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雨翻云一霎中,雷鞭击柱起乖龙。推愁正倚三杯酽,破睡那能一枕浓。
覆雨翻云一霎中,雷鞭击柱起乖龙。推愁正倚三杯酽,破睡那能一枕浓。
桑下持锄如许健,席间失箸若为容。诗翁只作啼婴看,万斛珠玑唾手供。
桑下持锄如许健,席间失箸若为容。诗翁只作啼婴看,万斛珠玑唾手供。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¹丑村²则村意相投。则³为他丑心儿真,则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juàn)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译文:我事事处处愚笨,他般般样样都丑。丑就丑吧,笨就笨吧,情意却十分相投。只因他相貌丑心里有真情,以心换心,我对他的情意也同样厚。像我们这样的丑眷属村配偶,世上难找除非天上才能有。
注释:¹则:虽。²村:粗俗、蠢笨。³则:只。⁴只除:除非是。

  该作品对传统文化中固有的 “男才女貌” 的恋爱模式进行了大胆的颠覆,一反传统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的择偶标准,而以“心儿真”,“情儿厚”作为感情的基础,唱出人间最本色最天然的纯真、朴实、无邪的爱情颂歌。

  在兰楚芳的笔下,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男才女貌”的恋爱模式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剧中的主人公一个是土里土气、没有女性引以为傲的美丽容颜;一个是相貌丑陋,没有男子英俊倜傥的翩翩风度,与我们对于“完美”爱情的预想完全不符!“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显然,自己之村、爱人之丑并未给爱情中的女子造成任何困扰,她坦然承认自己与爱人并不符合世俗“完美”的标准,却更自信地彰显着爱情最核心的价值——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自然这看似又村又丑的一双爱人在世间是极为罕见的,因为他们超越了世俗的价值,具有洞悉爱情真谛的智慧,在双方村与丑的表象之外,能感受到彼此的真心与深情。所以,这份厚实的幸福只有天上的神仙眷侣才能与之媲美。爱情的主人公没有令世俗艳羡的名誉、地位或财富,甚至与普通人相比他们都显得寒酸很多,但是他们所拥有的却是无法用金钱、权力和容貌得到的真情和幸福。
 
  兰楚芳的《南吕·四块玉·风情》将一段人间的真爱放到当时社会非常态的镜像下作变形的展现,对社会的不合理因素提出了质疑,让我们看到在那弥漫着畸形而荒唐的迷雾社会中仍然透出一丝真善美的光亮,也为追求光明和幸福的人们注入了继续跋涉的勇气,使人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至于完全绝望。若将作品放到整个元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来考量,该作以一个“写丑而显美”的角度表现了作家对生命真谛独特的理解,也与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一贯具有的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传统相互呼应,从这个意义上看,对元散曲这一当时文坛新生的充满着活泼的生命张力的文学样式进行重新评价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
1、 魏佳,《变形记中的生命救赎 ——以兰楚芳 <南吕· 四块玉· 风情> 为例》[I]普洱学院中文系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¹
译文:精卫啊精卫,是谁让你来填平这大海?看那海边苍青的石子木块累累堆积!
注释:¹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但得¹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²
译文:你誓要将大海填平变成枯池,海中的鱼龙水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注释:¹但得:只要。²何所为:做什么。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口穿¹岂为空²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译文: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衔取坚硬木石?山中草木都已没有了完整枝丫!
注释:¹穿:破。²空:仅仅。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译文:你早晚在枝头和大海里来回奔波,你不辞辛苦劳碌,奋飞穿行不息止啊,羽翼受到摧残时时堕落在海里。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译文:高山的木石没有搬尽,汹涌的大海还未填平,但愿我的死能换你活过来!

  相较其他诗人写精卫的诗歌,本诗视角新颖,不是对精卫本身进行评价,而是就其填海这一行为做理性思考,其中有对精卫因为填海而奔波劳累、伤痕累累的同情,又有对精卫填海这一伤及无辜、毁坏草木的行为提出质疑,同时流露出作者无限悲悯的博大情怀。

  诗歌首句“精卫谁教尔填海”,表面看是提问,实则是质疑,明知故问,因为谁都知道精卫填海是为了复仇,报“溺亡”之仇。但这一问,更能引起读者对填海这一行为的思考。接下来,作者就围绕着“填海”为读者呈现四幅画面:

  第一幅:“海边石子青磊磊”。这是实景描绘,海边,石子堆积如山。这是精卫填海的凭借,石子之多,足见精卫填海的决心。

  第二幅:“海中鱼龙何所为”。这是虚景假设,写填海后果。海被填平后,海中鱼龙如涸辙之鲋般陷入困境,无处求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一己之私仇而可能殃及无辜的鱼龙,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逐渐显现。

  第三幅:“山中草木无全枝”。先来一句过渡。第五句“口穿岂为空衔石”照应第二句“海边石子青磊磊”,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的视角从海边转向山上,然后又是一幅实景描绘,再写填海后果,山中的草木七零八落。填海殃及的不仅是鱼龙,还有山中草木!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进一步显现。

  第四幅:“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这幅图景是虚实结合,再写填海后果。虚写精卫因填海而奔波劳累、遍体鳞伤。“朝”“暮”多为想象,互文见义,但虚中有实,突出精卫奔波劳累;“口穿”“羽折“”堕水”为实写之词,实中有虚,写精卫的遍体鳞伤。对精卫填海的行为,作者是理解的,毕竟大海是造成悲剧的元凶;对精卫填海时所遭受的苦痛,作者是饱含悲悯之情的,毕竟精卫有仇报仇的血性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这四幅画面,写填海后果,也是作者悲悯之情的蓄积过程,从伤及无辜到自伤,填海的伤害达到极点,诗人的悲悯之情也达到了极点。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故枥¹思疲马,故窠(kē)²思迷禽。
译文:用旧的马槽想念已日渐老去的马儿,迷路的鸟儿想念自己的巢穴。
注释:¹枥:马槽。²窠:昆虫、鸟兽的巢穴。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浮云蔽我乡,踯(zhí)(zhú)游子吟。
译文:天上浮云遮蔽了家乡,远离家乡的游子还在痛苦徘徊。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cén)¹
译文:悲痛不已一直不愿前行,那天边的层云已渐渐积聚厚重的得挡住了东边的高山。
注释:¹岑:小而高的山。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lín)¹
译文:接待客人的厅堂寂静无声,簌簌而下的落叶仿似绵绵不休的秋雨。
注释:¹秋霖:秋天所下的大雨。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译文:远行的游子想到旅途艰难,所以悲痛难绝。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译文:仅仅一首以浮云而做的词,又怎能表达其中的忧思郁闷呢。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qīn)
译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只盼望自己能一展所长。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¹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译文: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归去呢,因为常年病痛无法出行。
注释:¹胡:为什么,何故。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未老霜绕鬓(bìn),非狂火烧心¹
译文:还未年老双鬓却已斑白,只是因为心中忧思太多。
注释:¹烧心:心急如焚;烦恼。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太行何难哉,北斗¹不可斟。
译文:越过太行山有多困难呢,美酒连那酒杯都不能斟满。
注释:¹北斗: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夜静星河出,耿(gěng)¹²与参。
译文:寂静夜晚星河满天,就像黎明时那般明亮。
注释:¹耿耿:明亮貌。²辰:同“晨”,清早。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佳人夐(xiòng)¹青天,尺素²重于金。
译文:心中佳人相隔万里,一纸书信重于千金。
注释:¹夐:远。²尺素:这里指书信。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泬寥(liáo)¹群动²异,眇(miǎo)³诸境森。
译文:天气晴朗各种动物们都出来觅食,在那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随处可见。
注释:¹泬寥:指晴朗的天空。²群动:各种动物。³眇默:悠远;空寂。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苔衣¹上闲阶,蟋蟀催寒砧(zhēn)²
译文: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注释:¹苔衣:泛指苔蘚。²寒砧: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立身¹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译文:想要立足以展才能,却始终不得机会,道路险阻不容有一点闪失。
注释:¹立身:立足;安身。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译文:三年了还不能回到故乡,安定无忧的生活仿佛已与我有千里之遥。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wǎng)¹古今。
译文:在梦里总能毫无困阻的回去,离思忧愁的心情是不分古今的。
注释:¹罔:无,没有。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胡为不归欤(yú),辜负匣中琴。
译文: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回去呢,让我如何能对得起这匣中之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腰下是何物,牵缠¹旷登寻²
译文:腰下的植物不知是和品种,总是想攀附着身子往高处爬。
注释:¹牵缠:纠缠。²登寻:登高寻觅。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译文:与山峦一起等待清晨,与江河一起迎接傍晚的到来。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嶔。
楚水殊演漾(yàng)¹,名山窅²岖嵚(qīn)³
译文:湖面水波荡漾,崇山峻岭连绵不绝。
注释:¹演漾:水波荡漾。²窅:深远。³岖嵚:形容山势峻险。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客从洞庭来,婉娈(luán)潇湘深。
译文:从远方来到此处,无法了解这江河有多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¹秋音。
译文:柑橘柚子生产于南方,南飞的大雁只留下秋天的声音。
注释:¹遗:余,留。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译文:下方芳草绵延不尽,上边的橘林正当茂盛。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引烛窥洞穴,凌波¹睥天琛²
译文:拿着火烛探寻那幽深洞穴,那奔腾的波涛好似天然的珍宝。
注释:¹凌波:奔腾的波浪;波涛。²天琛:天然出產的珍宝。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蒲荷¹影参差,凫(fú)鹤雏(chú)淋涔(cén)²
译文:香蒲与荷花纵横交错,那些才出生不久的野鸭、白鹤幼鸟也被淋的浑身湿透。
注释:¹蒲荷:香蒲与荷的合称。²淋涔:水流滴貌。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浩歌¹惜芳杜,散发轻华簪(zān)
译文:放声高歌为那甘棠惋惜,用簪子轻轻的挽起散发。
注释:¹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译文: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心中愁苦泪流满面,不禁打湿衣衫。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yuān)飞戾(lì)霄汉,蝼蚁制鳣(zhān)(xún)
译文:鸢鸟极度渴望飞上那遥远天河,渺小的蝼蚁也可以制住比它强大的大鱼。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译文:国家正值强大繁荣时期,好似被日月照耀那般耀眼。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译文:君主虽然知道重视贤臣,但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被埋没而无法施展抱负。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层城¹登云韶²,王府锵(qiāng)球琳³
译文:王宫中的音乐未曾停止,王府环佩声不觉。
注释:¹层城:指京师;王宫。²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³球琳:球、琳皆美玉名。亦泛指美玉。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译文:正因为我希望能为国尽力,所以更加应该劝诫君王啊。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度岭¹方辞国²,停轺(yáo)³一望家。
译文:我离开京城刚刚度过大庾岭,便停下车子,再次回首遥望我的家乡。
注释:¹岭:指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²辞国:离开京城。国:国都,指长安。³轺: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魂随南翥(zhù)¹²,泪尽北枝花³
译文:我的魂魄追随着从南方向北奋飞的鸟儿,望着那向北而开的花枝,眼泪为之流不止。
注释:¹翥:鸟向上飞举。²南翥鸟:前人有过三种解释:一说泛指南飞的鸟;一说指鹧鸪;又一说是大雁。³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山雨初含霁(jì)¹,江云欲变霞。
译文: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
注释:¹霁:雨(或雪)止天晴。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¹
译文:只要有重回长安的机会,我是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被贬而感到遗憾的。
注释:¹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

  此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过大庾岭的情景,情感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大庾岭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界限。此去身陷边鄙,祸福难科,家阻万山,赋归无期,忆往思来,百感交集。此句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岭上,还能望长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间,而“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题大庾岭北驿》),其它全被山岭遮住了。因此,要抓紧时机,停下车来,滞留山头,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据说大庾岭南北气候差异,南枝谢了,北枝才开。人在岭北,犹如花开枝头;一入岭南,就像花残凋落。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心向北,身往南,距离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来越深,诗人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这两句专门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此诗起势不凡,有如醍醐灌顶,在读者心上激起冲击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肠一曲,几经曲折,最后以绵绵无尽的情意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这首诗感情真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又流动的整齐美,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50-51 .

lǐng

sòngzhīwèn tángdài 

lǐngfāngguó tíngyáowàngjiā 
húnsuínánzhùniǎo lèijìnběizhīhuā 
shānchūhán jiāngyúnbiànxiá 
dànlìngguīyǒu gǎnhènchángshā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久客见华发¹,孤棹(zhào)²桐庐归。
译文:常年客居他乡,头发已渐了,独自一人坐船从桐庐回到钱塘。
注释:¹桐庐:今属浙江杭州市。钱塘:今杭州。¹华发:花白的头发。²孤棹:孤舟。棹,本指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船。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译文:天空的新月还很暗淡,那是因为西面落日的余晖还没有完全褪去。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渔浦(pǔ)¹月水急,龙山²烟火微。
译文:钱塘江上强劲的月使江面波浪很急,远处龙山脚下人家的炊烟只能隐约看到。
注释:¹渔浦:在今浙江萧山西南,其对岸即杭州的六和塔。²龙山:在杭州南,名卧龙山,为天目山分支。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译文:时不时还能听见沙洲上的飞雁因为躲避人,一只只鸣叫着匆匆飞去。

  这首诗首联写自己长久客居外地,终于可以回到桐庐。颔联从时间着笔,写傍晚舟中所见。颈联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归途景物。尾联写自己只听见雁声而未见雁鸟,与“岁暮”相呼应。这首诗明暗相衬,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给人以清晰的立体状的画面感。

  这首诗首联是说:长久客居外地,不觉已经出现花白的头发了。此刻从桐庐乘着扁舟独自归来,表现出思归之情非常殷切。

  颔联:“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从时间着笔,示傍晚舟中所见。这两句自然清颖,富于理趣,表面上信手拈来,实由洗练而出。时当上弦,新月已上,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而此时天边霞彩,却显得绚丽可爱。澄江如练,余霞成绮。虽然新月还未能朗照,却也带着些淡淡的晴彩了。东天的如眉初月,西天的夕阳在山,人在舟中,俯仰成趣。

  颈联是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归途景物。时近黄昏,晚风渐紧,渔浦边上已聚集了渔舟,暮潮也随着兴起。江岸那边的龙山一带,升上了阵阵些微的炊烟,远方也见到星星的灯火。天空渐渐呈现了暮色,作者所乘的船儿,也便停泊了下来。

  尾联:“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在泊舟之后,听到沙洲上已有落雁的声音。在草木黄落的深秋,鸿雁是惯于南飞的。现在一行行南飞的归雁,已在寻求它们歇宿的地方了。作者于凝静中看到“平沙落雁”的情景,而所见之景、所闻之声,却都是动态,这些景象,使作者更生思归之情。这两句和诗的起笔相应,显示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味。全诗作意,正在于一个“归”字。

  这首五律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冬季独具特色的暮江晚景。最后一联用“闻”字写人惊雁飞,使整个图景延伸出无限幽思,静僻处顿添神采,犹如雁高飞而留馀响,渺远飘逸。这首诗,思致清远,刘攽《中山诗话》说:“潘阆诗有唐人风格,仆谓此诗,不减刘长卿。”刘长卿在唐代被称为五言长城,其诗句如“离人正惆怅,断月愁婵娟”、“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皆与此诗相近。

参考资料:
1、 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30-31
2、 穆杰主编.古诗词鉴赏·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6月:10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