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逸风如失性,东吴喘月不逢医。一元祀典古所重,九谷民天命在斯。
南海逸风如失性,东吴喘月不逢医。一元祀典古所重,九谷民天命在斯。
真相柅车宁致问,族庖更刃亦焉施。炎神厉鬼争为虐,渡虎消蝗复是谁。
真相柅车宁致问,族庖更刃亦焉施。炎神厉鬼争为虐,渡虎消蝗复是谁。

mínniúduō--yáng亿

nánhǎifēngshīxìngdōngchuǎnyuèféngyuándiǎnsuǒzhòngjiǔmíntiānmìngzài

zhēnxiāngchēníngzhìwènpáogèngrènyānshīyánshénguǐzhēngwèinüèxiāohuángshìshuí

杨亿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悬岩¹千尺,借欧刀吴斧²,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³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jīng)(huī)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译文: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郭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¹悬岩:指南京清凉山。²欧刀吴斧: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³回:迂回。⁴喷薄:喷涌激荡。⁵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⁶楼船:带楼的战船。⁷旌麾: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⁸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⁹等闲:轻易。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¹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²孝陵³殿(diàn)阁。山色苍凉,江流悍(hàn)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注释:¹征鸿:南飞的大雁。²断:废圮。³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⁴空城:废置的石头城。⁵作作:光泽闪烁貌。

  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吴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吴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万里洪涛”状其险,两句勾画,雄形险势,顿显眼前。“王浚楼船”五句,写了一段历史故事,写了西晋王浚用火炬烧断铁索,攻陷石头城终获大胜。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何等的惨烈,石头城再险,又何能阻挡这强大的攻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有“千寻铁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头”之句,也是说的这段故事。

  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春去秋来”,历经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烟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还的阵阵大雁,在石头城的上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往事,也叫断了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阁。而苍凉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着早已废圯的石头城,留给人们一段历史兴衰的往事。

  全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参考资料:
1、 成绶台.郑板桥“念奴娇·石头城”赏析——《历代长江词曲赏析》之五:中国三峡建设出版社,2007年:(03)

niànjiāo··shítóuchéng--zhèngxiè

xuányánqiānchǐjièōudāoxuēchéngchéngguōqiānjīnchénghuíjǐnwànhóngtāopēnbáowángjùnlóuchuánjīnghuīzhízhǐfēngcéngchuántóulièděngxiánshāoduàntiěsuǒ

érjīnchūnqiūláijiāngyānwàndiǎnzhēng鸿hónglüèjiàojǐnliùcháoxìngfèishìjiàoduànxiàolíng殿diànshāncāngliángjiāngliúhàncháokōngchéngjiǎoshùshēnghuāfēngzuòzuò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饮散¹离亭²西去,浮生³长恨飘蓬(péng)。回头烟柳渐重(chóng)(chóng)。淡云孤雁远,寒日暮(mù)天红
译文: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注释:¹饮散:饮完酒后离散。²离亭:送别的驿亭。³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⁴飘蓬:飘浮无定之意。⁵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⁶暮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今夜画船¹何处?潮平淮(huái)²(méng)(lóng)³。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zhěn),轻浪五更风
译文: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注释:¹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多指游船。²淮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³朦胧:模糊不清。⁴奈:怎奈,奈何。⁵孤枕梦:这里指孤枕难眠。⁶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línjiāngxiān ·yǐnsàntíng西

chāng dài 

yǐnsàntíng西 shēngchánghènpiāopéng huítóuyānliǔjiànchóngchóng dànyúnyànyuǎn hántiānhóng 
jīnhuàchuánchù cháopínghuáiyuèménglóng jiǔxǐngrénjìngnàichóunóng cándēngzhěnmèng qīnglànggēngfēng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缺月挂疏桐,漏断¹人初静。谁见幽人²独往来,缥(piāo)(miǎo)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注释:¹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漏:指更漏而言。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²幽人:幽居的人。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g)¹。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
译文: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¹省:理解。“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666-668页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2页 .

suàn ·huángzhōudìnghuìyuànzuò

shì sòngdài 

quēyuèguàshūtóng lòuduànrénchūjìng shuíjiànyōurénwǎnglái piāomiǎohóng鸿yǐng  (shuíjiànzuò shíjiàn )
jīngquèhuítóu yǒuhènrénxǐng jiǎnjìnhánzhīkěn shāzhōulěng 
春酲薄,梦中毬马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
春酲(chéng)¹薄,梦中毬(qiú)²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³
译文:春酒微醉之后,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又在与战士们快马飞驰,争毬为戏;他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听到了明月下悠扬的笛声和晓寒中嘹亮的号角声。
注释:¹酲:酒醉后神态不清的状态。²毬马:貂裘和战马,即战袍和战马。³吹角:吹号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古来成败难描摸¹,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²犹在,不堪重著³
译文:古来成败是难于用言辞描述的,当年如果继续留在军中,很难说就没有建立功勋的希望。
注释:¹描摸:即“描摹”。用语言和文字描写事物的形象。²铁衣:指盔甲。³重著:重托。

  这首小令,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中题为《感旧》,它是对词人年轻时代一段生活的感怀。

  公元1218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刘克庄出参江淮制置使李珏幕府。他到淮东后,见维扬(今扬州)兵不满数千,因而提出“抽减极边戍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第二年春天,金兵果然乘虚而入,犯安濠,攻滁州,南宋朝野震动。刘克庄“在幕最久,得谤尤甚”。滁州围解之后,他就退出了幕府。小令所写的就是这一段生活。

  上片通过记梦引出对当年军幕生活的怀念。“酲”,意为病酒,即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毬”即球,又称鞠丸,是古代习武用具,以皮为之,中实以毛,或步或骑,足踏或杖击而争之。词人春酒微醉之后,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又在与战士们快马飞驰,争毬为戏;他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听到了明月下悠扬的笛声和晓寒中嘹亮的号角声。

  从“豪如昨”的自述里,大家不难想见词人当年在军中的豪迈英姿。正如他在《满江红》词中所写:“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里写的也是当年的军幕生活,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文才武略,和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正因为这样,他对那一段生活才如此怀念,以至心有所感,形诸于梦。

  下片因梦而感旧,表现了无限的感慨。古来成败是难于用言辞描述的,当年词人如果继续留在军中,很难说他就没有建立功勋的希望。然而他当时却一气之下退出了幕府。而今时光流逝,壮志难酬,不免生出“当时错”的悔恨之情。

  “铁衣犹在,不堪重著。”这种感慨是真切实在的。在上引《满江红》词中,词人也说:“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字里行间,流露出功业无成的伤感。

  刘克庄一生胸怀大志,盼望着恢复国家统一。他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这一宏愿:“两河萧瑟憔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然而词人自己却一生坎坷:“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沁园春·梦孚若》)。南宋王朝也一天天腐朽下去,光复的希望日益渺茫,他只能“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这是他“却悔当时错”的原因,也正是这篇小令的主旨所在。

  刘克庄词,在艺术上豪放雄健,时有直露之病。前人说它壮语足以立懦,雄力足以排奡,又说它“直致近俗,学稼轩而不及者”(张炎《词源》)。这首小令感情豪迈,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求曲折,而以平直见长,很能体现出他的词作的主要特色。但伤于直露,语无余意,下片又全以议论出之,削弱了词的形象性,这又是它的不足之处。

qíné··chūnchéngbáo--liúzhuāng

chūnchéngbáomèngzhōngqiúháozuóháozuóyuèmínghéngxiǎohánchuījiǎo

láichéngbàinánmiáoérjīnquèhuǐdāngshícuòdāngshícuòtiěyóuzàikānzhòngzhe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mò)¹,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huì)(cuì),足以误日;栏槛(kǎn)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jiǒng)²,足以挹(yì)³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译文:半野园,是离世的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陈相国已经离世,到现在十几年了,半野园已经荒废成为别的用途。但是园中鲜花草木的荟没聚集,就足够用来消磨时光;栏杆门栏的曲折迂回,就足够用来抵御夏天闷热的雨水而生成清凉的微风;极高的亭台楼阁,就足以使人产生隐逸者的闲情逸致,就像相国在的时候一样。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gēng)(xū)之春,余友杭君大宗¹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yuè)西²,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译文: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大宗来到京师,暂时住在半野园里。我数次到杭君家拜访,因为这个了解了半野园的大概情况。而当时,杭君的同乡中有一个陈君,也暂时住在这里。不久之后,陈君就要到粤西去任官职,但是不能忘怀这个园子,就命令擅长画画的人为这个园子做图,并且通过杭君邀请我写文章来为这幅画做一篇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夫天下之山水,攒(cuán)(cù)¹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xiāo),客游者往往萦(yíng)(yū)²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wèng)(yǒu)(shéng)(shū)³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uān)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biāo)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译文:天下山水,大多紧密聚集在东南边,但是京师的车马喧嚣,做客游玩的人常常萦绕着郁闷的情感,不能无视对故土的思念。陈君的家在杭州,西湖之美景天下第一。放弃它们而来到京城,他应该是不屑于这个园子的;但是徘徊留连它到了不忍心离开,那么陈君对于为官之道,他一定有不同于一般官吏的为自己着想的想法。虽然是这样,为官的人应当清贫,居住在破陋的巷子里,破瓮做窗,绳作门轴也应当满足了;偶尔到了富贵的家园中,看见了亭台楼阁、栏杆门栏、鲜花草木的美丽,心中高兴并且十分羡慕。有一天得志的时候,想要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就到了剥削百姓民生而不闻不问(的地步),这和攻击劫掠民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虽然这样,陈君如果羡慕(想)成就相国的事业却不羡慕相国建造园林,也是可以的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