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勋施社稷,万世许忠嘉。宾日扶神器,回天坐正衙。
奇勋施社稷,万世许忠嘉。宾日扶神器,回天坐正衙。
貂蝉峨上衮,鼗鼓拥高牙。暂屈临闽粤,重闻降白麻。
貂蝉峨上衮,鼗鼓拥高牙。暂屈临闽粤,重闻降白麻。

dàishàngzhāngchéngxiāngshēngcháoshǒuèr--zhāngyuángàn

xūnshīshèwànshìzhōngjiābīnshénhuítiānzuòzhèng

diāochánéshànggǔntáoyōnggāozànlínmǐnyuèzhòngwénjiàngbái

张元干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4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去国¹登兹(zī)²,怀归伤暮秋。
译文:离开国都登上这新平城楼,面对寥落暮秋怀归却不得归使我心伤。
注释:¹去国:离开国都。²兹楼:指新平楼。兹:此。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¹
译文: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注释:¹寒波流:指泾水。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秦云¹起岭树,胡雁(yàn)²飞沙洲³
译文: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来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注释:¹秦云:秦地的云。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国。秦,见《横江词》注。²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北方地区。³洲:水中可居之地。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苍苍¹几万里,目极²令人愁。
译文:茫茫苍苍的几万里大地,极目远望使我忧愁。
注释:¹苍苍:一片深青色,这里指旷远迷茫的样子。²目极:指放眼远望。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落,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

参考资料:
1、 李晖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6-97
2、 王文金.新编千家诗之三 咏秋古诗百首:海燕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版:66-67

dēngxīnpínglóu

bái tángdài 

guódēnglóu huái怀guīshāngqiū 
tiānchángluòyuǎn shuǐjìnghánliú 
qínyúnlǐngshù yànfēishāzhōu 
cāngcāngwàn lìngrénchóu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莫唱阳关¹,风流公子²方终宴。秦山禹甸(diàn)³。缥(piāo)(miǎo)真奇观。
译文:用不到去歌唱离情别绪的《阳关曲》,钱公永英俊杰出,宴会就要结束了。会稽郡会稽山郊外的地方,隐隐约约间真是秀丽的奇观啊。
注释:¹阳关:即琴曲《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²风流公子:指钱公永。谓其英俊杰出,富有才学而不拘礼法。³秦山禹甸:秦山,指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因秦始皇曾登临,故称。禹甸:杭州为古代会稽郡,相传夏禹死于此处,故称。甸:郊外地方。⁴缥缈: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貌。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¹。一送西飞雁。
译文:北面的大平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像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
注释:¹我歌君乱:(宋)傅斡《注坡词》注云:“言之不足故歌,歌之不足则乱。乱者,理也,重理一篇之意。故古之词赋多著乱词于末章,如楚辞之类是也。”

  上片“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先点出了饯别的题旨。而“莫唱阳关”,以“莫唱”词语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别绪的《阳关曲》,更增浓了胶着难分的心绪。接着,“风流公子”是昵称,表明二人的亲密无间,更表现出东坡对友人钱公永的了解和赞美。“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下文“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用笔愈加奇巧,这两句词显然是意外所见,可能是词人在送友的“终宴”之际,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潮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煞时间,却又在隐隐约约间睹见了杭州会稽山名山大川的秀丽奇观,竟是情寓景中,透露出留友莫去的意愿,可谓意在言外。

  下片集中描写景物,在景中深入刻画依依难舍的离别愁绪:“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北面的大平原,也许正是友人离去将要行至的地方。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象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启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舍。“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君乱”的“乱”宇,原指歌曲之末章,在这里却成了双关语:一是说友人高唱着《阳关曲》的末章,因为宴席已终,人将去;二是说词人唱着《阳关三叠》,已把友人的心绪唱乱了。二人难以道出内心的苦涩,只是凝神地眼望着空中西飞大雁缓缓地消逝在茫茫天际之中。“一送”二字,强调出二人的亲密无间和知己与共,终将难舍难分的送友之情和盘托出。

  全词将离情别意赋于自然景物之中,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46-1048页

diǎnjiàngchún··zàisòngqiángōngyǒng--shì

chàngyángguānfēngliúgōngzifāngzhōngyànqínshāndiānpiāomiǎozhēnguān

běiwàngpíngyuánluòshānxiánbànfānyuǎnjūnluànsòng西fēiyàn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¹。尽道武陵溪²上路。不把迷入江南去。
译文:拱桥两岸红梅花儿刚刚绽放,露出鲜红的花瓣,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不把不觉地将游人误导,产生出许多幻想。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却不把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
注释:¹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指梅花鲜红芬芳,让游人留恋不已,以致迷失道路。²武陵溪:即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载的桃花源。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先自冰霜真态度¹。何事枝头,点点胭(yān)(zhī)²。莫是东君嫌(xián)淡素³。问花花又娇无语。
译文:梅花啊,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红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
注释:¹态度:举止风度。²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意为梅花原本素白,充满傲霜之态,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³莫是东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所以为它染上脂粉?东君:日神,一说司春之神。

  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丽,却不知这梅花半吐的江南风景的迷人。对比之下,更突出这江南桥畔梅花的美丽,表现了主人公爱梅的情感。  

  如果说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花的话,那么,下片则是从凌霜傲雪的内在品质来颂扬梅花。  过片“先自冰霜真态度”一句,赞扬梅花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争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霜雪的精神,“态度”即姿态品格。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为何在冰霜严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红艳去点染枝头?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过于单调之故?”东君即司春之神。这一设问实质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风亮节,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煞尾句“问花花又娇无语”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  

  古之人咏梅词极多,但大多从其冷艳着眼,抒发词人寂寞的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们的笔下,梅花是一个“寂寞开无主”、“此花幽独”的孤芳自赏的形象。而真德秀却能别出蹊径,一扫大多咏梅词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对梅花绰约迷人的风韵作了热情的描摹,对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扬。词的氛围热烈,格调高亢。词人真德秀幼即聪慧异常,四岁诵书,过目成诵。十五丧父,依赖寡母力贫教养,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学中举。宋理宗时官历泉州、福州知府,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他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声卓著。其学以朱熹为宗,提倡正学,与权奸韩侂胄伪学对抗,使正学得以复明。古代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由于作者艰苦修身进学、勤政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为人,他对梅花的高风亮节进行满腔热情的礼赞,作品也显现出积极亢奋、开朗明快的格调。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洛水¹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qióng)(shā)²
译文: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
注释:¹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²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无端¹陌上狂风疾,惊起鸳(yuān)(yāng)出浪花。
译文: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注释:¹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参考资料:
1、 郭亚丽.从《浪淘沙》九首看刘禹锡其人其诗[J].鸡西大学学报,2014,(7).

làngtáoshā ·èr

liú tángdài 

luòshuǐqiáobiānchūnxié liúqīngqiǎnjiànqióngshā 
duānshàngkuángfēng jīngyuānyāngchūlànghuā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买舟船,西府¹买器械。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问侬¹欲何为²,团结³山水寨(zhài)
译文:要问他们买这些干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
注释:¹问侬:犹言借问。²何为:干什么,做什么。³团结:组织。⁴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¹侬我庐,意气²甚雄粗³
译文: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
注释:¹寨长:指乡兵首领。²意气:精神;神色。³雄粗:雄豪、粗野。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青衫两承局¹,暮夜连勾呼²
译文: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
注释:¹承局:公差。²勾呼:点名传唤。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勾呼且未已,椎(zhuī)¹到鸡豕。
译文: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
注释:¹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供应¹稍不如²,向前受笞(chī)(chuí)³
译文: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
注释:¹供应:伺候,听候使唤。²不如:不如意。³笞箠:用鞭杖或竹板打。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译文: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¹衣。
译文: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
注释:¹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去年江南荒,趁熟¹侬江北。
译文: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
注释:¹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译文: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gēng)¹
译文: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
注释:¹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¹
译文: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
注释:¹戎行: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执枪不解¹刺,执弓不能射。
译文: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
注释:¹不解:不知道。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译文:拉我来当兵干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译文: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谓天地宽¹,一身无所依。
译文: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
注释:¹“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淮南丧乱后,安集¹亦未久。
译文: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
注释:¹安集:安定、聚集。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译文: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译文: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抚摩¹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译文: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注释:¹抚摩:抚慰、体惜。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这样的慨叹。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huáimínyáo--yóumào

dōngmǎizhōuchuán西mǎixiè

wènnóngwèituánjiéshānshuǐzhài

zhàizhǎngguòshénxióng

qīngshānliǎngchéngliángōu

gōuqiěwèichuídàoshǐ

gōngyīngshāoxiàngqiánshòuchīchuí

dōng西quèchú

qiánmǎidāojiàndiǎnjǐnhúnjiā

niánjiāngnánhuāngchènshúguòjiāngběi

jiāngběiwǎngjiāngnánguīwèi

shēngshíjiàoxuégēngsāng

shíguānyánānnéngshìróngxíng

zhíqiāngjiězhígōngnéngshè

tuánjiéwèiláodìng

liúzhòngliúrěndòngrěn

shuíwèitiānkuānshēnsuǒ

huáinánsàngluànhòuānwèijiǔ

zhěshēngzhěnéngkǒu

huāngcūn西xiéliǎngsānjiā

jiāngnàir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