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
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
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
为言信此山,予宝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
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
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
行行何所喜。两脚有余力。
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
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
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
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
为言信此山,予宝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
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
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
行行何所喜。两脚有余力。
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来时吴会¹犹残暑。去日武林²春已暮。欲知遗爱³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译文:来的时候吴会依然还很热,走的时候春天已经快过去了。离开的时候给百姓留下的恩泽让百姓们感动,离别时伤心的眼泪胜过江水。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又名“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¹吴会:秦代会稽郡(今江苏东部、浙江西部),东汉时分为吴郡、会稽郡二郡,合称吴会。此处即指杭州。²武林:指杭州。³遗爱:多用于称颂地方官离任后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恩泽。
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欢情未举¹眉先聚。别酒多斟(zhēn)君莫诉²。从今宁忍³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译文:送别时欢快的情绪还未达到高潮眉头就紧锁。送别宴上默默对酌,不需要有过多的话语。从此之后,怎忍独自欣赏美景,放眼望去你我曾欢聚之地如今却成了肝肠寸断之处。
注释:¹欢情未举:欢乐的情绪未达到高潮。²诉:辞酒曰诉。³宁忍:怎忍。

  这首词的上片写与苏轼半年多的相处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及苏轼有恩德于民、深受民众爱戴的情况。下片写饯别宴会上的愁闷情状,和别后不忍独游的原因。此词结构整饬,属对工稳,脉络清晰,文气畅通。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二句字面上虽然只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但从我“来时”演绎到君“去日”,已经透写出二人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情了。紧接着词人便破题点出,“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思人之至而酒泪,固已深切,以“江上雨”喻泪,尤觉缠绵,泪如雨,只是比喻了泪之多,而江上之雨,更是汇入江流,连绵不绝。因此,以“江上雨”喻泪,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流泪之多,还暗示着泪是可以流尽的,内心的思念却可如钱塘江水永远流不尽。并且,这种思念是无法截断的,任何强作宽慰和超脱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往事已去,来日方远,还是注目于执盏话别的此时此地,过片笔锋一转“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在一片伤离的气氛中,双方都想轻松一下,不要过分悲苦,但是,长亭的氛围毕竟死死地笼罩住词人的心灵,故尔“欢情未举”,又皱起了眉头,陷入那离别的无尽思绪中去了。往日谈笑风生的宴席上,如今是默默对斟,两人都沉浸在依依的别情之中。轻松的谈不出,沉重的不愿谈,“君莫诉”三字便是这种情形的绝妙写照。末二句一笔宕开,代别后设想:“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西湖畔的山水楼台,是二位友人时常欢聚的地方,朋友离去,这里再也不会有赏心乐事了。良辰美景,盖为嘉宾而设;物是人非,只能空惹啼痕。昔日欢游的踪迹,遍布于湖边的一草一木,因此哪怕是微小的景致,都会带上特殊的感情。一个“尽”字,既正写了肠断之恨,又暗写了往日的友情之深,不管“抬眼”望何处,都会勾起物是人非的深切思念。

  在这首词里,词人从昔日相处,写到今日送别,再写到别后“宁忍看西湖"的心理活动,感情脉络十分清楚。结语更给读者留下了不尽的回味和想象。整首词所表达的别情,确实缠绵曲折,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412-413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译文:巫山的雨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直到今夜雨才停止,星河焕然一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若无青嶂(zhàng)¹月,愁杀白头人。
译文:若是没有青山上的月亮可以看,可真的要愁死我了。
注释:¹青嶂:如屏障的青山。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wǎng)(liǎng)¹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译文:我久久盯着月亮,久到半轮月亮动了位置,树深处影子也似山间小鬼乱动。
注释:¹魍魉: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这里代指影子。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译文:那北斗星之下正是我的故乡,月光直接照到长安。

yuèsānshǒu ·

 tángdài 

duànshān tiānxīn 
ruòqīngzhàngyuè chóushābáitóurén 
wǎngliǎngshēnshù dòngbànlún 
yuándāngběidǒu zhízhǐzhào西qín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苍茫沙嘴鹭鸶(sī)¹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译文:苍茫的沙滩上白鹭正好眠,江面风平浪静倒映着一片蓝天。
注释:¹鹭鸶:白鹭。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
译文:那雨后被冲洗得格外白净的芦花惹人怜爱,缕缕炊烟从停靠在河岸的渔船升起。
宋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所著《咏秋江》一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诗曰“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诗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鹭鸶安详地在苍茫的沙滩上打盹,水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冲洗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

yǒngqiūjiāng

lín sòngdài 

cāngmángshāzuǐmián piànshuǐhénjìntiān 
zuìàihuājīnghòu péngyānhuǒfànchuán 
衾凤犹温,笼鹦尚睡。宿妆稀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轻垂地。
(qīn)¹犹温,笼鹦²尚睡。宿妆³稀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zhě)褶轻垂地。
译文:绣着凤凰的被子依然温暖,笼子里的鹦鹉也在熟睡,一夜温存她的妆容已变淡但仍能看出八字眉妆。我们穿过花丛避开月光在行廊里依依惜别,她的珠裙轻轻垂落在地上有很多的褶痕。
注释:¹衾凤:绣有凤凰的被子。²笼鹦:笼中的鹦鹉。³宿妆:旧妆,残妆。
翠幕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绕院更重门,春风无路通深意。
翠幕¹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²绕院更重门³,春风无路通深意。
译文:翠色的树林如同帘幕印在水面波纹上动摇,早晨的荷叶都紧紧贴着水面还未分开,岸上的烟柳有的低垂有的挺拔。啊,一道道围墙一道道门扉,我的心意跟春风一般再也进不去她的庭院深处。
注释:¹翠幕:比喻苍翠浓郁的林木。²重墙:复壁。³重门:一道道门户。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
夭桃¹花正发²,秾(nóng)³李蕊方繁。
译文:茂盛的桃树上桃花在怒放,灿烂的李花开得正盛。
注释:¹夭桃:茂盛的桃树,出自《毛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²发:开放。³秾:花木繁盛貌。夭桃秾李:谓桃李艳盛之极。
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应候¹非争艳,成蹊(qī)不在言。
译文:它们是顺应物候,并非有意斗丽争妍。桃花和李花,从不自我标榜,但赏花人多,却把下面踏成了小径。
注释:¹应候:适应物候。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
译文:桃花艳如红霞,在静中暗吐;李花白得像白雪,在暗里轻翻。
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译文:盛放的桃花和李花,摇荡在春风中,那姿态是多么得意!一转眼,冷露悄降,却让人看到含情泪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
芬芳光¹上霞²,寂默委³中园。
译文:在当时得令的时光,桃李迸放出芬芳,光耀富贵人家的上苑;一朝花谢,只落得无声无息,被抛弃在偏僻的荒园。
注释:¹光:荣耀。²上霞:上林霞。暗喻进士及第。³委:委弃。暗喻罢职幽居。
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译文:说什么桃花红?说什么李花白?到头来,也只是自我欣赏吧!幽芳无价,却有谁来理会你的寒温?

  这诗表面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春天桃红李白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实际却是借桃李花抒怀,认为它的成名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刻意争取得来的,表达出作者淡薄,不刻意追逐名利的情怀。这首诗诗句对偶工整,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浓而沉囿不发,引人深思。

  第一句说桃,第二句说李,三四合承,点出题面:谓夭桃秾李应春天气候而开,桃李无言,因赏悦者多,所以在其周围踩成小路。五句说桃,六句说李,第七句总括上文,第八句暗启下句,转入抒情,谓桃花如吐霞,李花如翻雪,各竞其妙;得意时迎风摇曳,泣露是因为多情,隐喻诗人自己的多才而多感。九、十两句以花开时的芬芳,对比花落时的寂默,以逼出末联。“徒自许”,与“谁与论”,表面写桃李曾在上林苑风光一时,如今被寂寞地委弃园,自诩色泽美艳无匹,其幽香却无人知论的境况;实际却是写人,隐喻自己曾赴京应试,进士及第,如今罢职隐居,寂寞衰颓的情形。即使自许才高,却无人赏识。

  诗中桃李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以桃李名义的反问意蕴深长,虽然桃李的芬芳拔萃于上林苑中,但最终的命运却是在寂寞中默默枯萎,桃红李白的美丽也只是自我期许罢了,无人关注欣赏。作者一份怀才不遇的牢愁跃然纸上。类似此诗末联那样的感情,为李商隐所独有,也为李商隐所长有。其诗作的唯美倾向体现在诗歌意境中,表现出含蓄美与朦胧美的情调。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301页
2、 左宏阁主编;王引萍,祁国宏,徐玉英副主编,文史学院师生作品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12,第478页
3、 李浩主编,唐代文学研究 第16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8,第220页
4、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3卷,岳麓书社,2000年,第1821-182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