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色津津散朵芳,道人装束胜红妆。
诗人若作桃花看,便觉西风不甚凉。
媚色津津散朵芳,道人装束胜红妆。
诗人若作桃花看,便觉西风不甚凉。
黄庚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3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译文:走在板桥上,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来到农家门前,刚好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莫嗔(chēn)¹(bèi)²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注释:¹嗔:嫌怨。²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焙:用微火烘。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前两句可以说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后一幅“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

  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如此本色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前两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六言绝句,由于每句字数都是偶数,六字明显分为三顿,因此天然趋于对偶骈俪,趋于工致整饬,绝大多数对起对结,语言较为工丽。顾况的这首六言绝虽也采取对起对结格式,但由于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进行白描,前后幅句式又有变化,读来丝毫不感单调、板滞,而是显得相当轻快自然、清新朴素,诗的风格和内容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64-665 .

guòshānnóngjiā

kuàng/zhāng tángdài 

bǎnqiáorénquánshēng máoyánmíng 
chēnbèicháyānàn quèshàitiānqíng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zào)。那个不去红尘¹闹?
译文:从早晨雄鸡初叫,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去名利场上奔波?
注释:¹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此指纷扬的尘土,喻世俗热闹繁华之地,亦比喻名利场。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¹道。
译文:道路遥遥万里,江水千里迢迢,为了求取功名人们苦苦跋涉在长安道上。
注释: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¹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译文: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江山依旧那样美好;可人的容颜却憔悴不堪了。

  这首讽刺追名逐利的小令,主题很传统。现红看来未免消极,不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元朝的政治环境,对于像作者这样的汉人士子是很险恶的。自延祐年间正式开科取士到元末,汉人仅占文官总数的百分之四。汉人好不容易做了官,还要受到种种歧视与排挤。红这样的大环境下,就算是再热衷功名的人也要被迫“淡泊名利”了。这种感慨处世之艰,厌恶名利场、是非海,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主题,红元散曲中屡见不鲜。如马致远的“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四块玉·叹世》)白朴的“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阳春曲·知几》)等等;就算那些官运亨通的汉人,也会生出类似的情愫。如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的卢挚,就发出“风云变古今,日月搬兴废,为功名枉争闲气”(《沉醉东风·叹世》)的哀叹,做到太子少傅的姚燧,同样有“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阳春曲》)的感慨。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二句,直接刻画出人们为求功名起早贪黑的情景。公鸡“初”叫,人们就急忙赶上追求名利的道路。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这种吵闹不亚于乌鸦争噪。一朝一夕,正如今天的早晚高峰,不过公鸡与乌鸦的嘶鸣换成了汽笛的尖叫罢了。“那个不去红尘闹”名利之路车马飞奔,卷起红尘滚滚,乌烟瘴气。“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红长安道”,长安道也就是功名之路,它是如此的遥不可及!正如唐宋诗词所言“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渺茫不可期,而韶华转瞬即逝,似乎今朝还是少年,明日便垂垂老矣!“山,依旧好”笔锋骤变,转为赞颂青山之美,十分突兀。而后紧跟的“人,憔悴了”四字,与子形成了鲜明对比。青山无论风霜雨电,都屹立红那里,不失自然本色。而人们为了功名利禄,戎马倥偬,风尘仆仆,渐渐失去了青春年华,甚至丢失了本心。如此人生,甚至不如青山上的一块石头,岂不可悲可叹!

  纵观全篇,前面大半篇幅都红刻画追名逐利者的丑态与可怜。可临近结尾突出“山,依旧好”四字,看似突兀,实则与上文的平铺直叙以及下文的“人,憔悴了”四字形成鲜明对比。用大自然的永恒,对比人生的短暂。直扣心弦,发人深省,充满冷峻隽永之美。

参考资料:
1、 次仁 . 原创 . 2022年8月11日

shānyáng ·chénchūjiào

chéncǎoān yuándài 

chénchūjiào hūnzhēngzào hóngchénnào 
yáoyáo shuǐtiáotiáo gōngmíngjìnzàichángāndào 
jīnshàoniánmínglǎo shān jiùhǎo rén qiáocuìliǎo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年时¹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²。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³上、烟袅凉飔(sī)。簪(zān)(jì)乱抛,偎(wēi)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译文:那年的今夜,我与师师姑娘初次相遇。屋内琉帘半卷,烛光朦胧;屋外,露花笼雾,凉风续续。她美丽的双颊,泛着微醉后的红润。抛开髻簪,披拂着秀发,紧偎在我的怀中,她挥泪唱起了新谱的歌曲。
注释:¹年时:宋时方言,犹“当年”或“那时”。²酒红滋:酒后脸上泛起红晕。³露华:秋夜露珠。⁴凉飔:凉风。⁵偎:挨贴。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佳期谁料久参(cēn)(cī)¹。愁绪暗萦(yíng)²。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jiē)³。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译文:谁知一别多年,久久不能实现当年约定的佳期,只有不尽的愁绪,隐隐约约地萦绕在心里。料想此刻此际,她一定唱罢了清越的歌,跳完了美妙的舞,又在对着寂寥的秋色嗟叹不已。画楼依旧,明月依旧,静静的秋夜依旧。只有清寒的月光照着两处相思,一种愁绪。
注释:¹参差:本指长短、高低不齐,这里指错过。²萦丝:如丝萦绕,形容纠缠难解。³嗟咨:慨叹,叹息。⁴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此词所写,是他在清秋月夜,在深情地怀念一位名叫“师师”的歌女。词之上阕,回忆当年与师师相见的情景。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歌楼上灯红酒绿,湘帘半卷,华灯初上。师师她酒酣耳热,双颊显出阵阵红晕。渐渐到了深夜,白露初降,凉风吹拂着疏帘。娇羞怯怯的师师带着几分醉意,紧紧依偎着“词人”。她弹去泪珠,唱了一曲新词。此句点明了师师作为歌女的身份,同时表明词的内容十分哀怨,所以她在演唱时动了感情,流下了眼泪。

  词之下阕写别后相思。他们临别时本来约定再次相见。词人在《水龙吟》词中曾说:“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此处“佳期谁料久参差”,说的是同样意思。却不想一别多时,重逢难再,一怀愁绪,暗暗地萦绕心头。此时词人设想:师师她大概刚刚歌舞结束,正对着一庭秋色长吁短叹。“妙舞清歌”,再次点明师师的身份。一边是愁绪萦怀,一边是对月嗟咨,恰好写出两处相思。于是迸出结句:“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明月依旧,人分两地。明月似亦有知,此刻正以皎洁银光照着天各一方的恋人。望月怀人,是中国传统诗词常常写到的题材。唐诗中除杜甫《月夜》外,还有不少作者写过,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等等。宋词中也有多处写过,如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张先《江南柳》:“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秦观在《水龙吟》的歇拍中也已写道:“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此处不同的是以画楼作为陪衬,则人在楼中,月临楼上,景色如画。

  总之,这首词语工而入律,上阕写对方——歌妓师师;下阕写词人自己,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相思。词之上阕营造了疏帘半卷,微灯闪烁,凉风轻拂,玉露初零的意境,让人感到温馨甜蜜。师师这个人物,也被写得有血有肉,富于感情。这一切都为下阕所写的相思张本。下阕着重抒情,而以“秋色”“画楼”“明月”等景语点缀其中,令人感到情寓景中,有语尽而情不尽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 :57-61

cónghuā··niánshíjīnjiànshīshī--qínguān

niánshíjīnjiànshīshīshuāngjiájiǔhóngshūliánbànjuǎnwēidēngwàihuáshàngyānniǎoliángzānluànpāowēiréndànlèichàngxīn

jiāshuíliàojiǔcānchàchóuànyíngxiǎngyīngmiàoqīngyòuháiduìqiūjiēwéiyǒuhuàlóudāngshímíngyuèliǎngchùzhàoxiāng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译文: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虽然不如延年妹¹,亦是当时绝世人。
译文: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
注释:¹延年妹: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不李出深井¹,花艳惊上春²
译文: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
注释:¹深井:庭中天井。²上春:指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译文: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芙蓉老秋霜,团扇¹(xiū)网尘。
译文: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
注释:¹团扇: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作了一首《团扇歌》,以表达自己失宠后的心情。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戚姬髡(kūn)发入舂(chōnɡ)¹,万古共悲辛。
译文: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注释:¹戚姬髡剪入舂市:汉高祖刘邦时,戚夫人得宠,高祖驾崩以后,吕后成为皇太后,用残酷的手段整治戚夫人,挖去她的双眼,放入脏臭的猪圈中。
《中山孺子妾》,乐府旧题,属于乐府《杂歌谣辞》。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失意之人的苦闷与心酸。

zhōngshānziqiè--bái

zhōngshānziqièjiànzhēn

suīrányánniánmèishìdāngshíjuéshìrén

táochūshēnjǐnghuāyànjīngshàngchūn

guìjiànguāntiānyóushēn

rónglǎoqiūshuāngtuánshànxiūwǎngchén

kūnchōngshìwàngòngbēixīn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满宫¹明月梨花白,故人²万里关山隔。金雁(yàn)³一双飞,泪痕沾关衣。
译文:洒满庭中的月光啊,像院里的梨花一样白,你可照见我那思念的人儿么,相隔万里多少关塞。关衣上一双金雁展翅欲飞,泪湿罗衫时更愁欢情难再。
注释:¹满宫:犹“满室”。²故人:友人。这里实指远人。³金雁:指关衣上的图案,此指远方亲人来函。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¹²。杨柳色依依³,燕归君不归。
译文:看小园绿草凄凄,想起故乡弯弯的越溪。杨柳轻舞着依依春情,春燕归来带着无边的春意。燕归人却不归来,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聚。
注释:¹越溪:水名,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境内,相传西施曾在此溪中浣纱。²曲:弯曲幽深的地方。³依依:轻柔的样子。⁴燕:雪本作“雁”。⁵君:指远离家乡之男子。一说,指宫女。

  此词写思乡怀人之情。上片以眼前之景,引出春光流逝,故人万里,音信疏隔,悲思深重。下片先设想家乡情景,复以故人盼归抒己怀乡之情。这首词情致凄恻,音促而语婉。语言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

  此词上片写宫廷光景,明月相照,梨花盛开,正是初春季节。开首一句,既点明时当春夜,又有“花好月圆”之意。然而词人笔锋一转,下句说远人被“万里关山”所“隔”和金雁双飞,则月圆而人不圆,自然兴起下两句弹筝寄意而泪沾绣衣,其情与景的对比格外鲜明强烈。一往情深的思念,镕铸在这两句中。

  下片女子以越女西施自况,西施虽然色美,又当芳草又绿,杨柳依依,其奈“燕归人不归”。让人想起《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寂寞和惆怅,又在言外。

  这是一首宫词,章法颇为别致。全篇于清绮流丽中弥漫着深长的伤感意味,虽不作激烈情绪迸发语,但自能以真切浓挚的怨思动人。

参考资料:
1、 唐五代词选.唐五代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33页
2、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1:第72页

mán··mǎngōngmíngyuèhuābái--wēntíngyún

mǎngōngmíngyuèhuābáirénwànguānshānjīnyànshuāngfēilèihénzhānxiù

xiǎoyuánfāngcǎo绿jiāzhùyuèyángliǔyànguījūn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