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多可曹修士,说我唐诗最逼真。
平生多可曹修士,说我唐诗最逼真。
不道蹇驴风雪里,何如黄犊过此邻。
不道蹇驴风雪里,何如黄犊过此邻。

shǔzhōngxìngshǒu ·liù

fāngyuè sòngdài 

píngshēngduōcáoxiūshì shuōtángshīzuìzhēn 
dàojiǎnfēngxuě huángguòlín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¹金山²高处。白波东逝³,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shāng),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译文: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现在你终于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任凭夕阳西下而无所牵挂。离别的酒已经倒满酒杯,道一声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乡。在烟波浩渺的漫漫长路上,在午夜梦回,只有孤帆残月相伴之时,你是否会回头北望,思念远方知己的朋友?
注释:水龙吟:《水龙吟》调名源自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说取自李贺“雌龙怨吟寒水光”,又称《龙吟曲》《小楼连苑》《鼓笛慢》《庄椿岁》《丰年瑞》《海天阔处》等。此调有多种体格,皆为双调,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体。上、下阕各十一句,共一百零二字。上阕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下阕第一、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句押仄声韵。再送:严绳孙南归时,性德先作《送荪友》诗相送,之后再作此词,是为“再送”。荪友: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自号勾吴严四,复一号藕荡老人、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说昆山人)。清初诗人、文学家、画家,与朱彝尊、姜宸英号为“江南三布衣”。著有《秋水集》十五卷。¹卧:“高卧”之意,形容悠然归隐的生活。²金山:山名,指江苏镇江西北之金山。这里代指荪友之家乡。³白波东逝:意谓光阴流逝。白波:水流,此处白波喻指时光。⁴盈:满。⁵觞:古代酒器。⁶将息:珍重、保重。⁷半帆残月:半帆:指小船;残月:下半月的“娥眉月”,这里残月表示伤感。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¹、翦(jiǎn)²灯夜雨。浮生³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lì)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gē)铁马,把凄凉助。
译文:可曾想起那夜我们紧闭柴门,在灯前说着知心的话语直到深夜。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还不如我们从来就没有相遇。黄昏之时,“我”孤独一人,对着西轩而寂寞忧愁,昏暗的薜荔墙上的叶子在风雨中飘摇晃动,更有频繁的战事,使“我”心中更加凄凉。
注释:¹玉绳低:谓夜已深。玉绳:北斗七星之斗杓,在北斗第五星玉衡之北,即天乙、太乙二星。²翦:同“剪”。³浮生:指人生。性德《送荪友》有“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⁴轩:这里指有窗的长廊。⁵荔墙:即薜荔墙。荔:薜荔(又称木莲)之省称。⁶金戈铁马:指战争,其时正值“三藩之乱”,严绳孙南还,距离战区愈近。纳兰填此词时“三藩”刚刚平定,但收复台湾、雅克萨,平定噶尔丹等战事仍在进行中,故云。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是为绳孙南归的赠别之作。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对与好友聚少离多的感叹,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下阕是对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再转回眼下国家狼烟四起的局势,将个人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在一起,超脱了纳兰词固有的私人情感滥溢的现象,境界极高。全词用词精炼,却意蕴深含。

  开篇起笔不凡,“人生南北真如梦”一句抛出了“人生如梦”这等千古文人常叹之语,其后接以自己总挂在嘴边的归隐之思,令全词的意境在开篇时便显得空远阔大。“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白描勾勒出的情景或许是此时,也或许是想象:看江水东流,花开花落,莺歌燕语,任凭时光飞逝,这是何等惬意。

  在这样逍遥洒脱的词境中,词人转入送别,“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点出了别情。用语精炼,但深情内蕴。自古送别总是断肠时,古时不比如今,一别之后或许就是此生再难相见,因而古人或许在自己的生死上能豁达一些,却也总对与友人的离别无可奈何。像苏东坡那样旷达的人,在别离时也高唱:“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眼前离别之情装满了酒杯,词人却只能一声叹息,目送友人离去。而离去之后,天地便换了风光,“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词人再用想象之语遥想友人归途中的情景,将思念之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最后以友人回首相思这一意象作结,含蓄深沉,同时和过片的“可忆柴门深闭”一句相呼应,使上下片在结构上更加严谨,过度更加自然。

  下阕首句转入了回忆,抒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独苦闷。首先词人忆起了柴门紧闭、斗转星移、夜雨畅谈的时光,然而聚少离多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多少可以看出词人的一些悲观情绪,词人似乎总在相遇时间的问题上自寻烦恼,其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但人在时间面前终归是渺小的,时间不可逆转正是种种迷惘痛苦的根由。

  “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转笔又是白描写景,如今离别,又兼愁风冷雨,四字小句将悲凉的气氛层层渲染开去。倒是篇末一句,有种不同于前面词句的雄浑苍凉的味道,“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此句将国事与友情融为一体,词的境界因而变得更加深沉阔大。

  词人填完此词一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了。这次离别之后,两人也便真的没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隔着时间的长河,凝聚在词句中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友情依旧令人感叹不已。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36-23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太原:三晋出版社 ,2008:第124-12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303-304页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¹花放迟。
译文:寒冷时催促梅花开放,暖和时催促着凋落,早开便会早落。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
注释:¹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zhāo)¹成雪飞。
译文:角声吹起,笛声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
注释:¹明朝:清晨。

  此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表现惜花之心。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

  “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5页

chángxiāng ·méi

liúzhuāng sòngdài 

hánxiāngcuī nuǎnxiāngcuī cuīliǎokāishícuīxièshí dīngnínghuāfàngchí 
jiǎoshēngchuī shēngchuī chuīliǎonánzhīchuīběizhī míngzhāochéngxuěfēi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腰刀首帕从军,戍(shù)¹独倚闲凝眺(tiào)。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眺。投笔²书怀,枕戈(gē)待旦³,陇西年少。欢光阴掣(chè),易生髀(bì),不如易腔改调。
译文:我很小就腰佩战刀、头裹头巾去应征入伍。闲暇时,便独自登上戍楼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见中原大地一片残破荒凉,到处是野狐、野兔活动的踪影,人烟稀少,在夕阳暮霭中更显得凄凉无比。投笔从戎,在陇西时常常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感慨久处安逸,光阴易逝,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所作为。
注释:¹戍楼:指边防上的岗楼。²投笔:用班超“投笔从戎”之典。³枕戈待旦:语出《晋书刘传》,意即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比喻杀敌报国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⁴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⁵掣电:即电闪,形容迅速。⁶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叹久处安逸,光阴易逝,思图 有所作为。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¹、几番惊扰。干戈烂漫²,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³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译文:时事变幻莫测,政权更迭频繁,兵连祸结,战事不断,百姓们受尽了战争的侵扰,无法休养生息,要靠谁去驱逐侵略者,扫平中原呢?望着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负的恢复中原的宏图大业,常常禁不住仰天长啸。我们恢复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来了,百姓将很快迎来太平时日,北方地区将继续在宋王朝的统治之下延续下去。
注释:¹群生:指宋朝百姓。²干戈烂漫:此处形容刀光剑影,兵连祸结的样子。³相将:行将,即将。⁴燕赵:均为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开头五句写词人在边防岗楼上远眺中原大地,被荒凉而残破的景象所震撼。“腰刀首帕”采用示现的修辞法,刻画出从军的装束,其中“首帕”源自头裹黄巾起义的黄巾军的装束。“狐居兔穴”,是描写战后残破荒凉景象的典型写法,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及杜甫《无家别》中“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描写相近,而且还含有鹊巢鸠占、中原沦陷之意。而后六句连用数典,抒豪情,表决心,委婉而深刻。

  “世变沧海成田,标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这五句表达了词人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无限同情,并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一句“凭谁驱扫”的发问,使无数爱国志士意识到了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感,催人奋进。

  “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三句激情澎湃迸发,让人不禁联想起那大呼“还我河山”的岳飞所高唱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江红》)

  “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燕赵”自古便为汉族统治地区,此以“燕赵”代北方,意含驱除外族之意。结拍二句虽然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有点不切合实际,但它确实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能鼓舞人心。

参考资料:
1、 《唐诗宋词 第二十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55页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péi)封叔之第¹,在光德里²。有梓(zǐ)人款³其门,愿佣隙(xì)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jǔ)、绳、墨,家不居(lóng)(zhuó)¹⁰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duó)¹¹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yì)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¹²,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¹³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quē)¹⁴足而不能理¹⁵,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lù)(shì)¹⁶者。
译文: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注释:梓人:木工。此指建筑设计者。传:文体名。¹裴封叔之第:裴封叔的住宅。裴封叔,名墐,柳宗元的姊夫,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为长安县令。²光德里:旧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郊。³款:通“叩”。⁴佣隙宇:指出劳力以抵房租。隙宇:空闲的房子。⁵职:掌管。⁶寻引: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丈为“引”,此指测量工具。⁷规矩:木工工具,校正圆形的叫“规”,校正方形的叫“矩”。⁸绳墨:木工画直线的工具。⁹居:积。¹⁰砻斫:磨和砍削,还有琢磨、切磋的意思。¹¹度:量长短。¹²食于官府:受官府雇用。¹³直:通“值”,报酬。¹⁴阙:通“缺”。¹⁵理:修理。¹⁶货:钱物。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其后京兆尹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²群材,会群工,或执斧(fǔ)斤,或执刀锯(jù),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³,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sì)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yùn)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huán)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译文: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注释:¹京兆尹:官名,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西安)的长官。²委:堆积。³栋宇之任:房屋的规模。⁴举:承担。⁵俟:等待。⁶愠:怨恨。⁷画宫于堵:把房屋的设计图画在墙壁上。⁸进退:等于说“入”。⁹工大:技艺之作用甚大。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¹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²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³,为乡师、里胥(xū);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qīng),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¹⁰,有方伯¹¹、连率¹²。郡有守¹³,邑(yì)有宰¹⁴,皆有佐政¹⁵;其下有胥(xū)¹⁶,又其下皆有啬(sè)¹⁷、版尹¹⁸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译文: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注释:¹体要:主体和纲要。指关键。²相天下:治理天下。³徒隶:社会底层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人。⁴乡师、里胥:泛指小官吏。乡师:一乡之长。里胥:一里之长。⁵下士:西周时期统治阶级中的最低等级。其上有中士、上士、大夫、卿、公等各级官僚,借以指统治阶级中的各阶级官吏。⁶离:粗分。⁷六职:指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⁸判:细分。⁹薄:迫近。¹⁰四海:指国家的四境。¹¹方伯:一方诸侯中的领袖。¹²连率:即“连帅”,统辖十国的诸侯。¹³守: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邑县。¹⁴宰:指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¹⁵佐政:指郡、县等的副长官。¹⁶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¹⁷啬夫:佐助县令管理赋税、诉讼等事务的乡官。¹⁸版尹:主管户籍的官吏。版:即户籍。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¹,指而使焉,条其纲纪²而盈缩³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ěr)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¹⁰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yùn)。不炫¹¹能,不矜(jīn)名,不亲小劳¹²,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¹³,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¹⁴艺也。夫然后相道¹⁵得而万国¹⁶¹⁷矣。
译文: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
注释:¹举而加焉:选拔各种官吏,赋予他们各种职务。焉:代词,指各级官吏。²条其纲纪:整理纲纪使其有条理。³盈缩:增减。⁴居:安置。⁵都:都城。⁶野:旷野,指乡村。⁷国:诸侯王的封地。⁸迩:近。⁹绩于成:指房屋设计图经实施而业绩完成。¹⁰由:用。¹¹炫:卖弄才能。¹²不亲小劳:不亲自去做小事。¹³大经:根本的原则、法则。¹⁴伐:自夸。¹⁵相道:当宰相的方法。¹⁶万国:万方,指整个国家。¹⁷理:治。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yīn)、周之理者,曰:“伊¹、傅²、周³、召(shào)。”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kè)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yín)(yín)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miù)欤!
译文: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注释:¹伊:伊尹,商初的功臣,曾佐商灭夏。²傅:傅说(yuè),商王武丁大臣。³周:周公,周武王之弟,佐武王灭商,后辅佐成王。⁴召:召公,姓姫,名奭(shì),曾佐武王灭商,后与周公一起辅佐成王。⁵恪勤:谨勤恳。⁶簿书:文书。泛指具体事务。⁷听听:通“龂龂”,争辩的样子。⁸备:完备,完成。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tǎng)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¹,夺其世守²,而道谋是用³。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译文: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信任梓人的方案而同过路的人商量,结果导致屋子造不成。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那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
注释:¹虑:思考,谋划。²世守:指固有的经验法则。³道谋是用:听信过路不负责任的议论。指造屋的主人,不信任梓人的方案而同过路的人商量,结果屋子终于造不成。⁴任之:是否信任梓人。”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¹,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pǐ)²。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³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shì)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náo)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译文: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
注释:诚陈:确实已完备。²圮:倒塌。³悠尔:远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无义。⁴屈:受压而弯曲。⁵桡:弯曲变形。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¹者,今谓之“都料匠²”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译文: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姓杨,隐去了他的名字。
注释:¹审曲面势:视材料的曲直形状。²都料匠:总管材料和施工的匠人。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

  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

  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rénzhuà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péifēngshūzhī zàiguāng yǒurénkuǎnmén yuànyōngérchǔyān suǒzhí xúnyǐn guī shéng jiālóngzhuózhī wènnéng yuē  shànduócái shìdòngzhīzhì gāoshēnyuánfāngduǎnchángzhī zhǐshǐ使érqúngōngyān shě zhòngnéngjiù shíguān shòusānbèi zuòjiā shōuzhítàibànyān   shì chuángquēérnéng yuē  jiāngqiúgōng  shènxiàozhī wèinéngértānshìhuòzhě 

    hòujīngzhàoyǐnjiāngshìguānshǔ wǎngguòyān wěiqúncái huìqúngōng huòzhíjīn huòzhídāo jiēhuán xiàngzhīrénzuǒchíyǐn yòuzhízhàng érzhōngchǔyān liángdòngzhīrèn shìzhīnéng huīzhàng yuē   zhízhěbēnéryòu érzhǐyuē    zhízhěérzuǒ éér jīnzhězhuó dāozhěxuē jiēshì yán gǎnduànzhě shèngrènzhě értuì退zhī gǎnyùnyān huàgōng yíngchǐérjìnzhì háoérgòushà jìntuì退yān chéng shūshàngdòngyuē  mǒunián mǒuyuè mǒu mǒujiàn  xìng fánzhíyòngzhīgōngzàiliè huánshìhài ránhòuzhīshùzhīgōng 

    értànyuē jiāngshěshǒu zhuānxīnzhì érnéngzhīyàozhě wénláoxīnzhěrén láozhěrén láoxīnzhě néngzhěyòngérzhìzhěmóu zhìzhě shìwéizuǒtiān xiàngtiānxià jìn wéitiānxiàzhě běnrén zhízhěwéi wéixiāngshī  shàngwéixiàshì yòushàngwéizhōngshì wéishàngshì yòushàngwéi wéiqīng wéigōng érwéiliùzhí pànérwéibǎi wàihǎi yǒufāng liánshuài jùnyǒushǒu yǒuzǎi jiēyǒuzuǒzhèng xiàyǒu yòuxiàjiēyǒu bǎnyǐn jiùyān yóuzhònggōngzhīyǒuzhíshí 

    zuǒtiānxiàngtiānxiàzhě érjiāyān zhǐérshǐ使yān tiáogāngéryíngsuōyān zhìérzhěngdùnyān yóurénzhīyǒuguī shéngdìngzhì tiānxiàzhīshì shǐ使chènzhí tiānxiàzhīrén shǐ使ān shìzhī shìzhīguó shìguózhītiānxià yuǎněr shǒuérjiūyān yóurénhuàgōngérchéng néngzhějìnéryóuzhī shǐ使suǒ néngzhětuì退érxiūzhī gǎnyùn xuànnéng jīnmíng qīnxiǎoláo qīnzhòngguān tiānxiàzhīyīngcái tǎolùnjīng yóurénzhīshànyùnzhònggōngér ránhòuxiàngdàoérwànguó 

    xiàngdào wànguó tiānxiàshǒuérwàngyuē  xiàngzhīgōng  hòuzhīrénxúnéryuē  xiàngzhīcái  shìhuòtányīn zhōuzhīzhě yuē    zhōu shào  bǎizhíshìzhīqínláo éryān yóurénmínggōng érzhíyòngzhěliè zāixiàng tōngshìdàozhě suǒwèixiàngér zhīyàozhěfǎn qínwéigōng 簿shūwéizūn xuànnéngjīnmíng qīnxiǎoláo qīnzhòngguān qièliùzhí bǎizhīshì yǐnyǐntíng érzhěyuǎnzhěyān suǒwèitōngshìdàozhě yóurénérzhīshéngzhīzhí guīzhīfāngyuán xúnyǐnzhīduǎncháng duózhònggōngzhījīndāozuǒ yòunéngbèigōng zhìbài yòngérsuǒchéng miù 

    huòyuē  zhǔwéishìzhě tǎnghuòzhì qiānzhìrénzhī duóshìshǒu érdàomóushìyòng suīnéngchénggōng zuì zàirènzhīér  

    yuē  rán shéngchéngchén guīchéngshè gāozhěérxià xiázhězhāngérguǎng广 yóu yóu jiāngérjiù juǎnshù zhì yōuěrér dào shìchéngliángréněr huòshìhuò rěnérnéngshě sāngzhìliáng érnéngshǒu dòngnáohuài yuē  fēizuì  zāi zāi  

    wèirénzhīdàolèixiàng shūércángzhī rén gàizhīshěnmiànshìzhě jīnwèizhī liàojiàng yún suǒzhě yángshì qiánmíng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八月书空¹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²
译文:八月,结队南飞的鸿雁在空中不断写着“人”字和“一”字,我独自登上岳阳楼俯视晴朗天气下的洞庭湖。
注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城上,临洞庭湖东岸。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观赏洞庭景色的胜地。¹书空:雁结队飞行,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所以说雁在空中写字。²川:河流。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水声轩帝¹钧天乐²,山色玉皇³香案烟。
译文:汹涌澎湃的波涛声像天帝演奏的钧天广乐,苍翠的山色在阳光中如玉皇香案的烟雾,隐约空濛。
注释:¹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²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帝的音乐。比喻惊涛的天籁响声。³玉皇: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皇。⁴香案:置香炉的几案。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大舶(bó)¹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乐²边。
译文:一艘艘大商船,云帆相接,乘风破浪;几朵白云追逐着夕阳在黄昏中消失,引起我的吟咏。
注释:¹大舶:指大商船。²乐:乐诵,即赋诗。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qiǎn)我飘飘意欲仙。
译文:我深深感到东南再没有像这般美丽的形胜,使我身心舒展,飘飘然如神仙行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