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下閒庭不蹋泥,但惊飞絮与阶齐。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填寒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欲下閒庭不蹋泥,但惊飞絮与阶齐。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填寒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农夫耕于田,数息¹而后一锄。行者²见而哂(shěn)³之,曰:“甚矣,农之惰(duò)也!数息而后一锄(chú),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整整一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注释:¹息:呼吸。²行者:过路的人。³哂:嘲笑;讥笑。⁴惰:懒惰。⁵竟:满。术:方法。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¹,气竭²汗雨,喘(chuǎn)喘焉³不能作声,且仆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miù)矣!人之处事亦,欲速¹⁰则不达也。”行者服¹¹而退¹²
译文: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注释:¹移时:不多时。²竭:完;尽。³喘喘焉:气喘吁吁的样子。喘喘:气喘吁吁的样子。焉:…的样子。⁴作:发出。⁵仆:倒。⁶于:这。⁷谓:对…说。⁸亦:也(是)。⁹然:这样。¹⁰速:速度,快速。¹¹服:心服口服。¹²退:离开。

nónggēngtián

zhāngchōng míngdài 

    nónggēngtián shuòérhòuchú xíngzhějiànérshěnzhī yuē  shèn nóngzhīduò !shuòérhòuchú tiánjìngyuèchéng  nóngyuē  zhīsuǒgēng shìgēngzhīshù  

    xíngzhějiěxiàtián érshuòchú chújìnshēnzhī wèishí jiéhàn chuǎnchuǎnyānnéngzuòshēng qiětián wèinóngyuē  jīnérhòuzhīgēngtiánzhīnán  nóngyuē  fēigēngnán nǎizhīshùmiù rénzhīchǔshìrán   xíngzhěértuì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十年功¹如电扫,华清花柳²(xián)阳草³
注释:¹五十年功: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间。玄宗在位实际44年,“五十年”为大约数字。²华清花柳:花柳,一作宫柳。华清,华清宫,在陕西临潼骊山。³咸阳草:咸阳,秦始皇建都之地。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五坊¹供奉斗鸡儿²,酒肉堆³中不知老。
注释:¹五坊:后人指不务正业之人为“五坊小儿”。²斗鸡儿:指唐玄宗爱好斗鸡,玩物丧志。³酒肉堆:批生活豪华。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胡兵¹忽自天上来,逆胡²亦是奸雄才³
注释:¹胡兵:指安禄山叛乱部队。安禄山本营州柳城胡人。史思明亦为胡人。²逆胡:指安禄山、史思明。³奸雄才:奸诈欺世的野心家。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勤政楼¹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注释:¹勤政楼:唐玄宗建,为明皇赐宴设酺之处。全称“勤政务本之楼”。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何为出战辄(zhé)披靡(mí)¹,传置荔枝²多马死。
注释:¹披靡:溃败。²传置荔枝:由于骏马兼程急递,诸许多马 因递送荔枝而累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著碑铭(míng)¹真陋(lòu)²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注释:¹著碑铭德:撰写碑文铭记功德。²陋:此指浅俗。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子仪¹光弼(bì)²不自猜³,天心悔(huǐ)人心开。
注释:¹子仪:郭子仪,唐代名将,唐玄宗时,累迁朔方节度使,平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王。²光弼:李光弼,唐代名将。平安史之乱有功,授天下兵纪都元帅,封淮郡王。³不自猜:一作“不用猜”。猜,此指被猜疑。⁴天心悔祸:上天不欲重复其错误。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夏商有鉴(jiàn)¹当深戒,简策汗青²今具在。
注释:¹夏商有鉴:一作“夏为殷鉴”。²简策汗青:古时书籍由竹简编成,为便于书写和长久保存,则必须将竹简在火药味上烤干,炙烤时竹简出水如汗一般,故曰汗青。此简策汗青代指史册。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yáo)(chóng)¹卖。
注释:¹张说、姚崇:二人均为唐玄宗时宰相。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¹,中兴碑上今生草。
注释:¹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¹
注释:¹国老:告老退休的卿大夫。此指郭子仪、李光弼等平息安史之乱的功臣。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谁令妃子¹天上来,虢(guó)秦韩国²皆天才。
注释:¹妃子:指杨贵妃。²虢、秦、韩国:杨贵妃三姊分封之地。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花桑羯(jié)¹玉方响²,春风不敢生尘埃³
注释:¹羯鼓:乐器,以山桑木为之。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以两杖击之。唐玄宗素喜音律,尤撤擅长击羯鼓,人称为“八音领袖”。²方响:乐器。³“春风”句:指明皇与贵妃击鼓作乐时,使得春风也不敢吹起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去天尺五¹抱瓮(wèng)²,峰头凿出开元字。
注释:¹去天尺五:此极言其高。²抱瓮峰:即瓮肚峰。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¹深如崖。
注释:¹奸人心丑:奸人,奸诈之人,此指李辅国等,心地险恶。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西蜀(shǔ)万里¹尚能反²,南内³一闭何时开。
注释:¹西蜀万里:安史之乱时,玄宗逃至西蜀(今四川)。²反:同“返”。³南内:长安有大内、西内、南内三宫,南内即兴庆迷路,本唐玄宗听政处。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回到长安,肃宗信用李辅务国,迁玄宗于西内,故谓“南内一闭”。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¹称好在²
注释:¹将军:指高力士,高力士于公元748年(天宝七年)加至骠骑大将军。²称好在:好在,好生,莫乱来。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¹张后²专,乃能念春荠(jì)长安作斤卖。
注释:¹辅国用事:辅国,李辅国,玄宗时为阉奴,得肃宗信任,权势日益显赫。用事,当权。²张后:肃宗皇后,与李辅国勾结专权,后为李辅国杀。
此诗深刻分析了唐朝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和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诗中不仅将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和诸般谄媚误国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挞,总结历史的教训,而且影射了北宋末年腐败的朝政——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尔虞我诈。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戒,表现了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

zhōngxīngsòngshīzhāngwénqiánèrshǒu

qīngzhào sòngdài 

shíniángōngdiànsǎo huáqīnghuāliǔxiányángcǎo 
fānggòngfèngdòuér jiǔròuduīzhōngzhīlǎo 
bīngtiānshànglái shìjiānxióngcái 
qínzhènglóuqiánzǒu zhūcuìjìnxiāngchénāi 
wéichūzhànzhé chuánzhìzhīduō 
yáogōngshùnběntiān ānyòngwén 
zhùbēimíngzhēnlòuzāi nǎilìngshénguǐshān 
guāngcāi tiānxīnhuǐhuòrénxīnkāi 
xiàshāngyǒujiàndāngshēnjiè jiǎnhánqīngjīnzài 
jūnjiàndāngshízhāngyuèzuìduō suīshēngbèiyáochóngmài 

jūnjiànjīngrénfèixīngchuántiānbǎo zhōngxīngbēishàngjīnshēngcǎo 
zhīguóyǒujiānxióng dànyuèchénggōngzūnguólǎo 
shuílìngfēitiānshànglái guóqínhánguójiētiāncái 
huāsāngjiéfāngxiǎng chūnfēnggǎnshēngchénāi 
xìngmíngshuízhīānshǐ jiànérměngjiàngānmián 
tiānchǐbàowèngfēng fēngtóuzáochūkāiyuán 
shíshìzhēnāi jiānrénxīnchǒushēn 
西shǔwànshàngnéngfǎn nánnèishíkāi 
liánxiàotiān fǎnshǐ使jiàngjūnchēnghǎozài 
 bèinǎinéngdàoguóyòngshìzhānghòuzhuān nǎinéngniànchūnchángānzuòjīnmài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¹,留得一钱何足赖²
译文:有位诗人穷不可奈,借辆车子搬家却无物可载。恰如杜甫袋里还有一文钱,买了咸盐却买不上青菜。
注释:¹“借车”句:孟郊《移居》诗:“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²“留得”句: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晚年更似杜陵翁¹,右臂虽存耳先聩(kuì)²
译文:我如今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好耳朵已聋。
注释:¹杜陵翁:指杜甫,号杜陵野老。²聩:聋。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人将蚁动作牛斗¹,更觉风雷真一噫(yì)²
译文:现在有人把蚂蚁爬行当作牛斗,我把惊雷闪电只当作耳边风。
注释:¹“人将”句:《晋书·殷仲堪传》载,殷仲堪的父亲曾患过一种奇怪的耳病,听到床下的蚂蚁动,以为是牛斗。²噫:叹息。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闻尘扫尽根性空¹,不须更枕清流派。
译文:自觉近来已经变作超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用不着像孙楚那样去“枕流漱石”,人间祸福都是流水行云。
注释:¹“闻尘”句: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又进一步把这些器官的感觉称为“六尘”。譬如耳朵是“根”,听觉(闻)就是“尘”。闻尘扫尽,便是失去听觉,根性空,便是耳朵这个器官等于无用。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大朴初散失浑沌(dùn),六凿相攘(rǎng)¹更胜坏。
译文:倏忽当初本是一片好心,见到浑沌没有五宫十分可怜。他用七天帮助浑沌凿成七窍,七窍凿成,浑沌便一命归天。
注释:¹攘:侵犯,这里指存在。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¹不停诗有债。
译文:饮酒赋诗本是图个痛快酒后狂言,神仙见怪。人生识字便开始糊涂,写出了诗文都要还债。
注释:¹口业:佛教语,指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这里喻祸从口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君知五蕴(yùn)¹皆是贼,人生一病²今先差。
译文:佛家把“五蕴”当作罪恶根源,我已经耳聋该可以稍稍心安。
注释:¹五蕴:佛家把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五蕴皆是贼”和“六凿相攘”意思相同。²人生一病:指听觉。差:通瘥,病愈。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译文:可惜佛门道行我没有修成,不见不闻还是心烦意乱!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今君疑更特佯(yáng)¹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译文:朋友说我作哑装聋,故作怪涛竭尽讥讽之能。
注释:¹佯:假装。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须防额痒出三耳¹,莫放笔端风雨快。
译文:劝我不要自作聪明多说话,防止有一天耳朵长上头顶。
注释:¹额痒出三耳:隋朝传说,有个叫张审通的秀才,夜间睡梦中在冥府任记录。一次,冥官为了奖励他,在他额头上也安上一只耳朵。审通醒来后,觉得额头发痒,转瞬间果真涌出一只耳朵,比原来的听觉更灵。于是一时传为奇事,称他是“三耳秀才”。但是这只耳朵有如鸡冠,顶在额头上,有损美观。

  诗的开头先从孟郊《移居》诗说起,因为他自己也正在“移居”(由徐州到湖州)。移居显得如此清贫,于是他又很自然地联想起杜甫的“留得一钱看”这句自慰兼自嘲的话。下两句转入耳聋。杜甫的另两句诗:“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左耳聋。”若只从字面上寻找,对得上号的仅是耳聋,可是,他引这两句杜诗,是想从整个精神上合拍,只有这样,典才用活。“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这些,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牢骚块垒。

  下面便是正面入题,用亦庄亦谐的口气发表议论。他说:一般人总是那么提心吊胆,那么战战兢兢,我才不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人家把蚂蚁之动看作牛斗,当成风雷,他听来不过是一声唉罢了。他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听,“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患得患失之情,在他思想上已一扫而空,他已不必像古人那段“枕流洗耳”了。诗人这些话是有针对性的,因为自从他离开朝廷之后,多年来忧谗畏讥,不见不闻,反倒觉得洁净。

  接着,他又深一层抒发感慨说:“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一个人若是能浑浑沌沌就好了,一有知识,便有忧患,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知识愈多,必愈加敏感,这就更坏事了,纷纷扰扰,等于酒后生风,眼花缭乱,会惹下很多“口业”。这里,还同时提到“诗债”,很像是针对“乌台诗案”的谶语,但实际上诗人是不可能预知的。

  再下面,他的感慨愈旋愈深,索性倾吐出内心的真情。他说:“君知五蕴皆是贼。”对事物的敏感于已有害,幸而他已耳聋,“人生一病今先差”,尽可不闻不问了。但是,他关注时政的心还在,一切不闻不问的努力还是会化为徒劳,所以“不见不闻还是碍”,诗人欲求超脱、终究不能超脱的心情至此和盘托出。

  诗写到这里,意思已完全说清了。但为了让诗人自己和对方都轻松一下,他又强颜为笑,想用几句诙谐话遮盖住刚才所触及的衷曲。“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意思是:你心疑我是装聋,所以写出这样险怪的诗来作调侃,可是,你须明白,你这种过分的聪明,会使你自己受到上天的戏弄,成了“三耳秀才”。

  这首诗,恰好总结了诗人在“乌台诗案”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思想情绪:他忧谗畏讥,却又过于“托大”,此时还是“我觉风雷真一噫”,到乌台诗案之时,只能“魂惊汤火命如鸡”(系于狱中所作)了。他经此打击,创巨痛深,所以在“诗案”以后,诗作的风格上以至手法上都有改变,由刘禹锡那样的喜好讽刺,转而为白居易式的旷达、陶渊明式的恬适——一句话,不再那么天真了。

  天真,坦率,是诗人的本性,却又是他的苦难根源。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7-400

yùnqíntàijiàněrlóng--shì

jūnjiànshīrénjièchēzàiliúqiánlài

wǎnniángèngshìlíngwēngyòusuīcúněrxiānkuì

rénjiāngdòngzuòniúdòujuéfēngléizhēn

wénchénsǎojǐngēnxìngkōnggèngzhěnqīngliúpài

chūsànshīhúndùnliùzáoxiāngrǎnggèngshènghuài

yǎnhuāluànzhuìjiǔshēngfēngkǒutíngshīyǒuzhài

jūnzhīyùnjiēshìzéirénshēngbìngjīnxiānchà

dànkǒngxīnzhōngwèilejiànwénháishìài

jīnjūnyánglóngzuòcháoshīqióngxiǎnguài

fángéyǎngchūsāněrfàngduānfēngkuài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绿槐 一作:丝槐)
绿槐烟柳长亭¹路。恨取次²、分离去。日永³如年愁难度。高城离首,暮云遮尽,目断何处。
译文: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 (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这首词步贺铸《横塘路(青玉案)》韵作。¹长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用。²取次:草草,仓促,随便。³永:长。⁴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⁵人:心上人。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解鞍(ān)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¹情几许。薄衾(qīn)²孤枕,梦离人静,侵晓³潇潇雨。
译文: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
注释:¹一寸柔肠:是行者想到心上人。²衾:被子。³侵晓:天渐明。

  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先是贺方回写了一首《青玉案》,以词中之句改调名为《横塘路》,其结语“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传诵一时,交相赞誉。黄庭坚与贺交好,赋诗《寄贺方回》:“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黄为赵挺之、陈举所构陷,贬谪宜州(今广西宜山)。其兄黄大临,知其喜爱贺词,便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送别。翌年庭坚至宜州后,又依贺韵奉和其兄。惠洪青年时曾为县小吏,因庭坚喜其聪慧,教他读书,后来才成为海内名僧的。庭坚流放过湘江时,惠洪曾入舟陪送,时达一月,足见交情深笃。为了与庭坚兄弟唱和,也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三首俱步贺词原韵,成为词林佳话。

  惠洪这首和作从长亭惨别到旅舍苦思,外景内情,相反相成;忆想、现实,交织其间,突出离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现别时情景。长亭折柳,从此远别,牵动愁肠,是以生恨。故落笔先写出这揪人心肺的一幕:长亭别恨。“绿槐烟柳”,乃三春美景,与饯行送别的“长亭路”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实即以乐景衬哀情,使人倍觉黯然魂销。“取次”,随便,这里有草率之意。试想离人黄庭坚已是遭贬流放的罪臣,奉诏即行,焉敢滞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别之仓惶情状,实亦不难想象。著一“恨”字,实含无限伤感。进而表现离别之际的思绪。试想离人此去宜州,“千峰万嶂”、“远山修水(黄大临和词之句),年近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忧谗畏谤,思亲怀旧,愁怀惨怛,孤寂难堪?能不倍感时间漫长,痛苦的日子难以打发?”“日永如年愁难度”,虽是赋体直陈的本色之语,确也令人直觉肠回九转,凄惋欲绝。再进而表现离人上路之后的情景。试想离人虽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亲友!因此立马据鞍,频频回首。只是却被暮云遮断了视线,连开封那样的高城都望不见,怎能望见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亲友!词中虽只刻画离人踟蹰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怅怅不已的凄凉心境却已生动如见。庭坚和词中曾自述感受:“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取景与此不同,意境却极其近似,果然是彼唱此和,“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片描述旅舍离愁。换头直承而下,从傍晚到天晓,集中表现这乍尝别离滋味的第一夜的凄悲境况。孤鞍远去,投宿时天已傍晚。可旅舍怎能和家相比,试想离人此际触处所及,无一习惯,怎能不默默回想和亲人话别的那幕情景,其所以默默存想,暗暗思忆,既是重视深情、珍藏心底的慰藉,也是被迫分离、难以言宣的苦痛。“千万句”,造语平淡,却可启发联想,既能想见亲人反复再三、不厌其烦的关切情态,更能想见亲人既温存体贴又焦急担忧的寸寸柔肠。单纯写苦,不见其苦;忆乐思苦,其苦倍增;从离人唯一的慰藉反映出离人无穷的苦悲,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机杼如出一辙。于是以高度概括的笔力形象生动地表现离人这一夜的孤苦凄凉:薄单单的被盖,孤零零的枕头,静寂寂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烦的潇潇雨声,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亮。仅此现实苦况,已是令人不胜凄怆。再借“梦回”之际,引起对比,强化愁思。思念萦回,形诸梦寐;试想离人思绪,不难想象梦中之景。于是梦里家庭的温馨欢乐与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顿觉满纸生愁,其哀至极。这样以虚衬实,确能以少胜多,艺术内蕴更为丰富,审美佳趣因而倍增。

  惠洪言情,之所以真挚贴切、哀婉动人,首先是善于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准确体察离人的心境,因而感同身受,悲如己出,能够委曲尽致地代抒离人的愁思,不愧为黄庭坚的忘年知己。加以善于捕捉初感,选材多是新离乍别的典型情景,能够造成创深痛巨、记忆犹新的强烈印象。并且又善于利用艺术空白,以虚见实,苦乐相形,容易调动人生的共同体验,激起情感的共鸣,因而大大增强了审美情趣。

qīngàn··huáiyānliǔzhǎngtíng--huìhóng

huáiyānliǔzhǎngtínghènfēnyǒngniánchóunángāochénghuíshǒuyúnzhējǐnduànrénchù

jiěānshětiānjiāngàndīngníngqiānwàncùnróuchángqíngbáoqīnzhěnmènghuírénjìngchèxiǎoxiāoxiāo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nàn),发于陈涉;虐(nüè)(lì)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zuò),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shàn),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jí)也!
译文:太史公研读关于秦楚之际的记载,说:最早发难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凶暴、平定天下、终于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汉家。五年之间,号令变更了三次,自从有人类以来,帝王受天命的变更,还不曾有这样急促的。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xiè)、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shì)。秦起襄公,章于文、缪(mù),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译文:当初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积累善行和功劳的时间长达几十年,百姓都受到他们恩德的润泽,他们代行君主的政事,还要受到上天的考验,然后才即位。商汤、周武称王是由契、后稷开始讲求仁政,实行德义,经历了十几代,到周武王时,竟然没有约定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相会,他们还认为时机不到。从那时以后,才放逐了夏桀,杀了殷纣王。秦国自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到献公、孝公之后,逐步侵占六国的土地。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始皇帝才兼并了六国诸侯。实行德治像虞、夏、汤、武那样,使用武力像秦国这样,才能成功,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
注释:洽:融洽,悦服。摄行:代理。汤:即商汤王,名履,放逐夏桀,建立商朝。武:即周武王,姓姬,名发,西伯姬昌之子。诛杀商纣(zhòu),建立周朝。契:帝喾之子。虞舜之臣,封于商,赐姓子氏,为商朝的始祖。后稷:虞舜时农官名。弃掌管其事,因亦称弃为后稷,为周朝的始祖。孟津,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县南,又名河阳渡。周武王伐纣,曾在这里会集八百诸侯。《书·武成》:“既戊午,师逾孟津。”放弑:指商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诛杀商纣,《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襄公:秦襄公,周平王东迁时始列为诸侯。章:显著,显赫。文、缪:秦文公、缪公,春秋时候秦国两个国君。缪,一作“穆”。献、孝:秦献公、孝公,战国时期秦国两个国君。蚕食:像蚕吃桑叶般慢慢地吞并。并:兼并。冠带之伦:高冠大带之辈,指六国诸侯。一说,比喻习于礼教的人民,别于夷狄而言。彼:指虞、夏、商、周。此:指秦。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huī)坏名城,销锋镝(dí),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lǘ)巷,合从(zòng)讨伐,轶(yì)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zhuàn)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译文:秦朝称帝以后,忧虑战争不停止的原因,是因为有诸侯,因为这个原因,对有功之人没有一尺一寸土地的封赏,推倒毁坏著名的城市,熔掉刀刃和箭簇(熔掉兵器),铲除游侠豪强,希望以此来维持千秋万世的安稳。然而帝王基业的兴起却起于民间,各地的豪强都联合起来讨伐攻打秦,其阵仗声势超过夏商周之时。从前秦国的一系列禁令,正好足够帮助圣哲贤人为推翻秦朝排除了困难。所以高祖奋发而成为了天下雄主,哪里有“没有土地就不能成就王业”的道理呢?这应该就是《传》中所说的大圣人吧?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人,谁能成为在这个英雄豪杰并起的时代承受天命而身登帝位的人呢?
《秦楚之际月表》,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表。“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一种史书体例,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现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的。秦楚之际是指秦二世在位时期和项羽统治时期。时间虽短,但事件变化多端,所以按月来记述,称为“月表”。本文是司马迁在《秦楚之际月表》前面所写的序言。这篇序言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文章回顾了历史上一些帝王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分析了秦楚之际“号令三嬗”,而汉高祖终于称帝的原因,结论有独到之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