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发仙童驭彩莺,九秋弥节下人间。
明分月影山河动,清入霜华草木寒。
已报除书来北嵌,不妨拄笏看西山。
霞杯浅注黄花酒,留取馀香晚节看。
缘发仙童驭彩莺,九秋弥节下人间。
明分月影山河动,清入霜华草木寒。
已报除书来北嵌,不妨拄笏看西山。
霞杯浅注黄花酒,留取馀香晚节看。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出临皋(gāo)¹而东骛(wù)²,并丛祠而北转。
译文:步出临皋向东驰行,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注释:黄泥坂(bǎn):地名,在黄州。¹临皋:指临皋亭。²骛:驰行。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走雪堂之陂(pō)(tuó)¹兮,历黄泥之长坂。
译文: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注释:¹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大江汹以左缭(liáo)兮,渺云涛之舒卷。
译文: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草历层累¹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qiàn)²
译文: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注释:¹层累:重叠。²葱蒨:草历青翠茂盛貌。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xǐ)¹而盘桓。
译文: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注释:¹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miǎn)¹
译文: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注释:¹眄:斜视。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译文: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译文: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释宝璐而被缯(zēng)¹兮,杂市人而无辨。
译文: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注释:¹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译文: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译文: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译文: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qiáo)¹之我嫚(màn)²
译文: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注释:¹樵苏:打柴割草的人。²嫚:迟缓,懈怠。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译文: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草为茵(yīn)¹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译文: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注释:¹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译文: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译文: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于是蹶(jué)¹而起,起而歌曰:
译文: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注释:¹蹶然:疾起貌。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译文:月色明亮,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岁既宴兮草历腓(féi)¹,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译文: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回到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注释:¹腓:枯萎。

  这首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历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历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历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303-1307页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¹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²二月为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kuì)³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yún)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hé)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bēi)亭榭(xiè)。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xiāo)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译文: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注释:¹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²明年:第二年。³喟然:叹气的样子。⁴茂林修竹:指茂密高大的竹林,多形容幽雅秀丽的风景胜地。⁵陂池:池塘。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rǔ)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译文:寺庙里有个叫继连的和尚,做和尚的第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谢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乡亲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懂得节制就不会遇到危险。”最后还是辞谢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yòu)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¹深稳²,悦可³人意,为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wēn)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译文: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最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看起来更加庄严华丽,深沉稳健,人们都喜悦认可,来到这都流连忘返。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女女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注释:¹严丽:庄严华丽。²深稳:深沉稳健。³悦可:喜悦认可,赞许。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修竹凝妆¹,垂杨驻马,凭阑(lán)²浅画成图。山色谁题³?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yú)。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译文: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独自一 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
注释:¹凝妆:盛妆,浓妆。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²凭阑:倚靠栏杆。³题:题诗。⁴醒馀:指醒酒后。⁵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等赋。此处作者自指。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yǐ)枕,雨外熏炉。怕舣(yǐ)¹游船,临流可奈清臞(qú)²?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³,泪满平芜
译文: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注释:¹舣:停船靠岸。²清臞:即“清癯”,清瘦。³香绵:指柳絮。⁴平芜:平远的草地。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故地重游,将身世之叹融进景色描写中,厚实沉重。上阕写景。楼前景色如画,由“东风紧送斜阳”逼出“顿老相如”。词人炼意炼句,用心精细。下阕第一句“伤春不在高楼上”,将忆旧伤别之情托出,跌宕起伏。“怕舣游船”句,实“怕”在水中见到自己清瘦的倒影!“飞红”三句伤春。“吹尽”、“泪满”一联凄凉萧瑟,触动词人无限哀情。这哀情,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国的。

  起首“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三句写丰乐楼内外所见景色,由酒楼边的修竹,写到楼下的垂杨,再写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这三句,如杨铁夫在《吴梦窗词笺释》中所分析,“‘凝妆’,远见;‘驻马’则是从近处观察;‘凭阑’,已登楼。层次井然。”“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二句紧承第三句。凭阑一望,展现在眼底的湖山既宛如天开图画;而天际适有雁阵掠过。又恰似这幅画图上题写的诗句。到此,写足瞭望中所见之美景,也点出了分韵题之事。接下去,作者跳过了铺叙宴饮尽醉的一般写法在“东风紧送斜阳上,弄旧寒、晚酒醒馀”两句中,所写的已是酒醒之后。句中以“东风”点明季节,以“斜阳下”点明时间。其“旧寒”二字则暗示此次是旧地重游,从而引出过拍“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三句。这时,酒已醒,日已暮,晚风送寒,一天的欢会已是场终人散。词人抚今思昔,楼犹是旧楼,景犹是故景,春花依然如前,而看花之人已老。其怅惘之情,近似苏轼《东阑梨花》诗所写的“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巧用“顿”老,以见岁月流逝之疾和人事变化之速。

  下片换头三句,既紧承上片最后已流露出的花前“伤春”之感,而又把词意推开,另辟新境,可以说既达到了“藉断丝连”、又达到了“异军突起”的要求。上片,句句不离丰乐楼;下片却一开头就以“不在高楼上”五字撇开此楼,而把“伤春”之地由“楼上”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灯前”、“雨外”。可是,词笔刚转换,随即又推开。下面“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琱”两句,又把想象跳跃到游湖与“临流”。句中的“清琱二字是回应上片”顿老相如“句。接着,词人临湖展开想象,在”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阑、总是愁鱼“两句中,在空间上把词思由湖面深入到”湖底“,并推已及物。寄情于景,想象湖底的游鱼也会为花落春去而顿生忧愁。结拍”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三句,更把词思在时间上由现在跳越到未来,想象此次重来故地,点点落红已令人百感交集,异日重来,也许柳绵也将吹尽。那时如果只见一片平芜,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吴文英生活于南宋末期,国势垂危,因而他后期的词句常为感时哀世之作。这首词写于酒楼会饮、即席分韵的场合,而词人竟悲从中来,从而以咽抑凝回的词语表达了这种深切的感慨。其所触发的花前“伤春”之情,近似杜甫在一首《登楼》诗中所说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词中的“斜阳下”、“飞红”、“吹尽香绵”,都不仅是描写景物,而是因物兴悲,托景寄意,所寄托的正是对当时暗淡衰落的国运的无限忧思。正因词人作此词之时,万念潮生,忧思丛集,因而其词情也是感触多端、百转千回的,其词笔就也是跳动变换、忽彼忽此的。词中既有空间的跳跃,也有时间的跳跃,特别是下片,步步换景,句句转意,每转愈深。但是,尽管词句的跳动大,转换多,而整首词又是浑然一体,脉络分明的。梦窗词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深曲丽密,属于质实一派;而其成功之作又往往于密中见疏,实中见虚,重而不滞。这首词就是在丽密厚重中仍自具有空灵回荡之美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9-290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263
3、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30-2032页

gāoyángtái ·fēnglóufēnyùn

wényīng sòngdài 

xiūzhúníngzhuāng chuíyángzhù pínglánqiǎnhuàchéng shānshuí lóuqiányǒuyànxiéshū dōngfēngjǐnsòngxiéyángxià nòngjiùhán wǎnjiǔxǐng xiāoníng nénghuāqián dùnlǎoxiàng 
shāngchūnzàigāolóushàng zàidēngqiánzhěn wàixūn yóuchuán línliúnàiqīng fēihóngruòdào西 jiǎocuìlán zǒngshìchóu chónglái chuījìnxiāngmián lèimǎnpíng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¹老翁来赋诗。
译文:落星寺的房屋隐藏得多么幽深,龙图阁的老翁曾来这里呈诗才。
注释:¹龙阁:有飞檐的楼阁。即龙图阁。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来接天帆到迟。
译文:小雨遮山,游客久久地闲坐;长江接天,帆影缓缓地驶来。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宴寝¹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译文:休息起居的室内清香阵阵,仿佛与尘世隔绝;而优美绝伦的壁画又有谁来赏爱?
注释:¹宴寝:休息起居之室。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蜂房各自开户牖(yǒu)¹,处处煮茶藤一枝。
译文:千门万户的层层僧房好比蜂窝,青烟缕缕,僧人煮茶烧的是藤柴。
注释:¹牖:窗户。

luòxīngshǒu ·sā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luòxīngkāishìshēnjié lónglǎowēngláishī 
xiǎocángshānzuòjiǔ chángjiāngjiētiānfāndàochí 
yànqǐnqīngxiāngshì huàmiàojuérénzhī 
fēngfángkāiyǒu chùchùzhǔcháténgzhī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黄州定惠院¹东小山²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xié)³(zhì),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cān)(liáo)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zhǐ),性¹⁰瘦韧(rèn)¹¹,筋脉¹²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lěi)¹³,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¹⁴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qì)¹⁵于尚氏¹⁶之第¹⁷。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¹⁸,如吴越¹⁹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²⁰弹雷氏琴²¹,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yù)²²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yuè)²³瓜李,遂夤(yín)²⁴小沟,入何氏、韩氏²⁵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²⁶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²⁷(sū),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cóng)²⁸,移种雪堂之西²⁹。坐客徐君得之³⁰将适闽(mǐn)³¹,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fǔ)³²。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译文:黄州定惠院东边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饮酒赏花,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几个好友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白而形圆,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气和颜色皆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尚姓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江浙一带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
注释:¹定惠院: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南。苏轼元丰三年 (1080)二月到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同年五月移居临皋亭。²小山:即柯山。³携客:与客聚会。⁴置酒:陈设酒宴。⁵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已经五次见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⁶参寥禅师:僧人道潜,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⁷二三子:同游者有崔成老、徐得之等人。⁸市井人:商贾。⁹枳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药。¹⁰性:质地。¹¹瘦韧:指不茁壮,但柔软坚实。¹²筋脉:原指静脉管,这里指树的韧皮纤维皮层。¹³累累:连接成串。¹⁴稍稍:全都。¹⁵憩:休息。¹⁶尚氏:疑为尚世之。原为落第秀才,后成小商人,湖北黄冈人。¹⁷第:大住宅。¹⁸修洁:高洁。修,指空间距离大。洁,整洁。¹⁹吴越:指古代吴国、越国。此指江浙一带地方。²⁰崔成老:崔闲,字成老,号玉涧,庐山道士。他是琴曲《醉翁操》的作者沈遵的弟子,精古琴。曾往黄州访苏轼,成为挚交琴友。²¹雷氏琴:苏轼题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记”字样。谓“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²²鬻:卖,这里可作买讲。²³瀹:浸渍。²⁴夤缘:循沿。²⁵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韩毅甫。²⁶刘唐年:字君佐,时任黄州主簿。²⁷为甚酥:一种米粉做的油煎饼,甚酥美,苏轼起名“为甚酥”。²⁸藂橘:一丛橘树,藂同“丛”。²⁹雪堂之西:指雪堂西面的东坡之地。³⁰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³¹闽中:古郡名,治所在冶县(今福州市),辖境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及其以南的灵江、瓯江、飞云江流域。后以“闽中”通指福建一带。³²拊掌:拍掌,意谓开怀大笑。

  散文开篇描写游定惠院东小山,观赏海棠和枳木,醉酒花下。描写海棠只用“特繁茂”一笔带过,引出“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以昔游之乐烘托今游之乐,具有浓重的抒情意味。苏轼初至黄州,所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电》诗,极力赞美这“佳人在空谷”的海棠幽独高雅和美丽清淑的品格,并悬想其乃移自西蜀,而自己以蜀人谪居此间,引为患难之交。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和置酒花下的情怀。写枳木则着重刻画其性状,以老人的脖颈形容枳木筋脉裸露在外,用一串串的大珍珠比喻洁白而圆润的花朵,都很新颖形象。不论写海棠还是枳木,均透露出园圃主人对作者的深挚友情。 一山园虽已易主,新主人以苏轼之故,对他所喜爱的林木仍加意保存、爱护。起笔用笔富有变化,不落俗套。“既饮”以下依次写憩于尚氏宅第的潇洒和不拘形迹,听崔成老弹雷氏琴的超然感受,买木盆以清泉浸渍瓜果的乐趣,人何氏园竹阴置酒的幽雅,席上“油煎饵”的酥美,归途乞丛橘移植的清兴……十馀件野游细事,一一写来,不嫌堆砌,不觉平板。不待安排,不拘体式,幽默风趣,灵动自然,仿佛率意挥洒,而情韵遂现,娓娓动听,是苏轼小品文中的佳作。

  这篇散文游记,写作者与志趣相投者寻访郊游,饮酒聚乐的情景。作者笔下的园林景物清淡、恬静,宛翅一幅写意山水画,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赏花,饮酒,听琴,品味,各得其妙。

  读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十分熟悉当地风物,而且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极为融洽,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昧与乡土气息,所以语言清新、自然,有随手拈来、信口脱出之美。结构组织似不经意,然而按时间顺序记一天游玩过程,有松而不乱之美。

参考资料:
1、 轼著.东坡集 插图本 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