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林危世是亨途,道眼相逢菜味腴。
愈契大颠非为佛,坡知老印本来儒。
携晴雪瀑藤花路,话旧青镫柏子庐。
万事已抛松枕外,不妨姓字落江湖。
出林危世是亨途,道眼相逢菜味腴。
愈契大颠非为佛,坡知老印本来儒。
携晴雪瀑藤花路,话旧青镫柏子庐。
万事已抛松枕外,不妨姓字落江湖。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译文: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作者皆殊列¹,名声岂浪垂²
译文:历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随便地流传于后世。
注释:¹殊列:犹言不同的流派。殊,差别。²浪垂:随便留传。浪,放纵,引申为随便的意思。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骚人¹(jiē)不见,汉道盛于斯²
译文: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注释:¹骚人: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其作者为骚人。²汉道盛于斯:是说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qǐ)¹为。
译文: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注释:¹绮丽:华美。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译文: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¹疲。
译文: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注释:¹弱岁:二十岁。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永怀江左逸¹,多病邺(yè)中奇²
译文: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
注释:¹江左逸:指东晋、南朝时代的诗人如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等。²邺中奇:指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王粲、刘桢等人。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lù)(jì)¹皆良马,骐(qí)(lín)²带好儿³
译文: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注释:¹騄骥: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²骐驎: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³带好儿:是说有的诗人还将诗学传给儿子,如曹操和儿子丕、植都是诗人。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车轮徒已斫(zhuó),堂¹²惜仍亏。
译文: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注释:¹堂:这里指屋基。²构:这里指屋架。《书经·大诰》有个比喻:父亲做房屋,儿子连屋基都不肯筑,哪肯去树屋架?后人因以“堂构”这个词指子继父业。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¹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译文: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注释:¹漫:随便。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缘情¹慰漂荡,抱疾屡(lǚ)迁移。
译文: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
注释:¹缘情:这里即以“缘情”为赋诗的代语。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经济¹惭长策,飞栖(qī)²一枝。
译文: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
注释:¹经济:经邦济世。²假:借。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尘沙傍蜂虿(chài)¹,江峡绕蛟螭(chī)²
译文: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
注释:¹虿:蝎子。²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萧瑟唐虞(yú)远,联翩(piān)¹楚汉危。
译文: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
注释:¹连翩:鸟并飞貌。楚汉之际,群雄并起,有如连翩飞鸟。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圣朝¹兼盗贼²,异俗³更喧
译文: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
注释:¹圣朝:指唐朝。²盗贼:指安史余党及各地叛乱分子。³异俗:指四川东部一带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人情风俗。⁴喧:喧哗。⁵卑:低湿。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郁郁¹星辰剑²,苍苍³云雨池。
译文: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
注释:¹郁郁:盛貌。²星辰剑:言精气上冲星辰的宝剑。³苍苍:盛貌。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两都¹开幕府,万宇²插军麾(huī)³
译文: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
注释:¹两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军队出征,随地搭起帐幕办公,所以将军府也称幕府。²万宇:犹万方。³军麾:军旗。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¹
译文: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注释:¹月支:即月氏,汉西域国名,以喻吐蕃。当时,吐蕃多次入侵,唐朝时常屈辱让避。唐居吐蕃东,故云“东风”。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pí)
译文: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jià)(sè)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译文: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译文: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译文: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曹丕《典论·论文》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使杜甫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壮志未酬,迭经挫折,饱尝动乱之苦,倒却取得了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于是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忘不了像“騄”“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䮼”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值得叹息的是,尽管而今已如轮扁斫轮一样“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然而无益于治国安民。即使写出王符《潜夫论》、邯郸淳《曹娥碑》一样的文字来,也不过空传后世罢了。反过来又一想,写诗毕竟是自已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思想寄托,是自己带病迁徙漂荡流寓生涯的一种慰藉啊,凭何侈谈经世济民之策,像疲敝的飞鸟一样,能有一枝栖息之处也算不错了。

  回到现实中来,世尘中蜂虿横行,江峡里蛟螭出没——触目萧瑟凄怆,离唐虞之世愈来愈远了;军阀联翩抗轭,似乎又重现了楚汉的危局。所谓的圣明之朝却是盗贼蜂起,边鄙之地的异俗风景就更是喧阗卑下了。郁郁盘结、上绕星辰的剑气下是兵锋森列,苍苍无际、如云雨笼罩池上的是战气蒸腾。东西各镇都设起了将军的幕府,到处都是军旗在飘荡。东汉马援立于南海交趾极界的铜柱已被残毁,像西风渐紧、东风避之不及似的,西边的月支又屡次入侵。自己流寓异域,乌鹊啼鸣却空报亲人的音信,又时时听见山野的熊罴怒号,这样的心境无法用“恨”“怪”道清楚,只好将每日的稼穑生活以吟诗的兴致来表达,柴门茅屋里的自食其力的生活也能使一个读书人自得其乐。想到长安故居烟草迷茫的白阁和白阁下秋水弥漫的皇陂,有家难归,只好以吟诗来分解自已的离情乡思,不敢期盼能写出真能传之于后世的绝章妙句。

  杜甫对诗歌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主旨的思考和见解,却是以这样的五言排律的形式来表达,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一韵到底,丝毫不受约束,记事、议论、抒情均得心应手,足以表现出其诗歌造诣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编. 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 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760-762.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mǐn)¹予小子²,遭家不造³,嬛(qióng)在疚。於(wū)皇考,永世孝。念兹¹⁰皇祖¹¹,陟(zhì)¹²¹³¹⁴。维予小子,夙(sù)¹⁵¹⁶¹⁷。於乎皇王¹⁸,继序¹⁹²⁰不忘²¹
译文:可怜我这三尺童,新遭父丧真悲痛,孤独无援忧忡忡。先父武王多英明,终身能够孝祖宗。念我先祖兴大业,任贤黜佞国运隆。我今年幼已即位,日夜勤政求成功。先王灵前发誓言,继承遗志铭心胸。
注释:¹闵:通“悯”,怜悯,郑笺说是“悼伤之言”。²予小子:成王自称。小子,年少。对先祖也可自称“小字”。³不造:不幸,不善。此指遭周武王之丧。⁴嬛嬛:同“茕茕”,孤独无所依靠貌。⁵疚:忧伤。⁶於乎:同“呜呼”,表感叹。⁷皇考:指武王。⁸永世:终身。⁹克:能。¹⁰兹:此。¹¹皇祖:对已故祖父的美称。此指周文王。¹²陟降:上下,升降。¹³庭:直。¹⁴止:语气词。¹⁵夙夜:原意为早夜。此指朝夕,日夜,即天天、时时。¹⁶敬:谨慎。¹⁷止:语助词。¹⁸皇王:这里指先代君主,兼指文王、武王。¹⁹序:通“绪”,事业。²⁰思:语助词。²¹忘:忘记。

  嗣王朝庙,通常是向祖先神灵祷告,表白心迹,祈求保佑,同时也有对臣民的宣导作用。鉴于周成王的特殊境遇,这篇告庙之辞应有特殊的设计。

  开头三句,将成王的艰难处境如实叙述,和盘托出,并强调其“嬛嬛在疚”,无依无靠。国君需要群臣,嗣王更需要群臣的支持,成王这样年幼的嗣王则尤其需要群臣的全力辅佐。强调成王的孤独无援,于示弱示困示艰难之中,隐含了驱使、鞭策群臣效力嗣王的底蕴,这一点在下面即逐步显示出来。

  第四句的“皇考”指周武王。武王一生业绩辉煌卓著,诗中却一字不提,只说他“永世克孝”。为人子当尽孝;为人臣则当尽忠,其理一致,为什么不直陈其言呢?盖因在危难、困窘之际寻求援助,明令不如感化,当时周王室群臣均为武王旧臣,点出武王克尽孝道,感化之效即生。

  第六句的“皇祖”指周文王,而“陟降”一语,当重在“陟”,因为成王嗣位时在朝的文王旧臣,都是文王擢拔的贤能之士,他们在文王去世之后,辅佐武王成就了灭商的伟业,此时又该辅佐成王来继业守成了。

  周公是经历文、武、成三世的老臣,“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又“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史记·鲁周公世家》),一些三世老臣如姜尚等,都长期与他共事,上述对文王、武王赞颂之语,出自他口中,自有非同寻常的号召与约束力量,穆王时太仆正伯冏作《冏命》,所说“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正可见周公的威严。

  周公在其子伯禽受封于鲁后曾训戒伯禽要尊贤,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贱”,当然知道成王的身份更为高贵。成王为文王之孙,武王之子,血统至尊,这也几乎就是他继位时全部的政治资本,周公对此不能不充分地加以利用,以期对文王、武王感恩戴德的群臣对成王也俯首听命。因此“继序”一语出现于《周颂·闵予小子》的末句,绝非偶然,它强调成王继承的是文王、武王开创的大业,而“思不忘”对成王固然是必须兑现的誓言,对于文王、武王的旧臣,则是理所当然应尽的天职。

  《周颂·闵予小子》隐含着对文王、武王旧臣效忠嗣王的要求,而在这方面,周公又是以身作则、堪称楷模的。他并没有忘记对儿子伯禽的教育与指导,用今天的话说是公私兼顾的,可他的主要精力一直集中于辅佐成王,他的主要政治业绩也在于此。这方面,《诗经》《尚书》中的许多篇章留下了可信的记录,孔子也一再表示对他的尊崇与景仰。周公与成王虽然一为臣一为君,一为辅相一为天子,但是,要了解成王时政事,却往往先要了解周公。《六经》皆史,读此篇亦可窥周初政事之一斑。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0-681

mǐnxiǎo

míng xiānqín 

mǐnxiǎo zāojiāzào qióngqióngzàijiù huángkǎo yǒngshìxiào niànhuáng zhìjiàngtíngzhǐ wéixiǎo jìngzhì huángwáng wàng 

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
相州¹昼锦堂²厨酝(yùn),卫国³淇川岸竹萌。
注释:¹相州:古代州名,即今安阳。²昼锦堂:相州(今河南安阳)韩琦宗祠。³卫国: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遗民,建立了卫国。后被秦兼并。
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
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gōng)¹
注释:¹瑶觥:玉制的酒器。
此诗乃诗人姜氏忽得友人送来相州(今安阳)佳酿及淇园竹笋,因此物乃沦陷之故国所产,故激动兴奋,欢欣宴饮。诗中透露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zhìxiǎoyǐnshìkuānzhòngsòngxiāngzhōuyùnbìngzhúméngtóngzhì--jiāng

xiāngzhōuzhòujǐntángchúyùnwèiguóchuānànzhúméng

èrfánjūnzǒufēnxiǎngshízāichéngxìngdàoyáogōng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家临(lín)¹九江²水,来去九江侧。
译文:我的家临近九江边,来来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注释:¹临:靠近。²九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同是长干人,生小¹不相识。
译文:你和我同是长干人,从小不相识真是很遗憾。
注释:¹生小:自小,从小时候起。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歌在语言上平白如话。从字面上看一览无余,是一个女子同一个男子江上偶遇的对话。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共同认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乡的感情让它获得了流传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一个舟行女子只因听到乡音,觉得可能是同乡,便全然不顾忌封建礼教的拘束而停舟相问,可见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报家门,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她盼望见到同乡的喜出望外的心情。这是因为乡音让她感到亲切,乡音让她产生要见到家乡亲人的冲动。这一切都缘于对家乡的爱恋。

  男子的答话是“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话虽是出自男子之口,却是对俩人共同的飘泊生涯的叹息,是长年流落在外的无奈。这叹息也是缘于对家乡的爱恋。

  诗人捕捉住一个生活场景,用白描手法抒写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既含蓄又生动,饶有生活趣味。

chánggānxíng ·jiālínjiǔjiāngshuǐ

cuīhào tángdài 

jiālínjiǔjiāngshuǐ láijiǔjiāng 
tóngshìchánggānrén shēngxiǎoxiāngsh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yù)¹²与矛³,誉之曰:“吾(dùn)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¹⁰,于物无不陷也。”或¹¹曰:“以¹²¹³之矛陷子之盾,何如¹⁴?”其¹⁵人弗(fú)¹⁶¹⁷也。夫不可陷之¹⁸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¹鬻:卖。²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³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⁴者:...的人。⁵誉:赞誉,夸耀。⁶曰:说,讲。⁷吾:我。⁸莫:没有什。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⁹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¹⁰利:锋利,锐利。¹¹或:有人。¹²以:使用;用。¹³子:您,对人的尊称。¹⁴何如:怎么样。¹⁵其:代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¹⁶弗能:不能。弗,不。¹⁷应:回答。¹⁸之:的。

xiāngmáodùn

hánfēi xiānqín 

    chǔrényǒudùnmáozhě zhīyuē  dùnzhījiān néngxiàn  yòumáoyuē  máozhī xiàn  huòyuē  zhīmáoxiànzhīdùn   rénnéngyìng xiànzhīdùnxiànzhīmáo tóngshì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