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郭伋(jí)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¹州牧。更始²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hài)³,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yì),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译文: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伋少年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哀帝和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几次升迁后任渔阳都尉。王莽时郭伋任上谷大尹,升为迁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拥兵自保,没有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拜他来拜为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他被封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多次进忠言直言规劝。
注释:¹迁并:迁移归并。²更始:更始帝刘玄。³震骇:震动震惊。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绝。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lù)¹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dàn)²远迹,不敢复入塞(sài),民得安业。后颍(yǐng)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绝。
译文:建武四年, 郭伋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伋转任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的破坏,百姓大都狡猾不善,盗匪到处都是。郭伋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捕杀盗贼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颍川盗贼群起,建武九年,朝廷征召他封为颍川太守。郭伋到颍川之后,招抚怀山强盗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这些人都束手到郭伋处投降,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于是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没有因此责怪他。此后赵宏、召吴等人的党羽听说了郭伋的威望和信义,远自江南,有的从幽州、冀州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
注释:¹纠戮:察罪并加诛杀。²畏惮:畏惧。
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榖,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¹,到西河美稷(jì)²,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³,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jǐng),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sù)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榖(gǔ),以充其家,伋辄(zhé)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译文:光武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调郭伋任并州牧。郭伋经过京师时上朝谢恩,光武帝马上召见他,并将皇太子及诸王召来一起宴请郭伋,与郭伋谈了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衣服及日用杂物器物。郭伋借机谈到挑选人员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的贤士俊杰。光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郭伋刚到任时去所辖地域巡视,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你们为何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光武帝因为并部还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所以没有征召。郭伋知道卢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用力量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卢芳的将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跑进入匈奴。建武二十二年,被征召为太中大夫,获赐宅第一处,以及帷帐钱谷,用以补贴家用,郭伋总是分送给宗族九族,一点也不保留。
注释:¹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²西河美稷:地名,今汾阳市西北境。³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⁴及:等到。⁵讫:完毕。⁶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⁷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期。⁸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⁹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伋少年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哀帝和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几次升迁后任渔阳都尉。王莽时郭伋任上谷大尹,升为迁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拥兵自保,没有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拜他来拜为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他被封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多次进忠言直言规劝。

建武四年, 郭伋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伋转任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的破坏,百姓大都狡猾不善,盗匪到处都是。郭伋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捕杀盗贼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颍川盗贼群起,建武九年,朝廷征召他封为颍川太守。郭伋到颍川之后,招抚怀山强盗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这些人都束手到郭伋处投降,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于是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没有因此责怪他。此后赵宏、召吴等人的党羽听说了郭伋的威望和信义,远自江南,有的从幽州、冀州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

光武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调郭伋任并州牧。郭伋经过京师时上朝谢恩,光武帝马上召见他,并将皇太子及诸王召来一起宴请郭伋,与郭伋谈了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衣服及日用杂物器物。郭伋借机谈到挑选人员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的贤士俊杰。光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郭伋刚到任时去所辖地域巡视,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你们为何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光武帝因为并部还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所以没有征召。郭伋知道卢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用力量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卢芳的将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跑进入匈奴。建武二十二年,被征召为太中大夫,获赐宅第一处,以及帷帐钱谷,用以补贴家用,郭伋总是分送给宗族九族,一点也不保留。

注释

迁并:迁移归并。

更始:更始帝刘玄。

震骇:震动震惊。

纠戮:察罪并加诛杀。

畏惮:畏惧。

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今汾阳市西北境。

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

及:等到。

讫:完毕。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期。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范晔

范晔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底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风俗之厚薄¹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jí)²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³而受命底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译文: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是产生自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普通百姓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德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会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注释:原:推究、探讨。¹厚薄:淳厚朴实与浮薄衰弱。²戢戢:聚集、众多貌。³君之:以之为君,尊敬他。⁴挠:搅动,动摇。⁵疾:急速、猛烈。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¹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²,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³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wèi)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chǒu),所从来久矣。
译文: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管权势,他们教化民众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燃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注释:¹风民:教育感化人民。²声气:声势,风气。³蒸:兴起,含渐成之意。⁴蔚:聚集。⁵雠:应答,响应。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zhé)曰天下无才,彼自尸¹于高明²之地,不克³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起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译文: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
注释:¹尸:主持,居于。²高明:地位尊贵。³克:能。⁴陶铸起:培养造就。⁵翻:反。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¹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²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译文: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如果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注释:¹移:改变,影响。²一命:命,官阶。周代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¹已。
译文: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认真小心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稍有闪失,就会败坏风尚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注释:¹逆睹:预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¹远目,献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jì)²。落日楼头,断鸿³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河水流向天边,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完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注释:¹遥岑:远山。²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³断鸿:失群的孤雁。⁴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⁵了: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脍 同:鲙)
休说鲈(lú)鱼堪脍(kuài)¹,尽西风,季鹰²归未?求田问舍(shè)³,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iàn,旧时读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¹⁰,揾(wèn)¹¹英雄泪!
译文:不要说鲈鱼肉度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怎会像西晋的张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若是像(许汜)那样只顾置地买房谋私利,恐怕见到才气雄大的刘备,应该会感到羞耻惭愧。只遗憾时光流逝,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注释:¹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脍:同“鲙”。²季鹰:张翰,字季鹰。³求田问舍:置地买房。⁴刘郎:刘备。⁵才气:胸怀、气魄。⁶流年:流逝的时光。⁷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⁸树犹如此:用东晋桓温典。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⁹倩:请托。¹⁰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¹¹揾。擦拭。

  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意思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也就是苏轼《念奴娇》词中“大江东去”的大江。“千里清秋” 和“秋无际”,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意思说,放眼望去,远山千姿百态,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这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的“玉簪”,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螺髻”,指古代妇女一种螺旋形发髻。韩愈有“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诗句(篸即簪)。“遥岑”,即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这里,作者一方面极写远 山的美丽——远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远山“献愁供恨”。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看见沦陷区的山,想到沦陷的父老姊妹而痛苦发愁。但是作者不肯直写,偏要说山向人献愁供恨。山本来是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写,意思就深入一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作者接着写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佩带的不能用来杀敌卫国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 但同时也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这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弃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说,凡是远游的人都可称为游子,辛弃疾是从山东来到江南的,当然是游子了。

  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无限感慨呀!“栏干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 :498-500 .
2、 历鹗(词整理)、赵彦(赏析整理) .辛弃疾词赏析全集 :接力出版社 ,2008年 :13-15 .
3、 刘学锴 等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年 :925-926 .

shuǐlóngyín ·dēngjiànkāngshǎngxīntíng

xīn sòngdài 

chǔtiānqiānqīngqiū shuǐsuítiānqiū yáocényuǎn xiànchóugōnghèn zānluó luòlóutóu duànhóng鸿shēng jiāngnányóu gōukànliǎo lángānpāibiàn rénhuì dēnglín  (lángānzuò lángān )
xiūshuōkānkuài jìn西fēng yīngguīwèi qiútiánwènshè yīngxiūjiàn liúlángcái liúnián yōuchóufēng shùyóu qìngrénhuàn hóngjīncuìxiù wènyīngxiónglèi  (kuàitóng kuài )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¹人去,拜月楼空。
译文:初晓雾朦胧,前面溪水潺潺,百鸟啼叫匆匆,心上人早已离去,只余下空荡荡的拜月楼。
注释:¹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轻盈,后代指美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¹。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译文:去年的今日,我俩邂逅于东面的城门,仍记得那时的你,恬淡的站在桃花树下,随风翩翩起舞的桃花和你姣好面容相映发出温暖的光彩。
注释:¹“鲜妆”句:化用唐朝诗人崔护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批竹¹初攒(cuán)²,桃花³未上身。
译文:马的如削尖的竹子的两只耳朵聚拢向上,身上还没露出鲜明的桃花斑纹。
注释:¹批竹:比喻马的耳朵如削尖的竹子。²攒耳:谓两只耳朵聚拢向上。³桃花:马的毛色状如桃花斑点。一说白毛红点的马谓之桃花马。桃花马也是一种良马。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他时须搅阵¹,牵去借²将军。
译文:但有朝一日需要它冲破敌人的阵营,把它牵去定能帮助将军建立功勋。
注释:¹搅阵:冲破敌人的阵营。²借:帮助。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轻阴¹(gé)²小雨,深院昼(zhòu)(yōng)³开。
译文:细雨初停,天尚微阴。尽管在白天,还是懒得开院门。
注释:¹轻阴:微阴。²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³慵:懒。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坐看¹苍苔色,欲²上人衣来。
译文: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注释:¹坐看。坐下来看。²欲:简直要。

  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这是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机。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通过这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反衬出自己空寂的心境。诗人写物象的色彩,不仅能写出它的浓淡、深浅、明暗,写出不同色彩的映衬、对照,还能写出色彩的动静,甚至将色彩拟人化,使它具有性灵。再以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从而巧妙地表达自己新奇独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内心的感情奥秘。

  此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诗人从自我感受出发,极写深院青苔的美丽、可爱,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一个“搁”字,使阴晦的天气变得灵动,而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它展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又一种风格,是王维的五绝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即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前两句,写眼前景传心中情。用一“阁”字,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虽是白昼,诗人也懒得去开那院门。淡淡两句,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在笔 墨间自然流露。三、四句变平淡为活泼,深院景致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经小雨滋润后的青苔,青翠鲜亮,使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作者运 用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诗中透露出对清幽生活的陶醉之 情,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 .王维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06月第1版 :175-176 .
2、 李永祥编著 .王维诗集 :济南出版社 ,2007.4 :112 .
3、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87页
4、 周道贵 .唐诗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90 .

shū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qīngyīnxiǎo shēnyuànzhòuyōngkāi 
zuòkàncāngtái shàngrén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