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大多不容,论刚苦难受。儒玄阅三朝,伟冯今白首。
材大多不容,论刚苦难受。儒玄阅三朝,伟冯今白首。
胸中有藏室,设张动掣肘。人言专城乐,聊结新安绶。
胸中有藏室,设张动掣肘。人言专城乐,聊结新安绶。
独喜众毁言,不及河东守。三年四宝堂,红梅倾白酒。
独喜众毁言,不及河东守。三年四宝堂,红梅倾白酒。
出处固有在,儿辈浪奔走。岂复恨典签,得州大如斗。
出处固有在,儿辈浪奔走。岂复恨典签,得州大如斗。

sòngníngshǒurènquēshǒu--shèngzhòng

cáiduōrónglùngāngnánshòuxuányuèsāncháowěiféngjīnbáishǒu

xiōngzhōngyǒucángshìshèzhāngdòngchèzhǒurényánzhuānchéngliáojiéxīnānshòu

zhònghuǐyándōngshǒusānniánbǎotánghóngméiqīngbáijiǔ

chūchùyǒuzàiérbèilàngbēnzǒuhèndiǎnqiānzhōudòu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寒溪蘸碧,绕垂杨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堤远,片帆举。倏忽年华改,向期阻。
红板桥¹头秋光暮²。淡月映烟³方煦(xù)。寒溪蘸(zhàn),绕垂杨路。重(chóng)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suí)远,片帆举。倏(shū)年华改,向期阻¹⁰
译文:红板桥头秋天的夜晚。月色映着淡淡的雾气。堤边垂柳映照在水中,显出一片碧色。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拉起妻子的手,泪水不停的流下来。水中波浪很急隋堤很远,船帆举起来。时光过得很快,怎奈归期被阻隔。
注释:¹红板桥:有泛指和专指,泛指谓红色栏杆之桥,专指则谓汴京顺天门外之板桥。从词中所写,知其为专指。²秋光暮:秋天的夜晚。³烟:雾气。⁴煦:温暖;暖和。⁵寒溪蘸碧:寒冷的溪水如同蘸了染料一样清澈。寒:微微的秋寒。⁶垂杨:即垂柳,古人将杨柳混称,故云。⁷重分飞: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分飞,分别。⁸隋堤:汴河大堤,因筑于隋代,故名。⁹倏忽:忽然,时间过得很快。¹⁰向期阻:怎奈归期却被阻隔。向,怎向。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好夕良天长孤负。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¹。好夕良天长孤负²。洞房闲掩,小屏³空、无心觑(qù)。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qīn)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译文:现在春天快过去了,渐渐的飘起了柳絮。美好的光景总是无心欣赏。房门虚掩,空有小屏,却无心去看。归心似箭,但恋人在何处呢?漫漫长夜香被很暖,但谁能与共呢?与他深切的约定,他还记得吗?
注释:¹花絮:柳絮。²孤负:辜负。孤,古同“辜”。³小屏:即小屏风,室内陈设物,亦有置于炕头者,谓之炕屏,能映人影。⁴仙乡:仙人所居处,借称所爱者的居处。⁵遥夜:长夜。

  这是一首女子思念恋人的词,与《乐章集》中同类题材不同的是,它从秋日的水边分别写到春日的洞房遥念,以时间的推移为线,时间的跨度相当大。

  上片主要写秋日离别。着重谊染惨淡、冷寂的自然景色, 以及分别时的凄惨情景。首句“红板桥头”是分别之地,“秋光暮”是分别之时。以下三句是分别之景:夜雾笼罩,月色惨淡,水边大路垂杨成行, 柳枝悬垂,沾浸着寒冷的碧水。淡月、寒溪、垂杨等意象,渲染着凄凉、依恋的气氛。在上述的氛围之中,以下二句、九字,直写分别情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这“携纤手泪如雨”与《雨霖铃·寒蝉凄切》 之“执手相看泪眼”形似而实不同。“执手”二句是从双方落笔,二人相互执手,相看泪眼;而此二句,从一个“纤”字可知,这情景所写的是女子眼中的男人,他正紧紧地握住女子的“纤手”,泪落如雨。这是动态与悄思的描写;而前面的“重分飞”三字则是女子对这位恋人内心的认知,自古道:“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位男子显然不同,他是重情重义重别离的人,绝不会为名为利而轻易弃置爱情。柳词中有不少词作是从自身的角度抒写与爱人分离的无奈,这一首却是从所爱女子的口吻道出,分量自是不同,它反映出彼此之间心心相知之深, 因而也可以说这女子是哀而无怨的。

  但无论怎样伤别,“分飞”毕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于是以下二句再从女子的眼中写男子登上水路行程。波之“急”,帆之“举”,意味着舟行之速,促使离人速速远去,离人的身影也就迅速地从送别人的眼前消失,离恨自在其中。堤之“远”,使人体味到其中包蕴着离恨的绵长、悠远;这里又运用了“隋堤”的意象,遍植垂柳的“隋堤”作为一种送别“符号”,自然更加重了离恨中的不舍之情,依恋之意。至此,秋日离别已写尽。

  最后以岁月的飞速流逝与旧日期约的受阻结束上片,“倏忽年华改,向期阻。”这虽是两个叙述句,但此中包含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流程,成为连接秋日分别与下片春日相思的过渡。

  过片换头“时觉春残”一句,明写出时光已自秋暮进入残春,呼应上片,由后句可知,恋人已是超过了预先约定的归期。由于恋人的不归而“长孤负”了春日的“好夕良天”。既然没有心思欣赏春色,故词中自然不再有春景的描绘,现在只有“渐渐飘花絮”这一典型的残春景象,表现着春光的最后一抹印迹,又包含着青春流逝的悲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一段爱情能否长久的担忧。

  春已将逝,无心赏春,所以词的描写空间转入“洞房”之中。“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闲掩”二字,明写洞房之门,实写门内人的孤寂,百无聊赖;“空”字明写小小画屏的闲置,实写屏旁人的冷清、寂寞空虚,因此她对洞房内的一切同样“无心觑”。她一心想着恋人,但恋人仙乡杳远,不知何处,天边那缥缈无定、不可捉摸的“归云”,正与恋人的情况相仿,故而她不免“指归云”、望“仙乡”而叹路杳、伤“何处”了。

  以下,时间自白昼而进入“通夜”,“香衾暖,算谁与”所写虽涉风情,却不鄙俗、不露骨,亦是相思之情的明白流露。由此,她不能不对恋人产生了丝丝疑虑,而发出“知他深深约,记得否”的疑问,这是发自心底的一问。

  总观这首词,上下片各有四个层次,全从女子的角度着笔,自秋至春,由景及情;自分别至独处,由实境及前程,层层推进,多侧面地表现了一位相思中的女子,且写得疏淡雅静、含蕴深沉。这首词可称得上是一首颇有特色、不落俗套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76-578

shényǐn··hóngbǎnqiáotóuqiūguāng--liǔyǒng

hóngbǎnqiáotóuqiūguāngdànyuèyìngyānfānghánzhànràochuíyángzhòngfēnfēixiéxiānshǒulèisuíyuǎnpiànfānshūniánhuágǎixiàng

shíjuéchūncánjiànjiànpiāohuāhǎoliángtiānzhǎngdòngfángxiányǎnxiǎopíngkōngxīnzhǐguīyúnxiānxiāngyǎozàichùyáoxiāngqīnnuǎnsuànshuízhīshēnshēnyuēfǒu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遥夜¹²清瑟³,西风生翠萝
译文:长夜里一片清凉,绿色萝叶问吹起了西风。
注释:¹遥夜:长夜。²泛:漂浮貌。³清瑟:清凉寒冷。⁴翠萝:翠绿的草地。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残萤(yíng)¹玉露²,早雁拂银河。
译文:残萤栖息在露珠晶莹的花草之间,雁群掠过初秋的星空。
注释:¹委:又作“椟”,委身,托身之义。²玉露:晶莹的露珠。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高树萤还密,远山晴更多。
译文:晨光里高大的树木依旧是枝繁叶密,晴空下重叠的远山显得分外清晰。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¹
译文:当枝头飘落下黄叶一片,我料想洞庭湖定是波浪涌起。
注释:¹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一叶下前墀(chí)¹,淮南人已悲。
注释:¹墀:台阶,也指阶面。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cuō)(tuó)¹青汉²望,迢递³白云期。
注释:¹蹉跎:时问白白过去,光阴虚度。²青汉:即天汉,指银河。比喻官高爵显。³迢递:亦作迢遰,高远之意。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老信相如¹渴,贫忧曼倩²饥。
注释:¹相如:即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象。²曼倩:东方朔,字曼倩。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以奇计俳词得亲近,为武帝弄臣。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生公¹与园吏²,何处是吾师?
注释:¹生公:梁时僧人,名竺道生,为罗什法师弟子。传说尝于苏州虎丘寺讲《涅檗经》,人皆不信。后聚石为徒,宣讲至理,石皆点头。故世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²园吏:指庄子。他曾为漆园吏。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jì)¹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注释:¹蓟北:古地名。因城西北有蓟丘而得名。旧址在今北京西南。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樽聊自持。
书剑岂相误,琴樽聊自持。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其一

  《早秋》第一首的前六句,都是写早秋的景物。起句先从秋夜写起,在漫长的秋夜中,漂浮着一种清冷的气息。西风已经从翠绿的草地上兴起。

  这两句诗,由感觉到视觉,由静而动,非常自然,而且寓情于景。表面看似乎诗人只是客观地描述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我们联系宋玉《楚辞·九辩》中的“靓青秋之遥夜兮,心缭惋而有哀”句意,便不难理解诗人主观意识的作用。

  这正如克罗齐在《美学)中所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三、四句,作者选取残萤栖身于晶莹的露珠上,早飞的大雁拂过银河,这两个典型景象一动一静,一俯一仰,一远一近,互相对照,相映成趣,很自然地将时间由夜晚推到了黎明。而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拂晓来到,所看到的景物也更加清晰。五、六句写了高大的树木,显得更加茂密,远处的山岭,由于秋高气爽,天气晴好,看得更真切,显得也像更多了。以上六句诗,不仅时间顺序安排得井然有序,而且所选的景物,也都具有早秋特定时间里的典型物色,使我们有如看到一幅幅早秋的联环画。而诗中凄清,萧瑟的景物,又隐隐透露出诗人无奈的孤寂之情。

  结尾二句是诗的点睛之笔。从淮南一片树叶的落下,而引发作者的身世之感,为自己要终老于雾霭苍茫的江边而哀伤。人们常说“一叶知秋”一片落叶不仅可以预示秋天的到来,同时也引发了作者的身世飘零,身不由己及仕途无路的感慨。作者从落叶联想到自己的终身将终老江边,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哀痛之情不言而喻。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前面凄清景物的描写,实际上都是为最后的感情抒发作铺垫。此外,本诗的最后一句,还为第二首诗预留了表现空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二

  第二首,起句直抒胸臆,由台阶前的落叶引发出作者之悲,一个“悲”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然而悲又从何而来呢?

  三、四两句作了解说:随着时光的流逝,仕途渺茫,高官显爵已经没有希望了,而要想归隐成仙又可望而不可及。可见,一种对未来前途的失望甚至绝望的心情,始终困扰着作者。而这种感慨在封建文人的笔下出现,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魏晋时期的王粲在《登楼赋》中就曾发出“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的感慨;唐代的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甚至要大声呐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常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打击,从而使他们感到前途未卜,世路艰难,对未来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这种情绪自然在诗歌中反映出来,五、六句,引古人以自况,到了老年才理解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贫病交加的艰难,穷困时更加体会到东方朔的苦辛。作者从自己的际遇,联想到古代著名人物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的坎坷遭遇,相比之下自己的不幸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分子遭受排挤和打击的现实。诗的最后从古人想到自己的未来,以反诘的语气作结。生公虽能令顽石点头,庄周虽能抛却尘世追求逍遥游,但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师法榜样呢?

  这是作者在屡遭挫折,仕途无望的情况卜,表现出对目己禾采雨途的迷惘与困惑,想要归隐,而又不甘心终老江边,这种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的矛盾,正是作者“悲”的缘由。

  其三

  第三首,开头两句,又以“悲”字领起。虽然蓟北南归的大雁离这里还很远,但身在淮南的作者,却已经感到悲伤。这里景情之间似乎出现了某种矛盾和不协调,使人感到作者的“悲”好像是毫无来由。但接读下文我们就会明白,尽管雁犹远,但秋天的脚步却还是毫不客气地临近了。

  三、四句景物描写,剩余的桃子间或掉到井里,秋天新开的菊花已渐渐地接近了篱笆。这里作者通过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表现方法,把环境写得非常空灵,寂静,正好衬托出作者孤寂无奈的心情。

  秋天的来临,标志一年又将结束,而自己却仍然是仕途无望,是什么原因使自己落得如此下场呢?难道是读书习剑两相耽误,如孟浩然《自洛之越》诗中所说:“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吗?思来想去,也难有一个完满的答案。最后只好暂且以琴和酒,聊以消遣自持,并且在西书房中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写下了咏贫的诗作。表现出一种类乎于“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的旷达态度,从而结束了全篇。

参考资料:
1、 冯宇主.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5月:第538页

zǎoqiūsānshǒu

hún tángdài 

yáofànqīng 西fěngshēngcuìluó 
cányíngwěi zǎoyànyín 
gāoshùxiǎohuán yuǎnshānqínggèngduō 
huáinánxià juélǎoyān 

xiàqiánchí huáinánrénbēi 
cuōtuóqīnghànwàng tiáobáiyún 
lǎoxìnxiāng pínyōumànqiàn 
shēnggōngyuán chùshìshī ?

běiyànyóuyuǎn huáinánrénbēi 
cántáojiànduòjǐng xīnqīn 
shūjiànxiāng qínzūnliáochí 
西zhāifēng gèngyǒuyǒngpínsh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秋窗犹曙(shǔ)¹,落木更天风。
译文: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注释:¹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¹中。
译文: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注释:¹宿雾:早晨的雾。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圣朝(cháo)无弃物¹,老病已成翁。
译文: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注释:¹弃物:被丢弃之物。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多少残生¹事,飘零任转蓬²
译文: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注释:¹残生:犹余生。²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
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伊吕¹两衰翁(wēng)²,历遍穷通³。一为钓叟(sǒu)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钓,老了英雄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钓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钓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注释:¹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²衰翁:老人。³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⁴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⁵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⁶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钓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汤武¹偶相逢,风虎云龙²。兴王³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钓,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
注释:¹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²风虎云龙: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³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⁴争:争论,比较。

  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困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

  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

  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21-522

làngtáoshālìng ·liǎngshuāiwē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liǎngshuāiwēng biànqióngtōng wéidiàosǒugēngyōng ruòshǐ使dāngshíshēn lǎoleyīngxióng 
tāngǒuxiāngféng fēngyúnlóng xīngwángzhǐzàixiàotánzhōng zhízhìjīnqiānzǎihòu shuízhénggōng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杀气¹凝不流,风悲日彩²寒。
译文: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注释:¹杀气:指秋天的肃杀萧条之气。²日彩:指太阳的光辉。日:一本作“月”。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浮埃起四远¹,游子弥(mí)不欢。
译文: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
注释:¹四远:周围。弥:一本作“迷”。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译文:于是跟往常一样,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买酒独自消遣。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寸心亦未理,长铗(jiá)¹谁能弹。
译文: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竟忍不住发出了“长铗归来乎”的感叹。
注释:¹长铗: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四》。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主人就¹我饮,对我还慨叹²
译文: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注释:¹就:靠近。²叹:一本作“然”。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¹
译文: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注释:¹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多为叙述离别悲伤,世路艰难之意。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十五役(yì)边地¹,三四讨楼兰²
译文: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注释:¹地:一本作“城”。²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和罗布泊一带。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译文: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qián)¹
译文: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我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
注释:¹桑乾:水名,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译文: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译文: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译文:回到长安后,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译文: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译文: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使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幸逢休明¹代,寰(huán)²静波澜。
译文: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注释:¹休明:指政治清明。²寰宇:即海内,天下。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译文: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少年¹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译文: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
注释:¹少年:指诗人。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天子初封禅¹,贤良刷羽翰(hàn)²
译文: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注释:¹封禅: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天地。²刷羽翰: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三边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译文: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将士用命,众志成城,这些都是好兆头啊!时运变迁,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注释:¹三边:泛指边境地区。

  “主人就我饮”四句为过渡句,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从“十五役边地”到“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句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战地归来,家园零落,满目凄凉,虽然满心酸楚,但想到“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转承显得十分自然。

  “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

  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

  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其间颇多转折,如九九回廊,迂回曲致。老人之言语带沧桑,但终不流于伤感,感人至深。此诗从风格上看,虽有几分沉郁,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谋篇布局颇见匠心,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4-75页

dàifēngzhǔrén--wángchānglíng

shāníngliúfēngbēicǎihán

āiyuǎnyóuzihuān

rán宿fēngjiǔliáokuān

cùnxīnwèizhǎngjiáshuínéngdàn

zhǔrénjiùyǐnduìháikǎitàn

便biànshùxínglèiyīnxíngnán

shíbiānsāntǎolóulán

liánniánjiějiǎsuǒcān

jiāngjūnjiàngxiōngguó使shǐméisānggān

shísānshíwànháizhǎngān

xìnshāchǎngjūnkàndāojiànbān

xiāngqīnlíngluòzhǒngcuīcán

yǎngpānqīngsōngzhītòngjuéshāngxīngān

qínshòubēipángshuírěnkàn

xìngféngxiūmíngdàihuánjìnglán

lǎozhǎngmíngdān

shǎoniánxìngyùnhuìshìbēiduān

tiānzichūfēngchánxiánliángshuāhàn

sānbiānfǒutài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