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过却瓜州杨柳树。烟水重重无数。
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过却瓜州杨柳树。烟水重重无数。
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李好古

李好古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花落,烟薄,谢家¹池阁,寂寞春深。翠蛾(é)轻敛意沉吟,沾襟(jīn),无人知此心。
注释:¹谢家:泛指美妇人家。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玉炉香断霜灰¹冷,帘铺影²,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tán)³云髻偏。
注释:¹霜灰:香料燃完,灰白如霜。²铺影:布影,洒影。³枕檀:以檀为枕,质贵重,有香气。
这首词写暮春闺怨。上片写女主人公凄凉的处境,没有人了解她,同情她。下片写她空虚无聊,孤眠时的情态。此词无甚新意,味同嚼蜡。

chuán··huāluò--sūnguāngxiàn

huāluòyānbáoxièjiāchíchūnshēncuìéqīngliǎnchényínzhānjīnrénzhīxīn

xiāngduànshuānghuīlěngliányǐngliángyànguīhóngxìngwǎnláitiānkōngqiāoránmiánzhěntányúnpiān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知逐(zhú)¹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译文: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注释:¹逐胜:寻觅胜景。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最爱东山¹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²
译文: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注释:¹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²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群山¹雪不到新晴²,多作泥融(róng)³少作冰。
译文: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注释:¹群山:指东山。²新晴:刚放晴的天气。³泥融:湿润的泥土。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译文: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这组诗的题目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第二首诗描写了阳光照耀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东山上的雪渐渐消融,多是变成了湿润的泥土而少许成冰,而这时还没到新晴之时。这就是前两句所写,不仅很好承接上一首点出雪后消融的景象,而且为下面“宜看不宜登”讲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这句“最爱东山晴后雪”在前首同样的位置就出现了,而再写一次就进一步表现了对东山之雪的喜爱,这样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于前首,这句话的是带有些许愁意的。第四句直接点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远观而不可登攀近赏,对于作者来说却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隐含着对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11-31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19-420

xuěhòuwǎnqíngshānjiēqīngwéidōngshānquánbáizuìàidōngshānqínghòuxuěèrjué--yángwàn

zhǐzhīzhúshèngwànghánxiǎochūnfēngzhàojiān

zuìàidōngshānqínghòuxuěruǎnhóngguāngyǒngyínshān

qúnshānxuědàoxīnqíngduōzuòróngshǎozuòbīng

zuìàidōngshānqínghòuxuěquèchóukàndēng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新裂¹齐纨(wán)²,皎(jiǎo)³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译文: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注释:¹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²齐纨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³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裁为合欢扇¹,团团²似明月。
译文: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注释:¹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²团团:圆圆的样子。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出入君¹怀袖²,动摇³微风发。
译文: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注释:¹君:指意中人。²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³动摇:摇动。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常恐秋节¹至,凉飙(biāo)²夺炎热。
译文: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注释:¹秋节:秋季。节,节令。²凉飙:凉风。飙,疾风。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弃捐¹(qiè)(sì)²中,恩情³中道绝
译文: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¹捐:抛弃。²箧笥:盛物的竹箱。³恩情:恩爱之情。⁴中道绝:中途断绝。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yuànxíng

bānjié liǎnghàn 

xīnlièwán jiǎojiéshuāngxuě  (jiǎojiézuò xiānjié )
cáiwéihuānshàn tuántuánmíngyuè 
chūjūnhuái怀xiù dòngyáowēifēng 
chángkǒngqiūjiézhì liángbiāoduóyán 
juānqièzhōng ēnqíngzhōngdàojué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东风¹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²
译文:东风微拂的田间小路上惊起了微尘,游人们开始来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悦与温馨。
注释:¹东风:春风。²岁华新:新年伊始。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译文:人们难得清闲,正好停车在路旁小饮,麦苗短而柔韧,不怕那辗轧过来的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tián)¹晓出空四邻。
译文:城里人厌倦了高高的城墙,向往着郊外的景致,许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来,闹腾腾地涌出城来踏青。
注释:¹喧阗:喧嚣嘈杂。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dān)(piáo)¹散野乌鸢(yuān)²驯。
译文: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野餐用的箪瓢遍野都是,前来捡食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注释:¹箪瓢: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借指饮食。²乌鸢:老鹰类属的猛禽,身体褐色,常捕食蛇、鼠等。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¹卖符色怒²嗔(chēn)
译文:那边是个什么人在自称道人,引得众人都来围观?只见他挡在路上卖符,脸红脖子粗地夸说它是多么灵:
注释:¹遮道:拦住道路。²色怒:面带怒色。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宜蚕使汝¹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jūn)²
译文:我这符能使你家养蚕结茧似瓮大,养羊如獐圆滚滚。
注释:¹汝:你。²麇:古书里指獐子。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ráng)¹新春。
译文:路上的人未必就信他的话,只是为了图个新春吉利,才勉强买下佩带在身。
注释:¹禳:祈福消灾。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¹符神!
译文:道人卖得了钱就径自去买酒喝,醉倒后还自言自语说我这符可真灵。
注释:¹吾:我。

  前半篇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人们倾城出郊踏青、歌舞宴游欢乐、热闹的情景,犹如一幅赏春风俗画,充满了对美好春日、美好生活的咏赞。开端两句,先点出新春,为“踏青”烘托了气氛,因为踏青是在人日(即正月初七),正是新年初过的时节。“城中”四句,形象地写出了踏青的阉热情况。

  后半篇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道人遮道聚众,粗声大气地吆喝些吉利话,强使路人买他的符书祈福的生动场景,道人骗得金钱,却不过是沽酒买醉而已,还夸说神符灵验。这戏剧性的人物、戏剧性的场景,为春日郊游增添了几分幽默的色彩,令人难忘。

  该诗描写了苏轼回忆青少年时在家乡新春之际,与家人及“城中居人”游春踏青的盛况,具有浓郁的乡情。后四句刻画了一位骗钱道人的生动形象,增添了郊游的喜庆气氛。故乡的风俗民情令人倍感亲切,耐人回味。全诗语言浅显,情真意切。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苏轼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6,第8页
2、 陈衍选编,宋诗精华录全译 (上) (修订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第360页

ziyóuqīng--shì

dōngfēngshàngjīngwēichényóurénchūsuìhuáxīn

rénxiánzhènghǎopángyǐnmàiduǎnwèiyóuchēlún

chéngzhōngrényànchéngguōxuāntiánxiǎochūkōnglín

jīngshāncǎodòngdānpiáosànyuānxún

rénzhòngchēngdàorénzhēdàomàichēn

cán使shǐjiǎnwèngchù使shǐyángjūn

rénwèixìnqiángwèimǎirángxīnchūn

dàorénqiánjìngjiǔzuìdàowèishén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梨花满院飘香雪¹,高楼夜静风筝(zhēng)²咽。斜月照帘帷(wéi),忆君和梦稀³
译文:满院的梨花如飘香的白雪,高楼的静夜里,檐下的筝片在风中呜咽。弯月斜照帘帷,我思念的郎君,近来风中也难相会。
注释:¹香雪:喻梨花。²风筝:悬挂于檐间的金属片,也称“铁马”、“风铁”、“风琴”,俗呼“风马儿”。³和梦稀:连梦也稀少了。和,一作“知”。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¹飞,行云²山外归。
译文:小窗上映出幽暗的灯影,梁间的燕叫声,惊断了我的愁风。屏风旁断断续续的香烟袅袅飞动,仿佛我刚刚风到的行云,正从巫山飘回家中。
注释:¹断香:阵阵的香气。²行云:喻远行的情人。

  周密《齐东野语》称毛熙震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词家论词,具有见地。其新警处,不在字而,而在巧思。这首词,写闺中人静夜独居、忆念离人的情状,运笔纤回,含思缥缈。于篇终见意,曲尽掩抑难言的境况。询为五代词中高格。《菩萨蛮》词,前有温飞卿十四篇精湛之作,而毛氏此词,易秾华为淡稚,变密艳为幽丽,别出新意,不得让飞卿专美于前。

  “梨花”二句,写高楼静夜的青景,渲染怀人的气氛。楼下的院子里梨花飘谢,楼上只听到风吹檐铁的阵阵声响。二句写景,实已托出素居寂寞的楼中人的形象,“梨花”句,写春光已逝,时不待人。“高楼”句,写夜静闻声,极无聊之状。可与李商隐《燕台诗》“云屏不动掩孤颦,西楼一夜风筝急”参看。“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上句写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幕上,亦古诗中常见的境界、不外从“明月照高楼”,“薄帷鉴明月”等语化出,以表现闺人的愁思。两句好就好在“和梦稀”的“稀”字,一字可抵宋徽宗《宴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数句。恨君之深,思君之切,皆由此字透露消息。忆极而生恨,故作此怨怼之语。

  下片写室中情状和闺人动态。“小窗”二句,运思甚奇。她背着小窗前的灯光,是为了不让照见脸上的啼痕,可是,却教栖息在帘帷上的燕子窥到了。它们呢喃相语,仿佛为闺人的愁态而吃惊。二语从侧面描写,一“惊”字尤为入妙。一结两句,“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为全词中精绝之笔。她床前屏风低掩,只见到薰炉中升起的袅袅轻烟。疑是那缥缈的行云,冉冉从山外归来。山就是指屏风绘画的山峦,词中语意相关。亦暗示情人的去处。由断香而想及屏山上的行云,由行云而想到漂流远方的游子。宋玉《高唐赋》谓楚怀王梦巫山神女。神女自言“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以“行云”喻男女的欢合,“行云山外归”,疑行云之归,正是怨其不归,真是痴心人语。与作者《临江仙》词“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意似相反而情味实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4-245

mán··huāmǎnyuànpiāoxiāngxuě--máozhèn

huāmǎnyuànpiāoxiāngxuěgāolóujìngfēngzhēngyànxiéyuèzhàoliánwéijūnmèng

xiǎochuāngdēngyǐngbèiyànjīngchóutàipíngyǎnduànxiāngfēixíngyúnshānwài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