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围未解急燕聊,借骑谁能使大辽。
定远好从鞭马取,管城于我亦平交。
合围未解急燕聊,借骑谁能使大辽。
定远好从鞭马取,管城于我亦平交。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平山阑槛(jiàn)¹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²,别来³几度春风?
译文: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注释:¹平山阑槛:平山堂的栏槛。²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³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 通:樽)
文章太守¹,挥毫万字²,一饮千钟³。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 通:樽)
译文:你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千杯。年轻人,趁现在赶快行乐吧,你看我一把年纪了,都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注释:¹文章太守:这里指刘敞。²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³千钟:饮酒千杯。⁴直须:应当。⁵尊:通“樽”,酒杯。⁶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cháozhōngcuò ·sòngliúzhòngyuánchūshǒuwéiyá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píngshānlánjiànqíngkōng shānyǒuzhōng shǒuzhòngtángqiánchuíliǔ biéláichūnfēng 
wénzhāngtàishǒu huīháowàn yǐnqiānzhōng xíngzhíniánshào zūnqiánkànshuāiwēng  (zūntōng zūn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译文:青天上的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译文: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皎如飞镜临丹阙(què)¹,绿烟²灭尽清辉发。
译文: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注释:¹阙:朱红色的宫殿。²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但见¹宵从海上来,宁知²晓向云间没(mò)³
译文:人们只能看见这月亮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它早晨在云间隐没。
注释:¹但见:只看到。²宁知:怎知。³没:隐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白兔捣药¹秋复春,嫦娥²孤栖与谁邻?
译文: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注释:¹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²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译文: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译文: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唯愿当歌对酒时¹,月光长照金樽(zūn)²里。
译文: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¹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²金樽:精美的酒具。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一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诗人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一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9-37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3-324

jiǔwènyuè ·rénjiǎchúnlìngwènzhī

bái tángdài 

qīngtiānyǒuyuèláishí jīntíngbēiwènzhī 
rénpānmíngyuè yuèxíngquèrénxiāngsuí 
jiǎofēijìnglíndānquè 绿yānmièjìnqīnghuī 
dànjiànxiāocónghǎishànglái nìngzhīxiǎoxiàngyúnjiān 
báidǎoyàoqiūchūn chángéshuílín 
jīnrénjiànshíyuè jīnyuècéngjīngzhàorén 
rénjīnrénruòliúshuǐ gòngkànmíngyuèjiē 
wéiyuàndāngduìjiǔshí yuèguāngchángzhàojīnzūn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饥寒穷困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将以待天下豪俊魁垒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jué)¹,饥寒穷幸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²,将以待天下豪俊魁(kuí)(lěi)³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译文:我是川西人,今年已经二十二岁,很幸运地得到一个天子任命的官职,心中不会再担忧饥饿穷困,我的身体也没有劳役的折磨,我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处理一些简簿公文和米盐等事情,并且没有得到实职来发挥自己的力量。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思考了一些问题,不愿意自暴自弃。我认为天子非常宽厚仁德,对天下人的言论没有什么忌讳,而我如果不趁著自己强壮并且空闲的时候,早点实现自己的志向,还要做什么别的事呢?恭敬地想到天子设立制科,用来选择天下英俊豪杰,所以我试着不自量力地参加这次考试。天下的事情,从远古到现在,人们的议论大体已经完备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让人满意的。那些古代帝王难道一定要博学多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吗?做事情要抓住要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因此,汉高祖宽宏傲慢却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汉文帝有宽厚长者风度,却能够让天下奸诈的人顺从。为什么会这样呢?知人善任,所以才能够不用事必亲躬却让事情做得很好。到了汉武帝,财力都很丰富,聪明才智超过了汉高祖和汉文帝,然而用来治理天下,却经常遇到挫折而不能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善于用人,事必亲躬的原因啊。
注释:¹“幸得”一句:苏辙于嘉祐五年(1060)三月,授河南府渑池主簿。没有到任,所以下文才说:“未获从事以得自尽。”²制策之科:即制举。开始于唐代科举取士制度。除了地方荐举以外,朝廷在中央,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示制科举,称为制举或者制科。³魁垒:形容高超突出。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材,处之其中,食于太官,谓之学士。”⁴“是故”二句: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置酒洛阳宫,让列诸侯将领分析他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原因。⁵“汉文”二句:汉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节俭而无犬马宫苑之好,是宽厚仁德者,对于奸邪之人能够以德报怨。⁶“至于”以下七句: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承接文景之治,对内进行改革,对外用兵,加上大兴土木,迷信神仙,急征敛,使得国家空虚。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¹;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²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³,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译文:这么看来,天子主要职责是做好用人就好了。我看当今天下的人,那些所谓的有才能而可以任用的人,除了您还能有谁呢?看公卿之间功劳最大的,在士民之上而又德行最高,声名远播在异族中最无畏的,这三种人不是阁下又是谁呢?而阁下担任宰相职位,那么我们的君王的职责就到位了。古代的帝王能够无为而治,希望百代之后作为明主贤君之人,能够做到这样就行了。然而,天下没有治理好,责任在谁呢?从下面郡县的官吏中找,他们说:「我们做不到这样。」到上面的朝廷中去找,他们则说:「也不是我们的责任。」阁下身居要职,又怎么能够推辞呢?哎呀!恐怕是有人曾经用秦越人的事情向您进言吧?从前,秦越人凭借医术名闻天下,天下人把越人看成是生命所系。越人不在,那么病死的人就认为自己的病不是真病,死也不是真死。有一天,一个病人遇到越人对他说:「我把身体交给你,你只是要为了你的才能而诊治它,不要为了我而治疗它。」越人说:「哎呀,这很难做,你的病虽然不至于死,但是,要想完全治愈也很困难。如果用药过猛,就会伤及你的四肢,如果用药太缓,那病就不好除根。我不是不能治疗,而是怕出现上述的两种情况。伤害你的肢体治疗你的疾病,那天下人就以为我的医术不精;但是(如果用药缓)你的病根不除,那天下人就认为我不配当医生。我心中一直有这两种矛盾在斗争。」后来又见到那人,那人说:「您只知道医生的医术,却不知道不是医生的医术吧?如今不是医生的医生,敢于冒险,所以能够应付无穷的变化。而你在(疾病面前)严格遵守法则,追求万无一失,你所知道的医术只是医生的医术罢了。」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急于成功往往会失败,如果从容去做,往往能够成功,但是,如果过分拖沓,也会使机会白白失去的。孔子说:「中庸之道难于实行,我早就知道。聪明人往往超过界限,而愚笨的人却又达不到要求。」天下的事情既怕不明白,也怕明白过度的人,于是中庸之道的确难以实行。古代的贤能忧虑世人吝惜官爵,所以不肯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艰难。因此高高在上的人奋不顾身为天下人谋取公利,忘掉了自己的私利;下面的人也不顾惜自己的私利,敢于说话,指出上面的不足。这两种人可以说是比天下人都贤明,却还不免做不聪明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明白让自己安全是为了天下人安全的道理。对自己的举动要慎重,是为了尊重君子的权势,但是把这种慎重普遍化,那是普通人的识见。从阁下执政,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天下听不到慷慨的陈颂,却听到您淳朴厚道的名声。想来阁下还是知道的,但是,还有秦越人身上的缺点啊。
注释:¹“推之”一句:《宋史·富弼传》,仁宗“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²播之夷狄之域:《宋史·富弼传》,契丹屯兵境上以求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的故事,请求留之。而“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之动色。”³纷:表示纷杂、争吵。⁴攻讦: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刘贵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辙再拜。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xǔ)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¹。辙再拜。
译文:我读《三国志》,记得见过这样的情节:曹操和袁绍相对峙,久久不能决断,曹操问贾诩,贾诩说:「您的明智比袁绍高明,胆力也超过了他,在用人方面也比他强,当机立断的魄力也超过了他。袁绍虽然兵力百倍于您,您与他画地而守,半年袁绍却不能取胜,那您取胜的形势已经比较清楚,但是却久而不决,那是因为你为考虑万无一失的过错罢了。」事情虽然不一样但是道理却一致。如今天下人寄希望于您,难道不是这个缘故吗?阁下只要稍微考虑一下我上面的说法,就应该明白天下人希望您所要做的事情。不一一细说了。苏辙敬上。
注释:¹不宣:古代的书信末尾常用语,即不用一一细说。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diāo)¹,金粉小屏²犹半掩。
注释:¹雕笼:雕有花纹的鸟宠。²金粉小屏:用金粉涂饰的小屏风。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香灭绣帷(wéi)人寂寂,倚槛(jiàn)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¹?长使含啼眉不展。
注释:¹纵疏狂:纵情地游乐。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三句写外景:柳映玉楼,雨细风轻,烟笼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图。接着写内景:鹦鹅语笼,小屏半掩。这些客观景象,烘托了一种沉寂的境界,虽有鹦鹉细语,但人会感到更静。

  下片写在寂静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无语,满怀愁绪倚栏思远。结尾二句,由思念转入怨恨,由怨恨变为悲伤。

lóuchūn··liǔyìnglóuchūnwǎn--xiòng

liǔyìnglóuchūnwǎnfēngqīngyāncǎoruǎnhuàtángyīngdiāolóngjīnfěnxiǎopíngyóubànyǎn

xiāngmièxiùwéirénkǎnyánchóuyuǎnhènlángchùzòngshūkuángzhǎng使shǐhánméizhǎn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¹²楚,出³于林中,见佝(gōu)(lóu)者承蜩(tiáo),犹掇(duō)也。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注释:¹仲尼:孔承。²适:到,往楚:春秋时国名。³出,行走,通过。⁴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⁵承蜩:粘蝉,把蝉黏住。承:《说文》:“受也”。粘取。蜩:蝉。⁶犹掇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样(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仲尼曰:“承巧乎!有道邪?”
译文: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曰:“我有道也¹。五六月²累丸³二而不坠,则失者锱(zī)(zhū);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jué)株拘;吾执臂¹⁰也,若槁(gǎo)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¹¹。吾不反不侧¹²,不以¹³万物易¹⁴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译文: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注释:¹有道耶:有门道么?道:办法方法规律窍门。²五六月:指学习经过的时间。³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⁴不坠:不掉(落)下来。⁵锱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微少的数量。⁶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极少。⁷处身:立定身承。⁸若:好像。⁹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枯树根。¹⁰执臂:举竿的手臂。¹¹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见。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词。起宾语(蜩翼)前置的作用。¹²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响而乱动。¹³以:因为。¹⁴易:改变。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孔承顾谓¹弟承曰:“用志不分²,乃凝(níng)³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¹谓:对……说。²用志不分: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³凝:专注,专一。⁴丈人:古时对年老的人的尊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