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有鞭能走石,今人无铎可驱山。一回凭膝一移足,老尽行人未老颜。
上世有鞭能走石,今人无铎可驱山。一回凭膝一移足,老尽行人未老颜。

lǐngshū--tánggēng

shàngshìyǒubiānnéngzǒushíjīnrénduóshānhuípínglǎojǐnxíngrénwèilǎoyán

唐庚

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jiāngnánshǒu ·

chǔguāng tángdài 

jiāngkànshù yán沿yuètīngshēng 
shìchánggānzhù cóngxíng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后生才锐¹者,最易²坏。若有之³,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¹⁰游处¹¹。自此¹²十许¹³年,志趣自成。不然¹⁴,其可虑¹⁵之事,盖¹⁶非一端¹⁷。吾此言,后生¹⁸之药石¹⁹也,各须谨之²⁰,毋(wú)²¹(yí)²²后悔²³
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注释:¹才锐:才思敏捷。²易:容易。³若有之:如果有这种情况。指才锐者。之:这样的情况。⁴忧:忧虑。⁵可:值得。⁶简束:约束。⁷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⁸训:训导。⁹恭谨:恭敬,谨慎。¹⁰浮薄者:游手好闲轻薄的人。¹¹游处:来往。¹²自此:从这以后。¹³许:大概。¹⁴不然:不这样。¹⁵虑:担忧。¹⁶盖:恐怕。¹⁷端:这里指一个方面。¹⁸后生:年轻人。¹⁹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²⁰谨之:慎重对待他。之:指代,这样的人。²¹毋:同“无”,不要。²²贻:留下。²³后悔:后,后悔。悔,遗憾。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¹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译文: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注释:¹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译文: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闻说真龙连¹,仍残老骕(sù)(shuāng)²
译文: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注释:¹龙连: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²驌驦:骏马名。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译文: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

 tángdài 

nánshǐ使tiān yóuláiwànqiáng 
yúnliánzhèn qiūcǎobiànshāncháng 
wénshuōzhēnlóngzhǒng réngcánlǎoshuāng 
āimíngzhāndǒu jiǒngxiàngcāngcāng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阳月¹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译文: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注释:¹阳月:阴历十月。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我行殊¹未已,何日复归来。
译文: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
注释:¹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江静行初落,林昏瘴(zhàng)¹不开。
译文: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注释:¹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明朝望乡处²,应见陇(lǒng)头梅³
译文: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²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³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的景色:黄昏到来,江行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行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行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暝,瘴气如烟,故乡何在,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紧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这两句是说,明晨登高望乡之处,理应见到岭头初绽的梅花。

  最后两句,诗人又从写景转到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它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总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显然,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上一枝梅花,安慰家乡的亲人啊!

  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31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6-27

lǐngběi驿--sòngzhīwèn

yángyuènánfēiyànchuánwénzhìhuí

xíngshūwèiguīlái

jiāngjìngcháochūluòlínhūnzhàngkāi

míngcháowàngxiāngchùyīngjiànlǒngtóuméi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pǒ)¹灵鹊多谩(màn)²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凭³休共语
译文:“不可忍耐那喜鹊来叽叽喳喳的叫,都说你是最灵的,总是报告喜讯,可是你给我送来了什么啊?他一点消息都没有!再这样调戏我的感情,看我不把你捉了来,把你锁在凭子里,你还能说什么!”
注释:¹叵耐:不可忍耐。²谩:一作“漫”。 ³金凭:坚固而又精美的鸟凭。⁴休共语:不要和他说话。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比拟(nǐ)¹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凭里。欲他征夫²早归来,腾身³却放我向青云里。
译文:“本来是好心来早早给她报个喜讯的,想给她的寂寞一点安慰。可是她却把好心当作了驴肝肺!竟然把俺捉了锁进凭子。唉!她的心情俺还是理解的,不跟她计较了,但愿她的那个人早日归来,哈哈,那个时候就知道俺是好心了,就会欢天喜地的把俺放出来的。”
注释:¹比拟:打算,准备。²征夫:出远门的人。这里是指关锁灵鹊的人的丈夫。³腾身:跃身而起。

  此词舍弃了通常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避开了作者感情的直接抒发,却巧妙地实写了少妇和灵鹊的两段心曲。词上片是少妇语,下片是灵鹊语。全词纯用口语,模拟心理,得无理而有理之妙,体现了刚健清新、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这上下片之间是少妇和灵鹊的问答或对话,这说法恐怕不确。实际上倒更像二者的心理独白或旁白,这不仅从语气和清理上看,它们之间不必也不像对话;而且,早期的词是入乐的,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声诉诸人们的听觉,以口头艺术特有的声调语气,使用独白或旁白,是易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态势,以至于表达主题思想的。上片在于表明少妇的“锁”,下片在于表明灵鹊的要求“放”,这一“锁”一“放”之间,已具备了矛盾的发展、情节的推移、感情的流露、心理的呈现、形象的塑造,这也就完成了艺术创作的使命,使它升华为一件艺术品了。

  灵鹊报喜是中国固有的民间风俗。不过,将灵鹊的噪叫当作行人归来的预报,毕竟只是一种相沿而成的习俗、观念,它本身并不见得合理,因而也就往往难以应验。而作者采用这一习俗入词,正是觑着它的“跛脚处”而有意生发,其目的还在于表现少妇思夫不得而对灵鹊的迁怒。于是,不合理的习俗倒构成了合理的故事情节,而且也由此增强了词作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这有如点铁成金的魔棒,有此一着,顿使全词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给了两段普通的心曲以光彩、活力、生命,使词作活起来。

quèzhī ·nàilíngquèduōmàn

míng dài 

nàilíngquèduōmàn sòngcéngyǒupíng fēiláihuózhuō suǒshàngjīnlóngxiūgòng 
hǎoxīnláisòng shuízhīsuǒzàijīnlóng zhēngzǎoguīlái téngshēnquèfàngxiàngqīng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