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襟怀得丧齐,东风吹暖送行藜。
群山捧谷云居下,一岭分疆水向西。
有路不来多事马,满村交唱太平鸡。
主人九十清谈健,樽酒流连日又低。
老去襟怀得丧齐,东风吹暖送行藜。
群山捧谷云居下,一岭分疆水向西。
有路不来多事马,满村交唱太平鸡。
主人九十清谈健,樽酒流连日又低。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汗简¹成新令,褰(qiān)²刺剧州³
注释:¹汗简:意同汗青,青竹烤干以写简。此句意为多年寒窗终于熬出头当了知州。²褰帷:掀开车上围幔。褰,揭开。³剧州:政务繁重的州。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韦平¹家法在,邵杜²治声优。
注释:¹韦平:西汉韦贤与平当都是父子相继为相。²邵杜:两位有政绩的地方官姓氏。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野竹平淇水,秋瓜蔓帝邱(qiū)¹
注释:¹帝邱: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贾云卿要到卫州做知州,作者写此诗送行。此诗作为临别赠语劝勉对方勤于政务,体验淇水卫地风情,三年任满,重叙友情。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¹。盈盈²待学春花靥(yè)³,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ráo)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译文:江水自中流分开,东洲南浦,白苹芳草一片繁茂。有娇女身态轻盈,学那桃花妆容,年年美丽浦故。想留住春天,笑那残絮仍沉迷于旧梦,化作轻狂的浮萍。无数只兰舟,夜泛月下,荷叶尽展,在风中裙裾飘扬。载着春天,尽兴归去。
注释:¹浦:①水滨。②指池、塘、江河等水面,如浦月(江河中之月)。²盈盈:①仪态美好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王观《卜算子》有“眉眼盈盈处”。②水清澈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③充积貌。④十五岁。《礼记·礼运》有“三五而盈”。³花靥:妇女颊上彩妆。靥,妇人面妆。⁴桡:桨,亦指舟。⁵泛月:月下泛舟。⁶留仙裙:谓赵飞燕裙。《赵飞燕外传》载:婕妤接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池中起为瀛洲,榭高四十尺,帝御流波文縠无缝衫,后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广榭上,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吸细袅与相属,后裙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曰:“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风霁,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怅然曼啸,泣数行下。帝益愧爱后,赐无方千万,入后房闼。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佳丽地¹,仙院迢(tiáo)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jiào)²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³。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译文:江南自古佳丽地。仙院上烟雾飘渺,丹房里香气不散。醮坛上,疏灯上映北斗,一起幻成了天花雨。不要再倾诉,难道你没看到桃根桃叶已经失去南渡?雨骤风狂,纵有几点落英,几湾流水,再也没有可供逃尘避世的桃花源!
注释:¹佳丽地:此指金陵。谢朓《入朝曲》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句。²醮坛:道士作法之神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王利器集解引卢文弨曰:“道士设坛伏章祈祷曰醮。”觋音习。《国语·楚语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韦昭注:“巫觋,见鬼者。³桃根渡:①桃叶,王献之之妾名,其妹名桃根。②桃叶渡,今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

  上片写赏春人赏春的热情和春去的遗憾。起首二句先描绘东洲的形胜景致,水流迎洲而分为燕尾,洲上芳草萋萋,白盛开。“盈盈”二句写游春女子,年年都把自己扮得如桃花一般。“留春住”三句,写人们虽然殷勤地希望春天能多留一段时间,但时值暮春,芳菲已歇,百花零落,只有水上浮萍和空中飞絮,还残留着春天的一点气息。用一“笑”字。表现出对春去难留的无奈。“棠桡”四句,江上各式各样的船只画舫,载着衣着漂亮的女子,在月光下尽情地游赏美景,但春天还是匆匆地归去了。

  下片由追忆过去旖旎风光,引发感叹国家的兴亡。在江南那美丽的土地上,仙院香云缭绕,湿润的芳香飘入红漆朱户,道家的神坛疏灯与天上晶亮如珠的星斗互相辉映,就像是一派由天而降的花雨,这一切都如春天注定要逝去一样,也已逝去了。敌人的铁蹄已至国门,江南的桃根古渡已沦于敌手,在这风狂雨妒的不幸时代,那和桃源相似的万点落英和几湾流水是躲避不了侵略者的铁蹄的。此时桂王所凭据的西南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清人之手,百姓避乱无地。作者作为明朝遗民,对此感受最为深切、故而也最为沉痛和悲愤。

  本词虽然吟咏江南风景,实则抒发了国家灭亡的痛苦,继承了辛弃疾愁苦孤愤的情调,并效法辛词以自然界的意象与人事进行类比的写作手法,用语含蓄,感情深沉。

ér··dōngzhōutáolàngxiāoxiāngxiǎojǐngzhīsān--wángzhī

jiǎnzhōngliúbáipíngfāngcǎoyànwěijiāngfēnnán

yíngyíngdàixuéchūnhuārénmiànniánnián

liúchūnzhùxiàopíngjiùmèngcán

tángráoshù

jǐnfànyuèliánshūliúxiānqúnzàizàichūnguī

jiāxiānyuàntiáotiáoyān

湿shīxiāngfēishàngdān

jiàotánzhūdòushūdēngyìnggòngzuòtiānhuā

jūn

jūnjiàntáogēnshījiāngnán

fēngkuáng便biànwàndiǎnluòyīngwānliúshuǐshìqín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枕簟(diàn)¹溪堂²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³。红莲相倚(yǐ)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译文: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红艳艳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
注释:¹簟:竹席。²溪堂:临溪的堂舍。³收:敛收。⁴浑如:非常像,酷似。⁵无言:不鸣。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书咄(duō)¹,且休休²。一丘一壑(hè)³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译文: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注释:¹咄咄:用殷浩事。表示失意的感叹。²休休:用司空图事。³一丘一壑:隐者所居之地。⁴筋力:精力。⁵但:只。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病后所作,上阕写鹅湖自然风光,如老人历尽沧桑后的恬静平淡,绘景状物,渲染气氛,突出愁字,花晚也知有情。下阕开头剖诉心曲,感情陡转,通过两具典故委婉抒发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的畴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但随后词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最后两句,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肤之憾。有沉哀茹痛之语,无剑拔弩之势。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居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下片用殷浩无故遭贬,司空图无奈退隐的两个典故,貌似旷达而实含怨忿,感慨颇深。此词则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过是非常含蓄而已,须细察始能体会。“枕簟”句写气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然还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飘浮在水面上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广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怅。“红莲”、“白晚”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晚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红莲白晚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下阕头三句虽承上述氛围和意绪,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却有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前一句用殷浩无故遭贬的典故,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用司空图无奈退隐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语,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看起来词人好象真的乐意当隐士了,但实际上这是悲愤却故作旷达之辞,比直抒悲愤更感强烈。三个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气势连贯,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现上又有显著变化;变坦率为委婉,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奶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

  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斥但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刘辰翁说他“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轩词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与词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词蕴含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描述气候的清冷、云水的舒卷和花晚的静默,都无奇险之处,而寂寞沉闷的气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阕出语十分旷达,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绪愈令人感觉凄凉结尾二语尤其淡朴浅近,犹如野叟闲谈,略不经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现得极其厚重。这种以淡语写深情的艺术,使这首词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563-1567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套装上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8-01:203-205

zhètiān ·éguībìngzuò

xīn sòngdài 

zhěndiàntánglěngqiū duànyúnshuǐwǎnláishōu hóngliánxiānghúnzuì báiniǎoyándìngchóu 
shūduōduō qiěxiūxiū qiùfēngliú zhījīnshuāiduōshǎo dànjuéxīnláilǎnshànglóu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¹。伤离索。老怀²无奈³,泪珠零落
译文:秋天总是让人感觉寂寞寂寞;秋风萧瑟,夜雨淅沥,离群索居,更加感伤无着。离群索居,感伤无着,年老力衰,无可奈何,眼泪儿不断下落。
注释:¹离索:“离群索居”的略语。即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²老怀:老来情怀。³无奈:无可奈何。⁴零落:不断地下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故人¹一去无期约²。尺书³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译文:老朋友一去不返,不知何时才能再会;书信一封,忽报西方飞来鹤。西方飞鹤,老朋友现在何处?在那水边村庄,山边城郭。
注释:¹故人:老朋友。²无期约:没有一定的约会期。³尺书:指书信。古人在帛上书写,通常一尺,故称。⁴山郭:山傍。

  该篇原有小序,“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可知这是老友来信,以曲代简,借词述怀的。这首词抒发了老来寂寞无奈的情怀,寄寓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词的上阕写自己处境的落寞。

  起句如爆竹,既爽利又明快,一下子就呼出“秋寂寞”,继而述“秋风夜雨”的寂寞之境,和“伤离索”的寂寞之情。秋天是撩人愁思的季节,风雨之夜更使人想念远行之人。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入耳,友情、别情、思念情,情情上心。但自己年已迈,力已衰,消逝的岁月无法挽回,别去的友人无法唤回,无可奈何,只有“泪珠零落”,泪珠和秋雨齐落,思绪共秋风并扬,境况惨,心情苦,写出了寂寞情怀。

  词的下阕紧承上阕,揭明寂寞之由,愁苦之源。

  故人去后,杳无音讯,而今“尺书忽寄西飞鹤”,这应该是莫大的安慰,可以消释郁结的愁思,除去执着的怀念。可是笔锋一转,折入另一境界,故人何在呢,在那“水村山郭”,故人“归樵阳”,过着隐逸的方外生活,抛撇了世念尘缘,自然也无心再来相会把晤。词至此,一点寂寞中的安慰也如鹤一样地飞去了。

  这首词写对友人的怀念,既有环境的渲染,又有胸臆的袒露,还有书信的引发,都集中体现了一种意象,加之“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顶真的修辞运用,形成密集的节奏,犹如迎风落泪时的啜泣,石下流泉般的涌动,使情意益发惨戚。孙道绚留传下来的词不多,《全宋词》仅收录八首,多为酬酢之作,其意境雅隽,仅《菩萨蛮·栏干六曲天围碧》、《如梦令·宫词》可与之比美,其他均属常情套语。该词在孙作中就显得特别佼俊。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37
2、 费振刚.宋代女词人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36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中秋饮酒将旦¹,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²赋。
注释:¹将旦:天快亮了。²《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可怜¹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²?是别有³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héng)不嫁谁留?
译文: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如果不是嫦娥“嫁”了过去,那么是谁留在月亮上?
注释:¹可怜:可爱。²悠悠:遥远的样子。³别有:另有。⁴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⁵天外:指茫茫宇宙。⁶汗漫:广阔无边。⁷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⁸飞镜:喻明月。⁹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月何渐渐如钩?(月何 一作:云何)
¹经海底问无由²,恍(huǎng)(hū)³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qióng)。虾(há)(má)浴水,问云何¹⁰玉兔¹¹解沉浮¹²?若道¹³都齐无恙¹⁴,月何渐渐如钩¹⁵
译文: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注释:¹谓:据说。²问无由:无处可询问。³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⁴长鲸:巨大的鲸鱼。⁵纵横:横冲直撞。⁶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⁷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⁸故:本来。⁹堪:能够。¹⁰云何:为什么。¹¹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¹²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¹³若道:假如说。¹⁴无恙:安好,无损伤。¹⁵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lánhuāmàn ·liánjīnyuè

xīn sòngdài 

zhōngqiūyǐnjiǔjiāngdàn wèiqiánrénshīyǒudàiyuèsòngyuèzhě yīnyòng tiānwèn  

liánjīnyuè xiàngchù yōuyōu shìbiéyǒurénjiān biāncáijiàn guāngyǐngdōngtóu shìtiānwàikōnghànmàn dànchángfēnghàohàosòngzhōngqiū fēijìnggēnshuí héngéjiàshuíliú 
wèijīnghǎiwènyóu huǎngshǐ使rénchóu wànchángjīng zònghéngchù diàn殿qiónglóu kānshuǐ wènyúnjiěchén ruòdàodōuyàng yuèjiànjiàngōu  (yuèzuò yú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