘密的、悄悄的话语。²闲情:闲散的心情。³从教:任凭、听凭。⁴春鸿:春天的鸿雁。⁵不解:不懂,不理解。⁶书破:书写错乱,指雁行不成“人”字形。

  这首词上片既描绘了春景宜人,又于结处点出“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春景与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就透露了“可怜人”的独自忧伤。下片前两句写闺房中的绮旎缠绵,很象艳词绮语的套话,但接着陡然一转,过去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咀嚼今天的孤眠滋味。这首词前景后情,转折生趣,层层入深,很有感发的魅力。

  春水泛绿,满山花红,若应景而生,纳兰这首词当是作于初春时节的吧。春天踩着冬天的尾巴悄然而至,风里还裹着几丝料峭寒意。柳梢的绿意没来得及闯入人的视野里,那如丝如雾般的柳絮便肆无忌惮地飞舞起来,裹挟着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春的湿润气息。春河开冻,百花盛开,正是外出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她却偏偏掩起屏风,孤眠不起。

  “孤枕”两字后面向来都是“难眠”,纵使困意再浓、春觉再暖,她也难以成眠。房前屋后已尽是一派春光,屋内却昏昏暗暗,恰如那女子失落的心情。将灯烛移近,墙上便映出自己的身影,可惜与自己成双成对的只能是这摸不到、触不到的虚影,叫她追忆起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

  昔日甜蜜的话语仿佛还在耳畔,正待细细琢磨,一阵风从窗外吹进来,那甜蜜的回忆便陡然抽离,只留下闲愁与苦涩在空气里弥散开来。这番愁绪难以消遣,索性起身走到窗前,哪知归鸿丝毫不懂得避讳离人的相思,一只只啼叫着从窗外飞过,偏偏又排不成规规矩矩的“人”字,想必这一笔凌乱的书写会令她心中更加烦怨。

  这首词从明媚的春光写到人物的烦扰,一派欢喜、浪漫的景象都成了闺中人满腹幽怨的背景色,就像在花团锦簇、百芳争艳的花园内,偏偏有一株枯萎凋零的植物;又像在人群喧闹处,几乎所有人都面带喜色、纵情狂欢,偏偏一人兀立中间,满脸怨恼、双眼噙泪。这首词里的女子就是这样,当所有人尽情享受着怡人的春色时,她却感受不到他们的快乐。

  王安石之子王雾曾做过一首《倦寻芳慢》,其中有这样两句:“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即便是“风光满目”的良辰好景,无人携手同游览,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纳兰笔下这名女子也是这样吧,等不到离去的良人,便索性沉睡好了,“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跃然纸上。即使这女子走出绣楼,也只能在一群人的狂欢中品尝一个人的孤单而已。

  “归去后,忆前欢。”世人大抵如此,相伴之时往往只沉浸于甜蜜喜乐之中,竟不知再大的欢喜也有尽头。斯人若去,无论是闺中思妇还是独活的檀郎,剩下的唯有空忆而已。昔日“密语”只是前欢的象征,如今只剩了“孤眠”的滋味。最易逝去是韶华,人间的春色之美好正如青春,不论是在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时节,还是在一个女人最璀璨的年华,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便都是莫大的遗憾。最可怕的未必是衰老本身,而是不能与相爱之人从年少轻狂携手到鬓染霜花的空恨。

  在纳兰的诗词中,就有这样一群惆怅伤怀的女子,她们或者独立樱桃树下,或者站在清冷的荷塘月色中,或者倚靠在窗台前,追忆温存的往事,怀念逝去的时光,那些离去的爱人、不归的浪子,在如柳絮般郁郁的思念中渐行渐远,唯有一斛清冷的月光,将她们的思念拉扯得那么漫长,长到像岁月一样悠远。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17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