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窗生得宁馨儿,乳腹方离气已奇。傅就外居来岁事,学从小入去年时。
梅窗生得宁馨儿,乳腹方离气已奇。傅就外居来岁事,学从小入去年时。
擅三元美家谁继,有二郎贤父自知。可是耄夫虚赞祝,向来功业是人为。
擅三元美家谁继,有二郎贤父自知。可是耄夫虚赞祝,向来功业是人为。

wánggànziyòushēngqiúshī--chénzhe

méichuāngshēngníngxīnérfāngjiùwàiláisuìshìxuécóngxiǎoniánshí

shànsānyuánměijiāshuíyǒuèrlángxiánzhīshìmàozànzhùxiàngláigōngshìrénwèi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芳原绿野恣(zì)¹时,春入遥山²碧四围。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游赏,远山春意正浓,四周一片碧绿苍翠。
注释:¹恣行:尽情游赏。²遥山:远山。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¹逐乱红²穿柳巷,困碧流水坐苔矶。
译文: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穿过柳丝飘摇小巷的落花;感到困倦时,就坐在溪水边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
注释:¹兴:乘兴,随兴。²乱红:指落花。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醉 一作:劝)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醉 一作:劝)
译文: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yǎn)¹莫忘归。
译文: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不妨肆意游玩,但不可乐而忘返。
注释:¹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这首诗是宋代“理学派”的作品。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

  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理学派的文章离不开思索,细读一读这首作品里也是将一种思考嵌在字里行间。思索的对错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很难去判断了,但只要作者有意处处留下思绪,作品就算是难得了。

jiāoxíngshì

chénghào sòngdài 

fāngyuán绿xíngshí chūnyáoshānwéi 
xìngzhúluànhóngchuān穿liǔxiàng kùnlínliúshuǐzuòtái 
zhǎnjiǔshífēnzuì zhǐkǒngfēnghuāpiànfēi  (zuìzuò quàn )
kuàngshìqīngmínghǎotiān fángyóuyǎnwàngguī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教小儿宜严,严气¹足以平躁气;待小人²宜敬,敬心³可以化邪心
译文:教导孩子应该严格,严正之气足以平复他们的浮躁之气,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使他们摒弃内心的邪念。
注释:¹严气:严正之气。²小人:识见浅薄、人格卑鄙之人。³敬心:敬重的心态。⁴邪心:不正当的思想念头。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蜗牛角上争何事¹,石火光中寄此身。
译文: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时迸发出的一点火光,转瞬即逝。
注释:¹何事:什么事情。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随富随贫且¹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译文:人生不论贫穷富有,应放开眼界,随遇而安,笑口常开,极乐自在。
注释:¹且:暂且,姑且。

duìjiǔshǒuèr--bái

niújiǎoshàngzhēngshìshíhuǒguāngzhōngshēnsuísuípínqiěhuānkāikǒuxiàoshìchīrén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yán)¹长扫净无苔²,花木成畦(qí)³手自栽。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注释: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¹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²无苔:没有青苔。³成畦: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 一作:一手)
一水护田¹将绿绕,两山排闼(tà)²送青来³
译文:庭院外一条小河互为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手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注释:¹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²排闼:开门。闼:小门。³送青来:送来绿色。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桑条索漠楝(liàn)¹繁,风敛²余香暗度垣³
译文:桑树枝叶稀疏,楝花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注释:¹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²敛:收敛。³垣:矮墙。。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黄鸟¹数声残午梦²,尚疑身属半山园³
译文: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手园中。
注释:¹黄鸟:黄莺。²午梦:午睡时的梦。³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经常打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过去人讲王安石此二诗,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实第二首亦有佳处。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桑条索漠”犹王维《渭川田家》所谓的“蚕眠桑叶稀”i指桑叶少而显得冷落无生气,属枯寂之静态,“柳花繁”者,犹晏殊《踏莎行》所谓的“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属缤纷之动态:此一句诉诸视觉。“风敛余香暗度垣”乃写嗅觉而兼及触觉,不但花香入鼻,连微风送爽也写出来了。第三句写午梦初醒未醒时偶然听到鸟啼,则在写听觉时兼涉愈觉。最后一句点明身在何处,却从反面说开去。这末一句不仅写出作者同杨德逢彼此不拘形迹,而且连宾至如归的情意也和盘托出,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总之,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平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参考资料:
1、 田军.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880-883
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49-250
3、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631-633

shūyīnxiānshēngèrshǒu

wángānshí sòngdài 

máoyánchángsǎojìngtái huāchéngshǒuzāi 
shuǐtiánjiāng绿rào liǎngshānpáisòngqīnglái  (shuǐzuò shǒu )

sāngtiáosuǒliànhuāfán fēngliǎnxiāngànyuán 
huángniǎoshùshēngcánmèng shàngshēnshǔbànshānyuán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东征¹日调²万黄金³,几竭中原买斗心
译文: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注释:¹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²日调:每天征调。³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⁴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⁵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军令未闻诛马谡(sù)¹,捷书惟是报孙歆(xīn)²
译文:诸葛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注释:¹马谡:三国时蜀国将领。²孙歆:三国时吴国都督。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但须鸑(yuè)(zhuó)巢阿(ē)¹,岂假²(chī)(xiāo)³在泮林
译文: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注释:¹鸑鷟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²岂假:怎能容让。³鸱鸮: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⁴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可惜前朝¹玄菟(tú)²,积骸³成莽阵云深。
译文: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注释:¹前朝:指汉朝。²玄菟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³骸:尸骨。⁴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⁵阵云:战云,杀气。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未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2

suíshīdōng--shāngyǐn

dōngzhēngdiàowànhuángjīnjiézhōngyuánmǎidòuxīn

jūnlìngwèiwénzhūjiéshūwéishìbàosūnxīn

dànyuèzhuócháoājiǎchīxiāozàipànlín

qiáncháoxuánjùnháichéngmǎngzhènyún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