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闱聊辍皂囊封,昼锦还乡意气雄。
锁闱聊辍皂囊封,昼锦还乡意气雄。
别墅挥金延父老,近郊骑竹见儿童。
别墅挥金延父老,近郊骑竹见儿童。
蒲卢善化终成政,蟋蟀深思未变风。
蒲卢善化终成政,蟋蟀深思未变风。
更待出师平黠虏,戎衣献捷大明宫。
更待出师平黠虏,戎衣献捷大明宫。

bìngzhōuwángjiàn--yáng亿

suǒwéiliáochuòzàonángfēngzhòujǐnháixiāngxióng

biéshùhuījīnyánlǎojìnjiāozhújiànértóng

shànhuàzhōngchéngzhèngshuàishēnwèibiànfēng

gèngdàichūshīpíngxiáróngxiànjiémínggōng

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¹处飞双燕,衔(xián)泥上药栏。
译文:从何处飞来了一双燕子,口中衔着泥落在药栏上。
注释:¹底:疑问代词。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
莫教¹惊得去,留取隔帘看。
译文:不要把燕子吓得飞走了,隔着门帘静静观看就好。
注释:¹莫教:不要,别。

shuāngyàn--fànchéng

chùfēishuāngyànxiánshàngyàolán

jiàojīngliúliánkàn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稀 一作:飞)
别路云初起,离亭¹叶正稀²。(稀 一作:飞)
译文:送别的道路上云雾蒙蒙,驿亭旁的枝叶稀疏寥落。
注释:¹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²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所嗟(jiē)人异雁,不作一行归¹
译文:感叹人与那归雁不同,无法一起作伴同行而归。
注释:¹归:一作“飞”。

  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景,诗人感叹人不如雁,雁尚能相亲相近,同往同归,不分不离,而人生老是离别,叫人感伤嗟叹,表现心境的不平静和离别亲人的失落感。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挚,耐人品味。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着实苍凉,着实沉重。

  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兄长。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突出了“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离别诗一直都在诗篇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各具风格、各至一家。对这一首也作一简要的分析。“别路”、“离亭”形成对举,一咏三叹。在克俭如金的字数中,这算是泼墨如云、大肆渲染了。为的是以景衬情,为下两句做好铺垫。而且诗人善于选取特景:“别路”、“离亭”、“云”、“叶”等等,暗藏离愁别绪之情。

  紧接着,笔锋陡转,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天上的“雁”。当然,这里也许是虚写。由“雁”的特性联想到人,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生发哀情,并且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也为读者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中。其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且诗人时龄七岁,且为女子。在古代轻视女子,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能如此善用这样的艺术技巧,实在让人费解,惊异。

  再回到全诗,通篇都是情深意切,而字字珠玑,语言简朴、明白如话,意境高妙。这样的诗篇,在中国古诗词中实在不可多得。难怪有人称她为“神童”、“奇女子”,于情于理,都是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54-55

sòngxiōng

míng tángdài 

biéyúnchū tíngzhèng  (zuò fēi )
suǒjiērényàn zuòhángguī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¹
译文:十六岁的美人身姿优美,但是对于不知节制的人来说,这样的美色却如同利剑一样。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译文:虽然不见杀头的情景,但是纵欲会把一个人摧毁,就像把骨头里的骨髓榨干一样。

jǐngshì

yán tángdài 

èrjiārén yāojiānzhàngjiànzhǎnfán 
suīránjiànréntóuluò ànjiàojūnsuǐ 
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译文:壶中的茶已经煮熟,炉子也不再冒烟;我在廊下顺手折下了一枝菊花,清瘦的花枝让人十分爱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寂寂¹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译文:寂静的柴门前秋水宽阔,夕阳残照,归巢的乱鸦叫声噪杂,感觉天好似要被揉碎一般。
注释:¹寂寂:寂静无声。

xiǎoláng--zhèngxiè

xiǎolángcháshúyānzhéhánhuāshòuliáncháiménqiūshuǐkuòluànróusuìyángtiān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不实也。《论衡》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¹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dài)²不实也。《论衡》
译文:《论语·泰伯》说:“尧作为君主,太伟大了!他的德行浩大无边,百姓不知道改怎么称赞他。”传书上说:“有个五十岁的老人在路上玩击壤的游戏,旁观的人说:‘尧的功德真伟大!’玩击壤的老头则说:‘我太阳升起就劳动,太阳落山才休息,凿井喝水,耕田吃饭,这里边尧有什么样的力量!’”这种说法是要证明尧的功德浩大无边,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来。说他功德广大,可以;要说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是夸大。四海浩大,万民众多,竟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尧的功德,恐怕不是事实。
注释:击¹壤:一项古老的投掷游戏。²殆:近于;几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