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带桥门路,雍容俊士关。微言尊噩噩,小道屏閒閒。
冠带桥门路,雍容俊士关。微言尊噩噩,小道屏閒閒。
礼乐高千古,诗书到百蛮。斯文知未泯,璧水尚如环。
礼乐高千古,诗书到百蛮。斯文知未泯,璧水尚如环。

yuánfēngshèng--zhū

guāndàiqiáoményōngróngjùnshìguānwēiyánzūnèèxiǎodàopíngxiánxián

gāoqiānshīshūdàobǎimánwénzhīwèimǐnshuǐshànghuán

朱服

朱服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译文:石墙边的大树高耸升天,染绿了天际,花开花谢伴随着蝉落蝉鸣。
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
掩卷¹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
译文:午后合上书本看树荫移动,耳畔传来阵阵风声和鸟鸣。
注释:¹掩卷:合上书本。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游之适¹,大率²有二:旷如³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dié),伏灌(guàn)(mǎng),迫遽(jù)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chóng)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kàn)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ào),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wěng)若林麓(lù),不可病其邃也。
译文:能游玩得适意的地方,大概有两种:开阔的地方和深幽的地方,仅此而已。那个地方需要登临高山险峰,可以远离浓荫幽暗,视野开阔辽远,那么就便于获得开阔的感受;如果都是山丘相连,上面又有灌木野草,小路迂回曲折,那么就便于获得深幽的感受。因为开阔,就算再增设一些高台宽阁,上可以环视星辰,下可以俯看风雨,也不会因开阔成为缺陷;因为深幽,即使再布置一些树林和石头,深远像洞穴幽谷,葱茏像山脚的树林,也不会以深幽作为缺陷的。
注释:永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龙兴寺:在零陵城东南潇水东岸,柳宗元初贬永州,曾寄住于寺内西厢房。东丘:龙兴寺东边的小山丘。¹适:适意。²大率:大概,大略。³旷如:开阔的样子。⁴奥如:深邃的样子。⁵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此指小山丘。⁶灌莽:灌木与草。⁷迫遽回合:迂回曲折。⁸崇:高。⁹不可病其敞也:不会损害其开阔。蓊若林麓:草木蓬勃兴盛貌。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予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俛入绿缛,幽荫荟蔚。步武错迕,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kān)¹之外弃地,予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chuí)²。凡坳(ào)³(chí)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guì)松杉楩(pián)(nán)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俛(fǔ)入绿缛(rù),幽荫荟(huì)(wèi)。步武错迕(wǔ)¹⁰,不知所出。温风不烁(shuò)¹¹,清气自至。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译文:我现在要说的东丘,是适合营造深幽的地方。起初这是一块龛屋之外的废地,我发现后就把龛屋与东丘合为一体,并与堂屋的北边连接在一起。凡东丘上的坳坑、水洼、小洲、石岸等等,一律保持原状,四周种上竹子将其围起来,中间河道上架了桥梁。此外,还种了桂、桧、松、杉、根、楠等树,有三百棵左右,在这些树木的中间,我又把好看的花卉和精美的石头,纵横交错地布置其中。弯腰进入花树丛中,浓荫幽幽,草木繁密。脚印错杂,难以找到出去的路。和风怡人,清气自来。水边的亭子和一些狭小的堂室,迂回曲折,给人一种深幽的感受。可是到此一游的人,往往把这里的深幽作为缺陷。
注释:¹龛:龛室,安放佛像的小阁。²陲:边,际。³坳洼:凹陷低洼处。坻:小洲。⁴无废其故:不改变其原来的样子。⁵楩楠:木名。⁶本:棵。⁷俛:同“俯”,弯腰。⁸绿缛:绿茵。⁹荟蔚:繁密的样子。¹⁰步武错迕:步伐错杂。¹¹烁:热。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则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溽暑遁去,兹丘之下。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kàn)¹流,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²。则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yǎo)³,可以观妙。溽(rù)遁去,兹丘之下。大(tài)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之德,惧翦(jiǎn)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
译文:唉!龙兴寺,是永州最好的寺庙。登上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天地的最南端,打开大门就可以俯视萧江,像这样的境界就属于开阔。而那些认为这小小的东丘过于幽深的人,又想对它进行开辟和改造,想让它变得开阔起来。这样一来,我所说的游玩的两种境界,大概就会缺失并丧失它应有的特色了吧?幽深安静的东丘啊,人可以在这里的树下休息;深幽的东丘啊,人可以在这里观察万物的精妙。东丘的底部,酷暑消失隐去;东丘的顶部,元气会聚不散。深幽的东丘啊,有谁愿意跟我一起游览?我没有召公的仁德,很担心这里的花木被人砍伐,所以写下此文以祈求后来的君子保护它。
注释:¹湘:此指潇水。²披而攘之:离而散之。³窅窅:深远的样子。⁴溽暑:酷暑。⁵大和不迁:阴阳冲和的元气不离散。⁶召公:姓姬,名爽,周武王的大臣,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⁷翦:同“剪”,文章指的是砍伐。

  本文是一片游记。作者借记述龙兴寺东南的小丘,阐发其自然美学观。全文语言精炼优美,结构严谨,记事、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融为一体,含义深刻,富有启发性。

  文章第一段先就“游之适”发表议论,总领全文。作者认为,适宜于游历的景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旷如”即开阔远大的境界,一种是“奥如”即深邃荫蔽的境界。接着讲“旷如”和“奥如”的具体内容。 “凌阻峭”,“出幽郁”,写的是景;“廖廓悠长”,写的是情。 “抵”和“伏”两个动词,赋予“丘垤”和“灌莽”两种自然的景观以动态。然后写人工改造应该遵循的原则:“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这一段文字,运用整齐对称的对偶句,表达相对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细细品味,富有诗意。

  文章第二段紧接上文,直接写东丘的景色是“奥之宜者也”。具体写作者自己如何因其“奥”对它进行改建。“其始龛之外弃地,余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原先东丘是龙兴寺外边的一块荒地,作者得到后,就将它同寺庙北堂的北阶连在一起。即作者所说的“余得而合焉”,这是现在东丘的规模。“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意思是仍保持原来地形的特点,从而照应了第一段的“不可病其邃”。再后,细致叙述美化东丘的具体做法:“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俛入绿缛,幽荫荟蔚”,这几句又照应了第一段“增以茂树蒙石”。最后几句写作者在改建后的东丘游览时的感受。作者触景生情,内心的幽怨惆怅同环境的清冷发生共鸣,发出“以邃为病”的感叹。

  文章第三段紧接第二段,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作者赞叹永兴寺之“旷”:“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接着,内容一转:“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作者对于小丘的珍爱之情,对其命运的担心溢于言表。”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溽暑遁去,兹丘之下。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这组韵文,字里行间流露着柳宗元的寂寞孤独的情绪。“余无召公之德,惧翦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运用了《诗经·召南·甘棠》中“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芨”的诗句。作者引用这个典故,含义深刻。从字面上看,是要人们爱护小丘,不要损坏它。实际上是借此曲折地表述自己的心情:身为谬人,处境困难,前途渺茫,常存隐忧。文中的一个“惧”字,反应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几句是文章的主旨。

  文章由“游之适”之二境引出治理东丘,由东丘之景引出议论,结构严谨;句法参差变化,有散句,有韵句,读来抑扬有致,有音乐之美。

参考资料:
1、 溥筠,俞禾芳注释.唐宋八大家名篇译注与赏析:柳宗元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01 第1版:第179-180页
2、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四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343-346页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nǔ)¹何在,心已誓江西²
译文:钱塘江风景从古至今都可称为奇丽,按照惯例,太守都能用诗词表情达意。我这个背负弓弩的先驱在哪里?我的心已飞到钱塘江以西。
注释:¹先驱负弩:指在前面迎候的官员。负弩:背着硬弓。弩,用机械发射的弓。²誓江西:誓江作浙江,这里指钱塘江。西,向西面飞,此处活用为动词。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¹,更问新官²,向旧官³啼。
译文:春花落先之后,绿叶翻飞之时,细雨凄凄。眼下我正怀着怎样的一腔情绪?怎敢面对新官,向着旧官的背影哭哭啼啼!
注释:¹若为情绪:等于说何以为情,或难以为情。按此句与后二句为倒文,应当依照“更问新官,向旧官啼,若为情绪”这一语序来解释。²新官:指后夫隋越国公杨素。³旧官:指前夫陈太子舍人徐德言。

  上片分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写对杭州风光和长官诗才的赞赏。“钱塘风景古来奇”一句,是对杭州美景的高度概括,涵盖了时、空两个方面,用一个“奇”字点明了它的审美特征。杭州是两个太守做官的地方,从这里落笔来写就十分自然了。接着,由地方写到长官:“太守例能诗。”这句由唐诗“苏州刺史例能诗”变化而来,移用于唐时在杭州交接的新、旧太守,便很精切。旧太守陈襄是位诗人,在杭州与苏轼多有唱和,有《古灵集》存世。新太守杨绘也是位诗人,原有集,已佚,《全宋诗》尚收其诗十首。杭州“太守例能诗”,后来成了佳话,连苏轼本人也包括在内了(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出任杭州知州)。后两句为又一层,写对迎候新太守的场景的想象:走在前面迎候新太守的官员在哪里呀?我的心已经从钱塘江向西飞去了。因为杨绘取道西面的苏州,所以词人说“心已誓江西”。两句通过想象和心理描写,显示了迎接新太守的热情和真诚。

  下片借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三句,描写了秋天花谢叶落,苦雨淅沥的景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浓厚气氛。如此着笔,完全是为了烘托送旧迎新时的难堪:“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意思是说,还要问一问两位太守,当新官面对旧官,杭妓哭笑不得的时候,你们的感受如何呢?其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唐宋时赴任迎任,有官妓为先导的风习。这里运用了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却作了“质”的改造,使原来的“悲剧”变成了“滑稽剧”。试想对身为官妓的“杭妓”来说,前任“旧官”与后任“新官”杭州太守哪里是什么前夫、后夫?既然如此,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哭笑不得!词人这样写,只是一种游戏笔墨,向两位同僚寻寻开心,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友谊的一种表示。

  全词围绕着送旧官、迎新官来写,且采用用典的写作手法,既赞美了风景,又有对人物的评价和细致的心理刻画。虽是应酬之作,但表达得很风趣,也没有阿谀之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215-217

zhōngqíng··sòngshùyuán--shì

qiántángfēngjǐngláitàishǒunéngshīxiānzàixīnshìjiāng西

huājǐnhòufēishíruòwèiqínggèngwènxīnguānxiàngjiùguān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lán)风伏雨¹催寒食²,樱桃一夜花狼藉³。刚与病相宜,锁窗(xūn)绣衣
译文: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注释:¹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²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³狼藉:指樱桃花败落。⁴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⁵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狼眉烦女伴,央及¹流莺²唤。半晌³试开奁(lián),娇多直自嫌
译文: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迟疑半晌才打开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注释:¹央及:请求、恳求。²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³半响:许久、好久。⁴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⁵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词的上片写由狼藉满地的樱桃花牵惹出思妇的一腔春愁。一阵阵的风雨将寒食节催来了,春天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樱桃花昨天还开得明媚娇艳,一夜风雨便将花儿吹打得散乱满地。由狼藉的樱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这飘零的春花“刚与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体一。多病而又寂寞无聊,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怎样也排遣不了这种思绪,只好关起窗户“薰绣衣”。“琐窗薰绣衣”句将闺中女子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凄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写这位少妇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这种寂寥,强打精神为自己梳妆打扮。“画眉烦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时闺房中的乐趣,可现在为她画眉的人远游他乡,她只得“烦女伴”了。“画眉”典出“张敞匦眉”。女伴不在身边,她又得央求侍女莺儿去请她来。紧接着,诗人用“半饷试开奁”这个极细微的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复杂心理表现得逼真而细腻。女伴来了,她多么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动人,可又害怕镜中现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踌蹰半晌,才试着打开镜匣。没想到镜中人是那样柔弱娇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边,为谁梳妆呢!于是更觉尢聊,连自己也嫌她“娇多”了。刚才的兴致一下被扫尽,心又冷下来了。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65页

mán··lánfēngcuīhánshí--lánxìng

lánfēngcuīhánshíyīngtáohuālánggāngbìngxiāngsuǒchuāngxūnxiù

huàméifánbànyāngliúyīnghuànbànshǎngshìkāiliánjiāoduōzhíxián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回¹(suì)²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³知。
译文: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草木是最先知晓。
注释:¹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²岁晚:年终。³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便觉眼前生意¹²,东风吹水绿参(cēn)(cī)³
译文:只觉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注释:¹生意:生机、生气。²满:遍布,充满。³参差: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这是一首节令诗。作者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首句写立春时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诗人仿佛看到眼前处处春风明媚,碧波荡漾。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

  诗的首句写出今年立春的特殊性,在旧岁未尽时已经“律回”,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写冰霜显得比往年要少。次句写自然界的变化,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以代替具体的描写,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这就使人进入了一个现实的立春境界,向往着那万紫千红、充满生意的春天早日到来。“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

  诗的三、四句,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末句描绘了春水春风的生动景象,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全诗以“律回”为契机,律一回,就冰霜少,则春天的温煦可知,“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面余味无穷,给人以开朗畅快的感染,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悠然自得而又有无穷遐思。

参考资料:
1、 汤霖.千家诗注析.1982年05月第1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7-18
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9

chūnǒuchéng

zhāngshì sòngdài 

huísuìwǎnbīngshuāngshǎo chūndàorénjiāncǎozhī 
biàn便juéyǎnqiánshēngmǎn dōngfēngchuīshuǐ绿c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