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景因阴苦未韶,峭寒于老不相饶。窃香风韵归梅萼,刻楮工夫到柳条。
淑景因阴苦未韶,峭寒于老不相饶。窃香风韵归梅萼,刻楮工夫到柳条。
万瓦雪消疑夜雨,一溪波涨误春潮。连枝别后儿曹远,赖有吾人慰寂寥。
万瓦雪消疑夜雨,一溪波涨误春潮。连枝别后儿曹远,赖有吾人慰寂寥。

zhèngyuèèrshíliùxuěhòudēngzitíngshìdào--shèngzhòng

shūjǐngyīnyīnwèisháoqiàohánlǎoxiāngráoqièxiāngfēngyùnguīméièchǔgōngdàoliǔtiáo

wànxuěxiāozhǎngchūncháoliánzhībiéhòuércáoyuǎnlàiyǒurénwèiliáo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译文:西塞山连绵起伏,山势如同从千里之外奔凑而来;它那千里奔腾之势,伸长江则戛然而止。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lán)¹横秋塞(sài)雄,地束²惊流满。
译文:秋天的西塞山山中雾气横绕,看起来更加雄伟;江水到达狭隘的关口,水流愈加湍急,咆哮不止。
注释:¹岚:山中雾气。²束:捆缚、捆住,指群山相聚而形成的要隘。

  西塞山在湖北大冶县东九十里,又名道士洑矶。此山与黄石山相连,基压江潮,可镇控长江天险,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刘禹锡著名的《西塞山怀古》,即在此地发思古之幽情,咏千古兴亡之事。

  开头两句,把西塞山描绘得十分雄伟。西塞山连绵起伏,山峦攒聚,远望若波涛奔驰之状,山势如同从千里之外奔凑而来。读了此句诗,使我们联想到岑参的诗句: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势从千里奔”句中的“奔”字,把山势写得雄伟、奔放、飞动。西塞山基压江潮,面临长江,它那千里奔腾之势,入长江则戛然而止,“直入江中断”的“断”字下得干净利落。这两句诗是咏西塞山的名句。《古今地名大辞典》的“西塞山”条即引录了韦应物的这两句诗。

  “岚横秋塞雄”句,“岚”指山中的雾气,时至秋日,雾气横绕西塞山,气象氤氲,更增加了西塞山的雄伟。“横”字加强了山岚的凝重之气,“秋”字点出时令。

  “地束惊流满”句,写出了西塞山下江水的浩荡和湍急。“束”即束阨,指群山相聚而形成的要隘,用“地束”二字写西塞山的隘口十分恰切。秋天本来是大水襄陵的季节,西塞山附近因江面变窄,形成一个隘口,江水至此好像受到约束,来势凶猛,水流湍急,奔腾咆哮。“惊流满”的“惊”字,写出了长江的水势。

  此诗仅四句二十字,但把西塞山的雄姿、地势特点和山下的江水写得很有气势,很有特色,堪称 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西sāishān--wéiyīng

shìcóngqiānbēnzhíjiāngzhōngduànlánhéngqiūsāixióngshùjīngliúmǎn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外平不书¹,此何以书?大²其平乎己³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¹⁰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¹¹而秣¹²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¹³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¹⁴则矜¹⁵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译文: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注释:¹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²大:赞扬。³平乎己:主动讲和。⁴庄王:即楚庄王。⁵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⁶乘:登。⁷堙:小土山。⁸华元:宋国大夫。⁹易子:交换儿子。¹⁰析骸:劈开尸骨。¹¹柑马:给马嘴衔木棍。¹²秣:喂。¹³情:说真话。¹⁴厄:困难。¹⁵矜:怜悯 。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¹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²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³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译文: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后退三十里然后驻扎下来!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¹反:同“返”,返回。²曷:为什么。³区区:很小。⁴舍而止:后退三十里然后驻扎下来。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⁵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本篇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cōng)¹
译文: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
注释:¹骢:指黑色的骏马。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译文: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万千心事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lǔ)¹燕支²北,秦城太白东³
译文:安西在燕支之北,长安在秦岭太白峰以东。
注释:¹虏障:指防御工事。²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³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离魂¹莫惆(chóu)(chàng)²,看取宝刀雄³
译文:离别时不要难过,就让宝刀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吧。
注释:¹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²惆怅:失意、难过。³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金鞭”句、 “功名”句;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 “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 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475页
2、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06-208页

sòngshìān西

gāoshì tángdài 

xíngduìfēipéng jīnbiānzhǐtiěcōng 
gōngmíngwànwài xīnshìbēizhōng 
zhàngyānzhīběi qínchéngtàibáidōng 
húnchóuchàng kànbǎodāoxióng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悠悠¹上古,厥(jué)²初生民³
译文:悠悠遥远上古时,当初人类之先民。
注释:劝农:勉励人们依据季节,重视及时耕作。劝农,这是汉代之来地方官员的职责。¹悠悠:遥远,久远。²厥:其。³生民:人民。春秋《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嫄。”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¹然自足²,抱朴³含真
译文:逍遥自在衣食足,襟怀朴素含性真。
注释:¹傲: 游戏,闲游,骄傲。²自足:指衣食自给,丰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态。此句说,既然衣食自给,并且有自知之明,别无他求,便能坚强骄傲、逍遥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这是魏晋南北朝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理念与品德标准。³抱朴:襟怀质朴、朴素。⁴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虚伪。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智巧¹既萌,资待²(mǐ)³
译文:狡诈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匮成艰辛。
注释:¹智巧:机谋与巧诈。此处与上句的“朴”、“真”相对而言。智:智慧。巧:技艺高明、精巧。²资待:供给需求赖的生活资料。资:本义钱财。战国《易·旅》:“怀其资。”作动词用,转义为:资给,给济。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疑》:“资之以币帛。”³待:需要,需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不待告。”注:“须也。”³靡因:无来由,即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依靠。靡:无,没有。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智巧既萌,资待靡因:意谓上古生民抱朴含真之时,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广用奢,反而无从供给矣。”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谁其¹(shàn)²之,实赖哲人³
译文:谁能供给使充裕?全靠贤达之哲人。
注释:¹其:语助词。²赡:供给,供养,使之充裕。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³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寻常的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哲人伊何¹?时维²后稷(jì)³
译文:聪明贤人知为谁?是为农圣曰后稷。
注释:¹伊何:惟何。²时维:是为。³后稷:远代尧舜时代农官,周族的始祖。相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¹
译文: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种谷米。
注释:¹殖:同“植”,种植。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舜既躬耕¹,禹亦稼穑(sè)²
译文:舜帝亲自耕垄亩,大禹亦曾事农艺。
注释:¹躬耕:亲自耕种。²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战国《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稼:播种五谷。穑:收获谷物。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远若周典¹,八政始食。
译文:周代典籍早记载,八政排列食第一。
注释:¹周典:指夏、周《尚书》中的《周书》。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
熙熙令德¹,猗(yī)猗原陆²
译文:先民和乐美德崇,田园禾稼郁葱葱。
注释:¹令德:1.美德。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²“猗猗”句:猗猗:这里指禾苗茂盛的样子。原陆:高而平之地,田野。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huì)¹木繁荣,和风清穆²
译文:花草树木皆茂盛,于时清平送和风。
注释:¹卉:草的总称。²清穆:穆:淳和,温和。清穆:清和,亦为“穆清”,比喻清和平静之时。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纷纷士女¹,趋(qū)²竞逐³
译文:男男女女趁农时,你追我赶忙不停。
注释:¹“纷纷”句:纷纷:众多的样子。士女:男女。²趋时:指抢赶农时。³竞逐:你追我赶。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桑妇宵兴¹,农夫野宿²
译文:养蚕农妇夜半起,农夫耕作宿田中。
注释:¹宵兴: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²野宿:夜宿于田野。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气节易过,和¹²难久。
译文:时令节气去匆匆,和风泽雨难留停。
注释:¹和:和风。²泽:雨水。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冀缺携俪¹,沮溺结耦²
译文:冀缺夫妇同劳作,长沮桀溺结伴耕。
注释:¹“冀缺”句: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后为晋卿,理国政。携俪: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说冀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夫妻相待如宾。俪:配偶。²“沮溺”句: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结耦:合作耕种。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xiàng)彼贤达¹,犹勤²陇亩。
译文:看看这些贤达者,犹能辛勤在田垄。
注释:¹“相彼”句:相:视,观察。彼:他们,指冀缺、长沮、桀溺等人。贤达:指有才德、声望的人。²勤:指勤于耕作。
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shěn)¹²众庶³,曳(yè)(jū)拱手
译文:何况我等平常辈,焉能缩手入袖中。
注释:¹矧:何况。²伊:此,这些。³众庶:一般百姓。⁴曳:拖,拉。裾:衣服的大襟。⁵拱手:1.两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礼记·曲礼上》:“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于是拱手与言。”2.将双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们懒惰、闲散的样子。引深为无为而治。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 3.夸张形容轻易而得。《战国策·秦策四》:“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汉贾谊《过秦论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东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得。”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清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一:“曳裾拱手,说惰农趣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kuì)¹
译文: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乏匮。
注释:¹“民生”二句:战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人生。匮:缺乏,不足。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¹安自逸,岁暮奚冀²
译文:贪图享乐自安逸,岁暮生计难维系。
注释:¹宴:1.请人吃饭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战国《易·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东汉郑玄注:“宴,享宴也。”2.安闲,安逸《汉书·贾谊传》:“是与太子宴者也。”注:“谓安居。”²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dàn)¹不储,饥寒交至²
译文:家中若无储备粮,饥饿寒冷交相至。
注释:¹儋石:儋: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量词。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异宝》:‘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 东汉高诱注:“万檐,万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²交至:一齐来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顾尔俦列¹,能不怀愧!
译文:看看身边辛勤者,内心怎能不羞愧!
注释:¹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孔耽(dān)¹道德,樊须是鄙²
译文: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
注释:¹孔耽:孔:孔子。耽:沉溺,迷恋,喜好过度。²樊须是鄙:即鄙视樊须。樊须,即樊迟,孔子的学生。战国《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稼圃之事,待樊迟出,孔子便讥讽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他胸无大志。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¹乐琴书,田园不履(lǚ)²
译文: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
注释:¹董: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战国《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²田园不履: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说他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有三年没到园中去。履:踩踏。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若能超然¹,投迹高轨²
译文: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
注释:¹超然:犹超脱,高超脱俗,超出于世事之外。²高轨:崇高的道路,指行事与道德。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敢不敛(liǎn)(rèn)¹,敬赞德美。
译文: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
注释:¹敛衽:如同“敛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汉刘向编、战国《战国策·楚策》:“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此诗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时百姓的朴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给,舜禹躬耕稼穑,都十分重视农业劳动。第三章写古代士女竞相耕作,时代清明,农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写古代贤达之人尚且躬耕,众人庶士更当勤于耕种,以保自安。第五章谈耕作的重要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劝农的根本所在,否则便会斗米不储,“饥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强调要重视农耕,孔子、董仲舒专心学业,不事农耕的行为高不可攀,借以批评那些既不劳作又不进德修业的人。

  全诗环环相扣,强调农耕对生计的重要意义,即便舜禹那样的贤君,贤达的隐士,都躬耕自保,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劝农躬耕是其一意。诗人于劝农耕作中呈现出的“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的上古气象,“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的淳朴民风,是其真正仰慕的对象。诗人写景观物,情致高远,无不体现出旷远的性情。

  整首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农本思想,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诗中以“哲人”为民之主宰的认识,则是陈旧落后的。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3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惊雷势欲拔三山¹,急雨声如倒百川。
译文: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
注释:次韵: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公实:作者友人郑湛的字。¹三山:旧传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壶、瀛洲。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¹作奇寒侵²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³
译文:冷气袭人,只能侵扰旅客的梦魂,又怎能叱咤震荡扫净那遍地胡烟!
注释:¹但:只。²侵:侵扰。³胡烟:此处指金兵进攻所带来的战争烟尘。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¹腥客(shān)²今几年。
译文:田园里长满荆棘,洪水四处弥漫,京都一带金兵践踏骚扰已经多年。
注释:¹河洛:黄河、洛水流域地区,当时已沦陷。²腥客:腥臊气味,这是对金人轻蔑的说法。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¹笔非椽(chuán)
译文:也曾想叩开重门向皇帝陈诉心愿,不是大的手笔,谁会听我的意见!
注释:¹大手:大手指大手笔,又称如橡笔。

  开头两句扣题,以“惊雷”发端,用“拔三山”、“倒百川”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势。三、四句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作者忽发奇想,这震天霹雳缘何不善解人意,震而静胡烟把金兵赶出中原?五、六句回到现实之中,农家田园荆棘丛生,暴雨袭来,流水茫茫,空成汪洋一片,而北方仍为金人占领,这些大雨流水为何不能洗去胡人的腥膻之气呢。这两句蕴含着作者的报国热望以及对南宋残败政局的深深忧虑。结合三四句写出作者在风雨震电之际,感慨深沉,从个人的处境,想到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心旌摇摇,不能自止,写成的诗句就倍感沉痛。尾联诗人难抑激愤之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上句谓欲向最高统治者上疏献策,语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然作者一介书生,有志陈词帝所,难免有“叩阍无门”之感。但作者激于忠愤之情,仍然有意向皇帝陈情,表达自己优国忧时的心志,希望朝廷早日组织力量,北定中原,一洗“河洛腥膻”之气,使国家复兴。下句典出《晋书·王陶传》:“殉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写作者虽有陈词之志但感到自己人非大手,笔非如椽,唯恐倾诉有所不尽,无从收到补救时艰的效果。

  这首诗以景兴起,继写感受,结以抒怀,结构紧凑,转接自然。写景时笔力雄健,气势不凡,抒情时沉痛激越;时见激愤之气;回荡着爱国激情。结尾两句,前句是愿望,后句是谦逊之词,语言婉曲,显出诗人书生本色。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775-776
2、 缪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753
3、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25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