圮上老人亲堕屦,衡山道士共联诗。
向来此事亦多矣,我故於君了不疑。
圮上老人亲堕屦,衡山道士共联诗。
向来此事亦多矣,我故於君了不疑。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暮春别乡树¹,晚景低津(jīn)²
译文: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夷楼。
注释:¹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²津楼:指风陵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伯夷¹在首阳²,欲往无轻舟。
译文: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注释:¹伯夷:商末士君子。²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suì)登关城¹望,下见洪河²流。
译文:于是登上了潼夷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注释:¹关城:指潼关城墙。²洪河:指黄河。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自从巨灵¹开,流血²千万秋。
译文: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注释:¹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²流血:言自古以来此地征战不休,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一作“流尽”。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行行潘生¹(fù),赫(hè)赫曹公²谋。
译文: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
注释:¹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²曹公:即三国曹操,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译文: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此四句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此四句写关城落照中,诗人往登城楼,高处远望,但见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卷夹着沉重的人类历史伤痕,吞噬着无数英魂的悲咽和哀叹,滔滔东流去。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此四句写诗人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发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传的潘岳之赋,缅怀赫赫战功的曹公。自古多为兵家征战之地的潼关,因为有了这份历史的厚重,诗人落寞无聊赖的心绪也变得更加凄凉怅惘。

  诗人献书阙下,对策落第,心绪不佳。东归途中,登高远望,睹奔流万年的黄河水,思古人征战杀伐的累累战绩,叹自己茫然无着的仕途。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浑圆美,亦可见出岑参早年艺术功底尚不深湛,有偏于浅近平淡之感。诗写一种愁绪,而寄怀于思古之幽情,篇终“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从怀古转到诗人,含蓄浑涵,耐人寻味,直有阮籍《咏怀诗》之深婉不迫、蕴藉思深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亭亭¹画舸(gě)²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hān)³
译文: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离去。
注释:¹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²画舸:即画船。³半酣:半醉。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译文: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

  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道,布局精巧。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

  “直到行人酒半酣”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意况隐现在句中。这两句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无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

  最后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也不写行人的离恨,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多了一层转折,加深了意境。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实在的物质,可以放在船上运走,就更为奇妙。此诗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可用船来载,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为人所称道。这一手法为后代诗人借鉴。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复的。

  《柳枝词》这一题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诗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着杨柳。其实此诗中心不在咏柳,而在咏别。

  如何把无形的别情直观可感地写出来,这首诗的构思有三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三是“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55-156
2、 周邦彦《尉迟杯》: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liǔzhī

zhèngwénbǎo sòngdài 

tíngtínghuàchūntán zhídàoxíngrénjiǔbànhān 
guǎnyānfēng zàijiānghènguòjiāngnán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¹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yú)²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魏文侯和群臣命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命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命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注释:魏文侯:魏国君主。¹适:到……去。²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译文: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使乐羊伐中山¹,克²之,以封其子击³。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huáng),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注释:¹中山:中山国。²克:战胜、攻破。³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⁴任座:人名。⁵反:通“返”,返回。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寂寞空城¹在,仓皇²古董迁³
译文:寂寞冷落的北京城依然还在,大批文物仓皇中被盗运出城。
注释:玉佛:北京团城承光殿中的白玉佛,高五尺,用白玉雕成。¹空城:北京城。²仓皇:匆促而慌张。³古董迁:国民党将珍藏在故宫的大批文物运到南京。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头儿¹夸大口,面子²靠中坚³
译文:头儿夸下抗日海口已成泡影,用大学生掩饰他们卖国罪行。
注释:¹头儿:指国民党首脑。²面子:指国民党的面子及行动。³中坚:核心力量。指当时的大学生。
惊扰讵云妄?奔逃只自怜。
惊扰¹(jù)²³?奔逃只自怜。
译文: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怎能责怪他们妄自惊扰逃奔。
注释:¹惊扰:惊动扰乱。²讵云:怎么说。³妄:荒缪,轻率。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所嗟(jiē)¹非玉佛²,不值一文钱³
译文:学生该自叹不如一尊白玉佛,竟贱到不值一文钱遭人看轻。
注释:¹嗟:叹息。²玉佛:这里代指贵重的金银财宝。³不值一文钱:指大学生们叹息自己不如玉佛值钱。

  首联为工整的流水对,概述了伪教育部电文的内容,点明形势,为下文的驳斥张本。颔联也是一组对偶句,从统治者方面批驳所谓“中坚分子”的荒谬。颈联直接引出电文原文,从学生方面据理反诘,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日派的污陷栽脏。尾联将玉佛与学生对比,活现出他们“仓皇古董迁”的卑鄙可耻的本质。篇末点题,击中要害。由此可见,本诗有如春笋揭壳,层层递进,首设全躯,结显原形。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突出的特点。诗的标题就揭示了主旨——学生和玉佛,二者命运截然不同。玉佛可以卖钱,即使“仓皇”逃命,也不忘“迁”走,学生抗日,反被血口喷诬。官样文章说,“面子靠中坚”,究其实,却是“不值一文钱”,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

  全诗语言平实浅显,作者在诗中表现的讽刺辛辣、深刻,巧妙地将一些平时的报章杂志新闻中的用语都搬入此诗,愈显得讽刺的力量,如“中坚”、“惊扰”、“讵容”、“妄”等。同时,通过学生和玉佛的命运的对比,更显出国民党政府当局的腐败无能和利欲熏心。而学生和玉佛的命运,只是当时国乱时危的动荡中国的一个缩影,具典型性,活画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下中国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者对人民的生命的视如草芥的行径。

  此诗犹如一篇驳论性的文艺杂文。作者善于从反面材料中提炼出若干要点,逐一加以批驳。画龙点睛,要言不繁,抓住本质,镜无遁形。幽默和诙谐,渗透在字里行间,笔锋所至,入木三分。

参考资料:
1、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183页
2、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2页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mì)¹
译文:洛溪边生满了黄葛,黄色的葛花开得密密绵绵。
注释:¹绵幂:密而互相掩盖之意。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
青烟万条长,缭绕¹几百尺。
译文:长长的蔓条蒙着清晨的烟雾,足足有几百尺长。
注释:¹缭绕:此处意为缠绕。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
闺人费素万¹,采缉²作絺(chī)(xì)³
译文:闺中的少妇,以其纤纤之素万,采来葛藤,制成丝锦,织成葛布。
注释:¹素万:洁白的万。多形容女子之万。²缉:收集。³絺綌,这里概指葛布。絺:细葛布。綌:粗葛布。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缝为绝国衣¹,远寄日南²客。
译文:为远在绝国的征夫缝制暑衣,做好征衣远寄给在日南守边的丈夫。
注释:¹绝国衣:即万里衣。绝国,即绝远之地,极其辽远之邦国,多指边疆。²日南:郡名,秦象郡,唐属岭南道。即骏州,在今越南义安省荣市。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苍梧¹大火落²,暑服莫轻掷(zhì)
译文:等到征衣寄到后,恐怕苍梧地区傍晚的火星西落,时已至秋了。
注释:¹苍梧:郡名,即梧州。今广西梧州。²大火落:时令已入秋矣。大火,星名,即心宿。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此物虽过时,是妾¹万中迹。
译文:虽然时节已过、但是此暑衣且莫轻掷,因为它是为妻亲万所制,上面寄有妾的一片真情和爱意啊。
注释:¹妾:古代女子自称。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许多飘逸豪放的诗篇。但他同时也写了不少清新婉转的生活、爱情小诗。此首《黄葛篇》即其中之一。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层,共三层。“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此层写黄葛生于洛溪,抽条开花,葛条缭绕蔓长,远望绵幂如青烟。这里是化用古乐府《前溪歌》:“黄葛结蒙笼,生在洛溪边”的诗意。作者首先描绘黄葛,一方面,因为它是葛衣之材,引起下面闺妇制衣赠夫的描写,另一方面也是以葛条的绵长缠绕,暗喻闺妇的柔情怀远,写物是为了写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这是第二层。绝国,是空绝国中之意,也即指其衣精制美妙,别的衣服皆不可及。日南,地名,为当时西南边陲之地,絺綌是葛布,粗者为綌,细者为絺。此四句写闺人不辞辛劳,采缉黄葛,制为佳衣,远寄他乡的丈夫,表达深切的关怀、思念与相爱之情。作者以“素手”表现闺人姿质之美,以“日南”极言相距之远,以“绝国”极言衣服之精美,皆意在表现闺人之情重。“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这是最后一层,写光阴荏苒,夏去秋来,闺人恐团扇见捐,暑服遭掷,不禁再次叮嘱丈夫,莫以时过境迁而厌旧喜新,要常怀此衣,尊重此情,见物思人,诗至此,意思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了闺人诚朴而真挚的感情。苍梧,地名,今广西苍梧县一带,唐时与日南同属岭南道。大火,星名,六月在南方,七月移向西方。“苍梧大火落,”是说在苍梧之地已时至初秋七月。

  总观全诗,它以闺人采葛制衣的生动事例,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情辞婉转流美,深得南朝乐府民歌之风味。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52-15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