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黄尘任涨浮,直茎疏叶里垂头。
金心不逐时妆褪,赭面应为世态羞。
分昼夜閒开落准,备离坎气品题优。
倚栏感物伤怀处,何日崔卢入此瓯。
赤日黄尘任涨浮,直茎疏叶里垂头。
金心不逐时妆褪,赭面应为世态羞。
分昼夜閒开落准,备离坎气品题优。
倚栏感物伤怀处,何日崔卢入此瓯。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离乱¹从头说。爱吾民、金缯(zēng)²不爱,蔓藤累(lěi)³(gé)。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¹⁰之瑟。
译文:天下为什么如此离乱不息,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吧。 病根就在于那种说爱百姓而不惜钱帛财货的冠冕堂皇的无耻叛卖,这样一来,治丝愈棼,情况就越发糟糕,纠缠不清了。人的脸色虽然越发脆嫩爱看了,但奋发有为的壮气却消磨殆尽了。出使金国沟使臣虽然仪仗盛美,但无所成事,唯知借机去阴山观赏雪景。自己盼望恢复,连头发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变?孔门有仲由这样的雄壮瑟音,实在是孔丘的荣幸。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¹离乱:由于金统治者发动战事,致使人民转辗流离。²缯:丝织品。³累:缠绕牵连。⁴冠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⁵阴山:泛指中原群山。⁶亏杀:辜负。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⁷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⁸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⁹丘:孔丘。¹⁰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斩新¹换出旗麾(huī)²³。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¹⁰(bèi)¹¹,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¹²,关东裂。
译文:我们现在应该打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抗战旗帜来。把鹅湖之会时我们所商议的那桩大义反反复复地广予宣传阐述。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奋起抗金的战斗呼声震撼山河大地。可是这些却反成了人家笑为痴狂的话柄。国中无入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入扇鞴‘样。想此中哪能有永远不化的顽铁。金国并非永远坚如铁板一块。只要君振臣励,上下齐心,努力共事恢复,那么就会有敌军破败,饥地分裂的大胜一日。
注释:¹斩新:同崭新。²旗麾:旗帜。³别:别树一帜。⁴一桩:一件。⁵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⁶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⁷摇肢动骨:大显身手。⁸话霸:话柄。⁹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¹⁰扇:拉动。¹¹鞴:炼铁风皮囊。¹²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

  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也许作者出于对前首词所提及的“后死无仇可雪”问题的担忧,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有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是追述自宋初以来长期的耻辱外交。早在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赵恒时,便以“澶渊之盟”向辽国岁赠白银十万两,绢缯二十万匹,换取中原的暂时和平,首开有宋以来向外族纳贡的先例。其子仁宗赵祯时,向辽国岁贡银绢又各增十万两、匹。此后,辽亡金兴,北宋朝廷又转而向金纳贡,数额有增无减。但是,这种作法不仅没有换来“和平”,反而更引起对方的觊觎,得寸进尺。于是河洛尽失,而宋室乃不得不南渡,以求苟安。最令人吃惊的是,南宋统治者竟至把屈辱说成是爱民。如仁宗所宣称的:“朕所爱者,土宇生民尔,斯物(指银缯)非所惜也。”(见魏泰《东轩笔录》)真是以罪为功,恬不知耻!陈亮在这里说:“爱吾民、金缯不爱”,即刺此事。虽然作品并未罗列上述史实,只用“蔓藤累葛”四字,已足将百余年来宋室历次丧权辱国、妄冀苟安的罪责揭露无遗。

  下一句“壮气尽消人脆好”进而再揭露统治者多年来在“爱吾民、金缯不爱”的幌子掩护下推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就全局来看,南宋形势是“壮气尽消人脆好”,以这样温顺脆弱销烁殆尽的民气、士气,去对付对方的进逼,其结果就只有“冠盖阴山观雪”——珠冠华盖的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可是,他们的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作者想到这里,不禁感叹道:“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下面再借用历史故事来批判现实: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遂日衰一日。往事可鉴,对照今日宋朝屈服于金,甘受凌辱而不加抵抗这一违反常理的怪事,后果如何,不问而知。这里所谓“问”,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

  写到此,话题和情绪同时一变,以重新振作之态,写出‘丘也幸,由之瑟’六字。《论语·述而》载有孔子语:“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孔子的学生子路弹瑟发勇武之音,被认为是不合雅、颂,孔子曾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论语·先进》)作者各取此二语中的前三字为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今日幸有如吾二人这样坚毅的志士,虽举国均以举兵北伐为过,但我俩迄今坚持不懈。以此结束了上片,并为下片定下基调。乍一看,这两句话来得突兀,似乎显得生硬,其实不然。这是陈亮一贯的词风。他好为“硬语盘空”,这种风格,恐怕与他在南宋那一片黑暗之中努力焕发起斗争到底的精神密切相关。

  下片是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新唐书·李光弼传》曾记大将李光弼代郭子仪统兵之事,云:“其代子仪朔方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光弼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辛弃疾早年曾建立过有名的“飞虎军”,金人为之震慑。作者设想,若由弃疾带兵,定会出现“斩(崭)新换出旗麾别”的新局面。

  这种设想,也许早在上饶鹅湖之会时二人就商议过,因此,这里所谓“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可能就指的是这件事。“拆开收合”,即解剖分析。基于此,“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扑肢动骨”便是作者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因留恋鹅湖之会、向往二人共同描绘的理想图景而产生上述设想,这是很自然的。继而,语势却忽然一落千丈,接一句“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这种语气的跌宕起伏,恰恰说明作者情绪大起大落。他虽然残酷地宣告自己幻想的破灭,却又极其冷静地指出了真实。“只成痴绝”四字虽然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却又是他理智的反映。“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是发自幻灭之后的感叹。他有感于《庄子·大宗师》中所谓天地是大熔炉的说法,想到人生犹如铁在洪炉之中,扇鞴(鼓风吹火的皮袋)鼓风,火力顿炽,顷刻即将消熔。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势。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为人生有限而感到惋惜。但他又不是单纯留恋人生,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作者再一次用了他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中已用过的谢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苻秦八十万大军入犯的典故,但这不是雷同,正说明这个对历史了如指掌的爱国志士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憧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怀的。他的这些话是说给好友辛弃疾听的,自然不是只谈他自己的志气与渴望,而是表达了他们两人共同的心声。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山川与城郭,漠(mò)¹同一形。
译文:登阁远眺但见山川和城郭,渺渺冥冥浑同一体难以辨认。
注释:¹漠漠:密布、广布貌。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市人与鸦鹊,浩浩¹同一声。
译文:市人的喧闹与鸦鹊啼鸣,远远听来合成了一种声音。
注释:¹浩浩:旷远貌。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此阁几何与,何人之所营。
译文:这个寺阁到底有多么高峻?这个寺阁又是谁人经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侧身送落日,引手¹(pān)飞星²
译文:侧着身子可以送走落日,举起手来就能攀摘飞星。
注释:¹引手:伸手。²飞星:流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当年王中令¹,斫(zhuó)²南山赪(chēng)³
译文:当年那位姓王的中书令,曾把终南山的林木砍伐干净。
注释:¹王中令:指王彦超,临清(今属山东)人,历仕晋汉周,累官河阳三城节度使,以功加检校太师。中令,中书令的省称。²斫木:谓砍伐木材建筑寺阁。³南山赪 :谓终南山林木被伐尽,山岭赤裸呈红色。 赪,赤色。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写真¹留阁下,铁面²眼有棱(léng)³
译文:绘下自己的画像留在阁中,面色铁黑目光炯炯。
注释:¹写真:画像。²铁面:黑脸。³眼有棱:谓目光炯炯有神。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身强¹八九尺,与阁两峥(zhēng)(róng)²
译文:身躯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阁一样气度峥嵘。
注释:¹身强:一作“身长”。²峥嵘:与峻,并谓气象超越寻常。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古人虽暴恣(zì),作事今世惊²
译文:古代虽有许多人粗暴骄横,作的事却常让世人惊叹。
注释:暴恣:暴戾骄纵。²令世惊:一作“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登者尚呀喘(chuǎn)¹,作者何以胜(shēng)²
译文:登阁的人还紧张得张口喘息,造阁的人不知何以能够承担!
注释:¹呀喘:张口喘气。²胜:承受,力能担任。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hé)¹不观此阁,其人²勇且英。
译文:为何不仔细观看这一寺阁,就可以知道王中书有多么英勇大胆。
注释:¹曷:何,何故。²其人:指王彦超。

  诗的起笔四句从“山川与城郭”至“浩浩同一声”,总写此阁的高峻。诗人登临阁上,但觉山川城郭,冥冥漠漠,仿佛同为一个形体。世人纷杂的声音,和鸦鸣鹊噪,浩浩茫茫,混合在一起。这四句起得突兀,写得极为传神。化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句意,但意象有所扩大,写的是凭高纵目,所见各类形态,旷远微茫,所闻的种种音响,也难以辨别的景况。次四句由阁之高而引起遐想。前两句故作设问:“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这两句是说:这真兴寺阁,究竟有几多高呢?又是何人所营建的呢?后两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用形象化的语言,先回答“几何高”这一设问。作者说:登临此阁,几乎侧着身子,就可以目送太阳落山(这是俯视所感)。伸出手来,竟可以攀摘飞星(这是仰观所觉)。两句用虚写表明实际感受,生动恍惚,极夸张之能事。接着以“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两句,回答了上文另一设问“何人之所营”。作者说:当年王彦超将军,以凤翔节度使加中书令的身份,驻节凤翔府,曾经伐木于州南的赪山,建成此阁。王中令因何建阁,作者并没有提起,但在下面四句:“写真留阁下······与阁相峥嵘。”勾勒出他的形象:此人建阁之后,曾在阁下留有画像,他面色铁黑,眼光有如紫石棱,有将军的气概。他身长八九尺,此像与此阁都峥嵘高峻,给人以威严的感受,使人印象很深。

  诗的最后,作者以“古人虽暴恣”等六句,写诗人的所感。作者认为有些古人(包括诗里的王中令),其人虽说恣睢暴戾不足称道,但他们所作之事,也使世人为之惊奇。即以此阁而论,登者尚且感到惊讶吁喘,不知道建阁之人,具有何种胆量,能泰然胜任。结尾“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作者更加强语气说:君如不信,何不观看此阁,则知王中令,亦为勇猛英杰之辈,是不能拿一般的武人来看待他的。

  全诗饶有俊爽高迈之气,写阁写人,都用主动形象的词采。作此诗时,作者年方二十六岁,豪迈英爽,正是壮年作品的特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22-324

zhēnxìng--shì

shānchuānchéngguōtóngxíng

shìrénquèhàohàotóngshēng

gāorénzhīsuǒyíng

shēnsòngluòyǐnshǒupānfēixīng

dāngniánwángzhōnglìngzhuónánshānchēng

xiězhēnliúxiàtiěmiànyǎnyǒuléng

shēnqiángjiǔchǐliǎngzhēngróng

rénsuībàozuòshìjīnshìjīng

dēngzhěshàngyachuǎnzuòzhěshèng

guānrényǒngqiěyīng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重岗¹如抱岳²如蹲,屈曲³秦川势自尊。
译文:重叠的山岗好像抱着华山而立,曲折的关中平原地带都是天然屏障。
注释: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¹重岗:重叠的山岗。²岳:指西岳华山,在潼关之西。³屈曲:曲折。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势相凑¹束龙门。
译文:天地同力开辟帝居的秦川山势,山川势流拥聚于此不输龙门景象。
注释:¹相凑:拥聚。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lǔ)声呕(ǒu)(zhá)¹中流度,柳色微茫²远岸村。
译文:摇橹的声音将我惊醒,觅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
注释:¹呕轧: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²微茫:隐约模糊的样子。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满眼波涛终古¹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译文:人间盛衰之事都如同眼前波涛一去不复返,近年心中的惆怅又能与谁说?
注释:¹终古:久远。

  这首诗首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橹声”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最后两句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写诗人心中升起的无穷感慨。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

  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重岗如抱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这第一句从潼关附近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给人以峻峭之感。“屈曲秦川势自尊”,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诸山曲折起伏,拱卫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川帝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

  “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帝居的秦川山河,是天造地设,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山河相凑束龙门”,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此地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龙门景象,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

  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觅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一去不复返。诗人想道: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近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

  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1510-1512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¹。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梁(qǐ)(yán)张。
译文: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
注释:燕归梁:词牌名。五十三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三平韵。调见《珠玉词》,始创于晏殊。¹虹梁:如彩虹艳丽的雕梁。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云衫¹侍女,频倾寿酒,加意²动笙(shēng)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³
译文:侍女们身穿飘如白云的衣衫频频为宾客们倒酒,而且特意为大家献上乐曲。宴会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愿祝贺这样美好的时刻延绵长久。
注释:¹云衫:飘如白云的衣衫。²加意:注意,特意。³延长:从文渊阁苓为“筵”,非“延”。

  据《石林诗话》中载:晏殊“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节胜日,未尝辄废也”。这首词,正是他诗酒生涯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描写盛宴之词。词的前二句“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一方面点出“燕归飞”之时,即为阳春之际,另一方面则是吟咏那富家气魄,因为穷人家是没有“画堂"和“虹梁"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晏殊作词所讲究的“气象”之意。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它们绕着那精美如画的厅堂穿来飞去,象是极为喜爱这美丽的虹梁一样。下面的“清风明月好时光”句,与上二句相互呼应。清风徐来、朗月空明,这本身就极为令人心情舒畅,更何况,在这时还有那华美的酒席开筵了。整个上片,以景而著称,以气象而称道。充满了畅快、轻松、富丽之感。

  下片,作者更加着意描绘盛宴之盛。那身着云一样美丽衣衫的侍女,频繁倾倒着美酒佳酿,身怀绝技的艺人们,鼓动着笙簧,演奏着优美的乐曲。玉炉中飘出阵阵的幽香,最后词人以“庆佳会,祝筵长”作结,从而预祝这种佳节盛会,这种喜庆美筵能够永存。

  词如词人所说:“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道:“美成(周邦彦)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晏殊)、永叔(欧阳修)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

参考资料:
1、 冯继魁著.唐宋诗词典故趣闻: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07月第1版,第68页

yànguīliáng ·shuāngyànguīfēiràohuàtáng

yànshū sòngdài 

shuāngyànguīfēiràohuàtáng liúliànhóngliáng qīngfēngmíngyuèhǎoshíguāng gèngkuàng yánzhāng 
yúnshānshì pínqīngshòu寿jiǔ jiādòngshēnghuáng rénrénxīnzàixiāng qìngjiāhuì zhùyáncháng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兰之猗(yī)¹猗,扬扬²其香。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
注释:猗兰操:蔡邕《琴操》说,孔子周游列国,诸侯不能用。孔子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啃然叹息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于是止车,援琴而歌,托兰为辞,自伤不逢时,作《猗兰操》。¹猗:盛美的样子。²扬扬:香气远闻的样子。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译文: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并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今天之旋¹,其曷(hé)为然。
译文:如今政局大变,为什么竟是这样呢!
注释:¹旋:指返回鲁国。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译文:日复一日啊年复一年,我依旧行走四方。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雪霜贸贸¹,荠²麦之茂。
译文: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
注释:¹贸贸:纷杂、混乱的样子。²荠:一二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冬寒始生,春暖开花。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gòu)¹
译文: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
注释:¹觏:遇见。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¹
译文: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
注释:¹有:多,富裕。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¹
译文:君子在世间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注释:¹守:节操。

láncāo

hán tángdài 

lánzhī yángyángxiāng 
cǎiérpèi lánshāng 
jīntiānzhīxuán wéirán 
xíngfāng nián 
xuěshuāngmàomào màizhīmào 
 shāng ěrgòu 
màizhīmào màizhīyǒu 
jūnzhīshāng jūnzhīsh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