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亭亭下浦,舣棹又终朝。
船聚市声杂,风生江气骄。
兹行未百里,已涉第三潮。
去住向谁问,鹭飞云影飘。
丈亭亭下浦,舣棹又终朝。
船聚市声杂,风生江气骄。
兹行未百里,已涉第三潮。
去住向谁问,鹭飞云影飘。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皓天(jiē)¹嗟嗟²,深谷逶(wēi)(yí)³
译文:天空高朗明净,深谷曲折绵延不绝。
注释:操:琴曲。¹皓天:昊天,泛指天空。皓,一说即白,明朗。²嗟嗟:叹词,赞美。³逶迤:形容深谷曲曲折折,一个连一个延续不绝。
树林莫莫,高山崔嵬。
树林莫莫¹,高山崔嵬(wéi)²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高山巍峨难攀援。
注释:¹莫莫:通“漠漠”,密布貌。指处处高山峰峦密布。一说“莫”同“暮”,指暮色苍茫。²崔嵬:山高大不平。
岩居穴处,以为幄茵。
岩居穴处,以为幄(wò)¹²
译文:居住在悬岩洞穴,以此作为帷席避风寒。
注释:¹幄:帐幕。²茵:席子,褥垫。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yè)(yè)¹紫芝²,可以疗饥。
译文:紫色灵芝光彩闪动,可以充饥当茶饭。
注释:¹晔晔:本指光亮,此指茂盛。一作“奕奕”,光彩闪动貌。²紫芝:紫酱色的灵芝草,菌类植物。古代隐士羽客认为采食灵芝可以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四皓当时隐王屋山避秦沟,山间广有紫芝。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唐虞¹往矣,吾当安²归?
译文:尧舜盛世已经过去,我应当在哪里安身呢?
注释:¹唐虞:指古代圣王盛世。唐为陶唐氏尧,虞为有虞氏舜。尧舜均为古代明君。唐虞之世,极为儒家推崇,以至渲染美化,说它是淳朴无欺的太平盛世。²安:哪里,何处。

  此诗描绘了隐士们隐居之地山高林密,空旷荒凉,他们以苦为乐,心地坦然,反映了他们不满黑暗现实,向往清明政治的思想感情。开头四句是铺垫,写出商山的荒凉、寂寞、偏僻、险峻,以此反衬长居山中的人;接着四句写隐士们的日常生活,把荒凉艰苦的生活写得情趣盎然,折射出隐士们洁身自好、苦中寻乐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以唐虞盛世为衬托,抒发了他们既向往美好的社会,又对现实完全失望的慨叹。

  全诗直承《诗经》四言古风,质朴无华,短短十句四十字,四位隐沦高士的形象栩栩然跃然纸上。

  诗的前四句以反兴起笔,四句铺陈,描绘了荒凉艰险的生活环境:抬头是其高无极、令人感叹的万里皓天,低头便见蛇曲逶迤的深谷。四周除了莽莽苍苍的野树,便是重峦叠嶂的高山,荒凉,寂寞,偏僻,险峻,与禽兽为伍,跟人世幽隔。但是,这一层形象鲜明的图画正是为了反衬长居其中的人,可谓铺垫有力。

  第五句至第八句写隐士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他们奇特的感受:悬崖山洞是居室,青石、藤罗、野草作床帐,润泽可爱的灵芝草,足够疗饥,足以养身。作者善于遣词造句,巧于写景状物,把荒凉艰苦的生活写得奇特而优美,把在山中的居住和吃食写得诗意盎然。这四句以苦为乐的描写,是首四句艰苦环境的必然结果,而隐士们苦中寻乐的异乎寻常的乐观和坚定又带来巨大的疑问,从而自然引出下一步的抒情,进而阐述产生这种特殊生活态度的动机。

  最后两句是含蓄的抒情,包含着深广的现实内容。作者把唐尧虞舜的原始时代看作是太平盛世,这固然是以思古之悠情奏不满现实的弦外之音,作者憧憬着美好的政治局面,盼望出现招贤选能的明君,但现实使隐士们失望,使隐士们不愿同流合污,所以“吾当安归”一句,实在是对现实政治的最尖锐的批判。他们宁愿躲进深山,与麋鹿为伍,看百鸟安翔,饥餐野菜,渴饮泉水,而不愿忍受暴政压迫,不愿目睹黑暗的现实。这种消极的反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不断出现,可见这类知识分子信念之坚定。

  这首诗反映四皓“洁己修道,非义不动”的处世思想。通过描绘四皓隐居之处山林荒凉,抒发了他们身苦心乐的隐居之情,表现了他们不满黑暗社会、乐于隐居生活、向往清明政治的思想。全诗章法谨严,写险恶之景以铺垫,反衬人物以苦为乐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以景托情,抒情含蓄隽永,有汉代人质朴诚恳的务实作风。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上).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70-171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山明野寺¹(shǔ)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译文: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注释:端:即韦端,是韦应物的从弟;重阳,即崔播,韦应物的外甥。¹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闲居寥(liáo)¹生高兴²,无事风尘³独不归。
译文: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注释:¹寥落:冷落。²高兴:雅兴,高情闲趣。³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这是一首寄赠诗。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天已放亮,山色渐明,钟声隐微,雪满山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境。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获得了他向慕的陶渊明等人那样的闲情逸致,如果没有必须办的事情,他甚至都不想回去。风尘不归,呼应上文“人迹稀”。这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心迹。

  此诗以写景起,以议论结。诗人布下了“雪满幽林”这样一幅图景,由此而“生”出情感,“生”出议论,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陈桥生编著.韦应物: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1-45

xiánduānzhòngyáng--wéiyīng

shānmíngshǔzhōngwēixuěmǎnyōulínrén

xiánliáoluòshēnggāoxìngshìfēngchénguī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白苎(zhù)新袍¹入嫩凉²。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³已准桃花浪,月殿(diàn)先收桂子香。
译文: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注释:¹白苎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²嫩凉:微凉,初凉。³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鹏北海¹,凤朝(cháo)²阳。又携(xié)书剑³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译文: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朝向太阳飞。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注释:¹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²朝:朝向。³书剑:书和剑。⁴青云上:一作“青云去”。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⁵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叶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响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响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参考资料:
1、 倪同刚.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述评.中学语文,2013,08
2、 洪建.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探究.语文建设,2013,11
3、 许闻君.梦里追寻且仗剑,词中况味各千秋.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9

zhètiān ·sòngkuòzhīqiūshì

xīn sòngdài 

báizhùxīnpáonènliáng chūncánshíxiǎnghuíláng ménzhǔntáohuālàng yuèdiàn殿xiānshōuguìxiāng 
péngběihǎi fèngzhāoyáng yòuxiéshūjiànmángmáng míngniánqīngyúnshàng quèxiàorénjiānmáng  (qīngyúnshàngzuò qīngyún )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lǘ)¹称雄日,渔阳²适戍(shù)³人。
译文: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注释:¹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²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³适戍:被发遣防守边疆。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王侯宁¹有种?竿木²足亡秦。
译文: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秦国。
注释:¹宁:岂。²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大义呼豪宁,先声仗¹鬼神。
译文: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宁,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注释:¹仗:依仗。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驱除¹功第一,汉将可谁伦²
译文: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胜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注释:¹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语本《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²伦:比。
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苦的普通百姓,贾谊说他是“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过秦论》),但他胸怀奇志,年轻时曾同一起耕地的雇工们说:“如果富贵了,互相不要忘记。”人们嗤笑他,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所以他后来敢于对抗强秦,成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此诗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这种精神,说他以一个闾左的平民而称雄天下,本来只是谪守边疆的戍卒,但起事时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他蔑视权威、主张平等的思想。正因为陈胜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他虽然手无寸铁,揭竿而起,却足以推翻强大的秦王朝。“大义呼豪杰”一句是指陈胜起义时托名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队。因公子扶苏本来是王位的继承者,被秦二世所篡杀;项燕则是楚国的宿将,在楚国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是符合大义的。“先声仗鬼神”即指陈胜、吴广起事前曾假托鬼神取信于民。他们在帛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字,然后放置在鱼肚子里,人们买鱼烹食,发现了鱼腹中的字,即以为是上天的预示;又使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征戍的人听到后都以为是陈胜是应合天命,得鬼神获佑的,这就是“仗鬼神”的内容。最后两句说陈胜的起义,为汉高祖刘邦的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其首事之功不可没,所以论功的话,陈胜当为第一,汉朝的那些开国功臣是无法与他相比的。其实诗人的这种观点也来自《史记》,司马迁在《陈涉世家》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已隐约地肯定了他开启汉高祖帝业的功绩,而诗中“驱除”而据更加凝练而明晰地揭示出了这层意思。
参考资料:
1、 王镇远.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chénshèngzhuàn

jūn míngdài 

zuǒchēngxióng yángshìshùrén 
wánghóunìngyǒuzhǒng gān竿wàngqín 
háojié xiānshēngzhàngguǐshén 
chúgōng hànjiāngshuīlún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十五彩衣¹年,承欢²慈母前。
注释:¹彩衣:同“采衣”。²承欢:指侍奉父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孝廉(lián)¹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注释:¹孝廉:应明经试者之称。每年州举秀才、孝廉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称岁贡。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sòngzhāngcānmíngjīngjiānxiàngjīngzhōujìnshěng--mènghàorán

shícǎiniánchénghuānqián

xiàoliányīnsuìgòng怀huáixiàngqínchuān

zuòtuīwénzhōnglángzhòngxuān

fànzhōujiāngshàngbiéshuíyǎngshénx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