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绕山围杨柳遮,战蜗国里退閒家。儿孙满眼堂万卷,宾客多贤馆五花。
溪绕山围杨柳遮,战蜗国里退閒家。儿孙满眼堂万卷,宾客多贤馆五花。
立脚东皋看倦鸟,回头温水笑跳蟆。相知惟有诗相寄,便羽一封三印斜。
立脚东皋看倦鸟,回头温水笑跳蟆。相知惟有诗相寄,便羽一封三印斜。

yòngdàishuàichūyùnsūnchángzhōu--chénzhe

ràoshānwéiyángliǔzhēzhànguó退tuìxiánjiāérsūnmǎnyǎntángwànjuǎnbīnduōxiánguǎnhuā

jiǎodōnggāokànjuànniǎohuítóuwēnshuǐxiàotiàoxiāngzhīwéiyǒushīxiāng便biànfēngsānyìnxié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江水沉沉¹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niǎo)²,芦花深处隐渔歌。
译文:江水深沉,船帆的影子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注释:¹沉沉:深沉。²烟袅:云烟缭绕。袅,形容烟之状态。
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扁舟短棹(zhào)¹归兰浦(pǔ)²,人去,萧萧³竹径(jìng)透青莎(suō)。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译文:用短桨划着小船回到长着兰草的水边,人就这样离去了。小路上的竹林被风吹得不断作响,路上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到了深夜,风停了,雨也停了。月亮照在寒冷的天上,露珠一颗颗滚入荷叶里面。
注释:¹棹:船桨。²兰浦:意思是长着兰草的水边。浦,水边。³萧萧:风声,也指草木摇落声。⁴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江水沉沉,白鸟双飞,枫叶芦花,征帆渐远。“人去”之后,惟见园荷滴露,冷月照人,莎满荒径,凄凉冷落。晚清著名文学家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注:“此词纯是写景,惟‘人去’二字见本意。在陆则莎满径荒,在水则露寒月冷,一片萧寥之状,殆有感于王根,樊重之家,一朝零落,人去堂空,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

dìngfēng··jiāngshuǐchénchénfānyǐngguò--yánxuǎn

jiāngshuǐchénchénfānyǐngguòyóudàowǎntòuhánkǒushuāngshuāngfēibáiniǎoyānniǎohuāshēnchùyǐn

biǎnzhōuduǎnzhàoguīlánrénxiāoxiāozhújìngtòuqīngshāshēnfēngxīnxiēliángyuèyíngzhūyuán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¹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hán)²蟹与科斗³,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译文: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是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
注释:坎井:犹浅井。¹甃:以砖瓦砌的井壁。²虷:蚊子的幼虫。³科斗:即蝌蚪。⁴擅:独占。⁵跨跱:叉开腿立着。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zhí)矣。于是逡(qūn)¹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之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以测量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海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
注释:¹逡巡:迟疑徘徊的样子。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¹惊,规规然²自失也。
译文: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注释:¹适适然:惊恐失色貌。²规规然:局促的样子。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腐儒¹(lù)²叹无奇,独喜遗编³不我欺
译文: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可叹一生碌碌无奇,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骗。
注释:以二鼓尽为节:指读书读到二更天才停止。二鼓,指更鼓报过二更。¹腐儒:作者自称。²碌碌:平庸,无所作为。³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⁴不我欺:并不欺骗我。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译文: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渐渐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依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高梧策(cè)¹传寒意,叠鼓²冬冬³迫睡期
译文:高大的梧桐策策作响,传来一阵阵寒意,读书兴致正浓,忽听更鼓冬冬催人入睡。
注释:¹策策:象声词,指风摇动树叶发出的响声。²叠鼓:轻轻击鼓,指更鼓。³冬冬:象声词,指鼓声。⁴迫睡期:催人睡觉。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秋夜渐长饥作祟¹,一杯山药进琼(qióng)(mí)²
译文: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胜过那佳肴美味。
注释:¹作祟:暗中捣鬼,形容夜深了还没有睡觉,肚子饿了。²琼糜:像琼浆一样甘美的粥。糜,粥。

  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

  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自豪,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象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联想。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联诗,都会感到亲切,无限神往,沉浸于诗人所刻划的夜读情景。这一联与后期的《风雨夜坐》中的“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一联,最能打动中老年人胸中的旧情和书味,把他们的欲言难言之境与情写得“如在目前”。诗人六十三岁时作的《冬夜读书》:“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七十七岁时作的《自勉》的“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等句,可和此联参证。

  第三联从室外写秋夜。在“高梧”树叶的摇落声中传来“寒意”。重复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明日公务在身,虽书兴犹浓,而“睡期”却苦不能延。策策、冬冬,声声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为胜过“琼糜”。从进食情况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八十四岁时作的《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的“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等句,更可见出他这种生活与情怀贯彻始终。这两联笔调清淡,但意境不薄。

  陆游诗风格在统一中富有多样化,这首诗是他的平淡疏畅又富有深味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20-22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风如贵客¹,一到便²繁华³
译文: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注释:¹贵客:尊贵的客人。²便:就。³繁华:繁荣热闹。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来扫¹千山²雪,归留万国花。
译文:来的时候融化千山的积雪,吹过后留下无数开放的鲜花。
注释:¹扫:除去,消融。²千山、万国:此处被用来表示虚指,言数量极多。

chūnfēng

yuánméi qīngdài 

chūnfēngguì dàobiàn便fánhuá 
láisǎoqiānshānxuě guīliúwànguóhuā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 一作:春烟)
桃红复含宿雨¹,柳绿更带朝(zhāo)²
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注释:¹宿雨:昨夜下的雨。²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花落家童¹未扫,莺啼(tí)山客²犹眠³
译文: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¹家童:童仆。²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³犹眠:还在睡眠。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唐代绝句赏析续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30-32

tiányuánshǒu ·liù

wángwéi tángdài 

táohónghán宿 liǔ绿gèngdàizhāoyān  (zhāoyānzuò chūnyān )
huāluòjiātóngwèisǎo yīngshānyóum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