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踊跃见樵人,欲问神仙更问津。
指点长柯向东去,不知银穴又非真。
山前踊跃见樵人,欲问神仙更问津。
指点长柯向东去,不知银穴又非真。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离心一起泪双流,春浪无情也白头。
离心¹一起泪双流,春浪无情也白头。
译文:离别之情一起,我的两行眼泪就不停地流。江河湖泊本无情,但它们翻起白浪,好像也为我们的愁绪白了头。
注释:¹离心:别离之情。
风若有知须放去,莫教重别又重愁。
风若有知须放去,莫教¹重别又重愁。
译文:风啊,如果你能够懂得我们这种离别之愁,请放友人归去吧!不要让我们再一次离别而愁上添愁。
注释:¹莫教:不要、不让。

chóutángrénlièxiāngbiéhòufēngwèijiàn--péizhí

xīnlèishuāngliúchūnlàngqíngbáitóu

fēngruòyǒuzhīfàngjiàozhòngbiéyòuzhòngchóu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¹。九班麟(lín)²破非烟。何处按云轩³
译文:三十六洞天,世外九天,仙女舞班,麒步稳称,舞步轻妙,破彩云。何处可摸到云台之轩。
注释:巫山一段云:词牌名。六六真游洞:即三十六洞天,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¹三三物外天:即九天。²九班麟稳:即九仙。³云轩:神仙所乘之车。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班夜麻姑¹陪宴。又话蓬莱²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áo)³
译文:昨夜仙女麻姑陪同参加宴会,又说仙山蓬莱东海的清澈不深。仙女麻姑曾数次到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弄其云涛而见其负山之金龟。
注释:¹麻姑:女仙名。²蓬莱:仙山名。³金鳌: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神龟。通常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头尾似龙,身似陆龟,全身金色,生活在海里的神龟。

shānduànyún··liùliùzhēnyóudòng--liǔyǒng

liùliùzhēnyóudòngsānsānwàitiānjiǔbānlínwěnfēiyānchùànyúnxuān

zuópéiyànyòuhuàpéngláiqīngqiǎnhuíshānjiǎonòngyúntāo仿fǎngjiànjīnáo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子规¹声里雨如烟,润逼²红绡(xiāo)³透客毡(zhān)
译文:在如烟的细雨里传来了一声声杜鹃鸟的啼鸣,潮湿的气候简直要浸透人们的衣物。
注释:¹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²润逼:湿润的气候逼迫着。³红绡:指红色薄绸。⁴毡:蹂毛成片,故谓之毡。意思是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映水黄梅¹多半老²,邻家³蚕熟麦秋天。
译文:梅子黄了大半,倒映在水中。邻居家的桑蚕已熟,小麦也即将要收割了。
注释:¹黄梅:开始泛黄的梅子。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望梅止渴”成语亦由是而出。²半老:黄了一半,亦有“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之意。³邻家:邻居;相邻的住家。⁴蚕熟:指蚕上蚕山结茧。⁵麦秋: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

xiǎomǎn

yuánhuái yuándài 

guīshēngyān rùnhóngxiāotòuzhān 
yìngshuǐhuángméiduōbànlǎo línjiācánshúmàiqiūtiān 
片片红梅落,纤纤绿草生。
片片红梅落,纤纤¹绿草生。
译文:片片的红梅花瓣纷纷飘落,柔细的绿草开始生长。
注释:¹纤纤:细长的样子;柔细的样子。
无端夜来雨,又碍出门行。
无端¹夜来雨,又碍出门行。
译文:夜里没有来由地下了一场夜,又会妨碍我出门行走了。
注释:¹无端:指没有来由。
春阴易成雨,客病不禁寒。
春阴易成雨,客病不禁寒。
译文:春天天色阴沉容易下夜,我客居异乡疾病缠身承受不住寒冷。
又与梅花别,无因一倚栏。
又与梅花别,无因一倚栏。
译文:现在梅花凋零又与梅花告别,我没有缘由再倚靠着阑干赏景了。
胸怀阮步兵,诗句谢宣城。
胸怀阮(ruǎn)步兵¹,诗句谢宣城²
译文:我的胸中有着阮籍那样的才华,还有着谢眺那样的诗句。
注释:¹阮步兵:即阮籍,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²谢宣城:即谢朓,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
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
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
译文:现在这一刻都彻底领悟其中的奥秘,就焚香聆听夜声吧。
疏点空阶雨,长明古殿灯。
疏点空阶雨,长明古殿灯。
译文:稀疏的夜点落在空空荡荡的台阶上,古老的殿堂内点燃了长明灯。
庐山岑寂夜,我是定中僧。
庐山岑(cén)¹夜,我是定中僧。
译文:庐山的夜一片静寂,此刻我仿佛是入定的僧人。
注释:¹岑寂:指寂静。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¹,天生成孤癖人皆罕²。你道是啖(dàn)³肉食腥膻(shān),视绮(qǐ)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lán)。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kàng)(zǎng)¹⁰违心愿。好一似,无瑕(xiá)白玉遭泥陷¹¹;又何须,王孙公子¹²叹无缘。
译文:气质美好像那香兰,才华横溢赛过神仙。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纳罕。你说是肉类很腥膻,看见绫罗绸缎就觉得庸俗可厌;却不晓得:自命清高人们更妒忌,过分纯洁世人都讨嫌。真可叹,古殿海灯旁边的人儿将衰老,辜负了深红高楼美女姿色残!到头来,仍然是污浊肮脏违背了自己心恩;像是没有瘢点的白玉掉进烂泥滩;又何须那些贵族子弟叹息无姻缘?
注释:世难容:曲名,其意是说妙玉虽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¹馥比仙:也与神仙一样。馥:是芳香的意思。“才华”固可以花为喻,言“馥”,但与“仙”不称;今以“仙”作比,则不应用“馥”,两句不是对仗。²罕:纳罕,诧异,惊奇。³啖:吃。⁴腥膻:腥臊难闻的气味。膻:羊臊气。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⁵“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会惹人嫉恨;要过分洁净,大家都看不惯。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⁶青灯古殿:指尼姑庵。⁷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⁸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⁹春色阑:春光将尽。喻人青春将过。阑:尽。¹⁰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āngzā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¹¹遭泥陷:喻妙玉被劫。¹²王孙公子:指贾宝玉。

  这支曲子是写妙玉身世遭遇的,妙玉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充满了悲凉的情绪,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气节”两句是说妙玉的品格象兰花那样高贵美丽又芳香,才华胜过神仙。首句暗示妙玉出身贵族家庭,因家庭破落,父母双亡,自小多病而带发修行的身世。“天生”句是说妙玉一生孤僻,又有酷爱清洁的癖好,世间难容。“你道是”二句,是说妙玉出家吃斋,视吃肉食为肮脏,把穿绮罗当作庸俗。“却不知”两句,是说妙玉品格高尚却遭妒忌,过分洁净被人嫌弃。这两句是对妙玉品格总的评价,有总结上文之意。“可叹这”两句,是说年青女子在尼姑庵虚度青春,贵族女儿的年华消耗尽,算是可悲可叹。“可叹这”,“辜负了”,流露出作者对妙玉带发出家为尼,虚度年华的同情。“到头来”两句,是说妙玉的悲惨结局。妙玉出家为尼,常为风尘间儿女痴情所困扰,有违出家之初衷;最后被强盗劫去。据小说介绍,妙玉出家后,与宝玉仍眉来眼去。一次在给宝玉的请贴中,落款自称“槛外人”。结句是说妙玉这样的品高貌美名门女子,却与王孙公子无缘,为强盗所虏糟蹋。

  “世难容”写妙玉的身世、品格、遭遇和结局。她出身于苏州的名门贵族,因家破落,父母双亡,小时多病,带发出家为尼,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中,依附贾府这样的权贵。她自视高贵酷爱清洁,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套杯子也要甩碎。她自视清高,称黛玉为大俗人,但她又自称为“槛外人”,与宝玉交往甚密,且眉来眼去。最后落得个“白玉陷泥潭”的结局。这一切表明,以出家为尼,想了却尘环中的痴情和恩怨,成为一个高洁的人,最后却没有成为正果,升天成仙而去。她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着贾府的没落而“白玉陷泥潭”,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曹雪芹对妙玉命运的构思与安排,即活于人世间而想不吃人间烟火,有如拨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原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官宦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

  这是一曲女性悲剧的哀歌。像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部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纳,必然为这个社会所摧残、所毁灭一样,妙玉是许多不幸女性中的独特的一个。曹雪芹在这支曲子里,对这个少女的身世和难堪的人生结局,寄于诚挚而深切的哀怜;同时,对她的气质、才华的高洁、超逸给予盛誉,从而对宗教、社会、权贵和其他恶势力进行了义愤填膺式的控诉和抗议。

  全曲以对妙玉的高度赞誉发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不幸少女的根本态度。一个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不得不在“青灯古殴”下葬送青春,虚掷生命,只能为之深深悲叹。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更不堪的悲剧正不断向她袭来。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76-77.
2、 季学原主编.红楼梦诗歌精华[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