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篔箨。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篔箨。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niànjiāo··biāotuìshǔ--qián

biāotuìshǔxiàng绿yīnshēnchùyǐnbēizhuóniǎoshēngtíngyuànqiāoyǐngtōuzhūxìngluòjīnwánchōutǒngjǐngāipáiquèyánzhǎngxiàoshìyuánjūndiànyúntuòxiūwènxuěǒupèilándiànàijiùmèngdōugāowéiyǒuliúyīngdāngshénòngshēnghuángyuēduǎnzhàoshuāngmechúsānjìngguīyóushuítuōliàoyīngyuánjìnláidōuyuànsuǒ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关河迢(tiáo)(dì)¹绕黄沙,惨惨阴风²塞柳斜。
译文:长长的关河兀自绕过茫茫的沙丘向南流去,凄惨的寒风吹打着塞外的几株歪斜的柳树。
注释:春阴:春天阴冷的日子。关河,发源于山西榆社,流经太行山的昂车关,故称关河。¹迢递:高远的样子。²阴风:寒风、北风。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译文:瑟瑟的几朵野花还凝着寒露,但没有戏舞的蝴蝶,连天的草丛中只藏着几只乌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诗穷¹莫写愁如海,酒薄(bó)²难将梦到家。
译文:把诗写尽了也写不完像海一样的乡愁,喝下的两盏淡酒想做一个回家的美梦,可在梦里还没等回到家乡酒就醒了。
注释:¹诗穷:把诗写尽了。²酒薄:淡酒,酒精度数低的酒。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绝域¹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bìn)边华²
译文:春风为什么会到这种荒凉的地方来,它只能催生我鬓边的华发。
注释:¹绝域:荒凉的地方。²华:花白。

  此诗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黄沙碛里本无春”,“总有春来何处知?”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那是非常荒凉凄惨的。颔联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十分阴森恐怖。这就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江南春天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把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后两联抒情。“莫写”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诗人不尝“诗穷”,“难将梦到家”则更是难堪,而酒也不尝“薄”,诗人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要做美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一场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真是“酒无通夜力”,“梦短不到家”。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十分深沉。

参考资料:
1、 王璇;《春阴》赏析[J];职业技术;2007年10期

chūnyīn

zhūbiàn sòngdài 

guāntiáoràohuángshā cǎncǎnyīnfēngsàiliǔxié 
huādàihándié cǎoliányúnànyǒucáng 
shīqióngxiěchóuhǎi jiǔnánjiāngmèngdàojiā 
juédōngfēngjìngshì zhǐyīngcuībìnbiānhuā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忆妾初嫁君,花鬟(huán)¹如绿云。
译文:想起妾初嫁郎君,鬓发簪花仿若绿云。
注释:¹花鬟:美丽的髮髻;美髮。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译文:重新掌灯入绮帐,转过面容脱去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折步¹教人学,偷香与客熏(xūn)
译文:踮脚折步婉转轻盈,不知是偷香还是熏熏心意。
注释:¹折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译文:无双容颜,阿娇得金屋得天下名。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一从¹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译文:自从君恩消散,独剩憔悴。
注释:¹一从:自从。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译文:对镜不再梳妆,只倚窗独自垂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译文:新人别自骄自己是新宠,秋天来了怎么会没有春天。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译文:孤寂于长门终老,一定是宫中第一人。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¹,天生成孤癖人皆罕²。你道是啖(dàn)³肉食腥膻(shān),视绮(qǐ)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lán)。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kàng)(zǎng)¹⁰违心愿。好一似,无瑕(xiá)白玉遭泥陷¹¹;又何须,王孙公子¹²叹无缘。
译文:气质美好像那香兰,才华横溢赛过神仙。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纳罕。你说是肉类很腥膻,看见绫罗绸缎就觉得庸俗可厌;却不晓得:自命清高人们更妒忌,过分纯洁世人都讨嫌。真可叹,古殿海灯旁边的人儿将衰老,辜负了深红高楼美女姿色残!到头来,仍然是污浊肮脏违背了自己心恩;像是没有瘢点的白玉掉进烂泥滩;又何须那些贵族子弟叹息无姻缘?
注释:世难容:曲名,其意是说妙玉虽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¹馥比仙:也与神仙一样。馥:是芳香的意思。“才华”固可以花为喻,言“馥”,但与“仙”不称;今以“仙”作比,则不应用“馥”,两句不是对仗。²罕:纳罕,诧异,惊奇。³啖:吃。⁴腥膻:腥臊难闻的气味。膻:羊臊气。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⁵“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会惹人嫉恨;要过分洁净,大家都看不惯。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⁶青灯古殿:指尼姑庵。⁷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⁸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⁹春色阑:春光将尽。喻人青春将过。阑:尽。¹⁰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āngzā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¹¹遭泥陷:喻妙玉被劫。¹²王孙公子:指贾宝玉。

  这支曲子是写妙玉身世遭遇的,妙玉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充满了悲凉的情绪,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气节”两句是说妙玉的品格象兰花那样高贵美丽又芳香,才华胜过神仙。首句暗示妙玉出身贵族家庭,因家庭破落,父母双亡,自小多病而带发修行的身世。“天生”句是说妙玉一生孤僻,又有酷爱清洁的癖好,世间难容。“你道是”二句,是说妙玉出家吃斋,视吃肉食为肮脏,把穿绮罗当作庸俗。“却不知”两句,是说妙玉品格高尚却遭妒忌,过分洁净被人嫌弃。这两句是对妙玉品格总的评价,有总结上文之意。“可叹这”两句,是说年青女子在尼姑庵虚度青春,贵族女儿的年华消耗尽,算是可悲可叹。“可叹这”,“辜负了”,流露出作者对妙玉带发出家为尼,虚度年华的同情。“到头来”两句,是说妙玉的悲惨结局。妙玉出家为尼,常为风尘间儿女痴情所困扰,有违出家之初衷;最后被强盗劫去。据小说介绍,妙玉出家后,与宝玉仍眉来眼去。一次在给宝玉的请贴中,落款自称“槛外人”。结句是说妙玉这样的品高貌美名门女子,却与王孙公子无缘,为强盗所虏糟蹋。

  “世难容”写妙玉的身世、品格、遭遇和结局。她出身于苏州的名门贵族,因家破落,父母双亡,小时多病,带发出家为尼,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中,依附贾府这样的权贵。她自视高贵酷爱清洁,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套杯子也要甩碎。她自视清高,称黛玉为大俗人,但她又自称为“槛外人”,与宝玉交往甚密,且眉来眼去。最后落得个“白玉陷泥潭”的结局。这一切表明,以出家为尼,想了却尘环中的痴情和恩怨,成为一个高洁的人,最后却没有成为正果,升天成仙而去。她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着贾府的没落而“白玉陷泥潭”,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曹雪芹对妙玉命运的构思与安排,即活于人世间而想不吃人间烟火,有如拨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原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官宦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

  这是一曲女性悲剧的哀歌。像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部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纳,必然为这个社会所摧残、所毁灭一样,妙玉是许多不幸女性中的独特的一个。曹雪芹在这支曲子里,对这个少女的身世和难堪的人生结局,寄于诚挚而深切的哀怜;同时,对她的气质、才华的高洁、超逸给予盛誉,从而对宗教、社会、权贵和其他恶势力进行了义愤填膺式的控诉和抗议。

  全曲以对妙玉的高度赞誉发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不幸少女的根本态度。一个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不得不在“青灯古殴”下葬送青春,虚掷生命,只能为之深深悲叹。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更不堪的悲剧正不断向她袭来。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76-77.
2、 季学原主编.红楼梦诗歌精华[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9.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lù)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¹,黄叶西风菜圃(pǔ)。拾橡(xiàng)²瑶阶³,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译文:胭脂井上的辘轳至今还在转动,但昔日帝王的繁华旧梦已无迹可寻了。只有青山依旧,繁华都已不再。昔日宫苑中的瑶阶和池沼,都变成了渔樵的场所。倾听井上铜瓶汲水声,分明为往事发出哀诉。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胭脂井:六朝陈景阳宫中景阳井。相传井栏以手拭有胭脂色,故名。公元589年隋大将韩擒虎攻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二妃藏于井中,被俘获,故胭脂井又名辱井。¹故国:故都,指南京。²拾橡:出自《晋书》”粮绝拾橡实而食之”。³瑶阶:宫殿的玉石台阶。⁴历历:清晰、分明。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过江咫(zhǐ)¹迷楼²,宇文化及³,便是韩擒(qín)。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¹⁰
译文:隋炀帝杨广蹈陈后主覆辙,在扬州修筑迷楼,被宇文化及所杀,隋灭,也如昔日隋将韩擒虎灭陈一样。陈后主与张、孔二妃从井底一块被俘获,而隋炀帝被杀时,嫔妃却不知躲在哪里。陈后主与隋炀帝所作歌辞,到处被歌女所传唱。陈后主与隋炀帝都是词场行家,但却不懂皇帝怎么做法。
注释:¹过江咫尺:扬州在江北,与金陵只一江之隔,故云。²迷楼:隋炀帝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淫乐。³宇文化及:炀帝时任右屯卫将军,大业十四年在江都(扬州)杀死隋帝杨广,立秦王杨浩,后杀浩自立,国号许,次年被窦建德擒杀。⁴韩擒虎:隋大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率兵攻入建康,俘陈后主。⁵尔:指隋炀帝。⁶萧娘:女子泛称,这里指炀帝嫔妃。⁷清夜游:乐曲名。《资治通鉴·隋大业元年五月》载:“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⁸后庭花:乐曲名。又据《隋书·乐志》载,陈后主于清乐中造《玉树后庭花》曲,与幸臣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相合,其音甚哀。⁹家数:家法传统。¹⁰然否:疑问词,是不是这样。

  此词上阕写景,“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一句总领全词,巧妙将井中轱辘和历史的转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展示出来,用法极其精巧。接下来通过萧瑟、荒凉的景色感慨逝去的繁华旧事。“青山”、“黄叶”、“拾橡”、“瑶阶”、“打渔”、“宫沼”、“铜瓶”一组组意象色彩丰富、冷暖色调对比强烈,更加突出了今夕对比,旧址的萧瑟。

  下阕抒情、议论,很自然地从陈后主过渡到隋炀帝,“过江,便是”这两个词语直接由“空间”转移到“时间”上的跨越。利用文字充分将时空结合在一起。从上阕写景转为联想、议论,作者想到了当年大将宇文化及、韩擒虎等人,还有躲在胭脂井里的女子,追叙陈后主、隋炀帝荒淫误国的史实,作者对此进行揭露和控诉。

  该词借胭脂井联想陈后主,继而又过渡到隋炀帝,表达了词人对王朝兴衰的思索和叹息之情。

参考资料:
1、 赵红;郑燮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niànjiāo··yānzhījǐng--zhèngxiè

zhuǎnzhuǎnfánhuájiùmèngzhuǎnguīchùzhǐyǒuqīngshānwéiguóhuáng西fēngcàishíxiàngyáojiēgōngzhǎobáorénguītóngpíngbǎizhàngāiyīn

guòjiāngzhǐchǐlóuwénhuà便biànshìhánqínjǐngyānzhīliánchūwèněrxiāoniángchùqīngyóuhòutínghuāchàngchèjiāngguānchǎngběnwángjiāshùránfǒu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líng)¹透浮萍²绿³锦池,夏莺千啭(zhuàn)弄蔷(qiáng)
译文: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
注释:¹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²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³绿:此处作动词用,使动用法。⁴锦池:即题中的“齐安郡后池”。⁵啭:指鸟婉转地鸣叫。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可供观赏。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尽日¹无人看微雨,鸳(yuān)(yāng)²相对浴红衣³
译文: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
注释:¹尽日:犹终日,整天。²鸳鸯: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为中国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³红衣:指鸳鸯的彩色羽毛。宋祖可《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8-1079

ānjùnhòuchíjué

 tángdài 

língtòupíng绿jǐnchí xiàyīngqiānzhuànnòngqiángwēi 
jìnrénkànwēi yuānyāngxiāngduì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