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成梅竹趣何澹,说到诗书心自閒。
滋味深长在物外,尘埃分付与人閒。
种成梅竹趣何澹,说到诗书心自閒。
滋味深长在物外,尘埃分付与人閒。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yǐ)红楼。
译文:经霜的柿叶红艳艳,秋景多么美好,蓝天澄澈如水,雄伟的红楼倚天耸立。
注释:诣(yì):到。红楼院:唐代长安城东北角长乐坊的一座佛寺,寺内朱红色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广宣:唐代的一个和尚,姓廖,蜀人,会做诗,和刘禹锡很好。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 年),赐居安国寺红楼院,著有《红楼集》一卷,今存诗十七首,见《全唐诗》。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mì)户钩¹
译文:隔窗隐约可见的里边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可惜无人观赏。主人不在呀,我只好派人去向邻居家里找户钩。
注释:¹户钩:大概是一种开门的工具。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访友之时的情景,既写美景,又显出诗人的雅兴,不落俗套,读起来既感亲切自然,又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此诗构思精巧,不落俗套,兴味隽永,耐人玩索。

  诗人举目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艳夺目的柿林。柿叶经霜一打,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那是十分迷人的。接着,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倚”字很传神。秋高气爽,那本来就杳缈幽深的天宇越发显得空阔高远,而它竟与红楼相依相偎,这就巧妙地烘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了。诗人以瑰丽的色调、清新的语言,绘出绚烂秋色,创造出碧天、红楼“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朱楼、红叶固然美丽,但隔窗隐约可见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爱竹”之“爱”,透露出诗人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三字既缴足题面,又开启下文:既然有好竹无人观赏,就进院去尽情游览一番吧。于是,他差遣随从到邻居家寻找开门的工具去了。访友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一看,似乎不近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合情合理,极富韵味。可以想见,李益对院内景色十分熟悉,对那丛翠竹特别喜爱,他和广宣的思想性格十分投合,对广宣的举止行动非常了然,连户钩放在何处也清清楚楚,他又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开门入室,可见他们相知之深,过从之密。这样丰富的内涵,这种超乎寻常的友情,不是通过“喜遇”之类的正面描述来表现,而是通过“不遇”时的一个举动“使人思而得之”,确是自成机杼,不落俗套,令人读来既感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又觉委曲含蓄,兴味隽永。而且,诗人这一“爱”一“觅”,又使人想见其为人的洒脱、随和、豪放。至此,读者亦可领悟到前面的壮美秋色,正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15页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夕阳度¹西岭,群壑(hè)²(shū)³已暝(míng)
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注释:¹度:过、落。²壑:山谷。³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¹
译文: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注释:¹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qiáo)¹月欲尽,烟²鸟栖初定。
译文: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注释:¹樵人:砍柴的人。²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¹²期宿来³,孤琴候萝径(jìng)
译文: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¹之:此。²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³宿来:一作“未来”。⁴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月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月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8-89

宿shīshānfángdīngzhì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áng西lǐng qúnshūmíng 
sōngyuèshēngliáng fēngquánmǎnqīngtīng 
qiáorénguījìn yānniǎochūdìng 
zhī宿lái qínhòuluójìng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阴山¹千里横东西²,秋声浩浩鸣秋溪。
译文:天山自西向东延绵千里横亘于新疆中部,秋天的西风在溪涧寒气逼人。
注释:和(hè)人韵:这首诗用丘处机诗《自金山至阴山纪行》韵。丘处机诗见《长春真人西游记》。¹阴山:指天山,此处指西天山塔勒奇山。²横东西:指天山自西向东横亘于新疆中部。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猿猱(náo)鸿鹄(hú)不能过,天兵百万驰(chí)霜蹄。
译文:即使在这猿猱不可攀,鸿鹄不能越的高山之上,蒙古军队仍可以驰骋而过。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yù)郁苍苍¹映流水。
译文:万顷松林在一阵风之后都落下了松子,而流水映着松林茂盛的样子。
注释:¹郁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六丁¹何事夸神威,天台²罗浮移到此。
译文:天兵天将不知为什么夸耀自已的神威,把天台山和罗浮山都移到了这里。
注释:¹六丁:天兵。²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属仙霞岭山脉的东支;山势挺拔,溪涧深切,林木葱郁,风景秀丽。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余座,风景秀丽,为道教名山。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云霞掩翳(yì)¹山重重,峰峦突兀(wù)²何雄雄³
译文:云和霞遮蔽这重重群山,高耸的山峦显得气势威盛。
注释:¹翳:遮蔽。²突兀:高耸的样子。³雄雄:气势威盛的样子。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译文:自古以来就是阻隔西域的天险,使人们不能与中原相同。
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细路萦(yíng)(yū)¹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²尺。
译文:小路回旋曲折直的斜的都有,山顶快要直冲云霄却还是不够高。
注释:¹萦纡:回旋曲折的样子。²盈:满,足。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译文:溪涧里风声萧萧,溪水寒冷无比,山上落满的花却没有人的身影。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四十八桥¹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译文:四十八桥像一行雁阵横跨丛山之中,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非一般景致所能比。
注释:¹四十八桥:果子沟中所建桥数。元代以前,果子沟未通轮轳,谷中松林稠密,怪石嵯峨,道路曲折,急流奔泻。元世祖成吉思汗西征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命他的二太子察合台率部在此一带凿石开路,刊木为桥,建桥四十八座,从此打开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通道。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临高俯视千万仞¹,令人凛(lǐn)²生恐惶。
译文:在高处俯瞰感到极其高,高到会令人感到恐惧。
注释:¹千万仞:极写其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以周尺的七尺(一说尺)为一仞。²凛凛:恐惧的样子。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百里镜湖¹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译文: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在山顶上,傍晚也是雾气弥漫的气象。
注释:¹镜湖:此指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湖在今新疆博乐市西南,俗称三台海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雪峰倒影,景色清幽。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山南山北多幽绝¹,几派²飞泉练³千丈。
译文:果子沟中有许多泉水形成的瀑布落千丈,似白绢一般美丽。
注释:¹幽绝:极其深险的山谷。²派:水的支流。³练:白色的熟绢。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大河西注¹波无穷,千溪万壑(hè)皆会同。
译文: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所有的溪壑都将汇集在一起。
注释:¹大河西注:指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君成绮(qǐ)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译文:你的诗用语奇特,给本来就很神奇的天山景物增添了奇异色彩,使天神对此也无法发挥功力。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¹
译文:山峰高峻,月亮升在天空也被山尖挡住,到了四更天才能见到挂在中天的月亮。
注释:¹半埋雪:有一半埋在雪中。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遥思山外屯(tún)边兵,西风冷彻征衣¹铁。
译文:想那远在山外的戍边士兵,穿在身上的铠甲肯定早已冷透。
注释:¹征衣:铠甲,又称铁衣。

  这首七言古诗四句一转韵,从不同侧面渲染阴山的高峻艰险,壮丽雄奇。既有鸟瞰式全景,亦有局部之景,但都显得气势非凡,郁勃阳刚之力。而突出阴山之“天险阻西域”,“令人凛凛生恐惶”,乃意在衬托“天兵百万”之军威,表现元军西征之锐气,人与自然相映生辉。此诗明显受李白《蜀道难》之影响,但词意时有重复,艺术锤炼尚欠火候。全诗感情豪放,诗笔纵恣;诗中大量使用夸张、想象、比喻、对比使诗表情达意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此诗在作法上首先是写境雄阔。如写山之雄浑则“阴山千里”“万顷松风”;写山之髙峻则“山角摩天”“泉练千丈”;写人、神之威则“天兵百万”、“六丁”移山;写水势之盛则“百里镜湖”“千溪万壑”。诗人以如椽巨笔任意挥洒,将阴山的雄奇之景写得瑰伟崇高,震人心魄。

  其次是描写铺张扬厉。全诗三十二句,韵脚四句一转,在诗人笔下,阴山的山、谷、路、风、水、树、桥、瀑、湖、霞、猿、鸿、花、月、雪、人等各种景物无不任意驱遣,令人目不暇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西域天山的神奇风采。另外,诗中除了大量使用夸张、想象、比喻、对比的语言以突出其形象性外,还大量运用“郁郁”“苍苍”“重重”“雄雄”“萧萧”“凛凛”等叠音词,不仅表情达意绘声绘色、生动形象,而且吟咏之间节奏感强,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感。

  全诗感情豪放,诗笔纵恣,写景气象万千,有飞动之势,显示出诗人阔大的胸怀和张扬的诗歌个性。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354-355

guòyīnshānrényùn

chǔcái yuándài 

yīnshānqiānhéngdōng西 qiūshēnghàohàomíngqiū 
yuánnáohóng鸿néngguò tiānbīngbǎiwànchíshuāng 
wànqīngsōngfēngluòsōng cāngcāngyìngliúshuǐ 
liùdīngshìkuāshénwēi tiāntáiluódào 
yúnxiáyǎnshānchóngchóng fēngluánxióngxióng 
láitiānxiǎn西 rényānzhōngyuántōng 
yíngxié shānjiǎotiānyíngchǐ 
fēngxiāoxiāoshuǐhán huāluòkōngshānrényǐng 
shíqiáohéngyànháng shèngyóuguānzhēnfēicháng 
língāoshìqiānwànrèn lìngrénlǐnlǐnshēngkǒnghuáng 
bǎijìngshāndǐngshàng dànyúnyānxiàng 
shānnánshānběiduōyōujué pàifēiquánliànqiānzhàng 
西zhùqióng qiānwànjiēhuìtóng 
jūnchéngzhuàngdàn zàosuōshǒushéngōng 
shāngāogēngcáiyuè yuèshānfēngbànmáixuě 
yáoshānwàitúnbiānbīng 西fēnglěngchèzhēngtiě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¹从先人²宦游³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niǎn)(gǔ)之下¹⁰。太平日久,人物繁阜(fù)¹¹。垂髫(tiáo)¹²之童,但¹³习鼓舞;班白¹⁴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¹⁵,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¹⁶登高¹⁷,教池游苑(yuàn)¹⁸。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¹⁹,宝马²⁰争驰于御路²¹,金翠耀目,罗绮(qǐ)飘香。新声²²巧笑²³于柳陌花衢(qú)²⁴,按管调(diào)²⁵于茶坊酒肆。八荒²⁶争凑²⁷,万国咸²⁸²⁹。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³⁰;会寰(huán)³¹之异味³²,悉³³在庖(páo)³⁴。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³⁵喧空³⁶,几家夜宴。伎(jì)³⁷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³⁸则元夕³⁹教池,拜郊⁴⁰孟享⁴¹。频观公主下降⁴²,皇子纳妃⁴³。修造则创建明堂⁴⁴,冶铸则立成鼎(dǐng)⁴⁵(nài)⁴⁶。观妓籍⁴⁷则府曹⁴⁸衙罢⁴⁹,内省宴回⁵⁰;看变化⁵¹则举子唱名⁵²,武人换授⁵³。仆数十年烂赏⁵⁴叠游⁵⁵,莫知厌足⁵⁶
译文:我跟随做官的先父往来南北,徽宗崇宁二年来到东京开封府,居住在金梁桥西夹道的南面,我逐渐长大成人,因为正好居住在京城里天子脚下,太平日子很长久,人口众多,繁华富庶。年幼的儿童,只知道学习歌舞;头发斑白的老人,不知道战争的滋味。一年四季时令节日依次而至,各自有不同的观赏游玩之处: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下雪之际和开花之时,七月初七日的乞巧和九月初九日的登高饮酒,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操练,以及在御花园游玩赏花。举目望去是用青漆涂饰的雕梁画栋及豪华精致的亭台楼阁,雕饰华美的门户悬挂着珠帘。装饰精致的马车竞相停放在京城的街道中,饰以珠宝的骏马争先恐后地奔驰在宽敞平直的道路上。黄金珠翠耀眼,轻罗薄绮飘香。新奇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欢笑在柳巷花街上飘扬,吹拉弹唱之声在茶坊酒馆中迥荡。八方荒远之地争相前来进贡,天下万国都能通达。汇集四海的珍奇之物,都归于市易务交易;会聚天下的奇异食物,全部在京城的厨房中。奇花异景遍布道路,不必仅限于春游才能看到;箫鼓之成在空气中喧闹,多少家彻夜欢颜。伎艺的精美奇巧使人惊讶万分,繁华奢侈的景象让人精神振奋。瞻仰天子的仪容,可在上元节之夜皇帝登楼观灯之时、皇帝亲临金明池检阅水军操练之际;或郊外祭祀天地、每年四孟的宗庙祭礼,这都是见到天子的好时机。经常能看到公主下嫁、皇子纳妃的热闹场面。修造宫室之精妙可以看朝廷创建的明堂,冶金铸铁之快捷如鼎鼐这样的器具可以立刻铸就。观赏登入乐籍的女妓可在办完衙门公事之后,或在参加皇宫宴会回来之时。注意朝廷变化可以观察皇帝召见登第进士之时,或在武将的替换和任命之际。我住在京城几十年,经常观赏游玩,从来没有厌烦满足的时候。
注释:¹仆:谦辞,我。²先人:亡父,作者著文时其父已去世,事后追忆,故云。³宦游:做官。⁴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1102—1106)。⁵癸未:崇宁二年(1103)。⁶京师:首都。此指汴京。⁷卜居:古人用占卜选择居所,这里泛指择地定居。⁸金梁桥:汴河流经城内,有桥十三座。由西水门向东数第三座为金梁桥。⁹正当:正值。当,遇到。¹⁰辇毂之下:在皇帝所乘车轮下面,指京师地区。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可以插轴。¹¹繁阜:繁多。¹²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或童年时期。髫:儿童垂下的头发。¹³但:只。¹⁴班白:通“斑白”。鬓发花白。¹⁵相次:相继,一个接一个。¹⁶乞巧:旧时风俗,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称为乞巧。¹⁷登高:指重九(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¹⁸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春季游赏活动。¹⁹天街:京城中皇帝巡行的街道,也称“御街”。²⁰宝马:珠宝装饰之马。²¹御路:皇帝巡行的道路。²²新声:新作的乐曲。²³巧笑:美好的笑容。²⁴柳陌花衢:指妓院聚集之所,同“花街柳巷”。²⁵按管调弦:指演奏各种音乐。按管,吹奏管乐。调弦,弹奏弦乐。²⁶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²⁷凑:会合。²⁸咸:全部,都。²⁹通:到达。³⁰市易:买卖交易。³¹寰区:犹天下,指国家全境。³²异味:异常的美味。³³悉:全,都。³⁴庖厨:厨房,这里指当时的饮食行业。³⁵箫鼓:这里代指音乐声。³⁶喧空:声音响彻云霄。³⁷伎巧:即技巧。³⁸天表:皇帝的容貌。³⁹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即元宵。⁴⁰拜郊:到郊外祭坛祭拜天地。⁴¹孟享:指初次祭祀。⁴²公主下降:即公主“屈尊”下嫁。下降,结婚。⁴³皇子纳妃:指皇子娶妻妾。⁴⁴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这里指当时的大庆殿。⁴⁵鼎:三足的金属容器。⁴⁶鼐:大鼎。⁴⁷妓籍:指在籍的歌舞女艺伎。⁴⁸府曹:指各不同官府衙门。⁴⁹衙罢:办公完毕。⁵⁰内省宴回:宫中或尚书省宴散而回。⁵¹变化:指地位、身份的改变。⁵²举子唱名:举子中进士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⁵³换授:改授官职。⁵⁴烂赏:欣赏得烂熟。⁵⁵迭游:多次游玩。⁵⁶厌足:满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一旦兵火,靖(jìng)康丙午之明年¹,出京南来²,避地江左³,情绪牢落,渐入桑(sāng)(yú)。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nǎng),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xū)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译文:一日金兵进犯我国,战争爆发,我在靖康丙午的第二年,离开京城南下,逃避战火来到江南。心情孤寂无聊,渐入垂老之年。我默默回忆当年情景,京城里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风流倜傥,民间风俗和悦美好,一切都已成为惆怅遗恨。近来我和亲戚朋友会面,谈及过去的往事,那些年轻人往往随意轻忽、不以为然。我担心时间久远后,谈论东京风俗的人,会遗失当时的真实情况,那就太可惜了。我谨根据回忆记录下这些内容并编辑成书,大概可以使人打开这本书就能了解当时东京的繁华盛景。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而乐趣无限的传说,如今我追忆当年的情景,回首时怅然若失,岂不是从华胥之梦中醒来了吗。因此我把这本书命名为《东京梦华录》。
注释:¹靖康丙午之明年:即靖康丁未年(1127)。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1126—1127)。²出京南来:离开汴京向南方逃来。³江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江左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带。⁴牢落:孤寂,无所寄托。⁵渐入桑榆:指渐至晚年。桑榆,《太平御览》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以桑榆喻日暮,又以喻晚年。⁶曩昔:过去,从前。⁷浸久:渐久。⁸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后称追念往事为“梦华”。⁹目:称。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然以京师之浩穰(ráng)¹,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²宿德³,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lǐ),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译文:然而以京城的浩大兴盛,以及有我未经历过的事或没有到过的地方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所以这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阙失。如果乡里有见识者能够加以补充修订,使这本书更加完备周到,则我将感到不胜幸运之至。这本书的语言文字粗浅通俗,我之所以不加以文字修饰,是想让上上下下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通晓其中的内容,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这番用意。
注释:¹浩穰:宽广繁华。《汉书·张敞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²乡党:乡、党均为古代基层行政单位。此犹言乡里。³宿德:年高有德者。⁴不胜幸甚:荣幸之极。幸,希望。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shào)兴丁卯¹岁除日²,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译文:绍兴丁卯岁除夕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注释:¹绍兴丁卯:即绍兴十七年(1147)。绍兴,宋高宗赵构年号(1131—1162年)。²除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

  东京即汴梁,北宋首都,“梦华”即黄帝梦华胥之国,书名中已见南渡后缅怀北宋盛时的情怀。文中先追忆汴京之繁盛,从人物繁阜和四季佳节着笔,极而扬之;继而转为靖康之后避地江左的情怀,又见抑之。一扬一抑,从“后生往往妄生不然”,则可见对苟安的不满和警示,非独抒发《黍离》之悲而已。此文善于以骈句铺排,又作长短变化,在前后对比中可见感情起伏的节奏。陈述虽多,却言简意赅。

  “序”的文体特点,规定了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性特征;序文作若的写作目的和心态,规定了序文的感伤主义情绪性特征。它不是巨室大户的炫富,而是破落户对往日锦衣玉食酸泪汪然的回忆。上述两种特征也具体规定了全文对衬型的结构框架,以靖康之难划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域,在文中以“一旦兵火”为语言标记,前面文词艳丽,后面笔绪沉抑,对衬型的结构框架逼发出作者黯然神颓的感伤主义情怀。对比越强烈、越尖锐,黍离麦秀之思就越鲜明、越深刻。

  一开始交代“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梁桥西夹道之南”,“宦游”后“卜居”是一种选择,选择京师是因其地繁华所致。时间和卜居地点交代得如此清楚明白,是为了说明《东京梦华录》及其序文是以作者的亲见亲闻为基础的,增添了描述的可靠性和真实感。“渐次长立”,虽说的是逐渐大了的年龄,但应与“太平日久”的时代相联系起来看,说明北宋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稳定繁荣期。从“正当辇毂之下”开始,文章就进入词富竞彩的描述字。“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譬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垂髻”和“斑白”对举,“鼓舞”与“干戈”互文,分别从两类层次的人物上说明,以“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说明承平日久;“垂髻之童,但习鼓舞”又暗含着“不识干戈”,这些都是稳定繁荣的具体表征。前述序文具有概括性特征,作者把全书的具体内容浓缩在序文之中。因此,序文的所有描述文字都经过了高度提炼,而提炼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不用散化,而用骈体,基本上一个语言单位就表示出一种景象,并不具有一定的外在逻辑联系,如同七宝流苏,驳杂纷呈,统一于对汴梁胜景的描述,是全方位的光束投射,集合在一个光点上。“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总述一笔。“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是泛指;“乞巧登高,教池游苑”是特指。然后,以凝炼而蘸满色彩的文词描述了喧闻而纷纷的景象。用“举目”统领下文,“楼”、“阁”、“户”、“帘”都是实在性物象,但作者却以“青”、“画”、“绣”、“珠”加以修饰,增添了感官印象性和色彩感。作者用“天街”、“御路”、“柳陌”、“花衙”、“茶坊”、“酒肆”,涵括了当时汴梁城的所有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既有图景描述,如“竞驻于天街”、“争驰于御路”,又有色彩点缀,如“金翠耀目”,且有声响渲染:“新声巧笑”、“按管调弦”。

  然后,作者把笔墨推宕开去:“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转入美食享用的描述:“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不仅有美食果腹,而且身居京师,眼福匪浅。上而至于亲睹龙颜,下而至于“观妓籍则府曹衙署,内省宴回”,并能“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所有这些描述,颇有点汉代大赋遗风,从九重之尊至勾栏瓦肆,尽行罗织;社会各领域,一齐展现,似为北宋汴京的百科全书,又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只是一者是语言事实,一者以线条为媒介而已。作者铺张扬厉,河倾海溢,种种物象进跳在笔触之间,奔赴纸面,铺排在一轴硕大的平面画卷上。意象纷纭,又带有焰花发射的特征。衣食住行皆有,声色视听兼备,浓艳斑斓,堂而皇哉,视觉上令人饱餍,听觉上使人浮靡,犹不足以尽感官之满足。这是一种社会占有欲的统治心理反映。所以,作者一笔加以总括:“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它虽有汉赋风味,但无汉赋的臃肿和堆垛,物象的概括尚较简洁,语言的结构更见灵巧,以四字结构为主,又间以对衬性长句的调剂。不全用骈俪,首尾均出之一般散句。同时,它不是物象的横堆竖码,现象的滥撷乱取,而是字缝之间潜伏着浓重的情绪失落感。因此,笔锋一转,意象陡变,情绪暴落,“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桑榆”与前文“渐次长立”对应。处于凄寒环境、垂暮老境、牢落心境中,更易萌发思旧之念,便油然“暗想当年”。今昔的巨大反差,越回忆,则越会出现心理的不平衡和压迫感,因此,对衬型的环境、心境结构便汇拢到这里绾合起来:“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遂成为全书最有感伤意味的笔墨。

  序文对全书内容作了提纲絮领的概括,所有描述各自在书中有具体体现;它不是纯然罗列现象,而是满含着沉痛情感的回顾,布满了愁云惨雾,奏出半是依恋半是挽歌的凄清曲,形成了全文概括性和情感性的结合特征。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 半是依恋半是挽歌——《东京梦华录序》赏析,文史知识,1995,(3).

dōngjīngmènghuá

mèngyuánlǎo sòngdài 

    cóngxiānrénhuànyóunánběi chóngníngguǐwèidàojīngshī zhōu西jīnliángqiáo西jiādàozhīnán jiànzhǎng zhèngdāngniǎnzhīxià tàipíngjiǔ rénfán chuítiáozhītóng dàn bānbáizhīlǎo shígān shíjiéxiāng yǒuguānshǎng dēngxiāoyuè xuěhuāshí qiǎodēnggāo jiàochíyóuyuàn qīnglóuhuà xiùzhūlián diāochējìngzhùtiānjiē bǎozhēngchí jīncuìyào耀 luópiāoxiāng xīnshēngqiǎoxiàoliǔhuā ànguǎntiáoxiáncháfāngjiǔ huāngzhēngcòu wànguóxiántōng hǎizhīzhēn jiēguīshì huìhuánzhīwèi zàipáochú huāguāngmǎn xiànchūnyóu xiāoxuānkōng jiāyàn qiǎojīngréněr chǐshēzhǎngrénjīngshén zhāntiānbiǎoyuánjiàochí bàijiāomèngxiǎng pínguāngōngzhǔxiàjiàng huángfēi xiūzàochuàngjiànmíngtáng zhùchéngdǐngnài guāncáo nèixǐngyànhuí kànbiànhuàchàngmíng rénhuànshòu shùshíniánlànshǎngdiéyóu zhīyàn 

    dànbīnghuǒ jìngkāngbǐngzhīmíngnián chūjīngnánlái jiāngzuǒ qíngláoluò jiànsāng ànxiǎngdāngnián jiéfēngliú rénqíngměi dànchéngchànghèn jìnqīnhuìmiàn tánnǎng hòushēngwǎngwǎngwàngshēngrán kǒngjìnjiǔ lùnfēngzhě shīshìshí chéngwéi jǐnxǐngbiānchéng shùkāijuàndāngshízhīshèng rényǒumèngyóuhuázhīguó zhě jīnzhuīniàn huíshǒuchàngrán fēihuázhīmèngjuézāi zhīyuē mènghuá  

    ránjīngshīzhīhàoráng yǒuwèichángjīngcóngchù zhīrén quē tǎngxiāngdǎng宿 zhuìzhōubèi shèngxìngshèn yán wénshìzhě gàishàngxiàtōngxiǎoěr guānzhěxìngxiángyān 

    shàoxīngdīngmǎosuìchú yōulánshìmèngyuánlǎo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俏冤(yuān)¹,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²。困坐南窗下,数³对清风想系他。蛾(é)淡了教谁画?瘦岩岩(xiū)石榴花。
译文: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系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注释:¹俏冤家:此指在外远游的爱人。²“偏那里”句:偏是那里的绿杨树能够拴住你的马?此系怨词,恨爱人久离不归。³数:每每。⁴蛾眉:弯而长的眉毛。⁵瘦岩岩:瘦骨嶙峋貌。⁶带:即“戴”。

  这支小令写少妇对远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开头一句“俏冤家”,传神至极。“冤家”本是妇女对情人的昵称,已经够可爱了,又冠以一个“俏”字,更令人迷恋。可如今他却远走天涯,一去不归,不能不叫人怀疑。“偏那里绿杨堪系马”,更明显地由怀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绪。“偏”在这里用作副词,表示发生的事,与所期待的恰好相反。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此句一语双关,既点明夏日的时令,又比喻滞留异乡、拈花惹草的负心郎。曲子前三句,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

  其实,在远方的情人未必如她所猜想的那样,这或许是少妇的“多虑”。而“多虑”正是一种情深爱笃的表现,故虽抱怨,却并未弃绝。因此第四、五两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只有一次次面对清风倾吐自己对远人的情思,大有“不思量,自难忘”、摆不脱、丢不开之苦。这两句虽看似平淡无奇,但词浅意深,清风和美,情思更浓,它进一步刻画出少妇对远人思之弥深、爱之弥笃的感情。

  第六句“蛾眉淡了教谁画?”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来表现出少妇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味与渴望。然而好事难成,希望终无由实现,以致愁得“瘦岩岩羞带(戴)石榴花”。“瘦岩岩”比“憔悴”状瘦弱不堪之状,更具体,更形象。“羞”字是尤为传神之笔,它既含戴花与体貌不相称的自我嘲讽之意,又表露出戴花无人欣赏的寂寞。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这里暗化此意,且更形象生动,活画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状态。

  曲贵新奇,然而,这支曲子蕴藉含蓄,辞尽意未休,具有词的风格。其中首句“俏冤家”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少妇的思念、怀疑及抱怨都由此而发;少妇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为依据。故全篇所言少妇的表现,都和这句“俏冤家”紧紧挂钩,句句落实,没有一句是闲笔。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4-7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