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天路最崎岖,藏日擎天却有余。
既验六龙行万里,始知一卒当千夫。
望云骓稳无前马,带雨铃鸣动属车。
纵有将军天下笔,不如无逸旧时图。
上青天路最崎岖,藏日擎天却有余。
既验六龙行万里,始知一卒当千夫。
望云骓稳无前马,带雨铃鸣动属车。
纵有将军天下笔,不如无逸旧时图。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3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阮籍醒时少¹,陶潜醉日多²
译文:阮籍清醒的时候少,陶渊明也是醉酒的多。
注释:¹“阮籍”句:此用阮籍的典故。阮籍生活于三国时魏国末年,当时司马昭父子把持朝政,蓄谋篡位,为此,他们积极网罗人才,不肯为其效劳者则被施以重罚,甚至下狱。阮籍违心接受了司马氏的官职,既不想为其效力,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遂每日饮酒,醉醺醺、晕沉沉地糊涂度日。²“陶潜”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是东晋末期人,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却只做了享有“五斗米”的小官。他不满于当时混乱不堪的局势,挂冠归隐,回乡后终日饮酒赋诗、耕田垦地,过着“携酒去,载诗归”的诗酒人生。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百年¹何足度²,乘兴且长歌。
译文: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还是乘着酒兴,赋诗作文,来自寻快乐吧!
注释:¹百年:《列子·杨朱》:“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故借指人的一生。²何足度:过得很快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属魏晋人士好酒如命,竹林七贤的诗歌多有提到饮酒的事迹,陶渊明也是酒中常客,有《饮酒二十首》,可见当时人对酒的喜好。王绩的这首诗开篇就将阮籍和陶渊明点出,“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这两人一个“醒时少”,一个“醉日多”,极言其沉湎于饮酒的情状。王绩的多首诗中都曾大肆赞美阮籍和陶潜,他们一个是蔑视世俗的行者,一个是自由清高的隐士,其言行思想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王绩的标杆。王绩醉后赋诗仍不忘前者,足见他对这二人的身世有感同身受、同病相怜之叹。

  “百年何足度”,诗人自问自答:“乘兴且长歌。”在王绩看来,饮酒以至大醉,既能帮人纾解现实的烦恼,又能催生文思,开启诗兴。虽然诗人流露出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思想,但这与他济世安邦的初衷毕竟背道而驰,这是他仕途不遇后的无奈选择。虽然他作出了归隐山林的决定,“回归到了精神贵族的行列”,但还是难以完全摆脱失意的困扰。所以,诗酒“乘兴”中未必没有仕途“败兴”。

  此诗淳朴直率,措辞朴素,鲜作修饰,脱离了六朝习气,又摆脱了当时宫廷诗的“精英”氛围,真挚而疏放,大有魏晋高风。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6-7

zuìhòu--wáng

ruǎnxǐngshíshǎotáoqiánzuìduōbǎiniánchéngxìngqiězhǎng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译文: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早成了陈迹,但南朝宫殿的柳条却又吐发新枝。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福王¹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译文:南明福王从小就喜欢风流,不爱惜江山社稷只知爱恋美人。
注释:¹福王:朱由崧,小字福八,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长子,南明被拥立的首位皇帝(1644年6月19日-1645年6月15日)。

táohuāshànchuán--chénwáng

shùcánchén

náncháogōng殿diànliǔtiáoxīn

wángshǎoxiǎofēngliúguàn

àijiāngshānàiměirén

帘不卷,细雨熟樱桃。数点霁霞天又晓,一痕凉月酒初消。风紧絮花高。
帘不卷,细雨熟樱桃。数点霁(jì)霞天又晓¹,一痕凉月酒初消。风紧²絮花³高。
译文:窗帘不卷,窗外细雨淋洒着已经成熟的樱桃。雨后黄昏,晴朗的天空中出现的几片云霞,酒意退去,已是一弯清凉的月牙挂在天边。风吹得急,杨柳花絮高高地飘起。
注释:¹数点霁霞天又晓:雨后清晨晴朗的天空中出现的几片云霞。²风紧:形容风的猛烈。³絮花:柳絮。
萧闲处,磨尽少年豪。昨梦醉来骑白鹿,满湖春水段家桥。濯发听吹箫。
萧闲¹处,磨尽少年豪。昨梦醉酒骑白鹿²,满湖春水段家桥³。濯(zhuó)发听吹箫。
译文:这萧瑟清闲之地,磨尽了我少年时的豪气。昨夜酒醉后梦见骑着白鹿,看到段家桥边春水溢满西湖。梦中好逍遥,我一边洗头发一边听吹箫。
注释:¹萧闲:闲散,清闲。²骑白鹿:游仙赏玩。白鹿,白色的鹿,古人常以白鹿为祥瑞的象征。³段家桥:即断桥,在杭州西湖边。⁴濯:洗去污垢。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都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àn)¹。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²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³莫能都冈之岩。
译文:海内的昆仓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上有一根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要五个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注释:¹槛:栏杆。²八隅:八方。³仁羿:指古代传说中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 ,又称夷羿 。仁,通“ 夷 ”。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都。
译文: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达三百仞的渊潭。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长着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yīng)¹有赤蛇。
译文:开明兽所在之地的西面有凤凰、鸾鸟栖息,它们的头上盘着蛇,脚下踩着蛇,胸前有赤蛇。
注释:¹膺:胸。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译文: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那里的凤皇、鸾鸟都戴着盾牌,还有三足乌、像树似的稻谷、柏树、甘水、圣木曼兑。另一种说法认为圣木曼兑叫做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yà)()¹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译文: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注释:¹窫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吃人怪兽。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服常树,其都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译文: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个脑袋的人,守候着附近的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译文: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有诵鸟、鶽鸟、视肉怪兽。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氏连城璧(bì)¹,由来天下传。
译文:赵国有一块价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向来是天下闻名的。
注释: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赵氏连城璧: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¹连城璧:价值连城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送君¹还旧府²,明月满前川。
译文: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仍然照满面前的川水。
注释:¹君:指赵纵。²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一开始用连城璧来比赵纵,以美玉比人,把赵纵的风貌、才能具体化了。后两句才由壁及人,说到送赵纵还旧府之事,一语双关,送还旧府的还有壁,只是人显里隐罢了。结句描绘在洒满月光的夜色中,沿着河川送别赵纵的情景,其中饱含着诗人对挚友的深厚情谊,点出送别的时间,且隐约表达了一路平安的祝愿。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 袁忠岳.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1:17-18

sòngzhàozòng

yángjiǒng tángdài 

zhàoshìliánchéng yóuláitiānxiàchuán 
sòngjūnhuánjiù míngyuèmǎnqiánch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