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山房隐茂林,高人不与世相寻。屋虚但有荒基在,恐是宜僚遁陆沈。
闻有山房隐茂林,高人不与世相寻。屋虚但有荒基在,恐是宜僚遁陆沈。

zǒuzàifènghuángshānshíyùnchóuliángjiěyuánjiānchéngwénzhōngxuānjiǔ--shèngzhòng

wényǒushānfángyǐnmàolíngāorénshìxiāngxúndànyǒuhuāngzàikǒngshìliáodùnshěn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译文:盘根错节的树瘤,也不用刀斧劈削雕饰。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译文:也不堪作为栋梁之才,中间挖空就是酒杯杯,反扣着倒有高山的气概。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外与金罍(léi)¹并,中涵玉醴(lǐ)²虚。
译文:这木樽常常与黄金的酒壶放在一起,里面倒是盛满了玉色酒汁。
注释:¹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²醴:玉泉,这里以玉醴为酒。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dài)(yán)¹居。
译文:面对大人的垂青真是有点惭愧,将就在你华美的宴席上凑个人数吧!
注释:¹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拥肿寒山木,嵌¹空成酒樽(zūn)
译文:一段来自寒山,仿佛无用的臃肿树瘤木头,挖空作为酒杯。
注释:¹嵌:开张的样子。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愧无江海量,偃(yǎn)(jiǎn)在君门。 
译文:我自己也很惭愧没有江海的酒量,只好在大人你的门下敷衍过过日子。

  根据《全唐诗》,第一首诗又题作“咏柳少府山瘿木樽”。在诗中,李白对一个小木酒杯就说了那么多事。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出李白的风趣与幽默,也足见李白的诗歌才华。“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两句中的“并”字与“虚”字用得极好,是这首诗的诗眼。

  第二首诗说,这酒樽是臃肿的寒山木镂空做成的。只因为其量不够大,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中人家派上用场。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李白认为自己不能被重用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容纳难容之事的度量。李白太高洁了,他容不得杨国忠之流的骄横跋扈,所以被排挤出长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华阳¹春树号新丰²,行入新都若旧宫。
译文: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
注释:¹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²新丰:汉县名。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柳色未饶(ráo)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¹红。
译文: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注释:¹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huáyángchūnshùhàoxīnfēng xíngxīnruòjiùgōng 
liǔwèiráoqín绿 huāguāngjiǎnshàngyánghóng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牧¹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jí)²矣。
译文: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从周王的宫殿里传出命令,听从国家召唤我到这里来。召唤我的仆从马弁到身边,告诉他们一同上车到前线。国家多事之秋安全成大患,我们务必紧急赴难勇向前。
注释:¹牧:城郊以外的地方。²棘:急。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zhào)¹矣,建²彼旄(máo)³矣。彼旟(yǔ)旐斯,胡不旆(pèi)?忧心悄悄,仆夫况瘁(cuì)
译文: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后军列队静候在都城门边。遍布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漂亮羽毛插在大旗的顶端。那些绘有龟蛇鹰隼的大旗,无不在浩浩风中猎猎招展。此去安危胜败我忧虑不安,马弁随从尽带愁容与忧颜。
注释:¹旐:画有龟蛇图案的旗。²建:竖立。³旄:旗竿上装饰牦牛尾的旗子。⁴旟:画有鹰隼图案的旗帜。⁵旆旆:旗帜飘扬的样子。⁶悄悄:心情沉重的样子。况瘁:辛苦憔悴。彭彭:形容车马众多。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qí)¹旐央央²。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hè)³南仲,玁(xiǎn)(yǔn)于襄
译文:周王给南仲大将军发号令,派他去遥远的朔方筑防城。众多战车一齐出动响嘭嘭,旗帜漫空飞舞斑斓又鲜明。周天子给我们颁下严号令,火速赶往那朔方修筑防城。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率军出战把玁狁一鼓荡平。
注释:¹旂:绘交龙图案的旗帜,带铃。²央央:鲜明的样子。³赫赫:威仪显赫的样子。⁴玁狁:北方的少数民族。⁵襄:即“攘”,平息。扫除。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昔我往矣,黍(shǔ)稷方¹(huā)²。今我来思³,雨(yù)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译文:想当初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正是黍麦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终于踏上漫漫归途,大雪纷飞伴我一路走泥泞。国家安全危机多灾又多难,无法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宁。难道我们不苦苦思念家乡?只是我们敬畏天子的诏命。
注释:¹方:正值。²华: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³思:语助词。⁴雨雪:下雪。⁵遑:空闲。⁶启居:安坐休息。⁷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yāo)¹草虫,趯(tì)²(fù)(zhōnɡ)³。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译文:无名虫在草丛里嘶嘶鸣唱,蚱蜢轻灵地跳跃在草尖上。妻子已经好久没见我的面,一副忧心忡忡的可怜模样。可以想像得到她见我归来,那渴盼躁动的心必将安放。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归国途中顺便把西戎扫荡。
注释:¹喓喓:昆虫的叫声。²趯趯:蹦蹦跳跳的样子。³阜螽:蚱蜢。⁴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⁵我:作者设想的在家之人。⁶降:安宁。⁷薄:借为“搏”,打击。⁸西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春日迟迟,卉木萋(qī)¹。仓庚喈(jiē)²,采蘩(fán)³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xuán)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译文:春光明媚阳光是那样和煦,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多繁茂。黄鹂鸟儿尽情地卖弄歌喉,俊俏村姑悠闲地采撷香蒿。抓捕审讯割掉左耳的俘虏,收拾停当就急急忙往家跑。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把不可一世的玁狁来清剿。
注释:¹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²喈喈:鸟叫声。³蘩:白蒿。⁴祁祁:众多的样子。⁵执讯:捉住审讯。⁶获丑:俘虏。⁷薄:急。⁸还:通“旋”,凯旋。⁹夷:扫平。

  《小雅·出车》这首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有所不同,诗人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的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短的诗里。

  诗人把精拣出的点兵建旗、伐玁狁、征西戎、凯旋归来献俘虏等主要情节巧妙组合,一统纷杂头绪,构筑成篇,并选取不同角度叙述,以主带次。既有条不紊地展现事件发展全过程,又避免了罗列事件之弊。这种结构使诗章布局严整,凸显主题的同时使诗歌曲折动人。

  诗的前三章描写战前准备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心理暗示相叠加的技法。第一章说“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以“出车”“到牧”“传令”“集合”四个在时空上逼近,时间上极具连贯性的动作,烘托出一个战前紧急动员的氛围。末二句又以“多难”和“棘”二词暗示出主帅和士卒们心理上的凝重和压抑。第二章则以苍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写军行至“郊”的凛然气势。末了又以“悄悄”“况瘁”写在开赴前线的急行军中士兵们焦急紧张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再叙军容之盛。在正确地部署了战斗的同时,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自信。

  这里所采用的描写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师、野外行军之壮观,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动,做到了整体与细节、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组合。

  诗的后三章跨越了诗歌在叙事空间上的先天不足,略过战争的具体过程,直接描写凯旋归来的情景。在这一部分里诗人避实就虚,颇具戏剧性地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从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拉向“黍稷方华”的初出征时,进而通过今昔对比(“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所产生的时空错位,和从“雨雪载涂”走到“春日迟迟”的漫长归途,引导着读者用想像去填补对战事的漫长与艰苦之认识。家中之人从“未见君子”之“忧心忡忡”到“既见”之喜悦安心的转变,更是施展想像,从另一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战事的关注与饱受其苦的心态。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对凯旋的由衷高兴和对主帅的赞美。从表面看,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参战者从忧到喜的深刻而细微的心理变化,而使得这些看似“闲笔”的场景描写成为诗中人物心灵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写更感人、更细腻。

  诗歌的空间构成颇有妙处。全诗共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转战西戎、途中怀乡、得胜而归六个不同时空的画面,诗人将这些并无紧密联系的场景、情节借助情感的抒发糅合、贯通,展开一幅真实、广阔的古时征战图。

  此外,诗人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诗,语言上有质朴自然之气,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47-35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35-338

chū

míng xiānqín 

chū  tiānsuǒ wèilái zhào wèizhīzài wángshìduōnàn wéi 
chū jiāo shèzhào jiànmáo zhào pèipèi yōuxīnqiǎoqiǎo kuàngcuì 
wángmìngnánzhòng wǎngchéngfāng chūbāngbāng zhàoyāngyāng tiānmìng chéngshuòfāng nánzhòng xiǎnyǔnxiāng 
wǎng shǔfānghuā jīnlái xuězài wángshìduōnàn huáng huái怀guī wèijiǎnshū 
yāoyāocǎochóng zhōng wèijiànjūn yōuxīnchōngchōng jiànjūn xīnhōng nánzhòng 西róng 
chūnchíchí huì cānggēngjiējiē cǎifán zhíxùnhuòchǒu yánxuánguī nánzhòng xiǎnyǔn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东风¹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译文:春风吹遍无边的大地,唯独穷苦人家里毫无春意。
注释:商歌:春秋时宁戚有自鸣不平的《商歌》二首(《乐府诗集》卷八十三),后常以“商歌”比喻生不逢时,鸣不平以求官。¹东风:春风。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负薪(xīn)¹花下过,燕语似讥²人。
译文:背着木柴从花下走过,就连那些燕子也好像在讥笑穷人,喳喳唧唧个不停!
注释:¹薪:柴。²讥:嘲笑。

shāng

luózhī sòngdài 

dōngfēngmǎntiān pínjiāchūn 
xīnhuāxiàguò yànrén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péng)¹(yù)²,薪之槱(yǒu)³之。济(jǐ)(bì),左右趣(qū)之。
译文: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注释:¹芃芃:植物茂盛貌。²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³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⁴济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⁵辟王:君王。⁶趣:趋向,归向。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济济辟王,左右奉¹²。奉璋峨(é)³,髦(máo)
译文: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注释:¹奉:通“捧”。²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³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⁴髦士:俊士,优秀之士。⁵攸:所。⁶宜:适合。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pì)¹彼泾²舟,烝徒³(jí)。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译文: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注释:¹淠:船行貌。²泾:泾河。³烝徒:众人。⁴楫之:举桨划船。⁵于迈:于征,出征。⁶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zhuō)¹彼云汉²,为章³于天。周王寿考,遐(xiá)不作人
译文: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注释:¹倬:广大。²云汉:银河。³章:文章,文彩。⁴寿:长寿。⁵遐:通“何”。⁶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duī)¹琢其章,金玉其相²。勉勉³我王,纲纪四方。
译文: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¹追:通“雕”。追琢,即雕琢。²相:内质,质地。³勉勉:勤勉不已。⁴纲纪:治理,管理。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左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左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左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péngpéng xīnzhīyǒuzhī wáng zuǒyòuzhī 

wáng zuǒyòufèngzhāng fèngzhāngéé máoshìyōu 

jīngzhōu zhēngzhī zhōuwángmài liùshīzhī 

zhuōyúnhàn wéizhāngtiān zhōuwángshòu寿kǎo zuòrén 

duīzhuózhāng jīnxiāng miǎnmiǎnwáng gāngf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