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皓质,想当年此种,来从太素。一点红尘都不染,罗列蟾宫玉女。色压薝林,香欺兰畹,肯向闻筝浦。灵龟千岁,有时游漾其处。应念社结庐山,翻嗤靖节,底事攒眉苦。纽叶为盘花当盏,有酒何妨频注。太液波边,昆明池上,岂必沾金雨。从教同辈,为他皦皦凝伫。
天然皓质,想当年此种,来从太素。一点红尘都不染,罗列蟾宫玉女。色压薝林,香欺兰畹,肯向闻筝浦。灵龟千岁,有时游漾其处。应念社结庐山,翻嗤靖节,底事攒眉苦。纽叶为盘花当盏,有酒何妨频注。太液波边,昆明池上,岂必沾金雨。从教同辈,为他皦皦凝伫。

niànjiāo··tiānránhàozhì--qián

tiānránhàozhìxiǎngdāngniánzhǒngláicóngtàidiǎnhóngchéndōurǎnluólièchángōngzhānlínxiānglánwǎnkěnxiàngwénzhēnglíngguīqiānsuìyǒushíyóuyàngchùyīngniànshèjiéshānfānchījìngjiéshìzǎnméiniǔwèipánhuādāngzhǎnyǒujiǔfángpínzhùtàibiānkūnmíngchíshàngzhānjīncóngjiàotóngbèiwèijiǎojiǎoníngzhù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这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爱情词。

  恋人们谈情说爱,很注重选择环境。如幽雅的小径,浓密的树荫,清新的空气,嫩绿的草坪,悠悠的湖水,淡淡的月色,蒙蒙的薄雾,等,能造成一种和谐、安宁和神秘的抒情氛围,给双方提供一种心灵得到净化,情绪获得安抚,感情引起愉悦的美感效应。

  词一开首,便以上段大半篇幅交待恋人所处环境:湛蓝明净的天穹,散飘着几朵橙黄透亮、轻盈菲薄的鱼尾霞,它的莹莹光泽,将远方的树林镀上一层淡黄的亮色,翠绿的草地和绿色的树林平整得壁也似的与天相接。近处,纤尘不染的树叶,在朝暾的辉映中,像半透明的碧玉叶儿一般,迎风轻举,光华熠熠,眩人眼目。就在彼时彼地,一对恋人相逢了。这哪里是相逢在人间!分明是蓬莱仙境啊!“一笑相逢”,是此词所再现生活事件的主要内容。词中叙事性话语还提示读者:这对情人幽会的地点,当在远隔闹市、风景优雅的处所。他们之间有十分真挚的感情,作者认为他们的感情是纯洁而高尚的,所以写他们相逢,彼此都感到尘世间那些风月场上庸俗的爱,如同尘土一般低下、无聊。

  “剪水双眸云鬓吐”,选择眼睛和鬓发为视点,极写女方雍容袅娜的美貌。那一对水汪汪的明亮的眸子,仿佛被上下眼睑一眨一眨地剪开,显出一种流动的韵律之美;那蓬松轻盈而细滑的黑发,如云朵般向外喷吐,也是以一种动势,写其秀发的诱人的青春活力。

  接着写两人情投意合的亲切情状。女方不断劝酒持觞,像倾瓢酌天浆一样,使对方有一种陶醉的幸福感。“醉倒天瓢”,是以浪漫的夸张手法,写女方的殷勤以及男方酒逢知己饮的爽快和尽兴。典出韩愈《调张籍》诗:“举瓢酌天浆”。此刻女主人公仍旧谈笑风生。醉眼朦胧的男子听到心爱的人的欢声笑语,只觉得眼前缭绕香烟,是从伊人笑语里生出的青雾,弥漫在房间,真实地表达出当事人如醉如痴、似仙似梦的意态。这对情侣的欢情,至此已达高潮。女主人公此刻忽乐极生悲,她暗自叮嘱自己:趁此次相会还未完结,就须好好记住这次相逢的情景了!因为这是好几度的落泪,等了好些个年头才盼来的相聚呵!

  “桃花几度吹红雨”,指女主人公会面前的相思痛苦,就像桃花被风雨摧残一样,经常胭脂与热泪交流。“几度”花落,还暗含过了几个年头的意思。正由于“桃花几度吹红雨”,便更应该珍惜今日,珍惜此刻。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情人幽会的叙事性作品,尽管像“人间风月如尘土”这种评价性话语含带抒情因素,但整首诗的创作目的之重点是在写一个特殊场景中人物的特殊生活体验及心理意绪,而并不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作者创造出的这个情人幽会的生活场景,像一个动人的戏剧片断一样,给读者留下了非常美好和深刻的印象。

diéliànhuā--zhōubāngyàn

wěixiáshēngmíngyuǎnshùcuìzhāntiānyíngfēngxiàoxiāngféngpénghǎirénjiānfēngyuèchénjiǎnshuǐshuāngmóuyúnbìnzuìdàotiānpiáoxiàoshēngqīnghuìwèilántáohuāchuīhóng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译文:夜卧山中闻钟响,在这寂静的山中声音格外响亮。
霜风吹寒月,窈窱虚中上。
霜风吹寒月,窈(yǎo)(tiǎo)¹虚中上。
译文:霜风吹得月色也泛着寒意,月亮悬挂在幽深的天幕上。
注释:¹窈窱:幽远深邃貌。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前声既舂容¹,后声复晃荡²
译文:钟声的前声还在寒夜回旋盘,后声又紧接着摇曳。
注释:¹舂容:钟声回荡相应。²晃荡:摇曳。这里指钟声前后回应。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译文:听着声音仿佛钟声在,想要寻找它时有没有具体的形象。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信知本际¹空,徒挂生灭想。
译文:万物本源为空,从空而来,又归于空,何苦存有生灭想。
注释:¹本际:谓穷极之始修也,即最先之起始。《胜矍经》曰:“生死者依如来藏,依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

  这是一首以禅院钟声为题材的禅理诗,描写了诗人在山夜听闻的飘荡不定的钟声,从而抒发了诗人对人世生活的虚幻的感慨。佛寺的钟声使人联想到存在的空虚。钟声在山中回响,奇妙地飘荡不定,增加了诗人的醒悟。钟声奇特地、幽灵般地风在彼处,又不在彼处,表明了人世生活的虚幻。第四联出色地表现了通感,通过佯称使钟声可见,强调它的虚幻性。这首诗与常建一首同样描写寺院钟声的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相比,则显得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山夜里传来钟声。静寂中,这钟声格外响亮;霜寒里,这钟声格。外清越。夜色中只有这钟声如此丰盈与充溢,仿佛它是可以触摸得到的了。可是,钟声却是无形物,即便充斥于耳,也是寻之不见,它不过徒有其铿锵之声,本身乃空。由此想来,世上何物不如此呢。万物本源为空,从空而来,又归于空。而万物之有亦非实有,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风如此,也就无所谓生,无所谓灭。《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钟声是中国古代禅诗中取材最多的对象之一,凡与钟声有关的诗累计起来不下千句。名句如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王维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裴迪的“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钱起的“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刘长卿的“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自道林寺西入石路到麓山》);綦毋潜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题灵隐寺上顶院》);韦应物的“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寄皎然上人》)等。钟声给人空灵悠远的清禅之气,将人带入无限渺远的幻想世界。张说这首《山夜闻钟》,可谓传神之作,诗中饱蕴宗教哲理。在一个寒蟾清辉、山深霜风的夜晚,一切归于静谧,忽然一阵浩钟,撞开了诗人想象的栅栏。那仿佛飘自碧虚中的袅袅宏音,听起来好像在眼前,寻找却没有踪迹,前声才过,后音又至,纵横涤荡,爽心动容,令人心茅塞顿开。原来空灵的世界这般伟丽,就不必执着于生灭之妄念。

  全诗由闻钟而引发感慨。先写诗人之清静闲适,夜卧小歇;复写环境之清寒虚洁。此时钟声浩荡恍若自天际而来,“前声风春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这四句最是神到之笔。前声、后声二句,给人以透不过气来的压抑窒息之感,而听之,寻之,又显得那般轻灵,甚或有些许稚气,显示了一位艺术家心灵世界里特有的童贞与性灵。语风平实,意性醇浓,实为难得之作。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12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324-325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门外东风雪洒裾¹,山头回首望三吴²。不应弹铗(jiá)为无鱼³
译文:门外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前襟,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
注释:¹裾:衣的前襟。²三吴:古地区名,说法不一,大致指今江苏、浙江的苏州、吴兴、绍兴一带。³弹铗为无鱼:战国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嫌生活清苦,弹剑而歌:“长铗归三乎,食无鱼!”铗,指剑把或剑。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上党¹从三天下脊(jǐ)²,先生³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您志向远大,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只是时代承平,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
注释:¹上党:一作“潞州”,位于现在的山西长治,北宋时与辽国接近,地属偏远。²脊:脊梁。上党其地甚高,古有与天为党之说,故云“天下脊”。³先生:指梅庭老。⁴鲁连书:《史记·鲁仲连列传》:齐军攻打聊城一年多不能下,鲁仲连写书信给守城燕将,燕将见书哭泣三日,犹豫不决而自杀。

  这是一首送别词,苏轼的友人梅庭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苏轼便写了这首词送他。《浣溪沙》词调,苏轼以前的词家手中,大抵只用于写景抒怀,而此词却用来写临别赠言,致力于用意,有如文章之序体,从而开拓了小词的题材内容。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而“飞雪似梅花”的情景,隐含无限惜别之意。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对故园依依不舍。这里作者不是强调三吴可恋,而是写一种人之常情。

  第三句再进一层,谓“不应弹铗为无鱼。”这句用战国齐人冯谖事,冯谖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铗(宝剑)作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亦不必计较个人待遇,弹铗使气。正因为意思在两者之间,语气显得尤为诚恳。

  过片音调转高亢:“上党从来天下脊”。意谓勿嫌上党边远,其地势实险要。盖秦曾置上党郡,因其地势高,故有“与天为党”之说。杜牧《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上党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战国时,张仪以为天下之脊。”作者《雪浪石》诗亦云:“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贷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可以参读。

  “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称许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意谓勿以学官而自卑。此句与上句形成一联,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友人行色。然而,不免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上党是要地,梅庭老又是大儒,为何不委以大任,而任“学官”这种小角色呢?

  末句补说,“时平不用鲁连书”。承接上句,用鲁连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劝勉和同情之意。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在赵国游学,当时正逢秦国围攻赵国,魏国派人劝告说赵国奉秦王为帝,鲁仲连力排众议,使赵国保持了独立。后来,齐国大将田单攻打聊城,久攻不下。鲁仲连修书一封,用箭射入城中,劝说守城燕将,燕将看到书信后,犹豫不定,哭泣三天后自杀。田单收复聊城后,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逃隐于海上。《史记》对鲁仲连评价很高。因上党是赵国旧地,当时宋辽早已议和,所以说时代承平,梅庭老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也没有用的地方。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这首词全词仅六句,却寓义曲折深远,既同情于友人,又开导他努力工作,可以看得出,作者是想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友人,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真挚动人。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44页

huànshā··sòngméitínglǎoshàngdǎngxuéguān--shì

ménwàidōngfēngxuěshāntóuhuíshǒuwàngsānyīngdànjiáwèi

shàngdǎngcóngláitiānxiàxiānshēngyuánshìzhīshípíngyòngliánshū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初捻¹霜纨(wán)²生怅望³。隔叶莺(yīng)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yōng)一似(xiǎng)。双纹翠簟(diàn)铺寒浪
译文: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注释:¹捻:用手指轻轻拿起。²霜纨:指洁白纨扇。³怅望:惆怅、怨恨。⁴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⁵慵:懒。⁶一似:即一响,短暂的时问。⁷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簟,竹制凉席。⁸寒浪:即指簟纹。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雨罢苹风¹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²新月上³。弯环正是愁眉样。
译文:夏雨初霁,掠过苹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¹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²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³上:缓缓爬上。⁴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

  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

  “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

  “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

  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宛敏灏 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8 第1版:第246页

diéliànhuā··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àndào

chūniǎnshuāngwánshēngchàngwàngyīngshēngshìxuéqínéchàngshuìxǐngláiyōngxiǎngshuāngwéncuìdiànhánlàng

píngfēngchuīzhǎngmàimàihuālèiliǎnhóngxiāngxiàngxiétiē绿yúnxīnyuèshàngwānhuánzhèngshìchóuméiyàng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
君子尚义,小人尚¹利。
译文:有道德的人尊崇仁义礼智信,没有道德的人只知追求满足私利。
注释:¹尚:尊崇,注重。
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译文:追求私利,国家就会动乱;崇尚仁义礼智信, 国家就会安定。

yín--shàoyōng

jūnzishàngxiǎorénshàng

shàngluànshàngz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