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俯平湖,冰壶浸蒲壁。
奫沦五千顷,岝峉一万尺。
苍松偃旌盖,翠竹林剑戟。
纤尘不可到,湛湛见沙碛。
诗人嗜好异,方寸富泉石。
堂成欲临赋,牋管罗几席。
偶然对涟漪,微风缓摇碧。
高吟寓动静,真尝废晨夕。
璇题壮檐楹,玉轴走宾客。
清商入葱蒨,积雨洗炎赫。
翱翔下幽鹭,从容出圆鲫。
穿荷过独舸,傍柳倚轻策。
此兴复不浅,何日当有获。
君方事閒放,佳处勿轻掷。
明年谷鸣驺,金闺遂通籍。
群山俯平湖,冰壶浸蒲壁。
奫沦五千顷,岝峉一万尺。
苍松偃旌盖,翠竹林剑戟。
纤尘不可到,湛湛见沙碛。
诗人嗜好异,方寸富泉石。
堂成欲临赋,牋管罗几席。
偶然对涟漪,微风缓摇碧。
高吟寓动静,真尝废晨夕。
璇题壮檐楹,玉轴走宾客。
清商入葱蒨,积雨洗炎赫。
翱翔下幽鹭,从容出圆鲫。
穿荷过独舸,傍柳倚轻策。
此兴复不浅,何日当有获。
君方事閒放,佳处勿轻掷。
明年谷鸣驺,金闺遂通籍。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十二楼¹中尽晓妆,望仙楼²上望君王。
译文: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注释:¹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²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锁衔(xián)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lòu)¹
译文: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注释:¹水滴铜龙昼漏长:指铜壶滴漏,古时计时仪器。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云髻(jì)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译文: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香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遥窥(kuī)正殿帘开处,袍袴(kù)宫人¹扫御床。
译文: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注释:¹袍袴宫人:指穿着衣袴的宫女。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这两句说,宫门上那兽形门环被紧紧锁住,那龙纹漏壶水滴声声。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是说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又对着镜子端详,惟恐有什么不妥贴之处;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 

  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这首诗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腻、逼真。自首联总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和对人物间的处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精神生活。

gōng

xuēféng tángdài 

shíèrlóuzhōngjìnxiǎozhuāng wàngxiānlóushàngwàngjūnwáng 
suǒxiánjīnshòuliánhuánlěng shuǐtónglóngzhòulòucháng 
yúnshūháiduìjìng luóhuàngèngtiānxiāng 
yáokuīzhèngdiàn殿liánkāichù páogōngrénsǎochuáng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天地一大窑(yáo)¹,阳炭烹(pēng)六月。
译文:天地好比一座炽热的大窑,六月的暑气好像红红的炭火在猛烈燃烧。
注释:¹窑: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万物此陶镕(róng)¹,人何怨炎热。
译文:万物在这大窑里陶冶熔铸,人们啊,多么怨恨这要命的酷暑炙烤。
注释:¹陶镕:陶铸熔炼。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译文:你可知道,秋天丰收的物谷,正是在暑热中生长,成熟。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译文:田里,水沸如汤;农夫们,背上的热汗淋漓如雨。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译文:他们正在夏日炎炎里耕耘,我却安闲地坐着,怎么敢轻易地品尝食物?

  戴复古的诗中同情劳动人民之作不乏其例。著名的如《庚子荐饥》等。可以看出,尽管戴复古名列江湖诗人之榜,但他并非一味地逍遥江湖。社会时事、人民生活时常撞击他的心灵,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作者“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良苦用心。

  本诗在表达“农夫夏耘”而“吾安坐”这样一个主旨时,大胆地运用比喻和想象。虽然《庄子》中就是“今以天地为大炉”的说法,贾谊《鵩鸟赋》中也说:“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土;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但是,他们所要表述的思想实质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可奈何,而戴诗在运用这些比喻和想象的同时,又强调了农人于酷暑中的辛勤劳作,以致秋日百谷才能有收获。这样,就把暑热与农人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诗的主题也在暑热与农人劳作的交汇中得以升华。他用对生活深刻体验所描写的内容,实际上已经由“悯农”上升到“敬农”。较之唐代诗人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思想境界更高一筹。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宋诗鉴赏辞典》第1225页

shǒu ·

dài sòngdài 

tiānyáo yángtànpēngliùyuè 
wàntáoróng rényuànyán 
jūnkànbǎiqiū shǔzhōngjié 
tiánshuǐfèitāng bèihànshī湿 
nóngfāngxiàyún ānzuògǎnshí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qí)¹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gōng),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zǎn)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¹蕲水:水名,今湖北浠水,流经湖北浠水县境,在黄州附近。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照野弥(mí)¹浅浪,横空隐隐层霄(xiāo)²。障泥³未解玉骢(cōng),我欲醉眠芳草。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注释:¹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²层霄:弥漫的云气。³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⁴玉骢:良马。⁵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可惜¹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qióng)(yáo)²。解鞍(ān)(qī)枕绿杨桥,杜宇³一声春晓。
译文: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¹可惜:可爱。²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³杜宇:杜鹃鸟。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更进一步抒发十分迷恋、珍惜月色的心情,为“解鞍少休”补充了看来非常奇特,实际上更为充足的理由。琼瑶,是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一溪风月确实是太迷人了!那月光洒满了静静的原野,洒满了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真像缀满了无数晶莹无暇的珠玉。如果策马前进,那些珍奇的珠玉书势必被马蹄踏碎,这怎么能行呢?词人在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真挚,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这一境界,是东坡独特的感受,前人似未曾有过。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末两句是说,我解下马鞍做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亮了。

  词人终于用马鞍作枕,依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了。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却留下了空白,让读者用自己丰满的联想去感受它。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宋廓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33-635

西jiāngyuè ·qǐngzàihuángzhōu

shì sòngdài 

qǐngzàihuángzhōu chūnxíngshuǐzhōng guòjiǔjiāyǐn jiǔzuì chéngyuèzhìqiáoshàng jiěāngōng zuìshǎoxiū juéxiǎo luànshānzǎnyōng liúshuǐqiāngrán fēichénshì shūqiáozhùshàng 

zhàoqiǎnlàng héngkōngyǐnyǐncéngxiāo zhàngwèijiěcōngjiāo zuìmiánfāngcǎo 
fēngyuè jiàosuìqióngyáo jiěānzhěn绿yángqiáo shēngchūnxiǎo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茂苑¹城如画,阊(chāng)²瓦欲流³
译文:那丰茂的苑囿,把京城装点得像一幅画图,宫门上的屋瓦,鳞次栉比,就像不息的水流。
注释:¹茂苑: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宫苑。²阊门:即闯阖门,是神话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³瓦欲流:形容琉璃瓦色泽光艳欲滴。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还依¹水光殿,更起月华楼²
译文:水光殿,在这儿观赏到水光波影,却还要再起一座月华楼,让皇上欣赏到月色的温柔。
注释:¹依:依傍。²水光殿、月华楼:均泛指为游乐而建的宫殿。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¹夜鸾(luán)开镜²,迎冬雉(zhì)献裘³
译文:刚刚入夜,妃子们已经打开了装饰着鸾鸟的妆镜,冬天才刚刚降临,侍臣们就献上了用雉羽制成的毛裘。
注释:¹侵:渐近。²鸾开镜:即“开鸾镜”,指梳妆。鸾镜,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³雉献裘:即“献雉裘”。雉裘,即雉头襄,以雉鸡头上羽毛制成的裘。雉,雉鸡,野鸡。裘,皮衣。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¹
译文:每一个侍臣都饮得半醉了,我们的皇上,也和大家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忧愁。
注释:¹正无愁:北齐后主高纬昏庸荒淫,曾作《无愁曲》自弹自唱,被称为“无愁天子”。

  这首诗歌借南朝陈后主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的史实讽喻晚唐的统治者,体现了李商隐的政治远见。

  首联“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总写陈后宫的外观:华美的茂苑城如画般豪奢,阊门闪耀着釉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釉彩如水般恍惚迷离。此联主要用意在于描写当初陈后宫的富丽堂皇,从侧面来暗示陈后主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如画”是实景的特点,也与最后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颔联“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景物由总体到局部,由长镜头到特写镜头,对准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建筑:靠着水光殿的一旁又建起了供贵族们游赏玩乐的月华楼,俨然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繁华热闹的景象。“还依”“更起”有承上更进一步的意思,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们无穷的享乐主义,表明这些统治者的欲望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也就必然导致亡国亡身。

  颈联“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考虑对仗平仄,使用了倒装的句式,正常语序是:侵夜开鸾镜,迎冬献雉裘。这两句从外部宫殿的高大华美精致写到日常生活的两个典型场景,由外到内,由建筑到生活,可以说更深入一步,目的是讽刺陈后主骄奢浪费,不知勤俭。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不论昼夜冬夏,一味淫乐奢靡,讽刺了陈后主的奢侈生活。这两句以点带面,揭示统治者无时无刻不在享乐,批判力度更进一层。

  尾联“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用漫画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臣“半醉”而君“无愁”的享乐图景,抒发对醉生梦死的腐朽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此句中的“醉”在这里一字双关,除了指众臣因喝多了醉得东倒西歪,亦指群臣精神麻木,不明国政。看到这幅情景,贵为天子的皇帝竟然无动于衷,无忧无虑,可见他从不把国事当作一回事。作者借此讽刺陈后主荒淫昏庸,不可救药。

  这首诗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昼夜玩乐的情景。全诗以全景式的华丽建筑开篇,以君臣醉卧的场景煞尾,大开小合,由外到内,描写逐步进入到统治者腐糜生活的核心,如同层层剥笋,将赤裸裸的奢侈骄纵、不务国政的乱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构思布局堪称精妙。这是典型的铺陈手法,意在极写豪奢。作者之所以旧事重提,当然是别有用意的。李商隐生活时代的晚唐统治者,也一直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生活极度奢华,导致朝政混乱,这番情景与当年殊无二致,与所有朝代堕落的统治者殊无二致,这都是历史的教训,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深沉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的清醒和对少年袭位的当朝执政者的深深忧虑,同时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李商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54-256

chénhòug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màoyuànchénghuà chāngménliú 
háishuǐguāngdiàn殿 gèngyuèhuálóu 
qīnluánkāijìng yíngdōngzhìxiànqiú 
cóngchénjiēbànzuì tiānzhèngchóu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zhuì)玉联珠¹六十年²,谁教冥路作诗仙。
译文:写作诗文的时间足足有六十年,如今也只能去冥界当诗仙了。
注释:吊:哀悼。¹缀玉联珠:指写作诗文。²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浮云不系¹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译文:你一生兜兜转转居处不定,却以“居易”为名;崇信造化无为而以“乐天”为字。
注释:¹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童子解吟长恨曲¹,胡儿能唱琵琶篇²
译文:孩童也能看懂《长恨歌》,胡人也能咏唱《琵琶曲》。
注释:¹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²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译文:你的文章天下闻名,我禁不住思念你而愈加难过了。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满含赞叹之意。特别是以珍珠、美玉来比喻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伟大诗人,忽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充满着痛惜的深情,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正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敬仰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爱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护。

  中间两联,作者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然自得,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认识到“无为”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为字自勉。“无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参考资料:
1、 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072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411

diàobái--chén

zhuìliánzhūliùshíniánshuíjiàomíngzuòshīxiān

yúnmíngzàohuàwèitiān

tóngzijiěyínzhǎnghènérnéngchàngpiān

wénzhāngmǎnxíngréněrqīngchuàngr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