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我相逢还一笑,杯盘草草自家风。
从人漫说侯鲭好,难与耆英菜味同。
老我相逢还一笑,杯盘草草自家风。
从人漫说侯鲭好,难与耆英菜味同。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东阁¹官梅²动诗兴,还如何逊(xùn)在扬州³
译文: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注释:¹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²官梅:官府所种的梅。³何逊在扬州:典出《初学记》卷二十八。何逊:南朝梁诗人。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¹²自由?
译文: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在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注释:¹春:一作“花”。²可:一作“更”。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幸不折来伤岁暮¹,若为²看去乱乡愁。
译文:幸亏没有寄来折梅,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勘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注释:¹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²若为:怎堪。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江边一树垂垂¹发,朝夕²(cuī)人自白头。
译文: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注释:¹垂垂:渐渐。²朝夕:时时,经常。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两句是说: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16-517 .

péidēngshǔzhōudōngtíngsòngféngzǎoméixiāngjiàn

 tángdài 

dōngguānméidòngshīxìng háixùnzàiyángzhōu 
shíduìxuěyáoxiāng sòngféngchūnyóu 
xìngzhéláishāngsuì ruòwéikànluànxiāngchóu 
jiāngbiānshùchuíchuí zhāocuīrénbáitóu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宝函¹(diàn)²金鸂(xī)(chì)³,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春雨时。
译文: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注释:¹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²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³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⁴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⁵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⁶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¹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²与花枝³,此情谁得知?
译文: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²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³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吴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吴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mán··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wēntíngyún

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chénxiāngshàngshānyángliǔyòu驿qiáochūnshí

huàlóuyīnxìnduànfāngcǎojiāngnánànluánjìnghuāzhīqíngshuízhī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夜来春雨润¹垂杨²,春水新生不满塘。
译文:经过昨夜春雨的滋润,垂杨显得格外娇嫩,池塘里春水新涨了许多,但还没有满塘。
注释:安宁:今云南省安宁县。即事:就眼前景物(事物)吟咏成诗。¹润:滋润。²垂杨:枝条低垂的杨树。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日暮¹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译文:傍晚郊原上风吹过的地方,传来阵阵菜花香夹杂着豆花香。
注释:¹日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天与化工¹知。赐得衣裳²总是绯(fēi)³。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注释:¹化工:造化之工。即大自然的创造力。²衣裳:荔枝之壳。³绯:大红色。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自小便相随。绮(qǐ)¹歌筵(yán)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心,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注释:¹绮席:华丽的筵席。

  上片,概写荔枝的悲凉身世,发出同情的感叹。“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与人一样,双荔枝与单荔枝,都是由天工造化出来的。所不同的是:双荔枝确实罕见难得。它是天特别赐予的。“总是”二字,特别传神。绯,在古代为一种特殊的颜色,所以这种特殊的双荔枝,便成了上贡的果品,平民百姓望而止步,于是置放“华堂深处”,每每望见,令人心酸。一个普通的双荔枝的地位,竟人为地抬到如此神圣的地步。谁知晴天霹雳,双荔枝在“华堂深处”遭到厄运。“怜伊”呀,“怜伊”的是可怜的双荔枝两颗核仁(“两副心肠”)竟要与肉分离了。上片,明在写双荔枝,却在写一对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如双荔枝同样的身世。开始,天赐良缘,情敦意笃,高洁纯真,后来,被人为地残酷拆心,成了罪恶社会的殉葬品。

  下片,借回忆双荔枝苦难的经历,赞叹恋人生死不渝的坚贞品格。想当年,双荔枝与人一样, “自小便相随”,形影不离;就是作为“绮席歌筵”上的欣赏珍品,贵人只是欣赏欣赏,双荔枝在短时间内不分离(“不暂离”)。可是,双荔枝命途多舛。作为贡品已是命中注定,它自然地“苦恨人人分拆心、东西”。皇帝是贪婪的,又是残忍的。越是成双成对而相连的荔枝,越是被他凶“拆”凶噬,这是人世间的历史悲剧。“怎得成双似旧时”,无可奈何,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人间的遗憾。这一无答而问的设问结尾句,非常有力,提醒世人:在封建社会里,成双的荔枝永远不会有恢复“似旧时”的美梦的。下片,与上片一样,还是在继续感叹那对天然的少男少女的坚贞如一的精神。她爱,爱她们“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的往日风流;她恨,恨那残酷的现实太无情。本是深闺无人识的少女,一旦被掠进宫里成为歌妓,情侣被活活“拆心”,你我“东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怎得成双似旧时”,留恋只是留恋,终归只是英灵中的美愿而已。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象征、拟人的手法,把双荔枝当人写,把人又当荔枝写。字字写人,语语双关,富有情趣。较之“花间”词有了根本性的革命,实为婉约词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95-1197页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涌金门¹外小瀛洲²。寒食更风流。红船³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zì)(xī)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注释:¹涌金门:西湖地名。²小瀛州:西湖中小岛。³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流”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流。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流、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流”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流”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zhōngqíng··hánshí--zhòngshū

yǒngjīnménwàixiǎoyíngzhōuhánshígèngfēngliúhóngchuánmǎnchuīhuāwàiyǒugāolóuqíngnuǎndànyānyóusānqiānfěndàishíèrlángànpiànyún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