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深语剔寒缸,别意萧萧竹半窗。
夜阑深语剔寒缸,别意萧萧竹半窗。
明日孤帆鸿影外,东风残雪过曹江。
明日孤帆鸿影外,东风残雪过曹江。

biéfānghuáitíngshānrénèrshǒu--línjǐng

lánshēnhángāngbiéxiāoxiāozhúbànchuāng

míngfān鸿hóngyǐngwàidōngfēngcánxuěguòcáojiāng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春风试手¹先梅蕊,頩(pīng)姿²冷艳明沙水³。不受众芳知,端须月明期
译文:春风最先试着让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丽,冷韵幽香,伴随着它的是明沙净水。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应当与月亮约定日期来作伴。
注释:¹试手:尝试身手。²頩姿:美丽的姿色。頩,面目光泽艳美。³明沙水:明净的沙水。⁴端须:只该。⁵期:约定之时。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chāi)¹见。雪后燕²瑶池³,人间第一枝。
译文:它的香气清幽淡雅,传得很远,总是先在女子们的钗头上出现。大雪过后。梅花被王母宴请到瑶池,这是人世间报春的第一枝花。
注释:¹钗头:妇女的头饰,多为金玉器。²燕:通“宴”,宴会。这里指举办宴会。³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有玉楼十二层。

  词的起句奇绝。春风吹绽百花,这是很普通的比喻修辞,把春风之吹拂说成春风之手的抚摸,这也是很常见的拟人修辞,但是此词作者把这两者融合,再加入了他独有的体会之后,一句“春风试手先梅蕊”就显得异常新颖了。“试手”二字仿佛是说春风吹绽百花的这门“技艺”需要先操练一下,而操练的结果则是使梅花先于百花开出了花蕊。冬去春来,春风自然要启开冰封的万物,但它却独钟情于梅花,暗含着对梅花的赞颂。“頩姿冷艳明沙水”一句以外在写内质。“颍姿”是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这都是暗指它清高幽独的气质。“明沙水”是它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正是为了凸显梅花的高洁。

  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主动地不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然而这只是铺垫,是作者刻意地压抑感情,接着”端须”一句就开始高扬——梅花之清高孤绝唯有月亮能与之相配。这感情和气势已丝毫不让陆游之词。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全词结构显得很精致。

  下阕开始写梅花与人的互动。“清香闲自远”句写梅花的幽香,已暗含着闻到花香的人。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因此女子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再次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已自高远华美,更加“雪后”修饰,一种幽冷清空的气氛更加强烈。而梅花因其高洁的品格和气质,被邀请到这样的地方赴宴,又荣列人间众芳之首,这是何等的荣耀。这一想象的目的还是从另一个角度赞美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无论是比喻、拟人还是想象,目的都是为了赞誉梅花的各种品格。赵令畴因与苏轼交好而入党籍,一生仕途坎坷,此词虽表面上只是写梅花的品格.但未尝不是以梅花自喻,寄托作者深沉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清华大学中文系《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403-404

mán··chūnfēngshìshǒuxiānméiruǐ--zhàolìngzhì

chūnfēngshìshǒuxiānméiruǐpīng姿lěngyànmíngshāshuǐshòuzhòngfāngzhīduānyuè

qīngxiāngxiányuǎnxiānxiàngchāitóujiànxuěhòuyànyáochírénjiānzhī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译文: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门。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¹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yān)。士之能垂休光²、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³、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zhāng);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译文: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门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门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门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互相等待的。
注释:¹负:仗侍。²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³后进之士:后通显的人。⁴为之后焉:做他们的歌颂者。⁵虽盛而不传:即使成就卓越却不会流传。⁶是二人:这两种人。⁷相须:相待。这里是互相依赖的意思。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¹、下之人无可推²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³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chǎn)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qī)之穷,盛位无赫(hè)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¹⁰
译文: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难道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门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互相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原因在于居于门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肯巴结地位高的人请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肯照顾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很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门寻找,就不能说门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考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
注释:¹援:攀援。²推:推举。殷多、盛。这里引申作密切解。³相遇:互相遇合。⁴负:仗恃。⁵谄:讨好。⁶顾:照顾关怀。⁷戚戚:忧虑的样子。⁸赫赫:威显的样子。⁹干之:求他。干,干谒。¹⁰闻于人:听说。侧闻:从旁边听说,表示谦恭。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¹,卷舒²不随乎时,文武³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xiá)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yú)?古人有言:“请自隗(kuí)始。”愈今者惟朝夕刍(chú)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chuò)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译文:我从旁听说阁门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行为方正做事实际,进退有度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难道您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没有听说过后辈有得到您的赏识和礼遇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没能得到吗?还是您志在建功立业,而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也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呢?为什么应该听到您推荐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要求自己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门将要寻求的人才还没能找到吗?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着急,这些不过费阁门一顿早饭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志在建功立业,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还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间那些拘谨小心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告诉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运很坏了!
注释:¹道方而事实:道德方正而工作讲求实际。²卷舒:卷缩舒展,这里是进退的意思。³文武:具有文、武的才能的人。⁴唯其所用:只在您来使用。其,你,第二人称。⁵遇知:受到赏识。⁶获礼:得到尊敬。⁷恒:平常,普通。⁸隗:郭隗,战国时燕国人。⁹刍:喂牲口的草。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译文:恭敬地呈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过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这封信围绕希望得到引荐这一中心,开篇阐明了先达之士与后进之士休戚相关的这一道理,接着称颂于襄阳这位先达之士杰出的才能功业,最后作者毛遂自荐,吐露出迫切希望能得到于襄阳引荐的心迹。全文结构严密,立意明了,逻辑清晰。

  文章先是提出“先达之士”与“后进之十”的关系,应是“相须”即相互等待、配合的观点:从正面说,后者靠前者提携才能施展才干,前者靠后者后继才能成就功业。再从反面说,如果不“相须”则前者“美而不彰”,终无出路,后者亦不能留传盛名。大前提明确之后,再说小前提,即联系于尚书与自身:于尚书乃当世先达之士,可惜未闻其荐举“后进之士”,而自己乃有才的“后进之士”,而且处境穷困,正是于尚书应该荐举之人。于是结论不言自明:自己乃应该被尚书荐举之人。

  全文从先达与后进两方面展开,而又时时映照回抱,反复萦回,曲折灵转。处处回护着自己,处处敲击着权要,又处处激发着于襄阳要以识才用才为急务。笔如走丸,无一字一意呆滞板实。细细咀嚼,其味无尽。“在门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不妨为君子;“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门”,就未免是小人;“高材多戚戚之穷”,弃置人才,昏庸当道,分明是世道不公;“盛位无赫赫之光”,这是庸官只贪富贵的表现;对权贵“宜闻而久不闻”,是斥其失职的婉词;而无人“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门”,这又是权贵们未曾求或不真求人才的结果。文章两出“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明显地是指责当路者心里只想着功名利禄,并无心力“顾其门”,含意丰厚,表达委曲,愈细嚼愈有意味。

  全文逻辑严密,析理透彻;文词舒展,陈情委婉;语气凄怆,不卑不亢;首尾呼应,严谨而自然。

参考资料:
1、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王英志等注评.古文观止注评:凤凰出版社,2015.05:第342-344页

xiāngyángshū

hán tángdài 

    yuèsān jiàngshìláng shǒuguóménshìhán jǐnfèngshūshàngshūxià 

    shìzhīnéngxiǎngmíng xiǎndāngshìzhě yǒuxiānzhīshì tiānxiàzhīwàngzhěwéizhīqiányān shìzhīnéngchuíxiūguāng zhàohòushìzhě yǒuhòujìnzhīshì tiānxiàzhīwàngzhě wéizhīhòuyān wéizhīqián suīměiérzhāng wéizhīhòu suīshèngérchuán shìèrrénzhě wèishǐxiāng 

    ránérqiānbǎizǎinǎixiāngyān shàngzhīrényuán xiàzhīréntuī xiāngzhīyīnérxiāngzhīshū zàixiàzhīrénnéngkěnchǎnshàng shàngzhīrénwèikěnxià gāocáiduōzhīqióng shèngwèizhīguāng shìèrrénzhězhīsuǒwéijiēguò wèichánggānzhī wèishàngrén wèichángqiúzhī wèixiàrén zhīsòngyánjiǔ wèichánggǎnwénrén 

    wénxiàbàoshìzhīcái érxíng dàofāngérshìshí juǎnshūsuíshí wénwéisuǒyòng suǒwèirénzāi wèiwénhòujìnzhīshì yǒuzhīzuǒyòu huòménxiàzhě qiúzhīérwèi jiàngzhìcúngōng érshìzhuānbàozhǔ suīrén wèixiá wénérjiǔwén suīcái chǔgǎnhòuhéngrén xiàjiàngqiúzhīérwèi rényǒuyán  qǐngwěishǐ  jīnzhěwéizhāochú lìnzhīshì guòfèixiàzhāozhīxiǎngér yuē  zhìcúngōng érshìzhuānbàozhǔ suīrén wèixiáyān  fēizhīsuǒgǎnzhī shìzhīchuòchuòzhě zhī lěiluòwěizhīrén yòunéngtīngyān xìnmìngzhīqióng 

    jǐnxiànjiùsuǒwéiwénshíshǒu lǎnguān zhīzhìzhīsuǒcún kǒngzàibài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ǎi)¹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zhǔ)。紫薇²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xù)
译文: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薇,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注释:¹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²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¹。晚霁(jì)波声带雨²。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¹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²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

zhúyǐngyáohóng ·ānyúnlóu

liàoshìměi sòngdài 

ǎiǎichūnkōng huàlóusēnsǒnglíngyúnzhǔ wēidēnglǎnzuìguānqíng juémiàokuānéng chóuchàngxiāngchí dāng zhūlángòng sàihóng鸿nánwèn ànliǔqióng biéchóufēn 
cuīniánguāng jiùláiliúshuǐzhīchù duànchánggèngcányáng shāngpíngchǔ wǎnshēngdài qiǎorén zhōuhéng shùfēngjiāngshàng fāngcǎotiān cēnyānsh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译文: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作者皆殊列¹,名声岂浪垂²
译文:历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随便地流传于后世。
注释:¹殊列:犹言不同的流派。殊,差别。²浪垂:随便留传。浪,放纵,引申为随便的意思。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骚人¹(jiē)不见,汉道盛于斯²
译文: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注释:¹骚人: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其作者为骚人。²汉道盛于斯:是说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qǐ)¹为。
译文: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注释:¹绮丽:华美。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译文: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¹疲。
译文: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注释:¹弱岁:二十岁。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永怀江左逸¹,多病邺(yè)中奇²
译文: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
注释:¹江左逸:指东晋、南朝时代的诗人如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等。²邺中奇:指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王粲、刘桢等人。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lù)(jì)¹皆良马,骐(qí)(lín)²带好儿³
译文: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注释:¹騄骥: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²骐驎: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³带好儿:是说有的诗人还将诗学传给儿子,如曹操和儿子丕、植都是诗人。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车轮徒已斫(zhuó),堂¹²惜仍亏。
译文: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注释:¹堂:这里指屋基。²构:这里指屋架。《书经·大诰》有个比喻:父亲做房屋,儿子连屋基都不肯筑,哪肯去树屋架?后人因以“堂构”这个词指子继父业。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¹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译文: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注释:¹漫:随便。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缘情¹慰漂荡,抱疾屡(lǚ)迁移。
译文: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
注释:¹缘情:这里即以“缘情”为赋诗的代语。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经济¹惭长策,飞栖(qī)²一枝。
译文: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
注释:¹经济:经邦济世。²假:借。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尘沙傍蜂虿(chài)¹,江峡绕蛟螭(chī)²
译文: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
注释:¹虿:蝎子。²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萧瑟唐虞(yú)远,联翩(piān)¹楚汉危。
译文: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
注释:¹连翩:鸟并飞貌。楚汉之际,群雄并起,有如连翩飞鸟。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圣朝¹兼盗贼²,异俗³更喧
译文: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
注释:¹圣朝:指唐朝。²盗贼:指安史余党及各地叛乱分子。³异俗:指四川东部一带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人情风俗。⁴喧:喧哗。⁵卑:低湿。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郁郁¹星辰剑²,苍苍³云雨池。
译文: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
注释:¹郁郁:盛貌。²星辰剑:言精气上冲星辰的宝剑。³苍苍:盛貌。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两都¹开幕府,万宇²插军麾(huī)³
译文: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
注释:¹两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军队出征,随地搭起帐幕办公,所以将军府也称幕府。²万宇:犹万方。³军麾:军旗。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¹
译文: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注释:¹月支:即月氏,汉西域国名,以喻吐蕃。当时,吐蕃多次入侵,唐朝时常屈辱让避。唐居吐蕃东,故云“东风”。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pí)
译文: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jià)(sè)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译文: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译文: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译文: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曹丕《典论·论文》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使杜甫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壮志未酬,迭经挫折,饱尝动乱之苦,倒却取得了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于是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忘不了像“騄”“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䮼”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值得叹息的是,尽管而今已如轮扁斫轮一样“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然而无益于治国安民。即使写出王符《潜夫论》、邯郸淳《曹娥碑》一样的文字来,也不过空传后世罢了。反过来又一想,写诗毕竟是自已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思想寄托,是自己带病迁徙漂荡流寓生涯的一种慰藉啊,凭何侈谈经世济民之策,像疲敝的飞鸟一样,能有一枝栖息之处也算不错了。

  回到现实中来,世尘中蜂虿横行,江峡里蛟螭出没——触目萧瑟凄怆,离唐虞之世愈来愈远了;军阀联翩抗轭,似乎又重现了楚汉的危局。所谓的圣明之朝却是盗贼蜂起,边鄙之地的异俗风景就更是喧阗卑下了。郁郁盘结、上绕星辰的剑气下是兵锋森列,苍苍无际、如云雨笼罩池上的是战气蒸腾。东西各镇都设起了将军的幕府,到处都是军旗在飘荡。东汉马援立于南海交趾极界的铜柱已被残毁,像西风渐紧、东风避之不及似的,西边的月支又屡次入侵。自己流寓异域,乌鹊啼鸣却空报亲人的音信,又时时听见山野的熊罴怒号,这样的心境无法用“恨”“怪”道清楚,只好将每日的稼穑生活以吟诗的兴致来表达,柴门茅屋里的自食其力的生活也能使一个读书人自得其乐。想到长安故居烟草迷茫的白阁和白阁下秋水弥漫的皇陂,有家难归,只好以吟诗来分解自已的离情乡思,不敢期盼能写出真能传之于后世的绝章妙句。

  杜甫对诗歌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主旨的思考和见解,却是以这样的五言排律的形式来表达,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一韵到底,丝毫不受约束,记事、议论、抒情均得心应手,足以表现出其诗歌造诣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编. 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 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760-762.
怜君谪宦楚江来,门外湘波日夜回。
怜君谪(zhé)(huàn)¹楚江来,门外湘波日夜回。
译文:我怜惜您被贬谪来到了楚江,家门外面湘水日日日日夜夜流淌。
注释:¹谪宦:贬官另任新职。
废井年深生乱草,古墙春尽长荒苔。
废井年深生乱草,古墙春尽长荒苔。
译文:废弃的深井经过很过年之后生长了许多乱草,古墙上的春景将夜,墙上长满了荒苔。
猿声似诉孤臣恨,马首空劳过客哀。
猿声似诉孤臣恨¹,马首空劳过客哀。
译文:一阵阵猿声好像在倾诉你的遗憾,梁怀王因坠马而死,你深深歉疚哀伤,抑郁而亡。
注释:¹恨:遗憾。
此地无须叹寥落,长安甲第亦成灰。
此地无须叹寥(liáo)¹,长安甲第亦成灰。
译文:这个地方无须感叹寥落,毕竟长安登甲第之名的人最后也成为灰烬。
注释:¹寥落:孤单;寂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