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金凡缀树稠,遗根汉苑识风流。
也知不作清时瑞,朽腐那关故主忧。
万斛金凡缀树稠,遗根汉苑识风流。
也知不作清时瑞,朽腐那关故主忧。
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5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可误¹一字,读可少一字,读可多一字,读可倒²一字,读可牵强暗记³,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读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读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读在此,则眼读看仔细,心眼既读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读能记,记亦读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¹⁰读到乎¹¹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shūyàosāndào

zhū sòngdài 

fánshū . . . . . .yàoxiǎngliàng  shǎo duō dào qiānqiángàn zhǐshìyàoduōsòngshùbiàn ránshàngkǒu jiǔyuǎnwàng rényún  shūbǎibiàn xiàn  wèishú dàijiěshuō xiǎo chángwèi shūyǒusāndào wèixīndào yǎndào kǒudào xīnzài yǎnkàn xīnyǎnzhuān quèzhǐmànlàngsòng juénéng néngjiǔ sāndàozhīzhōng xīndàozuì xīndào yǎnkǒudào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给人造成一种压抑之感;“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16页

zhúzhī··tángxiákǒushuǐyān--bái

tángxiákǒulěngyānbáichéngtóuyuèxiàng西

chàngdàozhúzhīshēngyànchùhányuánqíngniǎoshí

zhúzhīyuànyuànrénjìngshānkōngxiēyòuwén

mánérshēngchàngchóushājiānglóubìng使shǐjūn

dōngchuánfǎngshàng西miànfēngshēngjiǎo

shuǐliǎolěnghuāhóngjiāng湿shī

jiāngpànshuírénchàngzhúzhīqiánshēngduànyànhòushēngchí

guàiláidiàoyuánduōshìtōngzhōushī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客去波平槛(jiàn)¹,蝉(chán)²露满枝。
译文: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注释:¹槛:栏杆。²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永怀¹当此节²,倚(yǐ)³自移时
译文:此时我久久地怀念着,倚立在栏杆前不觉时光流逝。
注释:¹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²此节:此刻。³倚立: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⁴移时:历时、经时。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北斗¹兼春²远,南陵(líng)³寓使迟。
译文: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之久,南陵的送信人却迟迟未至。
注释:¹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²兼春:即兼年,两年。³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时属宣州。此指作者怀客之地。⁴寓使:指传书的使者。寓:寄,托。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天涯占梦¹(shuò)²,疑误有新知³
译文: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注释:¹占梦:占卜梦境,卜度梦的吉凶。²数:屡次。³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怀春,即怀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写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5-1226

liáng

shāngyǐn tángdài 

píngjiàn chánxiūmǎnzhī 
yǒnghuái怀dāngjié shí 
běidǒujiānchūnyuǎn nánlíngshǐ使chí 
tiānzhānmèngshuò yǒuxīnzhī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平山栏槛(jiàn)¹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²,别来³几度春风。
译文: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注释:¹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²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³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文章太守¹,挥毫万字²,一饮千钟³。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wēng)
译文: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注释:¹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²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³千钟:饮酒千杯。⁴直须:应当。⁵尊:通“樽”,酒杯。⁶衰翁:词人自称。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作者自己。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后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cháozhōngcuò ·sòngliúzhòngyuánchūshǒuwéiyá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píngshānlánjiànqíngkōng shānyǒuzhōng shǒuzhòngtángqiánchuíliǔ biéláichūnfēng 
wénzhāngtàishǒu huīháowàn yǐnqiānzhōng xíngzhíniánshào zūnqiánkànshuāiwēng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译文:大兴安岭的气候微凉,在那里蝉声都听不到,在山里只觉得云都是冷的,风也是轻柔而凉爽的,暑气在这里自然地收起来了。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译文:这里高山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低矮的山岭一片葱翠。刚长出的树苗明亮鲜明,母林深幽昏暗,郁郁葱葱。
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译文:秋天最美的时节,大兴安岭就已经下满了雪,五月间溪水如比喻一般温润美好,潭水清澈深幽,就如秋天的景物一般。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译文:一片片松树在风的吹拂下就像波浪一般,人的声音都湮没在这波涛之中。这里的树木高大伟岸,可以用来建造高大的房子,造福神州。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译文:山岭上面是森林,下面是农田,牛儿肥美草儿清香,牛乳像泉水一样甘甜。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译文:一层一层的小楼,灯火通明,增添了新奇的景色,小市集里的歌声飘入远远的炊烟。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译文:砍伐的木头上飘扬的红旗点缀着翠绿的山谷,运走木材的铁轨连接到了天边。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还。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zhì)¹还。
译文:山中的父老乡亲都是神枪手,拴着马在白桦林里射到野鸡,带着野鸡回家。
注释:¹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