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
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
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
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
洪波长赴海,碧树几经秋。
洪波长赴海,碧树几经秋。
城郭何年变,空闻鹤语愁。
城郭何年变,空闻鹤语愁。

jiànshíyǒngxiānrénzhōu--yáng亿

hántántūnbiépài屿zhōngliú

yǒucānluányīnmíngzhuìzhōu

hóngzhǎnghǎishùjīngqiū

chéngguōniánbiànkōngwénchóu

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新裂¹齐纨(wán)²,皎(jiǎo)³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译文: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注释:¹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²齐纨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³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裁为合欢扇¹,团团²似明月。
译文: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注释:¹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²团团:圆圆的样子。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出入君¹怀袖²,动摇³微风发。
译文: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注释:¹君:指意中人。²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³动摇:摇动。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常恐秋节¹至,凉飙(biāo)²夺炎热。
译文: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注释:¹秋节:秋季。节,节令。²凉飙:凉风。飙,疾风。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弃捐¹(qiè)(sì)²中,恩情³中道绝
译文: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¹捐:抛弃。²箧笥:盛物的竹箱。³恩情:恩爱之情。⁴中道绝:中途断绝。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yuànxíng

bānjié liǎnghàn 

xīnlièwán jiǎojiéshuāngxuě  (jiǎojiézuò xiānjié )
cáiwéihuānshàn tuántuánmíngyuè 
chūjūnhuái怀xiù dòngyáowēifēng 
chángkǒngqiūjiézhì liángbiāoduóyán 
juānqièzhōng ēnqíngzhōngdàojué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¹金河²复玉关³,朝(zhāo)马策与刀环
译文: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注释:¹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²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³玉关:即甘肃玉门关。⁴朝朝:每天,日日夜夜。⁵马策:马鞭。⁶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¹白雪归青冢(zhǒng)²,万里黄河绕黑山³
译文: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¹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²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³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zhēngyuàn

liǔzhōngyōng tángdài 

suìsuìjīnguān zhāozhāodāohuán 
sānchūnbáixuěguīqīngzhǒng wànhuángràohēishān 
泪眼注,临当去,此时欲住已难住。下楼复上楼,楼头风吹雨。风吹雨,草草离人语。
泪眼注¹,临当去,此时欲住已难住。下楼复上楼,楼头风吹雨。风吹雨,草草²离人语。
注释:¹注:倾泻。²草草:杂乱纷纭。
这首小令,写夫妻相别情景。眷恋之情,化为热泪,倾注如雨。说不尽“草草离人语”,生动地勾出了临别时难分难舍之状。全词意境清雅,缠绵婉约,饶有韵味,颇有南唐北宋之风。

luò··lèiyǎnzhù--zhūzūn

lèiyǎnzhùlíndāngshízhùnánzhù

xiàlóushànglóulóutóufēngchuī

fēngchuīcǎocǎorén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读书不作儒(rú)生酸¹,跃马西入金城关²
译文: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
注释:¹酸:寒酸、迂腐。²金城关:金城,地名,在今甘肃兰州西北,是宋与西夏交界处重要关口。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塞垣(yuán)¹苦寒风气²恶,归来面皱须眉³(bān)
译文:边塞的气候恶劣,寒风凛冽,你回来时,满面皱纹,须眉已斑。
注释:¹塞垣:关塞。这里指西北边防地带。²风气:气候。³须眉:胡子和眉毛。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先皇¹召见延和殿²,议论³(kāng)慨天开颜
译文: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见,你慷慨激昂,纵横议论,得到了皇上的激赏。
注释:¹先皇:指宋神宗。²延和殿:宋代宫殿名。³议论: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⁴天开颜:意思是让天子龙颜大开。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谤书¹盈箧(qiè)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译文: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
注释:¹谤书:诽谤他人的奏章。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译文: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大梁¹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²
译文: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注释:¹大梁:即汴京,今开封。²玉川破屋应数间: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这一段表明董生胸怀韬略,志气非同一般,而未遇时机;壮图未遂。“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天,指天子),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慨然脱身高隐,看山江南,暂且不问世事。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后,虽蒙召见,然而并未获得重用。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作者借以自比。玉川子卢仝一生没有得志,作者也累试不第。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618-619页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¹²薄薄³,簟(diàn)(fú)朱鞹(kuò)。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译文: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齐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注释:¹载:发语词,犹“乃”。²驱:车马疾走。³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⁴簟:方纹竹席。一说席作车门。⁵茀:车帘。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⁶鞹: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⁷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⁸齐子:指文姜。⁹发夕:傍晚出发。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四骊(lí)¹济济²,垂辔(pèi)³(nǐ)。鲁道有荡,齐子岂(kǎi)(tì)
译文: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齐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注释:¹骊(离):黑马。²济济:美好貌。³辔:马缰。⁴沵沵:柔软状。⁵岂弟:天刚亮。一说欢乐。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¹(shāng)²,行人彭彭³。鲁道有荡,齐子翱(áo)
译文: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齐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注释:¹汶水:流经齐鲁两国的水名,在今山东中部,又名大汶河。²汤汤:水势浩大貌。³彭彭:众多貌。⁴翱翔:指遨游。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汶水滔滔¹,行人儦(biāo)²。鲁道有荡,齐子游遨³
译文: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齐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注释:¹滔滔:水流浩荡。²儦儦:行人往来貌。³游敖:即“游遨”。

  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文姜播淫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讲得很有道理。据《春秋》记载,文姜在公元前692年(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竞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此诗最引人注意的是用了许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联绵形容词,如第一章用“薄薄”来描述在大路上疾驰的豪华马车,字里行间透露出那高踞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是那样地趾高气扬却又急切无耻。再加上第二章以“济济”形容四匹纯黑的骏马高大雄壮,以“濔濔”描写上下有节律地晃动着的柔韧缰绳,更衬托出乘车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两章用河水的“汤汤”、“滔滔”与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应,借水之滔滔不绝说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都对文姜的马车驻足而观,侧目而视,从而反衬出文姜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这一系列的联绵词在烘托诗中人与物的形、神、声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另外,多用联绵词,对加强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也有帮助,可起到便于人们反覆咏叹吟诵的功能。

  从诗的技巧上看,陈震《读诗识小录》的评析很有见地,他说:“(全诗)只就车说,只就人看车说,只就车中人说,露一‘发’字,而不说破发向何处,但以‘鲁道’、‘齐子’四字,在暗中埋针伏线,亦所谓《春秋》之法,微而显也。”因此虽然此诗纯用赋体而没有比兴成分,却仍是婉而多讽,韵味浓厚。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02页

zài

míng xiānqín 

zài diànzhūkuò dàoyǒudàng  
 chuípèi dàoyǒudàng  
wènshuǐshāngshāng xíngrénbāngbāng dàoyǒudàng áoxiáng 
wènshuǐtāotāo xíngrénbiāobiāo dàoyǒudǎng yóu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