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山前问酒家,山峰森列两溪斜。
扶疏新竹听流水,夭乔古松看霁霞。
远目自能供觅句,枯肠终不奈搜茶。
一杯汤饼工窗晚,危坐清吟对月华。
立马山前问酒家,山峰森列两溪斜。
扶疏新竹听流水,夭乔古松看霁霞。
远目自能供觅句,枯肠终不奈搜茶。
一杯汤饼工窗晚,危坐清吟对月华。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洞房¹昨夜停红烛²,待晓堂前拜舅(jiù)³
译文: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
注释:¹洞房:新婚卧室。²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³舅姑: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xù),画眉深浅¹入时无²
译文: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注释:¹深浅:浓淡。²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85-987

jìnshìshàngzhāngshuǐ

zhūqìng tángdài 

dòngfángzuótínghóngzhú dàixiǎotángqiánbàijiù 
zhuāngshēngwèn婿 huàméishēnqiǎnshí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qīn)¹
译文:为了写诗在灯下苦苦思索,因孤单而彻夜难眠。
注释:温飞卿:指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温飞卿与鱼玄机是忘年交。¹寒衾:冰冷的被褥,表示孤单。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huǎng)¹纱窗惜月沈²
译文:庭院中的树叶随风而起,透过帘幕纱窗看到月亮下沉不禁感到惋惜。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疏散未闲¹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²
译文:眼见人事更替时光流转,自己的心愿始终没有实现。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幽栖莫定梧桐¹处,暮雀啾(jiū)啾空绕林。
译文:平生无处安定到处漂泊,就像麻雀黄昏时在树林间乱飞。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叙写诗人冬夜灯下苦吟,以致长夜难眠的情景。颈联两句,紧承上句描写“不眠长夜”的感受。颔联两句,写诗人欲过与世无争的疏散生活而不可得的苦恼境遇。尾联首句说,自己既要过隐居(即幽栖)生活,就不应选择虽然高雅但却惹人注目的处所。此诗中诗人向温庭筠吐露心声,表明没有归宿感。这首诗采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诗句娓娓而来,似怨似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首联说冬夜孤衾寒冷,难销长夜,因此只能不眠,在灯下写诗,以苦苦搜寻诗意,推敲文句,来打发冬夜的寂寞无聊。唐末诗人中有苦吟一派,无论“两句三年得”的贾岛,还是“拈断数茎须”的卢延让,都与温、鱼没有关系,鱼玄机只是说靠苦吟打发长夜而已。说寂寞太直露,说睡不着而写诗,比较含蓄一些。

  颔联写夜景,借景抒情,推进寂寞的氛围。说是冬初,因为满庭树叶已经早就飘零,堆积在庭院中更显凄清。夜深风起,落叶随风起舞,风声叶声在寂静的深夜传入闺室,更衬托夜的清冷。而“透幌纱窗惜月沉”,则从室内望向室外,隔着罗幌纱窗,迷蒙地看到月升月落,写出时间的变化,写出冬夜的漫长。

  颈联引出议论。疏散当然是说自己的性格,随意而没有规律,率性而从不急迫,因为如此的无意进取,也不知可能实现与否,或说世人能否容忍自己去了遂心愿。什么心愿,温庭筠自然是理解的,鱼玄机也没必要说开。又是冬暮也,自然界如此有规律地四季回环,盛衰轮换,这就是人生的命运。任何人都无法逃离盛极必衰的宿命,但可以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保持“本来心”,不与时委蛇总可以吧?对此,鱼玄机将温庭筠视为朋友,视为知己,把内心的感受向他诉说。这里没有私情,而只是人生的感慨,她相信温庭筠能够理解自己。

  尾联回到写景。院中的梧桐树上,一群“暮雀”在那里啾啾鸣叫,依栖不定,绕树徊惶,无枝可依。这是诗人在冬夜观察到的景象。小鸟如此,自己何尝不就是这些寂寞彷徨的小鸟中的一只吗?《北梦琐言》说:“后爱衰下山,隶咸宜观为女道士。”或许就是这时的选择,但也可能是出家后的感受。诗无确诂,理解她那一冬夜的感受就是了。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主编,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9,第79页

dōngwēnfēiqīng--xuán

sōushīdēngxiàyínmiánzhǎnghánqīn

mǎntíngchóufēngtòuhuǎngshāchuāngyuèshěn

shūsànwèixiánzhōngsuìyuànshèngshuāikōngjiànběnláixīn

yōudìngtóngchùquèjiūjiūkōngràolín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南去北来休便休¹,白蘋(píng)²吹尽楚江³秋。
译文:南去北来没有羁扰我想休息就休息,西风吹尽楚江上的白草蘋煞是悲戚。
注释: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¹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²白蘋:开白花的水上浮萍。³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道人¹不是悲秋客²,一任³晚山相对愁。
译文:我们修道的人可不是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任凭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相对愁悲。
注释:¹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²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³一任:听凭。⁴晚山: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这首诗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写江水中的白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诗的起笔突兀,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是南去北来,还是北去南来,诗人总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无优无虑,恬然适意。诗的第二句紧承首句写道:“白蘋吹尽楚江秋。”诗人象是回答说,正是在萧萧秋风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节才如此这般说来。他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丝毫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安然处之。本来,诗人得休便休已经够洒脱了,再有后一句萧瑟景象的衬托,就更显示出超尘脱俗的气质。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悲秋”的传统。一到秋天,西风瑟瑟、枯叶飘零,这萧条凄清的景象极易引发诗人对不如意的人生大兴悲叹之辞。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宋玉作《九辩》,第一句就叹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此诗作者能如此逢秋而不悲,随遇而安、怡然自得。诗的前两句在叙述诗人不寻常的举止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问号。

  诗的三、四句紧扣首二句之意、“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在这里,诗人以道人自比,表现出诗人对闲适味道。飘逸、淡泊无求境界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能够“南去北来休便休”,就是因为他不是见秋生悲的“悲秋客”,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道人。因此,当众人对秋生悲时,诗人自然无悲可言,“一任晚山相对愁”。此时,作者远远望去,楚江两岸的山脉凄清寥落,像是在飒飒秋风中相对发愁。晚山本来不会悲愁,在超脱淡泊的道人看来,晚山也不会悲愁。只有在悲秋人眼里,晚山连同周围的一切才看上去象是都在悲叹哀伤。在此,诗人没有直接去写愁容满面的“悲秋客”,而是通过“悲秋客”眼里所看到的秋暮中凄凉悲伤的景物来写“悲秋客”,这样写,更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潇洒飘逸。

  程颢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这首诗就有些谈禅(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诗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旷达,真的能超凡脱俗。其实他写要“休便休”,恰恰说明他对“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倦,渴望守着家人过宁静安逸的生活;他写“白蘋吹尽楚江秋”,可见他对秋天的到来是敏感的;他写“晚山相对愁”,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所以欣赏诗歌,既要看诗歌中的议论,更要看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94-95
2、 汤霖.千家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99-100

huáinán

chénghào sòngdài 

nánběiláixiūbiàn便xiū báipínchuījìnchǔjiāngqiū 
dàorénshìbēiqiū rènwǎnshānxiāngduìchóu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沉沉¹(gēng)²急,渐渐人声绝³
译文: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注释:¹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²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³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可能会给人“幽冷”的印象,但它与柳宗元“孤舟”独钓的“孤独”心态迥然不同,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十二月十五夜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可以用诗人“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老莫作诗》)的艺术自来说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18
2、 清诗观止编委会.清诗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150

shíèryuèshí

yuánméi qīngdài 

chénchéngēng jiànjiànrénshēngjué 
chuīdēngchuānggēngmíng yuèzhàotiānxuě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君门如天深九重¹,君王如帝坐法宫²
译文:巍峨的皇宫呵如天宫深有九重,皇帝坐在正殿上理政办公。
注释: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唐玄宗李隆基曾在这里大修行宫,尽情纵乐。¹“君门”句:指无由向皇帝效忠。²法宫:正殿,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译文:人生最难得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李隆基为什么要来到这座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
复道¹连云接金阙(què),楼观²隐隐横翠红³
译文:你看那复道在云雾中连通着座座金殿,楼台隐现出横在山间的彩色雕梁画栋。
注释:¹复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²观:这里指楼台。³横翠红:指彩色的雕梁画栋横在山间。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林深谷暗迷八骏¹,朝东暮西劳六龙²
译文:树林深密山谷幽暗使玄宗车驾的八匹骏马迷惑不前呵,清晨游东山日暮览西峰骏马也累得走不动。
注释:¹八骏: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这里指唐玄宗的车驾所用的马匹。²六龙:古代神话说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从东到西飞行。这里也指皇帝车驾所用的骏马。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六龙西幸¹峨眉栈²,悲风便入华清院³
译文:当玄宗西奔峨眉栈道经过马嵬坡,军中哗变杨妃缢死悲风便吹入了华清院。
注释:¹幸:皇帝抵达某处称“幸”。²峨眉栈:峨眉山的栈道。这里指马嵬坡。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载,安史乱起,唐玄宗西奔蜀,路经马嵬坡,因兵变被迫杀掉杨贵妃。³华清院:即华清宫,在骊山上,是唐玄宗与杨玉环寻欢作乐的地方。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ní)(cháng)萧散羽衣¹空,麋(mí)鹿来游墟²市变。
译文:霓裳羽衣曲一时风流云散,城市变荒野,麋鹿也可在宫殿的遗址上游玩。
注释:¹霓裳、羽衣:杨玉环为玄宗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这里将它拆散用,一语双关,以衣裳散喻贵妃死去,乐声消失。²墟:集市。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我上朝元¹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译文:今日我登临朝元阁春天已过一半,但见满地落花无人打扫狼藉地面。
注释:¹朝元:朝元阁,在骊山上,是道家寺观。传说玄宗时老子曾在这里出现,又改名为降圣阁。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jié)鼓楼¹高挂夕阳,长生殿²古生青草。
译文:羯鼓楼高挂着惨淡的夕阳,荒草野蔓丛生在长生殿。
注释:¹羯鼓楼:放置鼓乐的楼阁。羯鼓是从羯族传入的桶状小鼓,声音急促高烈。²长生殿:宫殿名,天宝元年造于华清宫。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可怜吴楚¹两醯(xī)²,筑台未就已堪悲。
译文:可怜吴王楚王这两只小毛虫竟敢作乱称帝,宫殿楼台还未建成就已命丧黄泉。
注释:¹吴楚:指西汉时发动叛乱的汉宗室吴王、楚王。²醯鸡:小虫,即蠛蠓。古人误以为酒醋上的白霉变成,故名。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长杨¹五柞²汉幸免,江都³楼成隋自迷。
译文:想那汉代也有长杨殿和五柞宫,汉家天子在当时侥幸能稳坐江山。隋炀帝在江都修成了供他荒淫享乐的迷楼,而他的帝业也就迷失在其中。
注释:¹长杨:宫殿名,秦筑,汉时修饰扩建,因宫中多垂杨树,故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²五柞:汉宫名。³江都:即今江苏杨州。隋炀帝杨广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迷楼,荒淫无度,隋朝随即灭亡。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zhèn)¹因奢惑。
译文:从来沉溺酒色淫乐的人都会丧失德行,不知道宴安有如鸩毒,那是因为被奢侈生活诱惑。
注释:¹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传说其羽浸酒,饮之即死。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三风十愆(qiān)¹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译文:歌舞游猎、声色狗马种种恶习都是古代圣贤所戒除的,不仅是因为唐玄宗建造了骊山宫殿才导致亡国。
注释:¹三风十愆:指三种恶习中的十大过错。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其中巫风二过为舞、歌;淫风四罪为货、色、游、畋(猎);乱风四恶为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成“十愆”。愆:过错。据说,这是商朝初年贤臣伊尹告诫太甲的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