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幄沉沉宝篆残。惜春无语凭阑干。庭前芳草空惆怅,帘外飞花自往还。
锦幄沉沉宝篆残。惜春无语凭阑干。庭前芳草空惆怅,帘外飞花自往还。
金屋静,玉箫闲。一尊芳酒驻红颜。东风落尽荼蘼雪,满院清香夜不寒。
金屋静,玉箫闲。一尊芳酒驻红颜。东风落尽荼蘼雪,满院清香夜不寒。
陈允平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3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闻道¹(jī)山去,偏宜²谢客³才。
译文:听说你将去游览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注释:越中:指越州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期越国曾建都于此。¹闻道:听说。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²偏宜:最宜,特别合适。³谢客:即谢灵运,乳名客儿,故称。此处借指友人。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千岩泉洒落,万壑(hè)¹树萦(yíng)²
译文:会稽山有千岩竞秀与飞瀑悬泉之奇景,峰峦、山谷在绿荫之中曲折环绕。
注释:¹万壑:形容峰峦、山谷极多。²萦回:曲折环绕,盘旋往复。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东海横秦泉¹,西陵²绕越台³
译文:高峻的秦望山遥对着茫茫东海,古老的西陵城环绕着巍巍越王台。
注释:¹秦泉:山名,在绍兴市区东南,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泉南海,故名。²西陵:春秋越国范蠡所筑固陵城遗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³越台:即越王台,今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明嘉靖《萧山县志》载:城山,去县(萧山县城西)九里。“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牒,吴王伐越,次查浦,句践保此拒吴,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¹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译文: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八月枚乘(chéng)¹笔,三吴张翰(hàn)²
译文:您可以拿起枚乘之笔及张翰之杯,以抒发越中山水间的兴致感慨。
注释:¹枚乘:西汉辞赋家。其赋作《七发》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泉,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²张翰杯: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纵酒任诞,时人号为“江东步兵”,自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此中多逸兴¹,早晚²向天台(tāi)³
译文:几时再往天台山一游,那里的仙境诗趣更适合您的豪情逸怀。
注释:¹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²早晚:何日,几时。³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并非重在表现送者与行者的离别之情,而是赞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诗才逸兴。

  开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干比作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毫不掩饰地对友人才干加以赞赏。

  接着“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两句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语句,以描述会稽山水之美。李白另一首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也有类似的句子:“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东海横秦望”至“涛白雪山来”四句高度概括了越中美景。作者在选景上既选择有代表性的胜地,如“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又注重捕捉真切的山水画面,如“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尤其是“湖清”两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两句,运用枚乘笔、张翰杯两个典故赞美友人的文才与逸兴。这两个典故主人公都是江南籍文学家,很贴合诗意。这里的用典不仅为江南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韵。最后“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点出作者对越中美景的独特感受。

  整首诗里表现出了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3-212
2、 张明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3-316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 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桃源¹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²。何似浣纱溪³(pàn)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¹桃源:桃花源。²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云。³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

  这首《杨柳枝》词是诗评家司空图的作品。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

  江南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间春色的无限情韵。

春叶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春叶阑¹,春恨²³,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译文: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月。
注释:¹春夜阑:春夜将尽。阑,尽。²春恨:春日的思愁。³切:急切,这里有绵绵不觉之意。⁴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⁵难凭:无所依托。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辉,梁间双燕飞。
偏怨别,是芳节¹,庭下丁香千结²。宵(xiāo)³散,晓霞辉,梁间双燕飞。
译文: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
注释:¹芳节:百花盛开时节,犹言春天时节。²丁香千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千,一作“半”。³宵雾:夜雾。⁴辉:光辉灿烂,一作“晖”。

  毛文锡擅写闺情,词语艳丽,这首词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

  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

  词中的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同时还作为一种意象,借以表达离情别绪和春思春愁。

  “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在静夜里听到鸟声,本来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鸟声烘托岑寂,是以动写静。而这鸟声又是子规的啼叫声,便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子规的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杜牧诗云:“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这首词里所写花外子规,也具有思归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游子思归,而是用以表现思妇切盼情人归来。

  “红纱一点月”,思妇独守空闺,孤寂之中,对着红纱笼罩的的孤月凝思,此景此情,都带点凄凉之感。“孤月”在这里是烘托思妇孤寂的一种意象。思妇夜里思念情人,不能入寐,梦也难成,空对着一点寒月。在寒月的映照下,益显出思妇心情的孤寂。

  “庭下丁香千结”,写室外之景。丁香结蕾,唐宋诗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结不解。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首词描写庭下丁香花蕾千结,同样暗寓思妇愁肠千结,表现了思妇的离愁和春愁。

  “梁间双燕飞”,双燕飞于梁间,最容易引起思妇的春思和春愁。本来成双成对的燕子绕梁而飞,是一种很和谐的景物,可以唤起欢愉的情绪,然而当对着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时候,这一和谐景物与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当词中的思妇彻夜不眠,送走宵雾,迎来晓霞,看到双燕在晨曦中绕梁而飞的时候,不是解除了夜间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种孤寂之感,更无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

  词中子规、纱月、丁香、双燕这四种景象,是实景,又不是单纯的实景,可以说是“实中有虚”,也就是说既具体又抽象,因为它们已经成了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称了这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这首词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是很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69
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04-105

gènglòuzi··chūnlán--máowén

chūnlánchūnhènqiè

huāwàiziguīyuè

rénjiànmèngnánpíng

hóngshādiǎndēng

piānyuànbiéshìfāngjié

tíngxiàdīngxiāngqiānjié

xiāosànxiǎoxiáhuī

liángjiānshuāngyànfēi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锦带¹杂花钿(diàn)²,罗衣³垂绿川。
译文:头上戴着华丽的彩带与花钿,罗衣飘飘垂在绿色的水面。
注释:采莲曲:乐府《清商曲》名。¹锦带:锦制的衣带。² 杂花钿:杂饰着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饰物。³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问子¹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译文:询问夏日盛装的少女将要到哪里去?是要乘舟去采江南莲。
注释:¹子:你,指采莲女子。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辽西¹三千里,欲寄无因缘²
译文:想把暗示爱怜心意的莲子寄给你,辽西三千里,路远道阻无机缘。
注释:¹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今辽宁的西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²无因缘:没有机会。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愿君早旋返¹,及此²荷花鲜³
译文:只希望你早日凯旋,趁这美好的荷花还艳丽澄鲜。
注释:¹旋返:回还,回归。²及此:趁此。³荷花鲜:字面是指荷花的鲜艳美丽,实际是用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

  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此诗首先以第三者的眼光描绘采莲女,继开头纯客观的描写以描写与之直接对话,使“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其中,首二句只写采莲女的穿着打扮而不作肖像描绘,于描写穿着中点出其身处的地点,使一个可爱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二句以设问的形式作为过渡,转而采用与采莲女亲切对话的形式:前句是用一个假设中的人物的问话,后句则采莲女的回答。紧接着的“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四句又改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直接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情感,是主人公思“君”心境的自我剖露。其中,“辽西”与“江南”的对比突出了采莲女与“君”地理上相隔之遥远;“欲寄”则透出采莲女难以言说的一往深情。

  全诗短小厚实,纯用白描手法,重在抒情,从不同角度着笔,描写角度虽几经改换,表现了多次顿挫,却极为自然,毫不生硬,显示了曲折多变的艺术手法,而采莲女的情感完全由眼前景、手中物触发,情由景生,触景生情,情意绵绵,意味深长,双关手法的采用更使得诗中表现的情感显得深沉、含蓄、细腻。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 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118-1119

shǒusāncǎilián--jūn

jǐndàihuādiànluóchuí绿chuānwènzijīnchūcǎijiāngnánlián

liáo西sānqiānyīnyuányuànjūnzǎoxuánfǎnhuāxiān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¹当日,俱曾此地,殷(yīn)勤纳谏(jiàn)²论兴废。见遗基³,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注释:¹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²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³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⁴闲坐地:闲坐着。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shānyáng··wèiyāng怀huái--zhāngyǎnghào

sānjiédāngcéngyīnqínjiànlùnxìngfèijiànzěnshāngbēishānyóudàiyīngxióngshìshàngzuìgāochùxiánzuòdōngzàihuà西zàihu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