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泉甘美胜梁溪,来照泓澄得展眉。尽道潺湲流不远,那知无路到天池。
槛泉甘美胜梁溪,来照泓澄得展眉。尽道潺湲流不远,那知无路到天池。

zàishíjuéèr--shèngzhòng

kǎnquángānměishèngliángláizhàohóngchéngzhǎnméijǐndàochányuánliúyuǎnzhīdàotiānchí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金凤小帘开,脸波和恨来。
柳花飞处莺(yīng)声急,晴街春色香车¹立。金凤小帘开,脸波²和香来。
注释:¹香车:涂有香料的华丽的车子。²脸波:眼色。
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赢得一场愁,鸳衾谁并头?
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¹上。赢得一场愁,鸳衾(qīn)谁并头?
注释:¹青楼:豪华的楼房。指的是富贵人家的楼阁。也有用来指妓院,如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词写一男子在大街上偶尔看到车中一美丽女子而产生的爱慕之情。实近浅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¹;皆知善之为善,斯²不善已。故有无相³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译文: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就显露出丑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就展现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对共存,音和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伴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因他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没。
注释:¹恶已:恶、丑。已,通“矣”。²斯:这。³相:互相。⁴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⁵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⁶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处,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⁷作:兴起、发生、创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¹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²
译文:自然的规律,它不是和弯弓射箭所显示的道理一样吗?弓高了就要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弦拉得太满就放松一些,力量不足就补充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损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的作法却不然,而是减损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大概是不想要显现自己的贤能吧。
注释:¹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律例。²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陈鼓应先生认为这三句与上文不连贯疑为错简复出。此处仍予保留。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万里人南去,三春¹(yàn)北飞。
译文:我被贬谪到万里之外、险恶湿热的南方,春暖花开之际,大雁正朝北飞去。
注释:¹南中:指岭南地区。¹三春: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不知何岁月¹,得与尔²同归³
译文: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注释:¹岁月:年月。泛指时间。²尔:你。一作“汝”。³同归:一同返回。

  因为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加上本来他是颇受宠幸的,痛苦无疑更甚。所以,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这美好的春天,群雁北归,寻其自由安乐之所,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其间旅途的坎坷,虫兽的侵袭,疾病的折磨,都要忍受。春雁北返,回到自己的乐园,乃随性而动;而自己作为万物之灵长,却沦落偏僻的异地,身不由己,无可奈何。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两句写人见归雁而自然生归家之情。诗人此时身处南中,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也不禁动了归乡这个念头: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此番南去,是生是死,实难卜知。盖一切都尚在冥冥之中也,因而作者那绝望的苦痛、负罪的悔恨以及深沉的身世之悲,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诗中作者把无情的大雁当作可以告语的知己,向它们倾诉自己的情怀,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这里表现了一个“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疲惫不堪的旅人,他踽踽独行,凝望那北归的群雁逐渐消失在远方,他的心也随之很沉很沉地堕了下去。值得庆幸的是,韦承庆不到一年便被召回,继续做官,兼修国史,颇受唐中宗称善,官至黄门侍郎而卒,可谓善终。大概从这次贬谪中,作者是吸取了某种人生的教训的,加强了个人品行的修养。宋之问有一首诗《题大庾岭北驿》,和这首诗比较相似,其前四句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在人雁对比中,写思家之情。但宋之问终未能从贬所归来,唐玄宗时竟被赐死。大概因为宋之问的人品太差,先谄事张易之,后有依附武三思,在知贡举时,竟然收取贿赂,且不知悔悟,遂引起时人的公愤,连皇帝也讨厌他,于是把他赐死了事。反映在诗歌里,韦承庆的贬谪思归之苦,更能博得后人的同情。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深得后世诗论家的好评。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1-42

nánzhōngyǒngyànshī--wéichéngqìng

wànrénnánsānchūnyànběifēi

zhīsuìyuèěrtóngguī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要结合起来看。大意是: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菊花的品性主要是晚开。前人有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主要就是针对菊花的这一品格展开的。

zhàochānghán

shì sòngdài 

qīngruòsànyōu gèngjiāngjīnruǐfànliúxiá 
zhīquèlǎoyánlíngyào bǎicǎocuīshíshǐhuā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行营面面设刁斗¹,帐门²深深万人守。
译文:军营四周都设置了夜间用作巡逻报更的梆子,中军大帐门前有众人守卫。
注释:¹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白天用于做饭,万间用作巡逻报更的梆子。²帐门:指将军住的中军大帐。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将军贵重不据鞍¹,万万发兵防隘(ài)²
译文:将军性命贵重不骑马,每夜都派兵去防守险要的关口。
注释:¹据鞍:骑马。²隘口:险要的关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自言虏¹畏不敢犯,射麋(mí)²捕鹿来行酒。
译文:自吹金兵害怕不敢来侵犯,射捕来的麋鹿拿来饮酒。
注释:¹虏:指敌人。²麋:即驼鹿,比牛大,全身赤褐色,角大尾短,能游泳。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更阑¹酒醒山月落,彩缣(jiān)²百段支³女乐(yuè)
译文:更深夜尽还畅饮直到山头月西沉,拿出彩色的绢缎百段赏给筵前歌舞的乐妓。
注释:¹更阑:更深万尽。²彩缣:彩色的绢缎。³支:支付,此指赏给。⁴女乐:歌舞乐妓。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谁知营中¹血战人²,无钱得合³金疮药
译文:有谁知道军中广大浴血战斗的士卒,竟无钱配药治疗刀剑创伤!
注释:¹营中:军中。²血战人:浴血战斗的士卒,一说指作战受伤的土兵。³合:配制。⁴金疮药:医治刀剑创伤的药。

  这首诗通过对南宋军队现状的逼真刻画,无情地嘲讽了南宋将军玩忽职守、纵情享乐的丑恶嘴脸,对广大士兵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揭示出南宋军队屡战屡败的深层社会原因。

  此诗选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官兵之间尖锐的矛盾和诗人的主观倾向性。同时诗人情感爱憎分明,语言辛辣尖锐,批判锋芒毕露。

  诗的前八句紧紧扣住诗题中的“乐”字,写将军之“乐”。首四句写将军懦弱怕死。“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入夜,军营周围布置了手持刁斗打更巡逻的士卒,将军住的中军大帐有万人守卫,这二句明写营中戒备森严,将军警惕性很高,暗刺将军的懦弱无能。“面面”与“深深”四字见出将军防范措施无懈可击,为保全自己可谓费尽心机。“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这二句承一、二句,把居于“深深”“帐门”之内的“将军”推出,进一步写他的懦弱怕死。“贵重”一词,语带讥讽。接着,便用“自言虏畏不敢犯”表现将军狡诈虚伪,自欺欺人。他把自己置于严密保护之下,反倒夸口说敌人怕他,不敢来侵犯。其实这不过是为自己的荒淫享乐找一个借口。“射糜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三句便露出其耽于享乐的真相。古人认为畋猎可以申文武之教,而这位将军“射麋捕鹿”只是为了“行酒”。古人认为女乐随军会影响士气,而这位将军却整夜沉醉于酒色之中。饮酒听歌要到夜静更深,为了寻欢作乐赏赐歌儿舞女,不惜挥霍“彩缣百段”。

  前八句写将军的日常生活,不着一字评论,而其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豪奢无度的情景表露无遗。这位守边将军的军旅生活可谓其乐陶陶,然而战斗在前沿的士兵又是如何。“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他们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可是连救急救危的医药费也无钱支付。“谁知”二句感情强烈,是对不顾士兵死活的宋军高级将领的控诉,是对南宋苟安享乐的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这里,一面是将军的惧敌畏死,一面是士卒的防边血战;将军在军帐内行酒作乐,士卒在阵地前冲锋流血;一边是挥霍无度地买酒征歌,一边是身负重伤后无钱合药。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里官兵之间的矛盾,使全诗的感情基调显得十分沉郁。

  全诗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并列在一起,作客观的不加任何评论的描绘,而这种对比本身就包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显示着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描写中,又注意了多方照应,使全诗浑然一体。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的描写中,显豁中见蕴藉。语言近似口语,精警凝练而又平易自然,诗风近似唐代张王乐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刘乃昌主编.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诗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530-531页

jūnzhōng--liúzhuāng

xíngyíngmiànmiànshèdiāodòuzhàngménshēnshēnwànrénshǒu

jiāngjūnguìzhòngānbīngfángàikǒu

yánwèigǎnfànshè鹿láixíngjiǔ

gènglánjiǔxǐngshānyuèluòcǎijiānbǎiduànzhī

shuízhīyíngzhōngxuèzhànrénqiánjīnchuāngy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